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度出任法國總理的數學家:研究三體問題時,他提出了難倒世人的猜想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環球科學”(ID:huanqiukexue)授權轉載

轉載請先聯繫newmedia@huanqiukexue.com

兩度出任法國總理的數學家:研究三體問題時,他提出了難倒世人的猜想

《三體》系列無疑是近年來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科幻小說了,但你知道,曾有一位法國總理也研究過三體問題嘛?而且,他還提出了一個與三體問題密切相關的重要猜想,直到近百年後才被一位中國數學家部分解決……

撰文 | 張華

數學領域的三體問題

科幻小說《三體》的故事背景,是距離地球4光年的半人馬座α星中,一個由3顆恆星和一顆行星構成的星系。在相互的引力作用下,這3顆恆星的運行軌道極不穩定,隨時可能讓唯一的行星進入極寒或極熱的“亂紀元”、摧毀三體文明。為了脫離這三個“太陽”複雜的引力場環境,三體人企圖侵略地球,拉開了這個故事的序幕。

而在數學中,“三體問題”同樣存在。這是一個與牛頓的萬有引力相關的古典數學問題:如果有三個星體(無論恆星還是行星)通過萬有引力相互吸引——這就好像三個人在一起談戀愛,情況會變得十分複雜——大多數情景下這樣的三體問題不存在解析解。也就是說,雖然方程可以寫出來,但任何星體的運動軌跡卻解不出來。

1885年,瑞典國王奧斯卡二世懸賞了一大筆錢,他希望科學家能證明太陽系的穩定性。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所謂的N體問題,N表示星體的數目。最簡單的情況是N取2,那早已經被牛頓之前的開普勒所解決;如果N取3,就是三體問題。在這個意義上,小說中的“三體”,其實是數學上的四體問題,因為三體星系中不僅有三顆“太陽”,還有三體人居住的行星。

法國大數學家龐加萊參與了這個學術競賽,他被譽為“最後一個既懂物理、又懂數學的百科全書式”數學家——他後來還在愛因斯坦之前研究過狹義相對論,相對論這個詞就是他提出的。(所以在狹義相對論中存在“龐加萊變換”)

龐加萊希望找出描述三體問題的“求根公式”。三體問題對應的是微分方程祖,他希望找到微分方程的通解,並且將這個解推廣到N體問題。

經過整整三年的努力,龐加萊發現這個三體問題無法被徹底解決。但龐加萊還是把自己3年來夙興夜寐的研究成果寄到論文評審委員會,他在論文開頭他沮喪地寫道:“繁星是無法超越的。”

龐加萊的論文雖然沒有徹底解決三體問題,但他還是取得了重要進展——他發現了三體問題其實是一個混沌系統,而且在研究過程中他發展了微分方程的定性分析,這相當於把微分方程理論與拓撲學進行了結合。所以,他還是在1888年獲得了瑞典國王提供的獎金。

龐加萊的研究表明,三體問題中星體的運動軌道雖然解不出來,但這個軌道總體來說是禁不起微擾的,所以軌道不可以被長時間預測。這就好比天氣也無法實現長期的預測,因為氣象系統是混沌的。一般情景下的三體問題最後都會導致混沌,也就是說,我們無法預測某一個星體長時間的運動軌跡。

潘勒韋猜想

但這個事情還沒完。

與龐加萊同時代還有一個法國人也在研究三體問題,而且他的身份非常特殊。他不但是一位數學家,還曾經兩度擔任法國總理。這個人就是保羅·潘勒韋(Paul Painlevé,1863年-1933年)。

兩度出任法國總理的數學家:研究三體問題時,他提出了難倒世人的猜想

保羅·潘勒韋

潘勒韋曾在著名的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學習。獲數學博士學位後,潘勒韋先後在里耳大學、巴黎大學等學校任教。在任教期間,他也參加了瑞典國王奧斯卡二世舉辦的學術比賽,研究三體問題。

和龐加萊一樣,潘勒韋也是通過微分方程研究三體問題。雖然潘勒維的學術成就沒有龐加萊那麼高,但也算頗有建樹。1895年,他在一次講座中提出了一個猜想,歷史上稱為“潘勒韋猜想”(Painlevé conjecture):在幾個星體通過萬有引力相互作用的情況下,可能出現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其中某個星體有可能在有限時間內,被其他星體甩到無限遠的地方去。

潘勒韋的這個猜想指出了N體問題中的某種可能性,那麼為什麼一個星體可以被別的星體排擠呢?這與N體問題中複雜的引力有關。

這些星體之間存在萬有引力。表面上看,引力讓星體相互吸引,但就像盪鞦韆一樣,如果鞦韆的擺長是週期性變化的,鞦韆可能越蕩越高,最後盪鞦韆的人會飛出來。在潘勒維猜想中,也存在類似的情況:如果某個星體的速度很快,而且在運動過程中被複雜的引力場一次次地加速,那麼它就很可能被甩到無限遠處。(作為數學問題,這裡只考慮經典的牛頓萬有引力,不考慮相對論效應:星體的速度也可以大於光速。)

部分解決

潘勒韋自己提出了這個猜想,但解決不了。於是,他跑去當官了。1906年,潘勒韋當選為眾議員,在內閣中任教育部長和發明部長。1917年,他擔任了法國總理——雖然時間很短,但這已經是數學家出任政府官員的最高職位了。而在1925年,他再次出任法國總理。這種梅開二度的總理型數學家,歷史上只有他一個。

但潘勒韋猜想卻成為數學界的一個經典猜想,一直懸而未決。直到近100年後,來自中國的數學家夏志宏在美國西北大學讀博期間,證明了在至少5顆星體存在的情況下,潘勒韋描述的場景是可以成立的。這相當於證明了N≥5時,“潘勒韋猜想”是正確的。他的相關論文發表在1992年的《數學年鑑》上。

兩度出任法國總理的數學家:研究三體問題時,他提出了難倒世人的猜想

夏志宏證明5體問題的“潘勒韋猜想”的論文

而四體問題的潘勒韋猜想,也就是小說《三體》中的設定,至今還沒有解決。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環球科學”(ID:huanqiukexue)授權轉載

轉載請先聯繫newmedia@huanqiukexue.com

編輯:重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