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中國——賽里木湖

賽里木湖風景名勝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內,地處州府博樂市境西南端,北接溫泉縣,南連伊犁霍城縣。312國道沿湖岸東南貫穿而過,東距博樂市區100公里、阿拉山口150公里、奎屯市330公里、烏魯木齊520公里,南距伊犁州府伊寧市160裡、霍爾果斯口岸86公里。

賽里木湖,蒙古語稱“賽裡木淖爾”,意為“山脊樑上的湖”,是新疆境內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山內陸湖泊。流域氣候屬半乾旱半溼潤山地氣候類型,夏無酷暑,氣候涼爽宜人,具有良好的避暑氣候特徵。湖區氣象景觀豐富,夏季多雷暴和冰雹,氣溫變幅極大,局部小氣候變化明顯,冬季氣溫低,大風日較多,吹雪現象嚴重。

賽里木湖總蓄水量約210億立方米,集水面積1408平方公里。最大水深為92米。湖水平均礦化度為2.8‰,屬微鹹湖。水體清澈透明,透明度在10米左右且全湖透明度比較一致,為全國湖泊之最。

賽里木湖四周群山屬天山山脈西段北麓。西面為沙裡切庫山,最高峰海拔180米,垂直帶譜異常明顯:峰頂有常年不化的積雪,下段有大量冰川分佈海拔3000米以上風化強烈,刀脊角峰,水磧遍地:2800-3000米為裸岩帶2150-2800米為中低山森林帶,陽坡生長密灌林,陰坡生長雲杉林;往下是冰水扇和洪積扇帶以及湖泊和沼澤。賽里木湖東部為呼蘇木格山,最高峰海拔3596米,山勢西高東低,坡陡谷深。北部為崗吉格山,最高峰海拔3094米,山體逼近湖岸。南部為科古爾琴山,陰坡雲杉林連綿茂密,南與果子溝峽谷相連。古人嘆曰:“山之奇,媲美於桂林,巖之怪,勝於雁巖”。由於賽里木湖地區人煙稀少,山地森林植被基本保持在原始狀態,尤其是天山雲杉為本區森林集群樹種,密密匝匝、層層疊疊,許多參天大樹已有二、三百年樹齡,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科研價值。同時,沿湖山坡高地也是欣賞賽里木湖的絕佳處。

賽里木湖自湖濱至280米高度為中、高山森林草原帶,草原類型從高到低有高山草原、山地草甸草原和山地草原,總面積達600多平方公里。這裡林草豐茂,是新疆重要的牧業夏牧場。而賽里木湖西部草原,又是其中的核心,面積約2126平方公里。盛夏時節,層巒吐翠,綠野茫茫,繁花似錦,碧水輕漾,禽鳥翔集,牧群如雲,炊煙裊裊,牧歌抑揚,一派令人如痴如醉的景象。

賽里木湖因其環境和地理位置的重要,長久以來留下了許多人文遺蹟。公元前二世紀到公元五世紀,博爾塔拉一直都是烏孫人的主要活動地區之一。烏孫人在賽里木湖草原上遺留下許多古代的墓葬群,當地人俗稱“土墩墓”。唐代開始,這裡成為遠征將士和駱駝商隊由天山北路出入伊犁河谷,東去長安、洛陽,西去波支斯、羅馬的心經之地,途經此地的文人墨客和將士留下許多記載。如南守嘉定十四年(1221年)著名道教真人邱處機把賽湖稱之為“天池”;民族英雄林則徐被貶謫伊犁途經湖畔時,也贊曰:“波浪湧激,似洪澤湖”;清代詩人洪亮吉為賽里木湖作《淨海贊》,曰:“歷數宇內靈川秀壑,笠屐所至者,或同茲幽奇,實遜此邃潔,誠西來之異境,世外之靈壤矣!”清代地理學家徐鬆感嘆:“勝境鍾靈, 淪於荒賽,佳名淹沒,搜時無人”。清代,賽里木湖被列入每年祭祀的名山大川之一:在湖的東岸設了第三個驛站(鄂勒著圖博木軍臺,即三臺)。同時,賽里木湖還有許多神祕的傳說與民間故事。如清人蕭雄在《西疆雜述 詩·賽喇木泊》雲“海深不可測,無魚蝦,惟夜間時聞搏激吟吼,非神物必怪物也。”林則徐在《荷戈紀程》中說:“土人言,中有神物如青羊,見則雨雹。”史地學家徐鬆在《西域水道記》中雲:“清代駐守三臺的士兵,傍晚時看到湖中有隻大角多須的青羊露出湖面,這隻怪物一出現,此地便狂風驟起,風雪交加,湖中波湧浪翻,霧瘴彌天,牧馬嘶鳴不己,居民躲避不及。如果這時期湖的半空出現一盞高懸的大紅燈籠,頃刻間便會風平浪靜,夜光澄明。”1943年出版的《博樂志》雲:“昔嘗有閩越人善泅者,欲探其淵,入水數武即返。言水下有呼吸,人不能往,竟無能測其深也。”當地牧民也傳說湖底有海眼直通大海,常見有海馬在湖中遨遊。這些歷史與傳說,為賽里木湖的空靈與浩瀚憑添了奇異的色彩。

歷史上,賽里木湖地區是絲綢之路新北道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連接塔城和伊犁的中轉站。宋嘉定十一年(1219年),成吉思汗率大軍西征,經阿拉山口至賽里木湖,命次子察合臺開闢了今松樹頭至果子溝的通道。清代時期,在今三臺設鄂勒著依圖博木軍臺。現賽里木湖地區保留的人文遺蹟有烏孫土墩墓(湖岸西北部和東南部均有分佈)、成吉思汗點將臺等。

賽里木湖地區歷史上一直是遊牧民族的遊牧地,是目前國內遊牧文化仍保留完好的區域之一。每年夏季,在湖區草場遊牧的牧民達2500戶、1萬多人,形成賽里木湖地區一幅亮麗的民族風情畫卷。

走遍中國——賽里木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