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興起的“中國熱”

過去40年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已經卓有成效地呈現在整個世界面前。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表示:“塞爾維亞人民很高興成為‘一帶一路’偉大倡議的一部分。”

塞爾維亞興起的“中國熱”

中國領事館舊址是國人到貝爾格萊德旅遊的必到景點之一。

在多瑙河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塞爾維亞興起一股“中國熱”。在旅遊區能看到指示牌上的中文說明,從小學到大學都設置了漢語課程,談及駐塞的中國大使李滿長,彷彿人人都認識。

回溯歷史,中塞兩國人民擁有相似的經歷,彼此懷有特殊感情。20世紀40年代,兩國人民在東西方戰場英勇抗擊法西斯侵略,實現了民族解放和自由。50年代初,中國同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正式建交。如今在新世紀,面臨產業結構調整、改善人民生活等共同任務,中塞關係不斷邁上新臺階。

“一帶一路”倡議為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對塞爾維亞尤其如此。“塞爾維亞人民很高興成為‘一帶一路’偉大倡議的一部分。”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說。

塞爾維亞興起的“中國熱”

中塞往事

一個國家的民眾熟知一位來自國外的大使,這並不多見。可惜記者在貝爾格萊德採訪的這幾日,中國大使李滿長忙於外事活動,未能見到。但在塞爾維亞,許多人都見過他,並不約而同地對《南風窗》記者描述,他會說塞語,讓人倍感親切。

這位受塞爾維亞人民喜愛的大使,曾在30多年前作為公派留學生來到南斯拉夫,從此便與這個國家結下了不解之緣。

那時,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發展相對落後,各項建設事業蓄勢待發,而同一時期的南斯拉夫正處於黃金時期。

1986年,中國學者張維為曾到訪南斯拉夫,他描述:“當時的首都貝爾格萊德一派大城市的氣象:人均住房面積已達18平方米,平均每8人就有一輛轎車,市場看上去很繁榮,城市的建設、國家的文化比當時的中國發展得更為先進。”

中國派出了大量考察團赴南斯拉夫學習經驗,包括當時很多國企的先進設備都來自該國。在南斯拉夫專家的支持下,90年代初山東建起了第一條濟南到青島的高速公路。

塞爾維亞興起的“中國熱”

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街景。

兩國在其他領域也交流得非常密切,南斯拉夫電影在中國風靡一時,《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等著名影片,給中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啊,朋友再見》這首歌曲仍然在中國廣為人知。

但在後來的幾十年發展中,中國與南斯拉夫命運迥異,前者迅速崛起,而後者在經歷過解體以及戰爭、動亂之後早已千瘡百孔。昔日南斯拉夫的遺蹟,殘留在版圖一再縮減的塞爾維亞。如今在貝爾格萊德老城區,隨處可見燻黑的牆體,被彈孔射穿的牆壁。北約轟炸留下的殘垣斷壁還沒有被修繕,時刻提醒著人們關於戰爭的記憶。

李滿長1982年從貝爾格萊德大學畢業後,曾任外交部歐亞司南斯拉夫處處長、中國駐南聯盟使館參贊、駐波德戈裡察總領事,2007年至2010年任駐黑山共和國大使。作為長期從事地區事務的外交工作者,李滿長經歷了南斯拉夫太多變故,同時也見證了中塞友誼在鮮血和戰火下的洗禮。

談起南斯拉夫的解體,不少人扼腕嘆息。但這幾十年來,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塞雙方友誼的小船始終行穩致遠。2009年,塞爾維亞成為中東歐地區第一個同中國建立戰略伙伴關係的國家,由此,兩國關係進入務實發展、全面深化的新階段。

2014年,李滿長成為中國新任駐塞爾維亞大使,此時中塞雙邊關係發展取得了更多的新成果。他極富詩意地形容兩國的關係“猶如一瓶老酒,經過幾十年沉澱、發酵,散發出沁人芬芳”。

塞爾維亞興起的“中國熱”

如今的塞爾維亞興起一股“中國熱”,在首都貝爾格萊德的米哈伊洛大公街上,當地人經營了一家“北京飯館”。

中資入塞

南斯拉夫分裂以後,塞爾維亞幾經波折,國民經濟一落千丈。國家財政捉襟見肘,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嚴重不足,制約了經濟發展。如今的塞爾維亞正在實施“再工業化”建設,並積極地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對接,將基礎設施新建與改造列為優先發展方向。

由當年的援華變為現在的援塞,中塞雙方角色發生了轉變。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認為,過去40年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已經卓有成效地呈現在整個世界面前。他表示:“我們在與中國的合作中看到了巨大的利益,並且希望中國也能從與塞爾維亞的合作中看到中國的利益所在。”

塞爾維亞興起的“中國熱”

貝爾格萊德新城,林立的塔吊。

2009年,塞爾維亞與中國建立了戰略伙伴關係,成為中國在中東歐地區的第一個戰略伙伴。

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承建的橫跨多瑙河的澤蒙﹣博爾查大橋項目,是中國向東歐遞出的第一張名片。塞方提供15%的預付款,其餘部分利用中國進出口銀行的優惠出口買方信貸,由塞方提供主權擔保,這也是塞爾維亞首個利用我國優買貸款建設的項目。

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駐塞爾維亞辦事處副總經理鄒澤西告訴《南風窗》記者:“在此之前,貝爾格萊德只有一座70多年曆史的跨多瑙河大橋,以前博爾查區和澤蒙區之間的通行時間需要一個多小時,現在縮短到10分鐘了。澤蒙橋能夠將10號和4號兩條‘泛歐公路走廊’連接在一起,使整個歐洲過境塞爾維亞的交通運輸變得快捷順暢。”

