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沈觀察"

'聊一聊沈騰演繹的搞笑角色'
"咱先說說沈騰這個人,大家開始瞭解他大部分是看11年春晚小品《今天的幸福》,第二年春晚的《今天的幸福2》,第三年的《扶不扶》,那些年春晚的影響力是無語倫比的,更何況是連續三年上春晚的新人,讓沈騰及開心麻花團隊迅速的進入了大家的視野。而沈騰的小品角色都是賤賤的把道理融進他的搞...
老沈聊戲:袁世海的“見好就收”
著名架子花臉袁世海曾回憶起他剛出道時這樣一段經歷,那年他和許多名家共演《龍鳳呈祥》,當時的陣容是梅蘭芳的孫尚香、馬連良的喬玄、周信芳的魯肅、蓋叫天的趙雲、...
老沈聊戲:憶中國京劇院52年
中國京劇院(國家京劇院的前身)是文化部直屬的國家級劇院,是最高級別的京劇院團,對全國京劇事業發展發揮引領和指導作用。中國京劇院正式成立於1955年初,20...
老沈聊戲:“身不由己”的張學津
優秀的京劇馬派傳人張學津去世6年多了,作為馬連良的親傳弟子之一,他為傳承馬派藝術做出了傑出貢獻,這是得到廣大公眾充分認可的。近讀他的自傳《生正逢時》,發現...
“老沈聊戲”前30篇目錄
“老沈聊戲”已經聊到第30期,現發佈這30篇的目錄,以方便查閱。1、事兒小戲才大的《四郎探母》2、詩情畫意說《秋江》3、《群英會》好就好在有戲4、《赤壁之...
'老沈聊戲:筱翠花的絕唱'
"1957年,對京劇界而言,是熱鬧的一年。解放後,有關部門以戲改為名明令禁演了一批劇目,其震懾作用則遠不止那幾出上名單的禁戲,而是造成各地劇團幾乎無戲可演。《四郎探母》自不待言,連《鎖麟囊》也演不成了,氣的程硯秋怒罵文化部戲改局是“戲宰局”。觀眾無戲可看倒還罷了,少數國營劇...
老沈聊戲:裘盛戎與袁世海
裘盛戎和袁世海是京劇史上兩個閃亮的名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他們在京劇淨行中堪稱一時瑜亮。裘盛戎是梨園世家,其父裘桂仙工銅錘花臉,也是京胡高手。他入科富連成...
《老沈聊戲》50篇目錄
1事兒小戲才大的《四郎探母》2詩情畫意說《秋江》3《群英會》好就好在有戲4瑕瑜互見的《赤壁之戰》5《空城計》二老軍的妙用6《龍鳳呈祥》的兩大看點7戲名的學...
'老沈聊戲:進中南海唱戲'
"新中國成立後的五六十年代,中央領導同志十分關注京劇事業發展,經常邀請京劇院團進中南海演出,並和演員們交談,展露出對京劇藝術的強烈興趣和審美情趣。進中南海演出被視為是無上榮耀的“政治任務”,因此每次演出的節目和演員陣容都是經過精心策劃和安排的。1952年8月12日在中南海懷...
年輕生活有一套 O2O維修或成主流
一說到現在的年輕人,關鍵詞總是離不開自由隨心、網絡化,不願被繁瑣的小事綁架自己的生活。但我們畢竟離不開衣食住行,被繁瑣打擾總是在所難免,就拿住來說,剛剛畢...
O2O 美文 聊沈觀察 2017-09-02
'女人的格局大不大,觀察她聊天時的“細節”就明瞭'
"一個人的格局與她的眼界有關,接觸到的事物多了,眼界開闊了,格局也會大一點。相反,一個女人如果永遠只盯著一個地方,不去接觸其他新鮮的事物,那麼她的眼界是狹窄的,格局也不會大到哪裡去。如何去看一個女人的格局大不大呢,其實只要用心留意,從她聊天的三個小細節就能基本判斷出來。選擇...
不完美媽媽 2019-08-30
老沈聊戲:漫話葉盛蘭演大春
1958年3月,中國京劇院一團推出了新編現代戲《白毛女》,領銜主演的是李袁葉杜四大頭牌。這是一次京劇演現代題材劇目的重要嘗試,受到各方的期待和關注。劇中兩...
老沈聊戲:葉少蘭 ,周瑜非你莫屬
京劇《群英會》是一出熱鬧的群戲,劇中的人物眾多、行當齊全,除了沒有旦角,老生、小生、銅錘、架子、文丑、武生一應俱全。京劇是一門欣賞角兒的藝術,對於《群英會...
老沈聊戲:譚富英先生的古樸之風
京劇四大鬚生之一譚富英,藝術特色十分突出,一直深受觀眾歡迎追捧,其特點是什麼?用一個詞形容,那就是“古樸之風”。譚富英是梨園世家,祖父譚鑫培開啟一代老生新...
老沈聊戲:憶北京京劇團十年
以馬譚張裘為四大頭牌(後來趙燕俠入盟成五大頭牌)的北京京劇團被視為解放後實力最強、最有影響力的京劇創作和演出隊伍。從1956年至1966年初,北京京劇團在...
老沈聊戲:《赤桑鎮》裡故事多
1961年裘盛戎排演了《赤桑鎮》,一炮而紅。這是一出只有兩個主角、不到一小時的小戲,卻轟動劇壇。成為裘盛戎一大(即《姚期》)一小兩出經典代表作,流傳至今。...
老沈聊戲:漫話荒誕神怪戲
傳統戲裡有這樣一類劇目,統稱應節戲,一般以神鬼妖怪為題材,內容往往荒誕無稽。但是,由於這類戲平時罕見,而一旦演出往往是大合作或大義務戲,屆時名家薈萃,在這...
'老沈聊戲:兩出《望江亭》之“爭”'
"京劇《望江亭》,由張君秋創排於1956年,是家喻戶曉的張派名劇。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當年還有另外一出《望江亭》,由中國京劇院排演,內容相仿但演法各異。中京院的《望江亭》很快就收了,而張君秋的《望江亭》成為張派藝術的代表性作品而傳世。   1956年川劇名家李笑飛、楊淑英...
'老沈聊戲:曇花一現的程派《別姬》'
"1922年,梅蘭芳與楊小樓改編創作了《霸王別姬》,此後歷經數十年,不斷加工修改,已成為屢演不衰的梅派名劇,如今依然是眾多梅派傳承人奉為圭臬的經典。最近,優秀程派傳人張火丁對這齣戲進行了從唱腔到身段、從服裝到道具的全面改革,不久前,張火丁的這出程派《別姬》在首都進行了一場公...
老沈聊戲:中國京劇院的“金派三奎”
當年中國京劇院有三位實力雄厚的銅錘花臉—王泉奎、婁振奎、趙文奎,人稱“銅錘三奎”。把這三位放在一起,除了他們的名字中都帶奎字的巧合之外,最為難得的是三位均...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