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各地的賽龍舟習俗

賽龍舟 端午節 屈原 杉木 詩意地旅行 2017-06-08

我國各地的賽龍舟習俗

飛濺的浪花、飛舞的龍旗、飛馳的龍舟,震耳欲聾的鑼鼓聲、吶喊聲,與兩岸歡樂的人群一起,構成鄉情濃濃的中國龍舟竟渡風俗畫。賽龍舟,起源於四、五千年前我國民間的一項有趣的傳統體育活動,在漫長髮展歲月裡產生五花八門的龍舟奇俗。

我國各地的賽龍舟習俗

我國各地的賽龍舟習俗

1、四川

四川省五通橋和浙江武進縣等地的賽龍舟是在夜間舉行。龍舟張燈結綵,有的用彩燈作龍眼、有的在水面上設堆堆浮焰,龍舟於其問成雙疾馳燈光燦燦,泛映水面,像一條條游龍在水面競飛,尤為動人。

2、江西

江西等地有旱龍舟之俗,龍舟有竹製、也有木製,這種活動觀者如雲。《瓊州府志》載:“城中人縛竹為船,用五色紙為飾,鳴鉦鼓沿街作競渡狀,名日旱船。”《南昌府志》載:“五月五日為旱龍舟,令數十人舁之,傳葩代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錢祈福,競以爆竹闢除不祥。”《歙縣誌》也記載了當地有旱龍舟之俗。

3、江浙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

4、福建

泉州端午節賽龍舟的活動與其他地方差不多,惟獨惠安崇武較為特殊。早年崇武在端午節也有賽龍舟,但與外地有所不同,主要是於颱風季節即將到來之前在海上舉行的祝神驅魔活動。據傳後來因某一年失事,就不再在海上賽龍舟,而改在陸上游龍舟,遊行時要唱《阿螺歌》,其歌詞大意是請求神靈消災滅禍,但近百年已沒再舉行。由此看來,崇武的賽龍舟、游龍舟和“採蓮”習俗一樣,都是民間信仰中龍崇拜的一種形式,即要借龍王之神威,避惡消災保平安。

5、苗族

苗族的賽龍舟是在每年5月24日至27日的“龍船節”舉行,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船長約20米,寬1米,由三根直而粗的杉樹挖成槽形,捆綁而成,中間是母船,兩邊為子船,每艘船上有38名水手,有一長者任鼓頭,一名男扮女裝的小孩任鼓手。比賽時,炮聲響處,各水手即按鑼鼓節拍划槳前進。

6、傣族

是每年傣歷6、7月(清明節後十日左右)“潑水節”舉行,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每船有600名水手,4名舵手和4名引道手。比賽時,由一人敲鑼指揮,水手按鑼聲節奏划槳前進。也有女子參與此項活動。

各地龍舟賽的有趣風俗

我國各地的賽龍舟習俗

如果你恰好在端午出行,不妨去看看各地不同的龍舟賽風俗。 國內有很多地方的龍舟賽保留著有趣的風俗呢。

閩侯:罕見的女子龍舟隊

地點:尚幹鎮、祥謙鎮等地

我國各地的賽龍舟習俗

在國內許多地方,都有女人不能上龍舟的風俗。因為舊時一些地方的人們迷信地認為,龍舟是件神聖的東西,哪個村的龍舟在比賽中獲勝,就說明這個村能興旺發達。而倘若讓女人碰了龍舟,就會不吉利。因此,長久以來,在龍舟賽上乘風競鬥的總是男子,婦人女孩們都只能在岸上觀看。

而在閩侯尚幹鎮烏門村和祥謙鎮泮洋村,就有許多會划龍舟的女子。近年來,隨著村民們思想轉變,越來越多女子組成了龍舟隊,每年端午節和男子一樣,下水競渡。

2003年,在閩侯尚幹鎮烏門村誕生了一支罕見的女子龍舟隊,隊員中年齡最大的50多歲,最小的20歲出頭。之後,閩侯祥謙鎮等地也陸續有了女子龍舟隊。每年端午節前後,她們通常會在閩侯尚幹鎮洋中村江濱公園旁的淘江上舉辦女子龍舟比賽,很有看頭。

廈門:划龍舟抓鴨子

地點:集美

廈門人過端午節,不僅有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而且還要舉辦抓鴨子活動。這是一種考驗人們體力、毅力和技巧的民間體育競賽,據說這個習俗與當年民族英雄鄭成功操練水兵時使用的方法有關。

今年的海峽兩岸龍舟賽上個月在集美開鑼。作為此次龍舟文化節的重頭戲之一,抓鴨子活動在集美南薰樓前的大游泳池展開,各路抓鴨子好手擊水奮戰盡顯風采。

活動中,泳池邊架著一根長達六七米的圓木,上面還抹著油,在圓木末端豎著一根長60釐米左右的塑料管。參賽人員只要碰到這支塑料管,在泳池上的工作人員就放一隻鴨子讓他抓,抓到就歸他。

這種鬥智、鬥勇、鬥巧、鬥捷的水上體育活動,充滿著熱烈氣氛和濃郁的閩南風情。

我國各地的賽龍舟習俗

湖北:划龍舟祭屈原

地點:秭歸縣

每年端午時節,在屈原故里湖北省秭歸縣,人們進行龍舟競渡長江活動的同時還會舉辦聲勢浩大的公祭屈原活動。這種活動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代。

