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不能改編!你改編《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我都不反對,我就反對改編《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有一面可疑的旗幟:忠義;兩顆有毒的藥丸:偽善與權謀。這是我對《三國演義》的定義。你可以寫三國這段歷史,但是不能改編《三國演義》。

我覺得要拍“三國”,就要回到《三國志》,要陳壽,不要羅貫中。這不是一個歷史,一個文學的問題,文學要看什麼文學,明明是個有毒的東西你還在那改編啊?嗜毒啊?愛讀《三國演義》就是吸毒。它傳播的思想阻礙中國進步。有了現代意識之後,就會對《三國演義》中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反感,但凡有現代意識的讀者,看到《三國演義》估計都會反感。

易中天為什麼反對《三國演義》

這都是當代學者易中天說的。易中天反對《三國演義》十幾年來一直未變,他認為《三國演義》的核心價值觀就是忠義,講忠義就是要否定扼殺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豈能有利於我們民族?可是歷史鉅著《三國志》也是講忠義的,“人誰不死?死國,忠義之大者”,這是陳壽說的。因陳壽是晉臣,晉是承魏而得天下的。所以,《三國志》便尊魏為正統。在《魏書》中為曹操寫了“本紀”,而《蜀書》和《吳書》則只有“傳”,沒有“紀”。記劉備則為《先主傳》,記孫權則稱《吳主傳》。易中天要《三國志》不要《三國演義》,純屬政治掛帥,上綱上線,以個人好惡定結論。

易中天為什麼反對《三國演義》

易中天是從央視《百家講壇》品三國開始走紅的,易中天說他講"三國",是站在平民的立場,通過現代視野,運用三維結構,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易中天以還原歷史形象為旗號,將《三國演義》作為假想敵,對三國人物進行分析,說什麼要還原真實曹操,替周瑜辯誣,正說諸葛亮,重評司馬懿,縱論天下,閒話三分,細品是非功過,總結成敗得失。

易中天是以《三國志》為標本,可是《三國志》本身也是有傾向性的,史家認為,《三國志》最大的缺點,就是對曹魏和司馬氏多有迴護、溢美之辭。易中天更是把“褒曹貶劉”發揮到了極致,有利於曹操的史料就說,不利於曹操的不說,不利於劉備的就講,有利於劉備的不講,歷史材料完全為個人目的服務,篡改或裁剪原文、故意遺漏、偷換概念、主觀臆造等等無所不用。成君憶當面說易中天為曹操辯護屬於“無道德感”,以講故事的方式傷害別人靈魂的學者“該下19層地獄”。

易中天為什麼反對《三國演義》

易中天為了塑造曹操的高大形象不遺餘力,否認史實,張冠李戴,從未屠過城的袁紹被易中天主觀臆造出一頂“屠城”的罪名,按《三國志》記載,有5次屠城的記錄的曹操,易中天聲言“屠城這個事情曹操確實幹過,當然是不是曹操下令乾的這個還有疑問”。

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研究員李治亭認為易中天的《品三國》實在沒品出什麼有味道的東西來,“就品出曹操天生是愛說真話的。而這一點還真不知道他是怎麼從歷史上研究出來的,這純屬個人品行問題,根本與歷史無關。易中天一會兒說曹操溫情,一會兒說曹操奸詐,一會兒說曹操可愛,一會兒又說曹操報復心強,這麼多矛盾的特質放在一個人身上,真有這樣的人存在嗎?而他最後又歸納總結為曹操就是一個奸雄,這不又跳進了歷史窠臼?”所以,李治亭認為《品三國》只是用時尚語言讓歷史庸俗化、低俗化,“玩了玩文字遊戲,講了些樂子,卻沒有任何創見。”

易中天為什麼反對《三國演義》

易中天笑言:“如果要我自己說,我就是一棵‘大蘿蔔’,我的歷史觀就是‘蘿蔔史學’。”易中天認為身為平民學者,就是要滿足大眾口味,將我對歷史的感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和觀眾分享。易中天的通俗滑向了庸俗,變成了沒有歷史觀的歷史、沒有人文理想的歷史。正如葛紅兵所說的,更令人無法接受的是他的“小人視角”——就是易中天自己都有所察覺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具體表現是幾乎把三國英傑們一切行動的出發點或心理動機都歸結為對權力、慾望和利益的無饜追求。

易中天雖然宣稱要陳壽不要羅貫中,不得不承認長時間來的“三國熱”跟羅貫中分不開,“正是由於他的《三國演義》,這段原本並不十分重要的歷史在大中華文化圈內幾乎家喻戶曉,儘管一般人知曉的並非歷史真相。”《三國演義》的文學地位毋庸置疑,同時,它也帶領很多人去了解三國的歷史,清代韓裔介曾說:“世人鮮有讀三國史者,惟於羅貫中演義得其梗概耳。”

易中天為什麼反對《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對歷史的主體性再創造,以人物為載體形象地演義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義、禮、智、信、勇等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中的核心因素。劉備就是“仁”的代表,關羽是“義”的代表,張飛是“勇”的代表,諸葛亮是“智”的代表,趙雲是“忠”的代表等。葛紅兵認為,從文化精神的角度來說,《三國演義》對中國文明的意義就如同《荷馬史詩》對歐洲文明的意義,它們都是神人相通的作品,事關民族信仰,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對於普通讀者來說,《三國演義》的價值遠遠高於《三國志》等史書,因為前者包含了比“歷史真實”更高的“審美理想”。

易中天《品三國》最大錯誤就是,文學和歷史搞不清,用歷史的標準來要求文學——用三國史的真實標準來衡量《三國演義》這部文學作品,根本體會不到《三國演義》這部偉大小說的真正意義與價值。

易中天為什麼反對《三國演義》

易中天看《三國演義》只看到權謀偽善和忠義,而沒有看到《三國演義》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易中天反對《三國演義》,但卻顛覆不了《三國演義》的價值。

《三國演義》數百年來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且還先後被譯成數十種文字,在世界多個國家廣泛流傳,尤其受到亞洲各國人民的喜愛。韓國:不要和沒讀過“三國”的人說話 ,泰國:“三國”看三遍,此人不可交 ,日本:民眾對桃園三結義印象最深刻。三國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融入民族的血液裡邊牢不可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