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現代化的先聲——呂梁市農業機械化發展初探

三農 農村 種植業 小麥 黃河新聞網呂梁頻道 2017-07-18

農業結構調整後,我市農業主導產品和支柱產業發生了變化。玉米、小麥、土豆、紅棗、核桃、小雜糧已成農村支柱產業,形成了六大農機化示範基地即:以孝義、文水為重點的機械化保護耕作示範基地,以孝義、汾陽、文水、交城為重點的玉米機收示範基地;以嵐縣、方山為重點的土豆機械化生產示範基地;以臨縣、柳林為重點的紅棗機械化加工示範基地;以中陽、興縣為重點的小雜糧機械化生產加工示範基地;以交城、文水、離石、中陽為重點的設施農業和林果機械化田園管理示範基地。

隨著脫貧攻堅及農業規模化種植的深入,必將給農機化帶來新發展和新挑戰,充分發揮農機化在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等方面的優勢,更好地適應當前農業結構調整,為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對於實現農業產業化、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農機化需求猛增

記者從農機部門獲悉,近幾年來,我市農產品結構已經向多樣化、高品質、高附加值、發展畜牧業和各類加工業的方向發展,高效特色經濟作物已成為農民增收的增長點。但仍然存在許多矛盾和問題,特別是農產品科技含量低、加工相對滯後,造成農產品出路少、產品增值低,沒有形成“增產—轉化—再生產”的良性循環,導致農民增產不增收。目前,農村迫切需要適用於農業現代化的農業機械、特別是應用於農產品的加工、保鮮和運輸以及產前、產中和產後社會化服務等方面的農業機械。

目前,我市農機化發展相對滯後:存在一些與農業結構調整不相適應的問題:一是動力機械多,配套機具少;二是低檔機械多,高性能先進適用的機械少;三是田間作業機械多,適合農業結構調整,經濟作物、林業和畜牧水產業的生產與產後處理等方面的機械十分短缺。我市是典型的農業區,農產品資源十分豐富,但農產品深加工滯後,現有的農產品加工機械普遍存在著科技含量低、技術工藝落後、能耗大、單獨經營等問題,特別是我市具有區域特色的主要農產品加工問題十分突出。

小雜糧的機收及深加工是制約小雜糧產業發展的一大難題。播種和收穫機械化幾乎是空白,小雜糧深加工中最重要的烘乾這一環節,仍有很大一部分加工企業在使用傳統的晾晒工藝,加大了成本,阻礙企業的發展,嚴重影響農民收入及種植加工的積極性。

紅棗本是我市一大支柱,近年來價格更是一路上漲,一些紅棗加工企業紛紛開展紅棗深加工,開闢新的市場。紅棗深加工市場競爭的核心是技術和設備競爭,其中紅棗去核和烘乾是紅棗深加工的瓶頸。目前,紅棗加工企業的加工專業戶大都由人工來完成去核過程,存在著效率低、勞動強度大、衛生條件差、安全隱患較高等缺點,制約了紅棗產業的發展。土豆是我市主要的農作物之一種植面積廣範,但土豆的播種和收穫所需要的人工作業勞動強度大,作物損失率高,產品品質降低。

調整農機化發展主攻方向

我市農機化科技推廣的切入點,應從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機械入手,根據我市當前農業結構調整及農業機械化發展情況看,應以優勢產品開發為抓好小雜糧、紅棗和種植等主要農產品生產、加工、保鮮、儲運的機械化,為技術密集型、附加值高的農產品和出口產品提供機械化保障,擴大業服務範圍,提高產後處理水平,實現機械化生產與產業化經營的結合。

小雜糧加工:重點發展小雜糧機械化收穫和深加工產業化,採取多種有效渠道引進現代化生產設備,引導小雜糧生產、加工從使用簡單機械轉向使用先進的農業機械,加快發展“精”、“深”、“優”加工機械。

紅棗加工:重點發展紅棗去核、烘乾這兩項關鍵技術,促進紅棗的保鮮、冷藏以及紅棗製品的深加工技術的發展,形成產業化。

玉米、小麥、土豆的機械化發展:著力提升玉米、小麥種、收穫、加工過程中的機械化,提高機械化裝備的普及及應用,降低機械化過程中的作物損失率,提高生產效率,解放勞動力,為促進農業現代化提供保障。

記者樑瑜

呂梁日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