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縣:精準脫貧杜絕“差不離”

三農 農村 種植業 畜牧業 農民日報 2017-04-24

本報訊貧困戶情況千差萬別,是扶貧工作的最大難點,整個工作流程是動態的。如何檢驗脫貧質量?山東平原縣委書記王洪霞一語中的:“做強扶貧產業項目,真金白銀分紅一分也不能少,精準脫貧杜絕‘差不離’!”

近日,筆者走進該縣前曹鎮尹屯村省定貧困戶王金奎家。76歲的王金奎與智障兒子一起生活,鎮裡利用危房改造政策為這對父子翻蓋了3間新房,購買了新餐櫥、衣櫃、被褥。而且,王金奎家分得扶貧項目“分紅”6000元,加上五保金、低保金、4畝地的租金、養老金,他家的年收入過了1萬元。老人下不了床、智障兒子管不了錢,為此,鎮政府派村文書代管他家的收入,負責幫助打理生活。這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實施,確保了這個家庭“既有資金來源、又有人幫助當家”。

王金奎的分紅來自哪裡?前曹鎮常務副鎮長辛豔麗介紹說,鎮上整合了200萬元專項扶貧資金,撬動社會投資320萬元,成立了專業扶貧合作社,運營實施了“春之恆”產業扶貧項目,建成了集育苗車間、日光式冬暖大棚於一體的特色種植園區,主要種植火龍果、草莓、木瓜、冰草以及無土盆栽蔬菜等16個品種。種子由北京農科院提供,優質高端果蔬產品暢銷北京、天津、濟南等大中城市。2016年,該項目就實現利潤200多萬元,直接帶動60個貧困家庭人均增收1500元。王金奎就是“春之恆”的扶貧對象,實現了持續增收。

平原縣精準脫貧杜絕“差不離”,堅持“一釐不差”。據統計,在今年全縣1661名貧困人口中,無勞動能力的有1048人,佔63.1%;無生活能力的249人,佔15%;60歲以上的852人,佔51.3%;因病因殘致貧的1481人,佔89.2%。與山東省初步確定的3509元脫貧線相比,年人均純收入還差476元。可以說,這些貧困人口全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這個群體要脫貧,需要“壯勞力”。

2016年以來,平原縣統籌使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3911萬元,實施扶貧產業項目129個,全年實現扶貧收益470萬元,全部分發給6084戶,13237人受益,其中2078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163人市定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平原縣縣長袁志勇說:“扶貧先扶產業,脫貧不脫產業,產業扶貧最有生命力!”

上馬扶貧項目,必須有效規避市場風險。平原縣針對市場中低端產品多、高端產品不足的實際,堅持用“供給側思維”引領產業扶貧,依託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從生產端入手調整供給結構,引入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先後實施了7個“車間式”新興高效產業扶貧項目。“農光互補新型低碳農業”“奶牛生態高效養殖”“私人訂製盆栽蔬菜”等新業態在平原縣興起。

扶貧示範園區建設也是平原縣的一大亮點。縣裡整合財政扶貧資金和社會資金實施建設優質扶貧園區,已成功建成蔬菜大棚產業扶貧園、養殖扶貧基地、光伏扶貧區等6個產業扶貧示範園區,通過貧困戶直接參與、務工就業、入股分紅等方式,有效解決了900餘名貧困人口的就業。恩城鎮整合省、市財政扶貧資金240萬元,撬動社會資金532萬元,建設了蔬菜大棚產業扶貧園,發展冬暖式日光溫室大棚56個。以每個大棚年租金1.5萬元對外租賃的方式經營,年實現扶貧收益84萬元,帶動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24戶,52人通過入股分紅方式實現了增收脫貧。

金吉鑫李德剛董克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