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家來自哪個諸侯國,從發源地來研究儒道

諸子百家是中國思想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春秋戰國時代,湧現出一大批卓越的思想家,百家爭鳴,這是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後世的新思想湧現期,比起諸子百家來都要遜色不少。

諸子百家雖然是號稱百家,但其實佔主流派別的不出五家,其中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陰陽家本來也算是一個主流,但後世逐漸的合併到道家裡面去了。西漢司馬談把先秦以來的學派總歸納為六家(論六家要旨),其中就以陰陽家為首,但陰陽家有迷信的成分,所以我們不把他當作主流,而是看作道家的一個分支。農家完全沒戲,他們主張天子和農民同耕,這在歷朝歷代都實現不了。縱橫家是一種外交的手段,不是正經的政治思想,同理兵家是一種軍事的手段。雜家就是把多家湊在一起,小說家沒入流,也就不說了。

諸子之中,主流中的主流要數儒家。儒家的本義是術士(說文解字說——儒,形聲。從人, 需聲。本義: 術士),西周還沒儒士產生,是孔子首倡的。儒之所以能成為主流,並不是孔子能遊說到當時的君王,而是歸根於漢武帝採納了儒。孔子自稱要在禮崩樂壞的時代,重建西周的價值觀體系,但他沒有重建完整,西周主要的宗法制他沒有恢復。宗法制是按照血統遠近以區別親疏的制度,孔子並不是周王室的人,而是周王室所打敗的殷商舊民,孔子籍貫是殷商舊民的宋國,基因為C系南支,所以孔子和周人的血緣是比較疏的,如果活在西周,只有被周人排擠的份。孔子,曾經自比鳳鳥,《論語·子罕第九》中的第九條說”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要知道,鳥圖騰是殷商的圖騰崇拜。孔子身為商王族嫡系後裔,本來是揹負國仇家恨的,但他幼年喪父,父親給他的影響有限,所以他吸收周禮的地方比較多。

儒家、道家來自哪個諸侯國,從發源地來研究儒道

孔子的出身也頗為傳奇,史記說他的“野合而生”。野合是什麼意思?遍查古材料,《爾雅·釋言》說:“野是裡,邑也。”野的本義:郊外;野外,野合只能理解為野外交合。而且結合到後來孔子“不知其父之墓”,這就更奇怪了,孔子不知道他父親墓葬在何處!野合可能是一種殷商的舊俗,一種比較粗放狂野的結合方式。後世儒家弟子為聖人諱,偏要把野合解為不合社會規範、不合禮儀的婚姻。在漢朝之前的資料,野字全部是解為郊外、野外的,合的本意是閉合。

山東東平漢墓壁畫《孔子見老子》,圖二是孔子,和現代流傳的孔子形象不同:

儒家、道家來自哪個諸侯國,從發源地來研究儒道

西周那一套東西,在儒家看來是周公奠定的。但是,周公在歷史上實際上做了什麼,由於年代太久遠,史料丟失,我們現在已經無法詳考了,我們不知道儒家講的那些東西,到底有哪些是由周公真正開創的,哪些是”夾帶私貨“。我們只知道孔子說要復興周禮,但孔子把不符合他理念的制度都去除了,只保留符合的。儒使周貴族壟斷的文化教育——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流入民間,雖然這使民間教育興起,但不符合周制。所以,儒家不可能是周禮的完整還原,他應該是在打著周禮的旗號下加入了殷商的元素。

周朝的禮樂編鐘:

儒家、道家來自哪個諸侯國,從發源地來研究儒道

孔子(前551-前479)生於魯國,魯國的國都曲阜又是什麼地方?在夏朝之前,那可是東夷少昊之都。到了商朝,那是奄國的地盤,秦人就是奄國的後裔。周公只是派兒子伯禽來壓制這裡,但魯中下層還是東夷的臣民、東夷的文化習俗。最早實行禮制的不是周人,而是良渚文化的天皇,良渚是“玉禮巫政之國”,而良渚又影響了東夷的龍山文化,考古學家許宏說,“就現有考古學材料看,禮樂系統文化可能形成的時間約在龍山時代早期”——東夷龍山是正經的禮樂系統文化。可以確定,儒家不但有殷商的元素,還有東夷的元素。孟子也是生於東夷之地,《說文解字》說“夷俗仁,仁者壽,有君子、不死之國”。儒家講的仁本來就是東夷所提倡的。可見,齊國文化,是以東夷文化為主,吸收周文化而形成的一種地域文化;魯國文化,即以周文化為主,吸收東夷文化而形成的一種文化。由於儒家地位的不斷提高,魯文化後來在中國佔了主導的地位。這也回答了,為何今天的山東省簡稱是魯不是齊的原因。

