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馬德散文《內心需風煙俱靜》,一篇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美文

散文 氣象 空氣汙染 釋太虛 環境汙染 讀寫探祕 2019-06-12
作家馬德散文《內心需風煙俱靜》,一篇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美文

一個人,陷於多深的瑣碎與浮躁,就會產生多深的戾氣。與這個世界,不是講和,而是僵持,不是彌合,而是分裂。

戾氣,源於癢,痛於心,顯於怨。癢是因為別人得到了,痛是因為自己夠不著。怨,是因為想改變而無力改變。有戾氣的人,看不慣領導,看不上別人,看不見自己。看似站在遠處,取其模糊,實則盯得太清,錙銖必較;看似不鹹不淡,實則生吞活剝。

充斥著戾氣的人,少了可愛,多了扭曲。彷彿一棵樹,從曠野到了犄角旮旯,幹也虯曲,枝也偏斜,沒了大氣象,只剩小陰暗。人一旦戾氣侵心,就會怨氣鬱積,流毒四散。再有氣質的人,戾氣纏身,也會顯得委頓卑瑣,所有的華美,都嘩啦啦地塌陷,一時間,春也不是,秋也不是,亂在時光裡。

戾氣,往前一步走,就是邪氣。不同的是,戾氣只是折磨自己,邪氣可能傷了別人。底氣太虛的人,戾氣就會太盛。當一個人無力卓然於生活之上的時候,就會戾氣氤氳。然後,用尖銳的牢騷,為自己尋找溫潤的平衡。

說到底,戾氣,是頹廢之氣,灰暗之氣,汙濁之氣。戾氣讓人變得又浮躁,又迷亂,盯著別人,忘了自己,結果,卻總是左腳踩了右腳,追也不是,疼也不是。

作家馬德散文《內心需風煙俱靜》,一篇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美文

小到一個人、一件事,大到一個時代、一個社會,都會讓人產生戾氣。但最深的戾氣,起於有關係的人,發於最關切的事。也就是說,身邊幽微,方是心底波瀾所在。利益繽紛,才會波濤洶湧。然後,用貌似公允,發難公平,苛責公正。當然了,時代和社會也會讓心底產生戾氣,但空而虛,形而上,更多的是咋咋呼呼,指陳一番,褒貶一番,嘮叨完就完了。

虛而偽的戾氣,是不痛不癢的牢騷,流轉於脣齒,快活了口舌,不入心,不著痕。

戾氣,是一種精神廢氣,汙染不小,傳染很快。製造這種廢氣的工廠,是數不清的單位或部門。而且,越是利益紛爭的地方,戾氣越盛。有些單位和部門,就是被戾氣給荒廢的,鬧得人不人,鬼不鬼,最後,雞飛狗跳,雞鳴狗盜,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

我們彷彿總是陷入從一個泥淖到另一個泥淖的怪圈。說話就上火,做事就鬥氣。火氣比能力大,動作比活法多。日子風和日麗,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內心風煙俱靜。可惜,我們已經沒有了安靜下來的能力。安靜,已經成了喧囂社會的精神殿堂裡,最昂貴的奢侈品。

戾氣太重,會傷了身子,會毀了生活質量。它只會讓我們的人生,在相反的路途上,越走越遠。

作家馬德散文《內心需風煙俱靜》,一篇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美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