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農村休閒旅遊農業發展美麗之鄉!

三農 農村 農業 農村改革 農民 互聯人脈 2018-12-27

休閒農業

休閒農業是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觀光、休閒、旅遊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可以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

建設農村休閒旅遊農業發展美麗之鄉!


在綜合性的休閒農業區,遊客不僅可觀光、採果、體驗農作、瞭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和度假。

生態休閒農業起於19世紀30年代,由於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急劇增加,為了緩解都市生活的壓力,人們渴望到農村享受暫時的悠閒與寧靜,體驗鄉村生活。於是生態休閒農業逐漸在意大利、奧地利等地興起,隨後迅速在歐美國家發展起來。關於其概念,休閒農業一詞來源於英文的Agritourism / Agro. Tourism,是由農業(Agriculture)和旅遊(tourism)兩個詞組合起來翻譯的。同而對於休閒農業目前有都市農業和鄉村旅遊的說法。

建設農村休閒旅遊農業發展美麗之鄉!


2005年10月,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議》,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休閒農業作為新型農業發展模式,在全國各地,特別是距離城市較近的交通方便的縣、鎮、村開展起來。

建設農村休閒旅遊農業發展美麗之鄉!


休閒農業是指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漁牧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提供民眾休閒、增進民眾對農業及農村之生活體驗為目的之農業經營。休閒農業作為一種產業,興起於2o世紀3O~4o年代的意大利、奧地利等地,隨後迅速在歐美國家發展起來。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休閒農業己經進入其發展的最高階段一租賃。而我國的休閒農業,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雖然發展前景較好,但是,經過20多年的建設,其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在產品、經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較多,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產業競爭力,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也不相適應。

建設農村休閒旅遊農業發展美麗之鄉!


休閒農業是在經濟發達的條件下為滿足城裡人休閒需求,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觀光、休閒、旅遊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休閒農業也是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休閒農業的基本屬性是以充分開發具有觀光、旅遊價值的農業資源和農業產品為前提,把農業生產、科技應用、藝術加工和遊客參加農事活動等融為一體,供遊客領略在其它風景名勝地欣賞不到的大自然情趣。休閒農業(在大陸又稱觀光農業或旅遊農業) 是以農業活動為基礎,農業和旅遊業相結合的一種新型的交叉型產業,也是以農業生產為依託,與現代旅遊業相結合的一種高效農業。

建設農村休閒旅遊農業發展美麗之鄉!


全國各地的發展實踐證明,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發展不僅可以充分開發農業資源,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延長農業產業鏈,帶動農村運輸、餐飲、住宿、商業及其他服務業的發展,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致富農民,而且可以促進城鄉人員、信息、科技、觀念的交流,增強城裡人對農村、農業的認識和了解,加強城市對農村、農業的支持,實現城鄉協調發展。

建設農村休閒旅遊農業發展美麗之鄉!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農業地域遼闊,自然景觀優美,農業經營類型多樣,農業文化豐富,鄉村民俗風情濃厚多彩,在我國發展休閒農業具有優越的條件、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前景。

建設農村休閒旅遊農業發展美麗之鄉!


鄉村旅遊發展已經初具規模,並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的態勢。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鄉村旅遊開始飛速發展。進入21世紀,鄉村旅遊已進入一個全面發展的時期,旅遊景點增多,規模擴大,功能拓寬,分佈擴展,呈現出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態勢。但報告分析認為在各地鄉村旅遊快速發展的同時,選擇適合自身特色的發展模式至關重要,我們的報告是國內第一份對鄉村旅遊發展模式進行系統闡述的報告,現具體介紹其中的三種:

一、個體農戶經營模式

建設農村休閒旅遊農業發展美麗之鄉!


個體農民經營模式是最簡單和初級的一種模式,它主要以農民為經營主體,農民自出經營,通過對自己經營的農牧果場進行改造和旅遊項目建設,使之成為一個完整意義的旅遊景區(景點),能完成旅遊接待和服務工作。通常呈現規模小、功能單一、產品初級等特點。通過個體農莊的發展,吸納附近閒散勞動力,通過手工藝、表演、服務、生產等形式加入到服務業中,形成以點帶面的發展模式。

在全國各地迅速發展的“農家樂”就是這一經營模式的典型代表。如湖南益陽赫山區的“花鄉農家”和內蒙烏拉特中旗的“瑙幹塔拉”,通過旅遊個體戶自身的發展帶動了同村的農牧民參與鄉村旅遊的開發,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建設農村休閒旅遊農業發展美麗之鄉!


建設農村休閒旅遊農業發展美麗之鄉!


二、農戶+農戶模式

農戶+農戶模式是由農戶帶動農戶,農戶之間自由組合,共同參與鄉村旅遊的開發經營。這也是一種初級的早期模式,只是通過農戶間的合作,可以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在遠離市場的鄉村,農民對企業介入鄉村旅遊開發有一定的顧慮,大多農戶不願把資金或土地交給公司來經營,他們更信任那些“示範戶”。在這些山村裡,通常是“開拓戶”首先開發鄉村旅遊並獲得了成功,在他們的示範帶動下,農戶們紛紛加入旅遊接待的行列,並從示範戶學習經驗和技術,在短暫的磨合後,就形成了“農戶+農戶”的鄉村旅遊開發模式。這種模式通常投入較少,接待量有限,但鄉村文化保留最真實,遊客花費少還能體驗最真的本地習俗和文化,是最受歡迎的鄉村旅遊形式。但受管理水平和資金投入的影響,通常旅遊的帶動效應有限。

建設農村休閒旅遊農業發展美麗之鄉!


在湖南漢壽縣的“鹿溪農家”,從2001年7月起開發鄉村旅遊,最初只有兩戶村民參與,在不到一年的旅遊接待中,“開拓戶”獲純利8000元,產生了巨大的示範效應,到2003年全村30多戶中有14戶條件較好的農戶參與旅遊接待服務,還有不少農戶為旅遊提供特種家禽、綠色蔬菜、山裡野菜、生態河魚等農產品和參與民俗表演,逐漸形成了“家禽養殖戶”、“綠色蔬菜戶”、“水產養殖戶”、“民俗表演隊”等專業戶和旅遊服務組織,吸納了大量富餘勞動力,形成了“一戶一特色”的規模化產業,通過鄉村旅遊的開發,順利調整了農村產業結構,實現了農村經濟的良性發展。

三、公司+農戶模式

建設農村休閒旅遊農業發展美麗之鄉!


公司+農戶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公司開發,經營與管理,農戶參與,公司直接與農戶聯繫與合作。這種模式的形成通常是以公司買斷農戶的土地經營權,通過分紅的形式讓農戶受益。它是在發展鄉村經濟的實踐中,由高科技種養業推出的經營模式,因其充分地考慮了農戶利益,在社區全方位的參與中帶動了鄉村經濟的發展。它通過吸納社區農戶參與到鄉村旅遊的開發,在開發濃厚的鄉村旅遊資源時,充分利用了社區農戶閒置的資產、富餘的勞動力、豐富的農事活動,增加了農戶的收入,豐富了旅遊活動,向遊客展示了真實的鄉村文化。同時,通過引進旅遊公司的管理,對農戶的接待服務進行規範,避免不良競爭損害遊客的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