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思想對科學 的貢獻幾乎沒有”,這是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其《中國科學技術史》 裡第二卷 《科學思想史》中寫的,同時還寫到:“縱觀 整個中國歷史可以發現儒家是反對對自然進行科學的探索, 同 時還不同 意對技術做科學合理的解釋和推廣”。

李約瑟在其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正式提出兩個問題,一個是,為何在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十六世紀之間,古代中國人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達程度遠遠超過同時期的歐洲?另一個是,為何近代科學沒有產生在中國,而是在十七世紀的西方,特別是文藝復興之後的歐洲?1976年,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稱之為李約瑟難題。


"

“儒家思想對科學 的貢獻幾乎沒有”,這是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其《中國科學技術史》 裡第二卷 《科學思想史》中寫的,同時還寫到:“縱觀 整個中國歷史可以發現儒家是反對對自然進行科學的探索, 同 時還不同 意對技術做科學合理的解釋和推廣”。

李約瑟在其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正式提出兩個問題,一個是,為何在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十六世紀之間,古代中國人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達程度遠遠超過同時期的歐洲?另一個是,為何近代科學沒有產生在中國,而是在十七世紀的西方,特別是文藝復興之後的歐洲?1976年,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稱之為李約瑟難題。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儒家思想對科學的貢獻幾乎沒有”



據1975 年《世界自然科學大事年表》記載, 從公元前 6 世紀至公元 11 世紀, 世界上的重要科學成就 、發明和創造共 231 項, 其中我國有135 項, 佔總數的 58 .4%。從公元 11 世紀至 16 世紀, 世界上的科學成就發明或創造共有 67 項, 其中我國有 38項, 佔 54%。我國古代的科學技術非常先進, 在數學、醫學、天文學等理論科學及冶金、紡織等應用技術遠遠走在歐洲前面。

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有個特點就是大多是靠對技術經驗的積累和總結而獲致, 其記述表達方式也大多是技能經驗描述式的 ,本質上是感性知識的堆積, 不具現代科學所應具有的特徵。正如著名科學家吳大猷所說:“一般言之, 我們民族的傳統, 是偏重實用的, 我們有發明 、有技術而沒有科學”。


"

“儒家思想對科學 的貢獻幾乎沒有”,這是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其《中國科學技術史》 裡第二卷 《科學思想史》中寫的,同時還寫到:“縱觀 整個中國歷史可以發現儒家是反對對自然進行科學的探索, 同 時還不同 意對技術做科學合理的解釋和推廣”。

李約瑟在其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正式提出兩個問題,一個是,為何在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十六世紀之間,古代中國人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達程度遠遠超過同時期的歐洲?另一個是,為何近代科學沒有產生在中國,而是在十七世紀的西方,特別是文藝復興之後的歐洲?1976年,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稱之為李約瑟難題。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儒家思想對科學的貢獻幾乎沒有”



據1975 年《世界自然科學大事年表》記載, 從公元前 6 世紀至公元 11 世紀, 世界上的重要科學成就 、發明和創造共 231 項, 其中我國有135 項, 佔總數的 58 .4%。從公元 11 世紀至 16 世紀, 世界上的科學成就發明或創造共有 67 項, 其中我國有 38項, 佔 54%。我國古代的科學技術非常先進, 在數學、醫學、天文學等理論科學及冶金、紡織等應用技術遠遠走在歐洲前面。

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有個特點就是大多是靠對技術經驗的積累和總結而獲致, 其記述表達方式也大多是技能經驗描述式的 ,本質上是感性知識的堆積, 不具現代科學所應具有的特徵。正如著名科學家吳大猷所說:“一般言之, 我們民族的傳統, 是偏重實用的, 我們有發明 、有技術而沒有科學”。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儒家思想對科學的貢獻幾乎沒有”



早在1915年,中國科學社創始人之一的任鴻雋發表《論中國無科學之原因》 ,認為原因是:“秦漢以後,人心梏於時學,其察物也,取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擇術也,鶩於空虛而引避實際”。1922年,哲學家馮友蘭發表《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學》 ,認為“中國哲學家不需要科學的確實性,因為他們希望知道的只是他們自己;同樣地,他們不需要科學的力量,因為他們希望征服的只是他們自己。”

古代科學技術成就輝煌的中國,為什麼沒有產生近代科學?儒學是不是近代科技落後西方的罪魁禍首?

