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理縣:產業補短板 脫貧路更寬

三農 農業 種植業 農民 遂寧新聞網 2017-05-12

來自遂寧市第四批援藏幹部理縣援藏工作的報道(二)

產業補短板 脫貧路更寬

近年來,理縣特色水果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處於高半山區的貧困村果蔬種植基地還存在基礎設施滯後、專業技術缺乏、品種單一、產量低等問題,制約了村民增收。

加強特色水果蔬菜示範點建設,加大力度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正是遂寧市第四批援藏幹部們的積極謀劃,助推著理縣全面推進特色優勢產業發展。

向外學習先進農業發展經驗

持續調優農畜產業生產佈局

“走出來,我才發現之前的侷限性,對以後要走的路子也越來越明確了。”龍王貴是理縣桃坪鎮佳山村的羌族漢子,種植了17畝李子、櫻桃、蘋果等果樹。去年12月底,他作為專業技術人員、專業合作社成員和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代表之一,從理縣來到遂寧,參觀學習特色農業產業。

通過對“遂寧鮮”線下展館、電商平臺、安居天倫葡萄文化產業園、沱牌萬畝柑橘示範園的實地考察,龍王貴有種豁然開朗之感。“我們多是小戶種植,產業沒有形成規模,產量和價格也沒上去。”此次遂寧“取經”之行,龍王貴認為佳山村的果樹種植可以與生態旅遊、休閒觀光相結合,走一條農旅融合的特色產業之路。

從固守到創新的轉變,龍王貴絕非個例。這也正是遂寧市第四批援藏幹部樂見的。產業發展並非一蹴而就,如何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加快產業區域佈局?這個課題一直縈繞在援藏幹部的腦海裡。

理縣的貧困村大部分集中在高半山區,產業發展相對滯後,基礎設施薄弱,農業技術亟待提高。近年來,雖然按照建設岷江河谷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的要求,以果蔬種植基地為重點的理縣特色水果產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但貧困村果蔬種植基地存在田間道路、灌溉設施等基礎設施滯後、土壤肥力差、果樹產量低等問題,制約了農民增收。

為此,加強特色水果蔬菜示範點建設、加大力度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全面推進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成為援藏幹部們的破題之解。

加快特色水果蔬菜示範點建設

全面推進優勢產業發展

“結合本地區果蔬產業發展需求和生產實際需要,不斷加強優良品種和先進技術試驗示範,優化提升果蔬產業種植結構。”遂寧市第四批援藏工作組副組長、掛職理縣副縣長的廖錦標表示,引進大白菜、辣椒、番茄、蘋果、葡萄等果蔬品種20餘個,建立精品設施農業示範園;同時引進臺灣優新品種,與當地休閒觀光旅遊業相結合,促進現代農業提檔升級。截至目前,理縣已建成無公害蔬菜基地3萬餘畝,甜櫻桃基地0.8萬畝,青紅脆李基地1.5萬畝,蘋果基地0.2萬畝。

“經科學評測,桃坪鎮適宜種植特色水果及精細蔬菜。接下來,我們將選擇其中2—3個村連片建立示範園區,並做好農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廖錦標介紹,頭兩年計劃投入60萬元,後三年每年投入50萬元,待項目完成後,可實現所在村人均增收近500元。

在每個鄉(鎮)建立一個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園,是援藏幹部推廣新技術和新品種的舉措。通過大力實施“一鄉一園”建設項目,著力建成一批區域特色鮮明、科技含量較高、輻射效應明顯的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範園,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佈局,發揮其示範引領作用。

截至目前,理縣13個鄉鎮共建立種植管理示範園18個、新技術試驗示範園3個、蔬菜新品種示範園7個、大田作物新品種試驗園5個。接下來將篩選出適合高半山種植的優質品種,然後覆蓋全縣縣城以下貧困村(含下半縣8個鄉鎮)。廖錦標表示,產業扶貧將穩紮穩打,到戶到人,“明年計劃投入50萬元採購適合的果蔬種苗,項目完成後,可讓854戶貧困戶3123人受益,預計人均增加年收入260元。” (全媒體記者 李建榮 賀建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