下面這個是西漢末年的漢畫像磚,反映了原始的孔子形象,他們中間有一小孩兒,推著獨輪玩具車在與孔子說話。在我國已發現的有關孔子見老子的圖像中,都有這麼一個小孩兒,目前一般認為是項槖(tuó)。《戰國策》中說:“項橐生七歲,而為孔子師。”傳說有一天,項橐和小夥伴在道路上築城玩耍,擋了孔子一行的去路。孔子禮貌地請他們讓路,項橐能言善辯,硬是讓一代聖人孔子繞“城”而行。孔子很佩服項橐,遂拜其為師。這個故事說明了孔子是好學,不恥下問的。左邊和小孩對話的,便是孔子了。最早的孔子像,孔子是帶著冠的。越早期的西漢拓片,越能反映真實的孔子形象。

儒家、道家來自哪個諸侯國,從發源地來研究儒道

儒家喜歡篡改史料、託古改制,通過宣揚堯舜禹的禪讓來歌頌上古的美好,諷刺時弊。但從考古可以發現,堯都陶寺不知道被洗劫多少次了。《竹書紀年 五帝紀》說出了禪讓的真相——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放堯於平陽。(放,流放)“,又”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禪讓是不可能禪讓的,都是武力殺出來的。但儒家這樣改寫,使民眾忽略了社會的陰暗面,也有導人向善的一面。

既然是東夷+殷商+周禮的結合物,為何能被漢武帝採納?儒家雖然有東夷/殷商的因素,但還是以周禮為主,這個不可否認。儒家主張仁德,也講究等級秩序,說白了就是開明專制。在大一統的環境下,儒家是最適合作為統治的工具,他有利於洗腦民眾,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當然,儒家在同化異族的層面上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五胡的鮮卑人、蒙元的蒙古人、滿清的滿族人都被先後儒家同化了,所以儒是不太講血緣氏族,而講文化認同的——“入夷則夷,入夏則夏”。儒家建立了東亞的文化圈,排在諸子百家的首位是沒有爭議的。雖然毛澤東曾經批判孔子,但孔子學院又建立起來了。

百家排第二的要數道家,因為道家影響力僅次於儒,還衍生出了道教,道教怎麼說也是本土宗教,其影響力雖然日漸衰弱,但能在四大宗教(基督、伊斯蘭、佛)裡面勉強排個末席。

說道家得從老子說起,道家雖然託名黃老,但道家和黃帝是無關的。不信去看看石峁遺址的黃帝,就知道有沒關聯。那麼,老子籍貫是哪個諸侯國的呢?是陳國。按史記記載,老子是”苦縣厲鄉曲仁裡“人,他出生的時候楚國還沒吞併苦縣,所以算陳國人。老子的生平事蹟是一個謎,孔子拜見的老子、出函谷關的老子、寫《老子》的老子,這三個老子是不是同一個人,至今還有爭議,如果是同一人,就太傳奇了。可以確定的是,老子就是老聃,因為莊子也是這麼叫的。老聃為何叫老子呢?可能是因為老聃年紀比較老而又學問大,人們對他的尊稱。但是老字肯定不是一個姓氏,否則老童的兒子也得姓老,老子的真名叫李耳,是問題不大的,老子的後人就叫李宗,是魏國將領。

同樣是孔子見老子的復原拓片:

儒家、道家來自哪個諸侯國,從發源地來研究儒道

當代學者易中天認為老子晚出的,時間在楊朱之後。但1993年在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楚墓中出土的一批竹簡打了臉,這出土了最早《老子》的抄本,抄本在戰國中期已經流傳了,說明《老子》極有可能成書於春秋末。這裡也排除了太史儋是《老子》作者的說法,因為太史儋晚於孔子一百餘年。另外老萊子也不是老子,老萊子的作品主要是長生養壽之術,而且老萊子和老子的事蹟有一定的差別。

