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牽掛的第一民生工程 百色樣本這樣打造

三農 農村改革 種植業 經濟 中國青年網 2017-06-12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12日電(記者開可)如果問習近平最牽掛的人是誰,困難群眾在他的心裡一定佔有相當重的分量。“他們的生活存在困難,我感到揪心。他們生活每好一點,我都感到高興。”5年來,從西北邊陲到雲貴高原,從黃土高坡到雪域高原,從湘西十八洞村的“怎麼稱呼您”到河北張北縣貧困戶收支賬,習近平念茲在茲的都是困難群眾。

2015年,習近平向全世界承諾:“中國7000萬貧困人口在未來5年將全部脫貧。”7000萬,放在中國13億多人口中不算是一個大數字,但是放在全面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卻是最難啃的硬骨頭,是“第一民生工程”。全世界都在問,如此浩大的脫貧工程從哪裡入手,用什麼方法?

近日,記者來到廣西省百色市,在這裡見證了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在這裡看到了脫貧攻堅的百色樣本。

習近平牽掛的第一民生工程 百色樣本這樣打造

芒果園中工作的農戶。中國青年網記者 開可攝

扶持誰?

盧廣存,百色市平果縣果化鎮布堯村村民,今年73歲,和妻子贍養家裡兩位耄耋老人,三個女兒都已出嫁。

馬愛容,百色市平果縣馬頭鎮塘蓮村村民,今年56歲,丈夫殘疾,兒子和孫子都患病,一人支撐全家收入。

廖賢,百色市平果縣坡造鎮伏琴村貧困戶,今年49歲。未脫貧之前,利用家裡三畝地種植玉米等,一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

在百色,像盧廣存和馬愛容一樣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的不在少數,像廖賢一樣脫貧的也不在少數。2015年底,百色總人口413.19萬人,其中貧困人口68.1萬人,貧困發生率20.25%。到2016年底,全市還有51.6萬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5.04%。

百色,集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大石山區、貧困地區、水庫移民區“六位一體”。特殊的位置和歷史因素,讓百色成為廣西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幫扶誰?這是脫貧攻堅戰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指出,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在提高脫貧攻堅成效。要實行逐戶銷號,做到脫貧到人。

在百色,各級領導幹部都記住了三個數字:需要脫貧的總人口、需要脫貧的總戶數以及要摘帽的村子數量。一個個數字背後是精準識別的結果。“家有幾口人?”“有幾畝地?”“一年收入是多少錢?”諸多問題的目標就是為了實現“脫貧到人”,理清貧困原因,“對症下藥”。

習近平牽掛的第一民生工程 百色樣本這樣打造

村民正在分揀蠶繭。中國青年網記者 開可攝

誰來扶?

“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要求,脫貧攻堅任務重的地區黨委和政府要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期間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2015年2月,習近平主持召開陝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他強調,要選好配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團結帶領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要重視發揮廣大基層幹部群眾的首創精神,讓他們的心熱起來、行動起來,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後面貌。

這正是習近平對於“誰來扶”這個問題的解答。

“我‘承包’了兩戶。這兩戶本身發展能力不足,要幫他們想辦法怎麼發展。”平果縣果化鎮布堯村村支書李廣星說道。對於他口中的兩戶貧困戶來說,李廣星就是他們的“第一家長”。

“第一家長”是平果縣在扶貧攻堅中摸索出來的新模式。按照“5431”機制開展結對幫扶,即縣處級以上幹部每人幫扶貧困戶5戶,正科級幹部每人幫扶貧困戶4戶,副科級幹部每人幫扶貧困戶3戶,一般幹部每人幫扶貧困戶1戶。