儒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對於國家的大一統和家國情懷有不可忽視的貢獻,對科學的阻礙作用同樣是驚人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旗號就是“科學與民主”。在李約瑟眼裡,儒學對科學的幾乎沒有什麼貢獻。文化保守主義者一直不承認這一點,早在1927年梁啟超就指出,儒學與科學,不特兩不相背,而且異常接近。更有人說,科學早就破產了,還是靠孔孟之道。


"

“儒家思想對科學 的貢獻幾乎沒有”,這是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其《中國科學技術史》 裡第二卷 《科學思想史》中寫的,同時還寫到:“縱觀 整個中國歷史可以發現儒家是反對對自然進行科學的探索, 同 時還不同 意對技術做科學合理的解釋和推廣”。

李約瑟在其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正式提出兩個問題,一個是,為何在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十六世紀之間,古代中國人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達程度遠遠超過同時期的歐洲?另一個是,為何近代科學沒有產生在中國,而是在十七世紀的西方,特別是文藝復興之後的歐洲?1976年,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稱之為李約瑟難題。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儒家思想對科學的貢獻幾乎沒有”



據1975 年《世界自然科學大事年表》記載, 從公元前 6 世紀至公元 11 世紀, 世界上的重要科學成就 、發明和創造共 231 項, 其中我國有135 項, 佔總數的 58 .4%。從公元 11 世紀至 16 世紀, 世界上的科學成就發明或創造共有 67 項, 其中我國有 38項, 佔 54%。我國古代的科學技術非常先進, 在數學、醫學、天文學等理論科學及冶金、紡織等應用技術遠遠走在歐洲前面。

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有個特點就是大多是靠對技術經驗的積累和總結而獲致, 其記述表達方式也大多是技能經驗描述式的 ,本質上是感性知識的堆積, 不具現代科學所應具有的特徵。正如著名科學家吳大猷所說:“一般言之, 我們民族的傳統, 是偏重實用的, 我們有發明 、有技術而沒有科學”。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儒家思想對科學的貢獻幾乎沒有”



早在1915年,中國科學社創始人之一的任鴻雋發表《論中國無科學之原因》 ,認為原因是:“秦漢以後,人心梏於時學,其察物也,取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擇術也,鶩於空虛而引避實際”。1922年,哲學家馮友蘭發表《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學》 ,認為“中國哲學家不需要科學的確實性,因為他們希望知道的只是他們自己;同樣地,他們不需要科學的力量,因為他們希望征服的只是他們自己。”

古代科學技術成就輝煌的中國,為什麼沒有產生近代科學?儒學是不是近代科技落後西方的罪魁禍首?

儒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對於國家的大一統和家國情懷有不可忽視的貢獻,對科學的阻礙作用同樣是驚人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旗號就是“科學與民主”。在李約瑟眼裡,儒學對科學的幾乎沒有什麼貢獻。文化保守主義者一直不承認這一點,早在1927年梁啟超就指出,儒學與科學,不特兩不相背,而且異常接近。更有人說,科學早就破產了,還是靠孔孟之道。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儒家思想對科學的貢獻幾乎沒有”



儒家哲學本質上是道德的哲學, 歷來以倫理為本 ,注重人的自身修養 ,注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 ,注重如何管理好社會 , 儒家的最高政治理想, 是 “內聖外王”,而不是以探索自然界的知識為目的。所主張的“天人合一”“陰陽五行”,能解釋一切, 對一切現象都能有一個模糊的說明,模稜兩可亦是亦非,這與科學的實證精神是相違背的。

