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塞浦路斯國王彼得一世(Peter I of Cyprus,1328-1369)於1358年即位時,距離十字軍在東方最後的重鎮阿卡淪陷已有超過一甲子,光復聖地的夢想似乎遙不可及。然而,彼得一世的祖先為十字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呂西尼昂的居伊(Guy de Lusignan,約1150年-1194年),他曾在1186-1192年擔任耶路撒冷王國國王,哈丁會戰中慘敗於薩拉丁,導致耶路撒冷失陷(他便是電影《天國王朝》中的“大反派”)。第三次十字軍後,獅心王理查安排居伊就任塞浦路斯國王。不過,居伊的後人依舊以耶路撒冷王位繼承人自居,其紋章上還醒目地保留著耶路撒冷王國的標誌。在宗教熱忱與雄心壯志方面,彼得可與一個世紀前的法王“聖路易”媲美。他還僅僅是一名弱冠少年時,便親手組建了“寶劍騎士團”,誓言以收復耶路撒冷為己任(塞浦路斯國王名義上仍具有耶路撒冷國王的頭銜)。彼得登基不久,亞美尼亞王國位於安納托利亞南部的重鎮科律克索(Corycus)由於被周邊土耳其諸酋長國環繞,為求自保,主動向塞浦路斯新王表達了歸順之意。彼得謹慎的父親休四世(Hugh IV)早年曾斷然拒絕了科律克索的類似請求,但胸懷大志的彼得一世欣然手下了這塊燙手山芋(自此塞浦路斯王國在安納托利亞南部有了一塊自己的根據地,直至1448年)。科律克索的易主在小亞細亞掀起了一陣波瀾,各土耳其埃米爾對塞浦路斯刮目相看的同時,也將它視作心腹之患。而彼得一世的迴應則是組織了一場規模浩大的遠征,目標直指安塔利亞(Antalya,今土耳其第八大城市,位於安納托利亞西南沿海)。1361年,他召集了諸位封臣,一支龐大的艦隊(共120艘戰船)已整裝待發。羅德島的醫院騎士團作為塞浦路斯的盟友與近鄰,大團長羅歇(Roger de Pins,1355-1365年在位)審時度勢,亦派出了四艘大型槳帆戰艦(兵力約在千人左右)加入彼得一世的海軍序列。此外,教皇英諾森六世也投入了兩艘戰艦,甚至一些地中海海盜也慕名前來“共襄盛舉”。8月24日,經過狂風暴雨般地強攻,彼得一世的基督教聯軍成功奪取安塔利亞(他們據守該地直至1373年),從而獲得了自“士麥那十字軍”後黎凡特基督徒的又一場大捷。

從史詩到鬧劇——彼得一世的亞歷山大十字軍

塞浦路斯王國國旗,左上角為耶路撒冷王國標誌

但是,彼得一世並不滿足於這樣的戰果,他的夢想是徹底光復耶路撒冷王國,但僅憑塞浦路斯一國之力無法實現這一計劃。從1362年起,彼得一世踏上了周遊列國,合縱連橫的旅途。塞浦路斯國王的第一站是羅德島,醫院騎士團大團長羅歇與部下被彼得一世的雄才大略所打動,首先應允加入十字軍的隊伍。1363年元月,他抵達威尼斯。威尼斯人雖與馬穆魯克王朝存在貿易關係,但早前克里特島(威尼斯領地)發生叛亂時,塞浦路斯曾鼎力相助,於是也表態願意出兵。是年三月,彼得一世來到阿維尼翁覲見教皇烏爾班五世,他描繪的宏偉藍圖讓烏爾班不禁心潮澎湃,後者稍後安排彼得與法王約翰二世會晤。兩位國王在4月共同領取了十字架,象徵著新一輪十字軍東征揭開了帷幕。彼得一世並不滿足於法蘭西一國的支持,他旋即拜訪了勃艮第、佛蘭德與萊茵蘭,廣交盟友,又在倫敦與英王愛德華三世把酒言歡。在愛德華三世寵臣亨利·皮卡德的安排下,期間更上演了五王齊聚的盛事(法王約翰二世、英王愛德華三世、蘇格蘭國王大衛二世、丹麥國王瓦爾德瑪四世與塞浦路斯國王彼得一世)。觥籌交錯之間,諸位基督教世界的重要君主就遠征黎凡特達成了共識。意氣風發的彼得又於第二年來到神聖羅馬帝國,帝國皇帝查理四世也同意與麾下諸侯一併參戰。這年冬天,彼得一世心滿意足地返回威尼斯,規模浩大的十字軍預定在第二年夏天啟程。