下圖為郭店楚簡:

儒家、道家來自哪個諸侯國,從發源地來研究儒道

有人又提出了,郭店楚簡不能證實《老子》的作者就是孔子拜見的那個老子,老子的活動時間跨度太大,不排除在《老子》作者活動的年代,已經有一個名滿天下的老子,所以《老子》的作者託名於他。而且《老子》反映了”君主南面之術“(指帝王之術),藏書吏的老子並沒有擔任過帝王將相,怎麼寫得出來?小編簡答:這又涉及到可能有兩個老子的問題。在沒有過硬證據指出有兩個老子的情況下,我們還是得以一個老子來看。老子的活動時間跨度大,可能是有一些事蹟附會到真老子身上。現在可以確定的是,老子是陳國人,姓名是李耳,曾經擔任周朝的藏書吏,孔子拜會過他,然後晚年的老子失去了行蹤。史記說他有一百歲,也可能是道聽途說,未必真實。至於“南面之術”,可能是老子博覽群書所致,老子的志向遠大,年輕時候應該有一番抱負和理想。

儒家、道家來自哪個諸侯國,從發源地來研究儒道

根據郭店楚簡甲,最初的《老子》無《道德經》之名。大約到了漢代才叫《道德經》,並分成為上下兩篇。也有說法是,有版本以德經為首。可見,《老子》曾經被儒家弟子改編過,把德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老子思想的主要範疇是“道”,“道”字在《老子》書中出現了七十三次。老子認為,道是萬物生成的根源,是宇宙進化的規律。老子又說“道法自然”,自然的意思即自然界。“道法自然”可以理解為順應事物原有的規律,最終達到無為而治的目的。西漢初年,蕭何、曹參便是採用無為的法則,讓被秦朝暴虐的民眾休養生息。老子的思想有辯證元素,他認為事物存在正反兩面,相互依存,辯證法在今天被證實為一種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老子的風格文簡意高,但又意味深長,以至於很多句子會被人誤解。例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裡老子想表達的是,遵循大自然運行的法則就好了。

如果說儒家是周禮的繼承,那麼道家是什麼的繼承呢?老子是陳國人。陳國既是“太皞之虛”,也是帝舜後裔之都。太昊、帝舜都是東夷之人,所以道家會不會和東夷文化有關呢?小編主張,帝舜是古越體系的東夷人,因為舜後裔袁姓的基因大多屬於O1。戰國的道家奇才鶡冠子,他也推重古越體系的天皇成鳩氏(天皇就是良渚的主人),東夷、古越、道家這三者有什麼關聯嗎?首先,鶡冠子可能是古越人的後裔,他主張的元氣和老子的道氣是類似的,鶡冠認為元氣是天地萬物的本原。鶡冠、老子都有唯物主義傾向,這和莊子不同。從這裡已經看出,老子和古越人的思想是有共同點的,他們都崇尚自然。但鶡冠與老子又不完全一樣,他有老子所沒的天文知識,包括用斗柄指向來定四季、十二星次的觀察等,老子則更唯物一些。這裡說明了,老子的道家是有越文化元素的。

道家的魅力,在於深刻的影響了楚國中下層。楚國在政治制度上,本來就是相對分散、分權的。楚國特色是公族勢力龐大,變法和集權會削弱公族的利益,公族更傾向於無為,所以吳起在楚國的變法失敗了。另一方面,道家學派的人物大多數是楚國人,前面提到的鶡冠子、”涓子“環淵都是楚國人,還有缺失事蹟的文子,文子據說是老子弟子,和老子同一個故鄉的。莊子雖然是宋國的,但他的生平軌跡和楚有關。日後的”楚人“劉邦,也是老子的粉絲。道教正一派的發源地龍虎山,也是在楚地。

如果說儒家是魯文化(包含齊文化)的代表,那麼道家就是楚文化(包含越文化)的代表了。下篇講墨家、法家、名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