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是肩頭沉甸甸的責任

三農 林業 種植業 畜牧業 和諧寧武 2017-06-08

“第一書記”官不大,但肩負建強基層組織、推動精準扶貧、為民辦事服務的重任,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這是第一書記杜振東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2015年8月他由縣廣播電視臺派駐到薛家窪鄉高崖上、下白泉村擔任第一書記,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進村入駐後,他從加強村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入手,指導健全了村裡的各項規章制度,強化黨員的教育管理,完善村委會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推進村務、黨務公開,使高崖上、下白泉兩村各項工作常態化,並且做到了盡責不越位,傾力辦實事,著力謀長遠。

突破瓶頸聚合力

高崖上位於薛家窪鄉北15公里,全村145戶,348口人,在村人口80多人,貧困戶44戶,100口人,土地種植面積1600餘畝,是典型的農業村,也是典型的缺水村,人畜飲水靠旱井,村民增收困難。

“水”是缺水貧困村的發展瓶頸,駐村工作開始後,高崖上村已協調多方力量打出了深井水,杜振東立即投入自來水入戶工程中,多次和村委主任到縣水利局等部門協調專項資金下撥,天天跟著查看管道埋得是否合乎工程要求,水管土層深淺是否合適,接口是否合格。水管入戶後,對每戶的自來水進行試水,以確保村民家裡供水暢通,在2016年冬季上凍前,高崖上村家家戶戶都吃上了自來水。水的問題解決了,使發展農業生產和其他產業項目成為可能,在高崖上村在外工作人員高耀彬的大力協助下,村裡栽種了90畝優質大杏、10畝優質大棗,在路邊種植楊樹1000餘株,實施滴灌工程,並吸納部分貧困戶進行經濟林經營管理,共同收益,使貧困村釋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找準定位謀脫貧

找準產業定位是脫貧工作的關鍵,2016年,縣裡實行產業項目扶貧,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特點,杜振東提倡發展肉驢養殖。這一想法得到了鄉主要領導的大力支持,並結合產業資金+農戶自籌資金的方法,對兩村符合養殖的農戶進行了確定,成立了兩個種養殖合作社。他與鄉幹部及兩村村長一起到靜樂、廣靈、靈丘、河北等地考察,選擇符合當地養殖條件的肉驢。年底將購回的肉驢,按程序發放到了產業扶貧戶手中,使高崖上、下白泉兩村成為“肉驢”養殖特色村,為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了保障。

高崖上村土地平整,村裡有兩臺大拖拉機,4臺小拖拉機,具備機械化種植的條件,適宜種植玉米、豆類、穀類等小雜糧。以前,村民們種玉米比較多,他看到市場上的小米價格好,而當地的小米產量高,品質好,他就引導村民們擴大谷子的播種面積。村民趙福全去年種了10畝穀子,今年擴大種植20畝,並種上了優質品種“沁州黃”,杜振東給他算了一筆賬,按畝產1000斤,市價每斤3元計算,除去種植成本350元,趙福全光種穀子一項就有5萬餘元的收入。

裝著兩村大小事

杜振東駐村後,在村幹部的協助下,深入走訪,瞭解了貧困戶、五保戶、困難黨員、致富能人的基本情況,並且熟悉了村裡的環境面貌和民風民俗,為開展各項工作開了個好頭。

村裡有什麼事,都要與振東商量,徵求他的意見,他常常為村裡出謀劃策,利用自己的人脈,為村裡想方設法辦實事、辦好事。高崖上村的村委會一直沒有固定的辦公活動場所,他準備將閒置的村小學利用起來,改造成村委會,現在已做出規劃,資金已到位,馬上就可以動工了。

在工作中,他為貧困戶建檔立卡,認真做資料;給兩村委與黨員上黨課,進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規範村級組織管理,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使村裡的黨員發揮了模範帶頭作用。

駐村以來,他堅持以農村第一書記為本職,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勤於學習,紮實工作,與村委會一班人和諧相處,共同工作,使兩村的脫貧攻堅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初夏時節的高崖上村,一片綠意盎然,村頭的百畝經濟林長勢正旺,部分杏樹已經掛果,棗樹葉迎風婆娑,村東的3個大象生豬養殖項目工地正在如火如荼的施工,預計11月份投入使用,年底村民將分享大象養殖帶來的收益。下一步,高崖上村將立足貧困村實際,藉助寧武縣產業扶貧政策的扶持帶動作用,不斷做大種養殖項目,增強造血功能,實現村集體增收,村民致富。這些都是一個第一書記肩頭沉甸甸的責任。(王培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