這種信任關係迅速在塞爾維亞被建立起來。匈塞鐵路、E763高速公路、科斯托拉茨電站改擴建、河北鋼鐵集團收購斯梅代雷沃鋼廠等一批重大項目先後落地,形成了兩國大項目合作的整體推進局面,取得了良好經濟社會效益。

中塞兩國領導人互動也變得更加頻繁,2014年12月,李克強總理對塞爾維亞進行正式訪問,這是中國總理時隔28年後再次訪問塞爾維亞。2016年6月,習近平主席對塞爾維亞進行歷史性訪問,中塞雙邊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係。2017年3月,尼科利奇總統對華進行國事訪問,5月,時任總理武契奇赴華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塞爾維亞興起的“中國熱”

值得一提的是,中塞國際產能合作也走在了中東歐國家的前列。成立於1913年的斯梅代雷沃鋼廠是當地知名的百年老廠,曾被稱為“塞爾維亞的驕傲”,但由於國際市場競爭激烈以及管理不善等原因,該廠一度陷入困境,幾乎瀕臨倒閉。

中國河鋼集團的收購,使鋼廠重新回到了健康發展的軌道,讓連續虧損7年的鋼鐵廠在8個月後實現了全面盈利,直接帶動了斯梅代雷沃整座城市的發展。得益於鋼鐵廠的重生,該市每年的財政收入是原來的兩倍多。這個項目不僅為當地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中塞合作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前,中塞兩國都處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轉型期,一方面是塞爾維亞政府致力於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再工業化發展經濟。另一方面,中國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面臨著更深層次的產業轉型,要在“新常態”下為進一步發展謀取空間和時間。

河鋼塞爾維亞公司總經理趙軍對《南風窗》記者表示:“除了支持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去,河鋼集團自身也在尋求轉型升級的途徑,尋找新的增長點,海外發展是我們轉型升級的一個突破,可以尋求更加廣闊的市場。”

中塞合作能取得今天的成績,得益於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的內涵包含著價值觀的認同,平等互利、包容互鑑。中國人民不會忘記開放初期塞方給予中方的援助,塞爾維亞領導人也在不同場合表達了國與國的信任和深厚友誼。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與塞爾維亞的交通基建合作不僅可以幫助對華友好的該國,也有利於招攬其他中東歐國家的基建項目。即使是克羅地亞這樣與塞爾維亞有“世仇”的國家,在政府優先項目上也選擇了中企—佩列沙茨跨海大橋由中國路橋來承建,連接克羅地亞陸地南端和佩列沙茨半島,歐盟基金將承擔85%的項目建設支出。

塞爾維亞興起的“中國熱”

塞爾維亞工人在貝爾格萊德中國文化中心的施工工地上。

文化共鳴

在新貝爾格萊德,隨處可見工地吊塔,象徵著中塞兩國友誼的中國文化中心也在建設當中。山東高速集團歐洲區總部副總經理、中國文化中心項目經理張建超向《南風窗》記者介紹,這片正在建設中國文化中心的五邊形土地,是1999年科索沃戰爭期間中國駐南聯盟被炸使館舊址。

使館舊址上,塞爾維亞人豎起了一座紀念碑,上面用中、塞兩國文字寫著:“謹此感謝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塞爾維亞共和國人民最困難的時刻給予的支持和友誼,並謹以此緬懷罹難烈士。”不斷地有中國遊客過來獻花。

2013年,山東高速集團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政府,買下了使館舊址這塊地建立中國文化中心,面積約為6000平方米。從大樓外觀的設計圖可以看出,文化中心的大樓就像一幅中國的山水畫,視野開闊,手筆恢宏。

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海外設立文化中心,作為巴爾幹地區首箇中國文化中心,這裡將成為當地民眾瞭解中國的窗口,標誌著中塞雙邊關係進一步深化。

“一帶一路”倡議強調“共商、共建、共享”,一方面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提供了經貿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新途徑,另一方面,文化的維度不可或缺,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構築了這條“民心相通”之路。

塞爾維亞興起的“中國熱”

貝爾格萊德中國文化中心位於塞爾維亞中國駐南聯盟被炸使館舊址之上,建成後將成為西巴爾幹地區首家中國文化中心。圖為文化中心工地外的孔子像。

塞爾維亞女孩瑪麗亞畢業於貝爾格萊德大學中文系,在山東高速塞爾維亞公司做中文譯員。她對《南風窗》表示:“我非常喜歡中國文化,所以學習了中文,學中文雖然很難但很有趣。現在越來越多中國幫助建設的項目開展,幫助我們發展經濟,我們也獲得了更多的工作機會。”

推廣語言是為了搭建跨文化交流的橋樑,在這一點上,孔子學院一直是不遺餘力的踐行者。塞爾維亞共有兩家孔子學院,一家位於貝爾格萊德大學,於2006年成立,另一家位於諾維薩德大學。

塞爾維亞的孔子學院不只在大學開設漢語文化課,還積極走出去開設教學點,從幼兒園到大學,覆蓋了各個年齡階段。教學的內容也涵蓋了漢語語言、中國文化、中國歷史、中國民間藝術等領域。塞爾維亞學習漢語的人數正持續上升,他們在成為漢語接收者的同時,亦是一位文化的傳播者。

一紙免籤政策的落地,也使得中國人有了更多機會走進塞爾維亞。武契奇表示:“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中國企業和中國人來到塞爾維亞。我們與中國實行了簽證互免,希望來塞爾維亞旅遊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也希望有更多的塞爾維亞人去中國旅行。”

作者 | 南風窗記者 楊露 [email protected]

編輯 | 謝奕秋 [email protected]

圖片 | 郭嘉亮

排版 | GINNY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