府城軼事|遐園

作者 | 子文


遐園原為清代科舉考場貢院舊址,清朝末年,山東提學使、湖南湘潭人羅正鈞出洋考察後,為效仿西方教育,學習西方科學文化技術,倡議在大明湖南岸建立山東省立圖書館。

府城軼事|遐園

濟南府貢院


清光緒三十四年 (1908 )二月,山東省立圖書館開始建設,次年十二月十六日落成。其佈局仿照浙江寧波著名藏書樓“天一閣”的設計營建,羅正鈞兼任坐辦 (即館長)。遐園為當時山東省立圖書館的雅稱,羅正鈞取《詩經·小雅·白駒》中“毋金玉爾音,而又遐心”意,為圖書館起名遐園,希望能在這裡大興學風,培養人才。該圖書館為全國建立最早的省級圖書館之一。到1916年,遐園藏書已達13萬卷,成為全國最大的圖書館之一。因藏書豐盛,且物種豐富,博得了“歷下風物,以此為盛”的讚語。

府城軼事|遐園

遐園,民國初年山東圖書館大門


遐園是一所館(圖書館)園結合的民族形式的古典庭園,創建初期即負盛名,有“南閣(天一閣)北園(遐園)”之美譽,也就是說,可以與南方的天一閣相媲美。遐園園門朝東,大門門額之上嵌有羅正鈞篆書“遐園”二字。進門處以假山為屏障,繞過假山西行,有讀書堂、宏雅堂、海嶽樓(書庫)、明漪舫(兒童閱覽室)、博藝室(文物字畫)、漢畫室、羅泉堂(歷代貨幣)錯落園中。樓堂以曲廊相連,又繞以溪流池塘,塘內植荷養魚,小溪虹橋臥波,濃蔭通幽徑,修竹搖荷風。

府城軼事|遐園

遐園


當時,這裡還是中國第一所由省級政府創辦的博物館性質的機構——山東金石保存所。宣統二年(1910)六月,金石保存所動工興建,十月落成。次年開館。

金石保存所在山東省圖書館歷任館長羅正鈞、王壽彭、王獻唐等著名學者的努力下,致力於保護齊魯文化,經歷年陸續收藏,截至1933年7月底,金石保存所藏品已經十分豐富,且多珍品,銅器、石刻、錢幣、磚瓦、陶器、泉範、陶文、玉器、瓷器、甲骨、樂器、書畫、金石拓本等共計16256件。其中包括吳式芬、丁樹楨、陳介祺、許瀚、馬國翰等名家的舊藏,蔚為大觀,尤其以石刻碑帖享譽遠近,漢代《為父通作封記》、《熹平石刻殘石》,北魏《李璧墓誌》、《孫遼浮圖銘》、《李謀墓誌》等石刻最為著名。

府城軼事|遐園

省圖


1928年,日軍在濟南製造了“五三”慘案,用炮火轟擊城區,遐園館舍建築和藏書文物遭到嚴重破壞。事後,圖書館曾以被炸燬殘書設專架在閱覽室展示,書曰:“嗚呼!我國人其念之!”慘案發生後,適逢大雨連綿,遐園的房屋無不塌毀滲漏,書籍、標本、儀器損毀不計其數。

同年8月2日,山東省教育廳提出“以省立圖書館關係社會教育甚重,非切實地整頓、改良辦法不可,”時任省教育廳廳長的何思源派王獻唐任館長。1934年,山東省政府撥款5萬元籌建新藏書樓。並於1936年建成。新藏書樓名為“奎虛書藏”,其意為“奎星主齊,虛星主魯,奎虛者,齊魯之分野也。”(“分野”意思是劃分的範圍、界限)。“奎虛書藏”四字由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長傅增湘題寫。

新樓北臨大明湖,東臨遐園,整個建築為磚木結構,樓體構造呈“山”字形,窗戶結構也是歐式的,樓後還有迴廊相連。

府城軼事|遐園

遐園玉佩橋

府城軼事|遐園

遐園玉佩橋


1937年日軍進攻濟南時,玉佩橋以東建築再次遭到大破壞。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八年抗戰勝利。不久,國民政府任命李延年為國民黨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山東挺進軍司令,來濟南受降。李延年到濟南後,以“奎虛書藏”為副長官司令部總部。

12月27日,在“奎虛書藏”一樓閱覽室大廳,李延年主持受降儀式,正式接受山東的日本侵略軍細川中康中將等人投降。李延年曾親筆題寫了“我武維揚”匾額,匾長2.75米,寬1.11米。落款為 “中華民國卅四年十二月廿七日受降紀念李延年題”。該匾如今存放於一樓大廳中。

由於戰亂,遐園內建築大都殘毀。1948年濟南解放後,遐園得以修葺,消除了戰火創傷。1965年,遐園東半部的園林部分作為獨立院落劃歸市園林局及大明湖公園。如今,遐園與原省圖書館保留下來的老建築“奎虛書藏”又合併在了一起,成為大明湖風景名勝區一處新景點。

府城軼事|遐園


府城軼事|遐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