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1985年上海大眾桑塔納的生產線

老照片 1985年上海大眾桑塔納的生產線


什麼是萬事開頭難?現在中國汽車工業的規模、技術水平和生產設備是三十年前不能比的。1983年上海大眾開始生產大眾桑塔納,開始時期也是很艱難的。

1985年上海大眾的桑塔納是這麼生產出來的,由於當年中國的工業水平落後,也缺少零部件生產廠,早期上海大眾桑塔納的生產是SKD模式;大眾在西德的工廠生產出半成品車,然後裝箱把本成品車和零部件運到上海大眾,上海大眾完成最後的產品組裝。那時的上海大眾桑塔納從上到下一水made in W. Germany。好像就是上海大眾的標是中國製造的,流水線真的寒酸,連個傳送帶都沒有。

老照片 1985年上海大眾桑塔納的生產線

1949年新中國建立以前,中國的重工業規模非常小,新中國建立後在蘇聯以及東德、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國家的幫助下建立起了工業生產體系。剛具備一個雛形還很多東西還沒搞明白呢60年代初中蘇關係惡化,人家都撤走了。 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時我們的工業體系不僅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有很大差距,和西方的差距更大。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上海大眾生產桑塔納轎車,而且,還需要全面的國產化。

老照片 1985年上海大眾桑塔納的生產線

今天,在所有合資企業中,似乎大眾對中國的技術轉讓是最摳門的。但是,大眾對中國汽車生產最大的貢獻是什麼?老編覺得是讓上汽學會了現代西方汽車工業的工藝和質量管理體系。上世紀80年代初期,雖然中國技術基礎薄弱,但是人的心氣兒很高,按照當時的宣傳,2000年中國實現了四個現代化就成為發達國家了,很多人更以為引進了西方的先進車型和生產設備就一步跨入現代化了。實際情況並沒有那麼簡單,整個80年代到90年代的中國,這樣一個現象伴隨著引進技術生產的產品:國產化提升=質量下降。但是這個情況並沒有發生在老桑塔納身上,這是為什麼?

老照片 1985年上海大眾桑塔納的生產線

如何保證產品質量?老編沒有在整車廠工作過,分享上世紀90年代初《報刊文摘》關於上海大眾工廠的故事。上世紀70年代,“上海製造”在中國是一個響噹噹的金字招牌,上汽認為很快能完成桑塔納的國產化,結果在西德人那裡碰了釘子。西德工程師認為沒有達到大眾品質標準的零部件絕對不能裝在桑塔納車上,砸牌子的事情絕對不行。

老照片 1985年上海大眾桑塔納的生產線

一個是桑塔納國產方向盤的故事,上海SH760方向盤的生產技術指標只有兩個,而桑塔納的方向盤生產技術指標是一百多個,這讓上海人很吃驚,要這麼多指標幹什麼?怎麼達到?西德人把西德產的方向盤一項一項指標測試,全部達標,這讓上海人服氣了,什麼是西德的品質。

老照片 1985年上海大眾桑塔納的生產線

還有一個是桑塔納的國產喇叭,西方轎車定型過程中是要求很多部件和車同壽命的,比如門開關、轉向燈開關、喇叭等等,但是中國當時沒有這個概念。根據上海道路實測(80年代初期國內司機很喜歡按喇叭),西德的大眾工程師認為上海桑塔納的國產喇叭壽命必須達到15萬次。對於當時的配套廠來說困難確實不小,不過最終也達標了。

老照片 1985年上海大眾桑塔納的生產線

上海大眾桑塔納的國產化進程是比較緩慢的,但是換來了它的品質口碑。雖然,桑塔納當時只是歐美同級產品中的一個二流產品,但是在中國轎車發展歷程中卻是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車型。 (文中圖片來自livejournal.com)

老照片 1985年上海大眾桑塔納的生產線

老照片 1985年上海大眾桑塔納的生產線

老照片 1985年上海大眾桑塔納的生產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