這種公祭,就是由當地政府出面組織的祭屈大典,為區別於民間祭祀,而稱之為“公祭”。在屈原投江殉志的紀念日,在屈原祠裡或屈原祠前的屈原沱江邊,人們通常會用松柏、艾葉紮成大型祭壇,將蒸熟的全豬全羊、瓜果點心及粽子獻於屈原靈牌(或塑像)前,巨大的挽幛上寫著篆書“屈原(三閭)大夫魂兮歸來”。

然後,在婉轉悽切的鼓樂簫聲之中,全身著白色孝服的主祭官,如歌如吟地讀著歌頌屈原美德的祭文。數百名學童齊聲朗誦屈原的作品《桔頌》。隨後各參賽龍舟隊的領頭人扛著龍頭向屈原牌位(或塑像)祭拜,然後是眾人依次叩首焚香,祈求當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公祭活動期間,人們還會在屈原故里的“騷壇詩社”舉行端午詩會。“騷壇詩社”成立於明清時期,是一個民間詩歌組織。其詩歌內容以憑弔屈原、謳歌時代為主題。

貴州:苗族龍船節

地點:凱裡市清水江

農曆五月,漢族的端午節有龍舟競渡的習俗。居住在貴州凱裡市的苗族也有在農曆五月過龍船節競渡龍舟的風俗。漢族的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而苗族的龍船節卻在農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共四天。龍船節苗語叫“咋甕”(意即劃龍船),又名“婁甕”(意即吃龍肉)。

龍船節一般在清水江上舉行,清水江穿過凱里又名龍頭江,每年農曆五月,居住於此的苗族人民都要在這裡歡度龍船節。

苗族的龍船用杉木製成,分母船和兩側子船三部分,母船的船中心前後共六艙,中四艙裝載著龍船節期間親友饋贈的豬、苗族的龍船用杉木製成,分母船和兩側子船三部分,母船的船中心前後共六艙,中四艙裝載著龍船節期間親友饋贈的豬、羊、鵝和競渡水手食品,兩側子船則為水手划槳之地。苗族劃龍船是站立著划槳的,不同於漢族的坐著划槳。

龍舟競渡時,每船水手有三四十名,由地位最高的人當船上的鼓手,全船水手都要聽鼓手的指揮,按鼓聲節奏揮槳競渡。還要有一個小男孩穿上女裝,頭戴苗家女銀飾敲鑼。再選出一個最懂水性的掌舵當艄公,氣力好的壯漢站在船頭撐篙。此外,還要有人負責在開賽時、離寨時、歸寨時在船上放土炮等等,風俗奇特。

龍船節期間,清水江兩岸人山人海,除龍船競渡外,還有踩鼓、吹笙等民俗活動。

泉州:奇特的陸上游龍舟風俗

地點:惠安縣崇武古城

泉州端午節賽龍舟的活動與閩南其他地方差不多,惟獨惠安縣崇武古城的習俗較為特殊。

早年崇武在端午節也有賽龍舟,但與外地有所不同的是,當地人主要是在臺風季節即將到來之前在海上舉行祝神驅魔活動。相傳,某一年在賽龍舟中出了事故,人們就決定不再在海上賽龍舟,而改在陸上游龍舟。

現在,當地人的端午節不僅有賽龍舟活動,還有陸上游龍舟活動,十分熱鬧。據說,按當地傳統習俗,游龍舟時人們還要唱《阿螺歌》,其歌詞大意是請求神靈消災滅禍。

長樂:別具一格的夜渡龍舟

地點:江田鎮三溪村

我國各地的賽龍舟習俗

三溪村位於長樂市東南方,距市區大約15公里。三溪村龍舟夜渡的習俗是我省獨有的鄉土風情。

相傳,古時候的三溪村人白天都在外面勞作,端午節前後也不願意誤農時。於是,他們只能等到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才相邀一起比賽划龍舟。久而久之,夜渡龍舟就成了三溪人祖祖輩輩的習俗。

每年農曆四月初一,三溪村民要著手建造新龍船,就擂鼓開“殿門”,祭香官神,開始造船。到了端午時節,夜幕降臨,月掛柳梢,波光盪漾的河面上倒映著兩岸民居的燈火,四處鼓聲咚咚,吶喊聲聲,打破了夜的寧靜。南溪兩岸的五座橋上擠滿了熱情的觀眾,大家爭相觀看精彩的龍舟賽。船來舟往中,加油聲、歡呼聲、喝彩聲此起彼伏,這樣的場景,在國內是難得一見的。

清遠:燕尾龍舟

燕尾龍舟競技活動其實最早起源於明朝初期,是清遠人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所獨創的一種民間民俗和民間體育活動,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2011年,該競技活動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三人燕尾龍舟獨特競技活動還是嶺南龍舟文化的一部分,因賽時長又被稱為“水上馬拉松”。該活動的組織形式從過去到現在,均以家庭、族人、兄弟、鄰里為單位,強調族群的團結。每年龍歷初五,按照村裡的傳統慣例,山塘鎮村村都會自發組織龍舟賽事活動。

我國各地的賽龍舟習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