從史詩到鬧劇——彼得一世的亞歷山大十字軍

醫院騎士團大團長羅歇

然而,與歐洲這些老練的君主相比,彼得一世還顯得有些稚嫩。不論約翰二世(他於1364年駕崩,即位者為查理五世)、愛德華三世抑或查理四世,他們信誓旦旦的許諾與當年對伊爾汗國使臣的表態並無二致,不過是虛與委蛇而已。彼得一世翹首期盼著,但三大君主的御駕親征從未成真。誠然,陸續從英法兩國有一批批志願軍開拔,但其中大多為無名之輩,值得一提的不過日內瓦伯爵艾梅、蒂雷納子爵威廉·羅歇等區區數人。熱那亞人在最後時刻也打了退堂鼓(雖然他們也象徵性地派出了少量船隻)。在彼得一世看來,稱得上忠貞不二的唯有教廷、威尼斯與羅德島騎士了。

從史詩到鬧劇——彼得一世的亞歷山大十字軍

塞浦路斯島

儘管有種種不如意,但彼得一世依舊執著地推行這自己的遠征。在幕僚的建議下,他明智地將目標定格在埃及最重要的商港亞歷山大。為了達到奇襲的效果,他甚至對威尼斯共和國與烏爾班教皇也守口如瓶——在東征前夕,教皇還應威尼斯的請求,特許6艘商船前往亞歷山大,可見其保密工作的成功。1365年6月,彼得一世帶著糧草、戰馬、兵員與教皇特使皮埃爾·德·托馬,抵達羅德島。按照計劃,羅德島是本次十字軍東征的集結地。

彼得一世的老戰友醫院騎士團團長羅歇在這一年剛剛去世,新任大團長雷蒙·貝倫加爾(Raymond Berengar,1365-1374年在位)對遠道而來的賓客表示了誠摯地歡迎。自耶路撒冷國王亨利二世在阿卡加冕以來,醫院騎士團總部已經很久沒有這般高朋滿座了。彼得一世的樂觀感染著各國志願者與醫院騎士,羅德島儼然是一座宗教氛圍濃郁的兵營,人們忙碌地運載戰馬,貯備糧草,訓練新兵。皮埃爾·德·托馬在全島舉行了多場彌撒,喚起了騎士們塵封已久的熱忱,而來自歐洲各國的貴族雲集羅德港,市內的騎士大街想必才第一次成為了真正的“騎士之街”。

從史詩到鬧劇——彼得一世的亞歷山大十字軍

今天的羅德市“騎士大街”

到了這年10月,羅德島十字軍已經整裝待發。彼得一世的艦隊包括了108艘艦隻(其中33艘專門用於運輸馬匹),加上威尼斯艦隊與醫院騎士團艦隊,總數達到了驚人的168艘。僅塞浦路斯王國出動的陸軍就超過10000人,戰馬1400匹,各國雲集在羅德島的貴族則不下1000名。醫院騎士團精選了百餘名騎士加入聯軍,考慮到晚至1466年羅德島也不過定居著350名騎士,這的確算得上精銳盡出。自群星璀璨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以來,黎凡特還沒有出現過如此一支基督教勁旅。他們的浩大聲勢不脛而走,甚至毗鄰的以弗所、米利都兩地埃米爾擔心自己是彼得一世的目標,特意遣使登島,向塞浦路斯國王稱臣納貢。

10月4日晚,在皮埃爾·德·托馬激情洋溢的佈道之後,聯合艦隊緩緩駛離羅德港。直到最後一刻,士兵們還被告知,此行的目的地是敘利亞。但很快,他們便從艦隊的航向上看出端倪——最終指揮官宣佈,本次十字軍的目標是“地中海的珍珠”歷史名城亞歷山大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亞歷山大燈塔便位於此,不過因為1323年大地震,此時應該已受損嚴重)。

從史詩到鬧劇——彼得一世的亞歷山大十字軍

藝術家還原的亞歷山大燈塔

此時遠征,彼得一世挑選了絕佳的時機,當時的埃及蘇丹年僅11歲,不得不由埃米爾亞爾博阿(Yalbogha)監國,但後者歷來不得民心。雪上加霜的是,亞歷山大總督哈利勒正在外地朝聖,臨時代理政務的詹格哈拉(Janghara)只有一支寒酸的守備隊伍,而且對即將到來的危險一無所知。

10月9日夜,基督教聯合艦隊出現在亞歷山大港外。城中的穆斯林誤以為這是前來貿易的歐洲商船,很多市民簇擁在碼頭準備“購物”。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投射在海面時,穆斯林才發覺城外的是一支氣勢洶洶的艦隊。代理總督詹格哈拉方如夢初醒,急忙動員守軍準備抵禦登陸,然而為時已晚。雖然守軍英勇戰鬥,但作為前鋒的基督教騎士們銳不可當。港口區很快失守,穆斯林商人與平民四散奔逃,穆斯林的傷亡如此巨大,據說海水都被染成了紅色。詹格哈拉與殘部只得退入城牆內據險死守。在部將的建議下,彼得一世不等全軍盡數上岸,就發起了強攻。國王為第一個登上城頭的勇士開出了1000弗羅林的懸賞,城牆很快被突破,守軍且戰且退,撤往城南。10日中午,十字軍已經佔據了亞歷山大大部分城區,雖然當晚穆斯林頑強地發動了一次逆襲,但仍被擊退。10月11日,亞歷山大徹底陷落。