儒家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社會倫理,維護著封建制度的等級和秩序觀念,嚴重壓制思想開放,導致思想僵化和思維缺乏理性,使科學缺乏產生和發展的條件。著名作家王小波說:“科學和人類其他事業完全不同,它是一種平等的事業。真正的科學沒有在中國誕生,這是有原因的。這是因為中國的文化傳統裡沒有平等:從打孔孟到如今,講的全是尊卑有序”。(王小波《科學的美好》)


"

“儒家思想對科學 的貢獻幾乎沒有”,這是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其《中國科學技術史》 裡第二卷 《科學思想史》中寫的,同時還寫到:“縱觀 整個中國歷史可以發現儒家是反對對自然進行科學的探索, 同 時還不同 意對技術做科學合理的解釋和推廣”。

李約瑟在其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正式提出兩個問題,一個是,為何在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十六世紀之間,古代中國人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達程度遠遠超過同時期的歐洲?另一個是,為何近代科學沒有產生在中國,而是在十七世紀的西方,特別是文藝復興之後的歐洲?1976年,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稱之為李約瑟難題。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儒家思想對科學的貢獻幾乎沒有”



據1975 年《世界自然科學大事年表》記載, 從公元前 6 世紀至公元 11 世紀, 世界上的重要科學成就 、發明和創造共 231 項, 其中我國有135 項, 佔總數的 58 .4%。從公元 11 世紀至 16 世紀, 世界上的科學成就發明或創造共有 67 項, 其中我國有 38項, 佔 54%。我國古代的科學技術非常先進, 在數學、醫學、天文學等理論科學及冶金、紡織等應用技術遠遠走在歐洲前面。

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有個特點就是大多是靠對技術經驗的積累和總結而獲致, 其記述表達方式也大多是技能經驗描述式的 ,本質上是感性知識的堆積, 不具現代科學所應具有的特徵。正如著名科學家吳大猷所說:“一般言之, 我們民族的傳統, 是偏重實用的, 我們有發明 、有技術而沒有科學”。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儒家思想對科學的貢獻幾乎沒有”



早在1915年,中國科學社創始人之一的任鴻雋發表《論中國無科學之原因》 ,認為原因是:“秦漢以後,人心梏於時學,其察物也,取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擇術也,鶩於空虛而引避實際”。1922年,哲學家馮友蘭發表《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學》 ,認為“中國哲學家不需要科學的確實性,因為他們希望知道的只是他們自己;同樣地,他們不需要科學的力量,因為他們希望征服的只是他們自己。”

古代科學技術成就輝煌的中國,為什麼沒有產生近代科學?儒學是不是近代科技落後西方的罪魁禍首?

儒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對於國家的大一統和家國情懷有不可忽視的貢獻,對科學的阻礙作用同樣是驚人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旗號就是“科學與民主”。在李約瑟眼裡,儒學對科學的幾乎沒有什麼貢獻。文化保守主義者一直不承認這一點,早在1927年梁啟超就指出,儒學與科學,不特兩不相背,而且異常接近。更有人說,科學早就破產了,還是靠孔孟之道。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儒家思想對科學的貢獻幾乎沒有”



儒家哲學本質上是道德的哲學, 歷來以倫理為本 ,注重人的自身修養 ,注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 ,注重如何管理好社會 , 儒家的最高政治理想, 是 “內聖外王”,而不是以探索自然界的知識為目的。所主張的“天人合一”“陰陽五行”,能解釋一切, 對一切現象都能有一個模糊的說明,模稜兩可亦是亦非,這與科學的實證精神是相違背的。

儒家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社會倫理,維護著封建制度的等級和秩序觀念,嚴重壓制思想開放,導致思想僵化和思維缺乏理性,使科學缺乏產生和發展的條件。著名作家王小波說:“科學和人類其他事業完全不同,它是一種平等的事業。真正的科學沒有在中國誕生,這是有原因的。這是因為中國的文化傳統裡沒有平等:從打孔孟到如今,講的全是尊卑有序”。(王小波《科學的美好》)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儒家思想對科學的貢獻幾乎沒有”



