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評:《三體》怎麼拍書迷都很難滿意

原標題:《三體》怎麼拍書迷都很難滿意

《三體》的好,已經不需要論證,把《三體》影視化是中國人的“心結”,已然上升到民族尊嚴的高度。猶記得出品人孔二狗當年說過,“《三體》就是毀也要毀在我們中國人手上!”——這句話倒是應驗了,影版《三體》果然爛尾了。

電視劇《三體》傳出拍攝的消息後,有官媒在官微上做了一個調查,參與調查的人中,7519人對其表示擔心,覺得特效是難題;4751人不看好,認為必毀原著;有3066人“非常期待”,佔比20%左右。這意味著,有《流浪地球》的成功,雖然影版《三體》跳票了,網友對科幻題材的信心還是增加了不少。

從報備劇情簡介上看,24集的劇版《三體》以《三體1》為藍本。《三體1》是源起篇,是三部中最薄的一部。筆者對於《三體1》的最初閱讀體驗,是感覺它更像是“傷痕文學”,頗接地氣,科幻感並不強。女主角葉文潔對地球人充滿仇恨與失望,碰巧她又是一個高智商天文科研女,於是產生了將“三體”吸引到地球來的瘋狂想法和行為。劉慈欣對女性的態度很複雜,他基本認為地球一次次毀在女人手裡,是男人不斷在拯救,第一次毀是葉文潔,再一次毀就是程心,而且程心還是以忠於人性(誠心)的名義,按老話說就是婦人之仁,做了“比自己死掉還可怕的事”。不過沒辦法,理工男劉慈欣也知道,宇宙重生需要女人,需要充滿人性的、沒有私念的美麗的女人,所以程心仍然是宇宙的倖存者。

《三體1》故事發生的時空是當下中國,科幻元素和場景要求並不特別突出。比較來看,《三體1》是相對容易影像化的,《三體2》《三體3》時空就完全是未來和宇宙,需要的想像力和技術特效,就是好萊塢也未必能立刻實現。也難怪劇版導演楊文軍面對各種質疑,自信地說,“《三體》不光有科幻,在第一部裡有強烈的歷史人文色彩和情節張力,有很大的空間去塑造人物性格的情感。” 楊文軍並不屬於年輕的新銳導演,拍過《離婚律師》和影版《何以笙簫默》,導演水準屬於一言難盡的類型。他這個表態至少說明,電視劇版的《三體1》可能會忽略和淡化科幻的一面,打造成一部泛科幻作品,甚至可能就是一個年代劇。

《流浪地球》大熱,中國科幻片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那種關於中國沒有科幻文化土壤的說法已經漸漸淡化。儘管如此,科幻小說和影視作品之間,仍然有相當大的距離,《三體》影視改編永遠不可能如書迷意。因為不管技術和藝術到達了什麼樣的高度,《三體》的影視版終究不可能真的呈現地球三維變兩維,兩維變一條線,一條線變成了一個點,宇宙“白茫茫一片真乾淨”的虛無結局。中外皆然,2017年的好萊塢科幻片《降臨》,想像力和表現性讓觀眾驚歎,我因此去看了特德·蔣的原著小說《你一生的故事》,卻發現電影只是呈現了小說的一部分(語言)。雖然導演已盡力,但電影的價值觀和原著小說仍然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像葉文潔這樣對地球失望的“反派”,好萊塢電影中多得是,結果都會被英雄/超人阻止,小說中這些反派可以走得更遠更深,但電影中不可以。這才是《三體》很難影視化的關鍵,因為《三體》系列中沒有拯救者,沒有英雄。(馬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