一場史詩般大捷的喜悅,很快便被十字軍入城後的暴行所沖淡了。與1099年的耶路撒冷、1204年的君士坦丁堡如出一轍,基督教士兵們很快便開始了歇斯底里的屠殺和劫掠。由於亞歷山大的富庶,十字軍眼前四處皆是昂貴的戰利品。部隊幾乎完全失去了紀律,甚至城中的猶太區、基督徒區也遭到了不加區分的破壞。亞歷山大是著名的商業中心,亦是基督教的古老中心之一(它與羅馬、君士坦丁堡、耶路撒冷齊名,為傳統四大宗主教區之一)。很多歐洲商人在亞歷山大定居多年,他們的店鋪住宅在浩劫中,或被搶劫一空,或被付之一炬。穆斯林人的待遇則更加悽慘,清真寺無一倖免,而當十字軍闖入民宅,往往要求居民立即交出財物,主人若稍有遲疑,便遭到滅門之禍。共有5000“俘虜”被販賣為奴(其中竟包括不少基督徒,頗有些類似我國古代的“殺良冒功”),而馱運戰利品的馬匹、駱駝在港口區排出了長長的隊伍……彼得一世夢想中的騎士遠征,最終蛻變為了一場強盜的狂歡。

雖然彼得一世、醫院騎士團和教皇特使還保留了幾分俠義精神,但他們無力制止桀驁不馴的歐洲騎士和傭兵。很多參與十字軍的士兵本無宗教熱忱,一心只想著中飽私囊,當賺得盤滿缽滿之後,便考慮著早日還鄉。雖然對部隊的表現深感痛心,但彼得一世還期望著以亞歷山大為橋頭堡,進而向開羅出擊。但大多數歐洲貴族已經不願意冒險了。蒂雷納子爵威廉·羅歇作為歐洲騎士的代表發言說,埃及蘇丹隨時能動員五萬人以上的大軍前來收復亞歷山大,我方兵力捉襟見肘,難以防禦如此一座宏偉的城市,不如見好就收,乘勝班師。彼得一世竭力辯駁,但麾下英法貴族大多心懷鬼胎,紛紛附和威廉·羅歇的“高論”。雖然在軍事會議上各方並未達成共識,但很多將士已經用雙腳表明了態度。到了10月16日,亞歷山大城內駐防的就只剩部分彼得一世的親兵了。

從史詩到鬧劇——彼得一世的亞歷山大十字軍

蘇丹的援軍據說已經出現在郊區,萬般無奈之下,彼得一世只能宣佈“凱旋歸國”。十字軍在這座亞歷山大大帝親手創建的歷史名城劫掠了整整一週,親臨視察的馬穆魯克蘇丹阿什拉夫(Al-Ashraf Sha'ban)目睹一片狼藉,不禁怒火中燒,下旨嚴厲報復國內的基督徒,同時撥款重建亞歷山大。但這座城市被十字軍破壞得如此徹底,直到19世紀才恢復元氣。

彼得一世與他的大軍回到了塞浦路斯,原本國王還期望部下們稍作休整之後,能跟隨他再接再厲,重啟攻勢;但事與願違,歐洲的騎士滿載著戰利品,紛紛自發地踏上了還鄉之途。與彼得一世同樣愁眉不展的,還有他的盟友威尼斯人。他們對劫掠亞歷山大頗有微詞,因為這重創了共和國在黎凡特的貿易。很快,香料、絲綢等東方貨物的價格,便開始暴漲,令歐洲民眾苦不堪言。恐怕只有教皇與置身事外的熱那亞人,才感到了由衷的喜悅。

塞浦路斯王國與馬穆魯克王朝,都在醞釀更大規模的戰爭。不幸的是,由於彼得一世長期在外,他的王后阿拉貢的埃莉諾(Eleanor of Aragon)與留守國內的貴族傳出了風流韻事。得悉此事的彼得一世妒火中燒,便嚴酷地懲罰這些部屬。終於,在1369年1月17日,三位騎士趁國王清晨更衣之時刺殺了他,而他的兄弟竟選擇了袖手旁觀。

從史詩到鬧劇——彼得一世的亞歷山大十字軍

彼得一世被刺殺

中世紀時代基督徒最後一次對埃及的十字軍遠征就這樣虎頭蛇尾地結束了。隨著奧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亞細亞的崛起,未來的歐洲十字軍不得不將注意力投向這個雄姿英發的新對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