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神堂溝村張玉馬:心繫百姓勇擔當

三農 張玉 社會 黃河新聞網晉中頻道 2017-06-09

黃河新聞網晉中訊訊(賈峰霞)為了改變村裡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面貌,他克服種種困難,多方籌集資金,硬化了村內主幹街道,用平整的水泥路改寫了群眾走泥巴路的歷史;面對暴雨導致的山洪暴發、河水驟漲、河堤決口,他動員黨員幹部對低窪處群眾進行轉移安置;在基層工作中,難免會遇到村民情緒激動,對村幹部不理解的時候,他作風沉穩,不急不躁,耐心做好解釋工作;他經常說:支部書記要做村民的貼心人,要時刻關心群眾冷暖,體察民情疾苦,多為群眾辦好事、解難事,要讓老百姓從基層黨支部感受到黨的溫暖。多年來,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用自己的言行,演繹了平凡中的偉大,塑造了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詮釋了一名黨員幹部的本色。他,就是榆次區烏金山鎮神堂溝村黨支部書記張玉馬。

改善人居環境

神堂溝村位於烏金山鎮東部峪郭線中段,由於其特殊的地形地貌環境,長期以來村容不整,村貌不潔。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過去神堂溝村道路交通不便的窘況。為了改變老百姓出行難,2012年,張玉馬任烏金山鎮神堂溝村黨支部書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一條百姓盼望已久的乾淨整潔的水泥路。張玉馬通過多方籌集資金,克服種種困難,硬化了村內主幹街道460米,拆除了影響村容村貌的違章建築6處,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提起村裡交通的變化,村民們都說:“現在村道路修得好,再也不用走泥路,出門方便多了。”

為了改善村容村貌,張玉馬狠抓村內美化綠化工作,栽種各種花卉、風景樹860餘棵,綠化面積達2500平方米,修建了公路護欄640米。對村內道路進行定時清掃維護,徹底改變農村髒、亂、差的居住條件,讓百姓享受到城市化生活的新環境。優美的村居環境,使神堂溝村在2013年被烏金山鎮政府命為“園林村”。

近年來,張玉馬帶領村兩委班子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安裝太陽能路燈16處,使村內主要道路得到亮化。家家戶戶統一安裝衛星接收器,無線網絡線路覆蓋全村,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5年來,無論是修繕村大隊、維修村主幹路還是修建村內其它大小工程,張玉馬都全程參與,而且身先士卒,已經算不清出過多少個義務工時,熬過多少夜,起過多少早,在他的帶領下,神堂溝村逐步實現了“亮、潔、美”的目標。

心繫百姓安危

2015年7月31日至8月3日,榆次區範圍內普降大雨,烏金山鎮更是遭受了特大暴雨襲擊,降雨量達170毫米以上。穿村而過的白龍河上游暴雨導致山洪暴發、河水驟漲、河堤決口,致使神堂溝村農田被淹、房屋坍塌、道路損毀、機井淤塞、橋樑阻斷、電力通信中斷,人民群眾財產受到嚴重威脅。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無奈的村民們只能隔窗觀望,祈盼風停雨住。

就在大家望雨哀嘆之時,村支部書記張玉馬帶領兩委班子出現在視線裡。原來,他們深入白龍河沿線進行了安全佈置,半夜冒雨走訪了神堂溝村10餘戶村民,極力安撫受災群眾並幫助有險情人員進行轉移。

既是指揮員又是搶險隊員的張玉馬一想到70多歲的五保戶姚來鎖,行動不便,又一個人住在地勢低窪的院子裡,就覺得情況不妙。他立即跑到姚來鎖的住處,此時河水已經進入房屋內,而老人已上床睡覺,根本沒有警覺到險情,甚至還怪張玉馬打擾了他的美夢。在反覆地耐心勸解後,張玉馬背起姚來鎖,將老人轉移到安全的農戶家。雨越下越大,冒雨離家的老人心裡很憤怒,言辭也不那麼和善,甚至出屋後還回望自己的家不肯離去。然而,就在出屋後不到三分鐘的時間,老人的房屋在洪水中轟然坍塌……老人回望的眼睛瞬間驚恐地睜大,拍拍驚嚇的胸口呢喃了一句:“天哪,差些兒就交待了!”

安頓好姚來鎖後,張玉馬又馬不停蹄地踏著洪水去了另一戶地勢低窪的張根水家。同樣,張玉馬到達時洪水已經進入院子,他立即呼喊正在睡夢中的張根水老兩口,被呼叫驚醒的兩位老人此時已經無法從院子裡出來,張玉馬立即搭起梯子攙扶老人從房頂上撤離。剛轉移到安全地方,越來越大的河水就淹沒了整個院子,短短15分鐘的時間,老人6間房屋、4眼窯洞轟然倒塌。

當晚,神堂溝村黨員幹部在張玉馬的帶領下全部深入抗洪一線,和村民一道積極開展抗災自救,確保了未發生任何人身安全事故。他們有的灌裝沙袋為對抗再次到來的洪水做準備,有的清理河道中淤積的泥土雜物,有的清掃清淤後的街道……全村一片繁忙的災後恢復場景。姚來鎖感動地說,“共產黨員就是好啊,那麼大的雨,書記還記掛著老漢我,硬是冒雨把我救出來,書記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危難面前,總有一種力量在堅持;危急關頭,總有一種信念在堅守;危情時刻,總有一種精神會迸發。在那場與暴雨的搏鬥中,張玉馬不顧個人安危,憑著果敢、機智,憑著見義勇為、捨己救人的精神支撐,在暴風雨中展現了“俠義大者”的英雄氣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堅韌與忘我,用錚錚鐵骨書寫了一名優秀黨支部書記的責任和擔當。

關心群眾疾苦

張玉馬時常告誡自己:作為村黨支部書記, 關心群眾疾苦,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人心齊了,矛盾少了,經濟才能發展,群眾才能富裕。

2015年冬天,無兒無女、年事已高的五保戶姚來鎖,兩次因病住院接受治療,張玉馬親自開車送老人去醫院、辦理住院手續,並積極籌措資金為老人繳住院費。在以張玉馬為主的村幹部的關心幫助下,姚來鎖的病情很快得到了康復。

姚臭小老人精神方面有時候有點問題,經常與家裡鬧矛盾離家出走,張玉馬多次配合其家人赴城區、清徐、太原等地尋找,並親自開車接回。

胡水軍由於前幾年養車經營不善虧損嚴重,導致家庭十分困難,並且上有老人下有孩子,生活的壓力使他變得萎靡不振,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張玉馬看在眼裡,主動對他開導教育,並且陪同一起外出考察種羊,使其轉變思想、樹立信心。在張玉馬的幫助下,胡水軍貸款6萬元,修建廠房,通過幾年的精心飼養,如今羊的存欄數達到200餘隻。

一心為民,換來的是百姓對他的敬重和愛戴。對此,張玉馬卻謙虛地說:“讓百姓都過上好日子,是一個村支部書記的職責所在。”

張玉馬,一名普普通通的村支部書記,但他卻真誠、執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他對群眾的無限熱愛,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職責,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對黨忠誠、對人民負責的讚歌,充分發揮了頂樑柱、主心骨、帶頭人的先鋒模範作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