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中的民主,自由與平等

儒家 民主 孔子 國學 我不喝心靈雞湯 2017-04-01

近來一不小心,瀏覽了很多抨擊儒學的文章。但是一看,還是比較正面的。社會畢竟是在進步,人的思想也是跟著進步。

歸類一下,就是抨擊儒學沒有民主,不講自由、平等,在“五四運動”之後,再學習儒學,思想是一種退步。

“和而不同”,也就是要存容不同,實無反駁的需要。今天一文,不作反駁,只作呈現儒學真實面目,所引用必有出處,述而不作。

儒學中的民主,自由與平等

孟子《盡心章句下》,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否是民主?還是君為主?人民推翻暴政,孟子怎麼說?“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搞得朱元璋“刪孟”,將《孟子》中自己看著不順眼的“反動文字”盡皆刪去,共砍掉《孟子》原文八十五條,只剩下一百多條,編了一本《孟子節文》,又專門規定,科舉考試不得以被刪的條文命題。

為什麼?

孔子和孟子,在生時,基本仕途不利.因為他們是提倡民主的,誰都不想用其人。往生後,學說別人重新包裝,打著招牌來用。學說的背後有統治者、使用者的利益心,曲解閹割從來是很正常的。政治的話,我是不想說的,但我還是要斗膽說句,小心包裝過的民主。這還不是走了老路?

二千多年前,早就提出了的,都沒有看見?今天再討論也沒有什麼意思了。

儒學中的自由,比現在慾望自我膨脹的自由更實在。“克己復禮”,剋制自己,遵守規則。“禮”就是規則規矩,如愛幼尊老敬賢,這個就是規則規矩。“不學禮,無以立”,不知道規則規矩,就不能正確的對待。總比現在就從小學教起的“紅燈停,綠燈行”,卻是湊到一群人就走的自由好吧?

儒學的自由,源於遵守規則,而不是強調別人為你讓出一片空間,犧牲別人的權利。所以講“克己復禮”。

儒學中的民主,自由與平等

當然,願望很美好,現實很殘酷。但深思下去,還是儒學的自由是真自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的自由,下一個也可能是自己無路可走。

儒學中講的“禮”,是規則規矩。是一種活在規則規矩下的自由。逾越了,你就侵犯了別人的自由。所以要學禮,要克己復禮。當然,很多學者,說儒學的禮,是講周禮。你說得很對,我也認同,和而不同嘛。但亂世中,要不要提倡借前的好規則來用下?所謂“周禮”,實也是一種規則罷了。

儒學有講平等嗎?有。

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論語·八佾》)。

儒學中的民主,自由與平等

孔子強調君王對待臣子要以“禮”相待,“禮”是什麼?不單單是禮儀禮貌,它包含合乎天理人理事理情理,規則規矩。這裡不是絕對的只強調“臣事君以忠”,恰恰是強調對等的“君使臣以禮”。

這裡的說法,基本上君臣是對等的,各人做各人的本份。

孟子繼承了孔子的思想,“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孟子·離婁下》)君臣關係是對等的關係,並不是絕對服從的關係。

有君王臣子,並不是就不平等,是當時的社會角色如此。但孔子孟子還是提倡對等的。

君臣的關係沒有了,你來說能平等了,但領導和下屬的關係還是有的。所謂平等,相對來說是有的,絕對上是沒有的。所謂平等了,還不是扔給個偽平等讓人高興高興下罷了,你要觀察社會深思才能見得到。實際上還不如孔子孟子講的對等。

儒學中的民主,自由與平等

角色上的定位,註定不會有絕對的平等。如父子之間的平等。能絕對的平等嗎?絕對的平等,本身就是一種不平等。這個才是真的。儒學的對等,才是真平等。

今天一文,就作自我銘記,儒學中有民主、自由和平等。追求進步沒有錯,數典忘宗才是過。

(這一文就算如此了,我在想一個問題,現在講師生平等,老師尊重學生,學生尊敬師長。你們怎麼樣想?怎麼樣看?會出現什麼樣的現象?有興趣的不妨留言或給公眾號(qqq513705326)發消息。以後列出來大家共同思索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