平果縣共派出8807名幹部和13448戶貧困戶結對,實現了幫扶全覆蓋。平果縣委書記黃志願告訴記者,讓“第一家長”把貧困戶當成自己的家,把貧困人口當自己的家人,把脫貧當做自己家的事,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增強幹部脫貧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我們就給他們說,要是想掙錢,光呆在家裡肯定不行,種玉米只能解決溫飽。”李廣星迴憶起給貧困戶做思想工作時說,“我們就勸他們,別人都脫貧了,你們怎麼能不脫貧?”李廣星的勸說甚至在春節期間也沒有停止。他承包的兩戶貧困戶中已經有一戶主動外出務工,另一戶也列入了今年的脫貧計劃。

廖賢曾經是村裡的貧困戶,一年到頭就靠家裡的三畝地種植玉米等來維持家裡四口人的生計。廖賢2013年開始種桑養蠶,去年的年收入達到了3萬元,現在已經成功脫貧。廖賢還是村裡的黨員,2008年就入黨了。脫貧後的廖賢沒有忘了和曾經的他一樣貧困的群眾,“我就種(桑)給他們看,鼓勵他們參與種桑養蠶,不要再種玉米了。”廖賢說。至今已經養了四年蠶的他養蠶技術在不斷成熟,村裡其他人不清楚的技術都會找他請教。

習近平牽掛的第一民生工程 百色樣本這樣打造

從廣東請回來的養蠶師傅正在除蠶沙。中國青年網記者 開可攝

怎麼扶?

要解決好“怎麼扶”的問題,更要下一番“繡花”功夫。習近平曾說,貧困地區發展要靠內生動力,一個地方必須有產業,有勞動力,內外結合才能發展。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習近平再次強調,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把發展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調動扶貧對象的積極性,提高其發展能力,發揮其主體作用。

百色,如其名字,已經呈現出了紅色旅遊產業、黃色芒果產業、綠色蔬菜產業等多樣化發展。

右江區委副書記、區人民政府區長楊世爵告訴記者,右江區把紅色旅遊和綠色生態旅遊結合起來,以紅色旅遊推動綠色旅遊的發展。右江區澄碧湖芒果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下一步將把旅遊元素完善起來,打造成農旅結合的示範區,通過示範區的打造形成旅遊扶貧的示範點。

“貧困戶可以到景區務工,增加工資方面的收入。如果貧困戶有經營頭腦,可以直接參與到景區小的經營活動中例如開便利店。貧困戶還可以將通過金融扶持拿到的小額貸款入股到旅遊合作社分紅。”楊世爵說。

普惠園項目位於平果縣馬頭鎮,以綠色無公害蔬菜種植為抓手,採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運作模式,目前已建成基地330畝。在基地務工的貧困對象有20人,年人均純收入有4萬元左右。

據項目經理黃默魂介紹,普惠園對貧困戶的幫扶主要有兩種形式。貧困戶可以承包8到10畝的土地進行蔬菜種植。種苗、技術以及收購都由公司來負責,貧困戶只需要按照公司的生產計劃來種植蔬菜。另一種方式是貧困戶可以到園區內務工,主要工作是蔬菜的分揀、包裝等。

此外,普惠園搭建互聯網銷售平臺,產品銷售渠道已進入南寧、廣州、深圳等地,“以‘互聯網+生態農業+產業扶貧’的模式來帶動周邊的貧困戶創業和就業。每個人的收入一年可以達到3萬到4萬元。如果一個家庭有兩個人在這務工,一年的收入可以達到6萬元以上,基本上一年或者一年半就可以脫貧。” 黃默魂說。

馬愛容已經在普惠園工作兩年。丈夫有殘疾,兒子和孫子都有疾病,全家只有她一個勞動力。在沒有務工之前,全家的收入來源於飼養雞和鴨、種植玉米,一年的收入只有兩三千元。馬愛容的工作強度不大,標準的8小時工作,從早上6點工作到中午11點,下午是從4點到7點,“現在(經濟收入)好多了。一個月的工資有1900元。”

歡迎撥打中國青年網新聞熱線010-57380651或發送新聞線索至郵箱[email protected];關注“中國青年網”(ID:youthzqw)微信公眾號,可直接對話記者,曝料線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