儒家 “重農抑商”的經濟思想使科學技術發展喪失了原動力。“農桑為本,工商為末”,這是中國長期農業文明的特色,生產力低下,吃飯是最大的問題,歷代統治者都是如此。早在春秋戰國《管子·小匡》中就提出了:“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齊俗訓》:“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農工商,鄉別州異,是故農與農言力,士與士言行,工與工言巧, 商與商言數。”秦漢以後“重農抑商”,士農工商逐步有了高低貴賤之分。

缺乏思維科學是中國科技進步緩慢的重要因素,這不僅僅是儒家的問題而是整個傳統文化都是如此。在中國傳統思維中特別依賴於感覺,重視具象的知覺,抽象思維能力薄弱。1953年斯偉澤曾經給愛因斯坦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問愛因斯坦為什麼近代的中國產生不了科學。針對這個問題,愛因斯坦專門給斯偉澤寫了一封回信進行了解釋:“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希臘哲學家發明形式邏輯體系(在歐幾里得幾何中),以及(在文藝復興時期)發現通過系統的實驗可能找出因果關係。在我看來,中國的賢哲沒有走上這兩步,那是用不著驚奇的。作出這些發現是令人驚奇的。”


"

“儒家思想對科學 的貢獻幾乎沒有”,這是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其《中國科學技術史》 裡第二卷 《科學思想史》中寫的,同時還寫到:“縱觀 整個中國歷史可以發現儒家是反對對自然進行科學的探索, 同 時還不同 意對技術做科學合理的解釋和推廣”。

李約瑟在其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正式提出兩個問題,一個是,為何在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十六世紀之間,古代中國人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達程度遠遠超過同時期的歐洲?另一個是,為何近代科學沒有產生在中國,而是在十七世紀的西方,特別是文藝復興之後的歐洲?1976年,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稱之為李約瑟難題。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儒家思想對科學的貢獻幾乎沒有”



據1975 年《世界自然科學大事年表》記載, 從公元前 6 世紀至公元 11 世紀, 世界上的重要科學成就 、發明和創造共 231 項, 其中我國有135 項, 佔總數的 58 .4%。從公元 11 世紀至 16 世紀, 世界上的科學成就發明或創造共有 67 項, 其中我國有 38項, 佔 54%。我國古代的科學技術非常先進, 在數學、醫學、天文學等理論科學及冶金、紡織等應用技術遠遠走在歐洲前面。

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有個特點就是大多是靠對技術經驗的積累和總結而獲致, 其記述表達方式也大多是技能經驗描述式的 ,本質上是感性知識的堆積, 不具現代科學所應具有的特徵。正如著名科學家吳大猷所說:“一般言之, 我們民族的傳統, 是偏重實用的, 我們有發明 、有技術而沒有科學”。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儒家思想對科學的貢獻幾乎沒有”



早在1915年,中國科學社創始人之一的任鴻雋發表《論中國無科學之原因》 ,認為原因是:“秦漢以後,人心梏於時學,其察物也,取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擇術也,鶩於空虛而引避實際”。1922年,哲學家馮友蘭發表《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學》 ,認為“中國哲學家不需要科學的確實性,因為他們希望知道的只是他們自己;同樣地,他們不需要科學的力量,因為他們希望征服的只是他們自己。”

古代科學技術成就輝煌的中國,為什麼沒有產生近代科學?儒學是不是近代科技落後西方的罪魁禍首?

