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界格物"

“致知在格物”,那麼,什麼是格物呢?
《四書》的首篇是《大學》,其中曾子記錄孔子之意,講述儒家君子修身成聖而為大人之學可分八大次第,也即所謂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
何為格物?
世人總說,緣來緣去,自當遵從,實為無奈之舉。幾日不見,甚是想念,吾致良知,與之闊說天閣。緣,分:緣分自古就說是靠自己去爭取,我承認易經的說法, 說成事需天...
易經 王陽明 美文 2018-12-17
格物,是一種生活態度
格物,是一種生活態度。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人開始裝點居室無論是書畫,器物,珍玩還是草木,池魚,景觀有人是一間書房,臥室有人是一個案頭、茶室空間內外,有...
“格物”到底是什麼意思?
可不可以理解成閱歷與感悟的意思?
2018-12-13
格物致知非口耳之學
格物致知非口耳之學王陽明心學研修院【原文和陳榮捷集註】先生曰:“今為吾所謂格物之學者,尚多流於口耳。況為口耳之學者,能反於此乎?天理人慾,其精微必時時用力省察克治,方日漸有見。如今一說話之間,雖只講天理,不知心中倏忽之間,已有多少私慾。蓋有竊發而不知者,雖用力察之尚不易見,...
唸佛唸咒,也是格物
唸佛唸咒,也是格物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元音老人蔘學。遵元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佛家的持名唸佛,就是用一句佛號,心念耳聞,以此方法,代...
阿彌陀佛 莊子 2017-08-02
《格物至言》論六甲
甲木: 陽木乃參天兩地,舒枝抽乾之木,一下地那移不得,勿論春夏秋冬,勿論良偌鉅細,總要重土厚培,先壯根柢,然後徐尋火金水木,以講富貴貧賤壽夭之徵,所謂欲圖...
致良知之後的格物
致良知之後的格物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元音老人蔘學。遵元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致知之後,並非圓滿,更須親民之功,更須誠意、正心、修身、...
國學 儒家 孔子 惠能 2017-08-03
淺議“格物致知”
原創:止一引言《大學》是儒家思想的基石著作,在著作中提出了三綱: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格物致知為八...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今天我對大學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這一過程從格除物慾以達到明心見性,才能如實地照見世間萬象,如此可以致知。是否真知,要真心真意...
“事件視界”和“事件視界望遠鏡” 探尋黑洞的蛛絲馬跡
科普:“事件視界”和“事件視界望遠鏡”——探尋黑洞的蛛絲馬跡新華社北京4月10日電(記者郭爽)在黑洞周圍,光線不能逃脫的臨界範圍被稱為黑洞的半徑或“事件視界”。對這個特殊區域,人類動用口徑相當於地球直徑的“虛擬望遠鏡”,探尋黑洞留下的種種“蛛絲馬跡”。根據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霍...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格物致知出自《禮記‧大學》。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翻譯成現代文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從而獲得知識。格物致知是要求人要...
王陽明心學“格物致知”的來源(一)
各位,我們上一五篇文章講到了王陽明的”知行合一”,那今天這篇文章我們接著講王陽明思想當中一個同樣引起嚴重爭議的一個問題,就是”格物致知”問題。首先我們要知...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