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濟南人早在2200多年前就提出了海洋理論!

儒家 鄒衍 女媧 宇宙 老濟南文化傳承者 2017-03-27

中國幅員遼闊,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接觸到了大海。但是在華夏文明形成的過程中,居住在中原地帶的人口數佔的比例較大,海邊的居民反而很少。因此,在農耕文化佔據主導地位的華夏文明中,海洋文化起步甚晚。在上古的人看來,海洋是天池之水,是一個充滿黑暗恐怖的地方,所以對海洋的認知是逐漸在變化的。

夏朝開始,人們把全國劃分為九個區域,即所謂的“九州”,即:冀州、徐州、兗州、青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當時,人們認為,陸地基本上就這麼大了。

這位濟南人早在2200多年前就提出了海洋理論!

俗話說,九州方圓。“九州”的意思已經說了,那麼“方圓”又是指什麼呢?

商朝人認為,地是方的,天是圓的,於是“方圓”的宇宙理論形成了。當時的說法是: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意思是,天是穹廬狀的,像圓形的蓋子一樣;陸地是方形的,好比棋盤一樣。

這位濟南人早在2200多年前就提出了海洋理論!

各位朋友都讀過《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詩中首先描寫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接著用“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蒙古包,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

這是“天圓地方”理論最為形象的闡述。但是,問題來了。既然天是圓的,地是方的,那麼天與地是怎麼接起來的呢?

為了彌補這一理論的缺點,古人又進行了完善:說天與地並不連接,天只是像一把大傘一樣高高懸在陸地之上,陸地的周邊有八根柱子支撐著。於是,共工怒觸不周山和女媧氏煉石補天的神話應運而生了。共工觸倒的那個不周山,就是八根擎天柱之一,所以女媧便出來煉石補天。

後來還形成了其他幾種樸素的宇宙理論,但是核心內容就是以中國為中心。現在看來,當時人們的認識只能侷限在這個層次上。

挑戰“中國中心論”、打破這種唯心學說的,便是濟南人鄒衍。

鄒衍認為,儒家所認為的“中國”,只是天下的八十一分之一,中國的“九州”僅僅是陸地的九分之一。

這位濟南人早在2200多年前就提出了海洋理論!

這就是“大九州”學說,核心內容是,茫茫大海之上有九處分隔開來的陸地,中國是其中之一。鄒衍把當時的中國稱之為“赤縣神州”,“神州”之外是茫茫的大海,大海之寬廣,“人民禽獸莫能相通”,意思是說就算人和鳥獸也都不能自由往來。

鄒衍的理論,和現在的“七大洲四大洋”很接近。但是,你要知道,他沒有進行過任何的測量,也沒有藉助現代化的觀測工具,況且,提出這一理論的時間是2200年前!

在這一理論的指引下,中國人開啟了人類“遠洋史”上最輝煌的一頁,即齊國術士徐福,率領船隊東渡扶桑。

鄒衍,是當之無愧的古代海洋理論第一人,挑戰儒家“中國”概念的偉大哲學家。

偉人鄒衍,約公元前324年出生于山東省濟南章丘市相公莊鎮郝莊村。

這位濟南人早在2200多年前就提出了海洋理論!

當今,人們談及濟南時,總說濟南人保守,沒有開放精神。殊不知,早在2200年前,濟南人就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海洋理論。鄒衍的例子,或許可以反駁當今的許多對濟南人片面的看法。

除了海洋理論之外,鄒衍還有一項發明,至今影響深遠,可謂是在華人世界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就是“五行學說”。

這位濟南人早在2200多年前就提出了海洋理論!

鄒衍認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是五行相生的轉化形式,事物之間有著對立的關係。鄒衍的陰陽五行思想對後代哲學、醫學、曆法、建築等領域影響很大,從此也衍生了許多新的理論。對於五行學說,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學。本篇,傳承君不再贅述。

由此可見,歷史上濟南人的思想遺產博大精深,多的連濟南人本身都不一定全記得。“老濟南文化傳承者”會陪你慢慢發掘並將此為己任,給你展現魅力無窮的老濟南。

“老濟南文化傳承者”獨家創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