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廈門島曾經空無一人

廈門島 廈門 鄭成功 歷史 道光 鼓浪嶼 南明 臺灣 師拾史事丨臨億麟 2019-04-15

清康熙二年(1663年),清軍攻打廈門、金門二島。先是鄭成功之子鄭經撤走了所有的守軍和家眷;接著清軍大肆屠戮,把島上夷為平地,剩下的百姓全部內遷。道光《廈門志》記載說:“冬十月,官軍大搜兩島,墟其地而還”“凡庵觀廟宇神佛諸像俱被損壞,以為鬼也”。島上南明之“舊將、殘兵、官員、紳士無船可泛海者,或投誠、或逃遁,流離失所,死亡殆盡”,尚有數十萬遺民,“多遭兵刃”,活著的被強遷界內。一時間,“男婦繫累,童稚成群,若驅犬羊,連日不絕”。當時,清廷與佔據臺灣的鄭成功集團對峙,為了斷絕據守海島的鄭軍給養渠道,下旨海禁遷界,將東南沿海的居民集體內遷到海岸線30裡以內,稱遷界。直到 1681年,清廷取消遷界令,百姓得以重返家園。此後近20年的時間裡,廈門島是一片荒無人煙的廢墟,民諺稱“嘉禾斷人種”。廈門的歷史像被一把快刀無情腰斬。20年的空白,足以斬斷一座城市的過去和未來。所以我們說廈門的最近一次誕生,是1681年。到了民國初年 (1913年),廈鼓人口發展到11萬,擁擠在鼓浪嶼和廈門島西南角,兩地隔鷺江相望。漁民聚居在沙坡尾和篔簹港附近,島內大部分地區還是稻田和鄉村社會。1949年,廈鼓二島人口20萬,1980年為49萬,2009年達到120萬。短短一甲子,人口淨增百萬。一座小城市迅速成長為大城市。

清初,廈門島曾經空無一人

清廷遷界時,意大利派往中國的傳教士利勝往返金門堯、廈門兩地照顧遭劫教徒,得以目睹了此項野蠻政策帶來的巨大破壞性, 並將其見聞寫入書中。依照利勝的記載,清軍燒燬了一切, 沖天的大火持續了數週,廈門城甚至三天都不見太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