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工作五年回顧|黨員群眾在哪裡,黨建工作就覆蓋到哪裡

三農 創業 醬牛肉 法律 北京組工 2017-06-19

大興區青雲店鎮東辛屯村,從經濟收入單一的務農村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民俗旅遊村;等待24年的東城區望壇棚改項目一朝啟動、破繭成蝶;全長220米的海淀區創業大街,創業者們紛至沓來。

從鄉村到城市,北京發生鉅變的過程中,處處飄揚的是鮮豔的黨旗,閃現的是共產黨員的身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各級黨組織把基層黨建工作主動融入疏解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中心任務之中,為推動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一碗麵”帶富一個村

在脫貧致富的攻堅戰中,村黨支部發揮著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幹部成了百姓致富的引路人。

大興區青雲店鎮東辛屯村不依山也不傍水,不是交通要道,也沒有產業基礎,全村176戶630人,2010年人均年收入只有8000元,卻在短短的2年時間內,趟出一條致富新路。

變化是從一通電話開始的。

2011年,當時還在保險公司工作的楊光,接到了老支書的電話。這個電話不僅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也改變了全村人的命運。

原來,老支書即將退休,希望楊光接任自己的職位,為村民謀福利。在老支書的勸說下,他毅然放棄高薪工作,回到村裡。

“既然答應了老支書,我就得給村民們一個交代。”楊光給自己下了軍令狀:一定要讓村裡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巧的是,鎮裡啟動了“民俗旅遊文化村”項目。這可是東辛屯村致富的新機遇,怎麼辦呢?黨支部成員們開展大討論,和村民代表們一起想點子、出主意。考慮到村民大都是山西人的後裔,家家戶戶會做麵條,大家最終把主意落在了手擀麵上。

楊光決定,以“老孃”們手擀麵為品牌,推動民俗旅遊發展。

剛開始,不少村民有遲疑。楊光便帶著黨支部動員黨員開辦特色農家餐廳,經營風味手擀麵。“紅色驛站”“紅色聯絡站”等一家家民俗餐廳辦得紅紅火火,一年後,年收入比之前翻了一番。

看得見的實惠打消了村民心頭的顧慮,大家紛紛找上門來。

村支部又邀請大興職業學校老師,定期教授烹飪、服務、保潔。村支部還主動幫村民“量身定做”,有的製作醬牛肉有絕活,成了全村民俗戶的醬牛肉供應商;有的願意開商店,則按標準建立後勤配送中心,提供餐飲用具……家家戶戶都走上了致富路。

目前,村裡的環境好了,百姓的日子富了,單日接待遊客最多能到近千人次,民俗戶月均純收入達到了1.5萬元。

衝破攔路虎“破繭成蝶”

棚改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基層黨組織彰顯著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幹部們都在爭做排頭兵。

距離永定門城樓只有一步之遙的望壇,在過去的十幾年間成了北京市核心區最大的沉痾之地。市政基礎設施薄弱、環境髒亂難治、治安隱患突出等問題困擾著居民的生活。

去年,東城啟動了這個醞釀了24年的改造項目。該項目涉及永定門外街道五個社區、5700餘戶、2萬多戶籍居民,還有70多家單位,是目前北京核心區體量最大的棚戶區改造項目。

項目啟動無疑成為這裡“破繭成蝶”的好時機,但在具體實施中卻困難重重,簽約難成了第一個“攔路虎”。

楊家園社區書記趙遠榮道破了這背後的利益糾葛:“很多人對政府的徵收項目不理解,抱有越拖延得到的好處越多的不正確想法。還有的家庭老人與子女、兄弟姐妹、妯娌之間矛盾重重,有的想籤也籤不了,有的寧可遭受損失也不籤。”

針對居民這些複雜矛盾,趙遠榮和支部成員換位思考,做起了居民的算賬人和知心人。

社區裡一位80多歲的楊姓大爺,一家10口,四代同堂在自建的2層小樓裡生活了幾十年。大爺捨不得故土,又擔心拆遷後一家老小無處安置,不願意簽約。

趙遠榮便和黨支部成員們輪番上門為大爺講解政策。在明白了拆遷勢在必行,早籤可以多拿獎勵的道理後,楊大爺接受勸說,並說服兒女簽約。不僅如此,楊大爺在搬離後還做起了調解員,勸說不願意搬遷的老街坊簽約。

望壇棚改臨時黨委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廣泛動員群眾、深入聯繫群眾、全面依靠群眾,8天簽約比例實現75%。截至6月15日下午5點,住宅預簽約1戶,住宅累計簽約5315戶,非宅預簽約2戶,非宅累計簽約5戶,整體累計簽約5320戶。住宅簽約比例達93.77%。

黨徽照亮非公企業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黨徽不僅照亮村、街道社區等傳統領域,在非公領域也打開了新局面。

在我國創新創業資源最為密集的海淀區中關村西區,一條全長220米的創業大街聚集著眾多懷揣夢想的創業者。車庫咖啡、聯想之星等45家國內知名投資機構在這裡入駐,1581個孵化企業在這裡成長,2000多家合作投資機構在這裡紮根……

創業機構普遍規模小、數量多、分佈廣、不穩定性強,創業機構黨員學歷高、流動快、思維活躍。如何實現對這類非公高科技小微企業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在全國都是待解難題。

2015年9月,中關村創業大街聯合黨委成立,全面推進街區黨建工作。目前,大街聯合黨委已指導成立蟲洞、車庫咖啡等8個非公企業獨立黨支部。

針對創業大街入駐機構和創業群體特點,創業大街聯合黨委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開展服務。開通“中關村創業大街聯合黨委”微信公眾號,以“互聯網+黨建+服務”的在線服務,拓展黨建工作的空間;組建以黨員為骨幹的志願者服務隊,利用業餘時間開展各種形式的公益活動;建立婚姻服務中心,每年舉辦“七夕鵲橋會”聯誼活動,累計舉辦活動超過1500場……

除了生活上的關心,聯合黨委還助推街區內企業創業創新。引入工商、稅務、人力資源、知識產權、金融辦等幾十項公共服務,提供政策諮詢、註冊登記、財務代理、知識產權與法律服務等方面的服務。協助雙創機構進行政策申報,獲得政府優惠、補貼和獎勵,向黨委和政府反映雙創機構的願望、建議和訴求。為創業人員提供工作居住證、暫住證、個人信用報告等生活及社會事項方面的諮詢和協助辦理服務。

人在哪裡,黨員、黨建就在哪裡,黨組織在北京市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中的覆蓋率逐年提升。

從農村到城市,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基層黨組織就是一座戰鬥堡壘。全市近9.9萬個基層黨組織始終與時代發展同步伐、200餘萬名共產黨員始終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為加快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北京日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