儒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對於國家的大一統和家國情懷有不可忽視的貢獻,對科學的阻礙作用同樣是驚人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旗號就是“科學與民主”。在李約瑟眼裡,儒學對科學的幾乎沒有什麼貢獻。文化保守主義者一直不承認這一點,早在1927年梁啟超就指出,儒學與科學,不特兩不相背,而且異常接近。更有人說,科學早就破產了,還是靠孔孟之道。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儒家思想對科學的貢獻幾乎沒有”



儒家哲學本質上是道德的哲學, 歷來以倫理為本 ,注重人的自身修養 ,注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 ,注重如何管理好社會 , 儒家的最高政治理想, 是 “內聖外王”,而不是以探索自然界的知識為目的。所主張的“天人合一”“陰陽五行”,能解釋一切, 對一切現象都能有一個模糊的說明,模稜兩可亦是亦非,這與科學的實證精神是相違背的。

儒家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社會倫理,維護著封建制度的等級和秩序觀念,嚴重壓制思想開放,導致思想僵化和思維缺乏理性,使科學缺乏產生和發展的條件。著名作家王小波說:“科學和人類其他事業完全不同,它是一種平等的事業。真正的科學沒有在中國誕生,這是有原因的。這是因為中國的文化傳統裡沒有平等:從打孔孟到如今,講的全是尊卑有序”。(王小波《科學的美好》)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儒家思想對科學的貢獻幾乎沒有”



儒家 “重農抑商”的經濟思想使科學技術發展喪失了原動力。“農桑為本,工商為末”,這是中國長期農業文明的特色,生產力低下,吃飯是最大的問題,歷代統治者都是如此。早在春秋戰國《管子·小匡》中就提出了:“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齊俗訓》:“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農工商,鄉別州異,是故農與農言力,士與士言行,工與工言巧, 商與商言數。”秦漢以後“重農抑商”,士農工商逐步有了高低貴賤之分。

缺乏思維科學是中國科技進步緩慢的重要因素,這不僅僅是儒家的問題而是整個傳統文化都是如此。在中國傳統思維中特別依賴於感覺,重視具象的知覺,抽象思維能力薄弱。1953年斯偉澤曾經給愛因斯坦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問愛因斯坦為什麼近代的中國產生不了科學。針對這個問題,愛因斯坦專門給斯偉澤寫了一封回信進行了解釋:“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希臘哲學家發明形式邏輯體系(在歐幾里得幾何中),以及(在文藝復興時期)發現通過系統的實驗可能找出因果關係。在我看來,中國的賢哲沒有走上這兩步,那是用不著驚奇的。作出這些發現是令人驚奇的。”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儒家思想對科學的貢獻幾乎沒有”


思想自由是科學產生和發展的基本條件。西方是先有文藝復興個性解放才有工業革命科技革命的發生。在我國曆史上,春秋戰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思想最自由的時代;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也出現了許多重大科學技術成就。到了五代十國、北宋時期,達到了古代科技的最高潮, 出現了被李約瑟稱之為中國古代科學家的傑出代表———沈括。到了清朝,專制殘酷思想禁錮,文字獄流行,科學停頓,更談不上發展了。

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慾”,八股取士科舉制度,徹底斷送科學精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變成了一種學術權威壟斷意識,結果就是作為意識形態的儒學,“視經書為道,以註疏為學”,其保守性長期妨害科學的自由進取精神。程朱理學進一步閹割儒學,被統治者改造為禁錮人們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科舉制度,造就了士大夫階層“學而優則仕”的功利觀、貴義賤利的倫理觀、“鄙薄技藝”的價值觀、“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等級觀。“兩耳不聞窗外事 , 一心只讀聖賢書”,“皓首窮經, 研磨八股”,科學研究成了“奇技淫巧”“雕蟲小技”,思想的僵化固化泯滅了科學的希望。


"

“儒家思想對科學 的貢獻幾乎沒有”,這是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其《中國科學技術史》 裡第二卷 《科學思想史》中寫的,同時還寫到:“縱觀 整個中國歷史可以發現儒家是反對對自然進行科學的探索, 同 時還不同 意對技術做科學合理的解釋和推廣”。

李約瑟在其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正式提出兩個問題,一個是,為何在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十六世紀之間,古代中國人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達程度遠遠超過同時期的歐洲?另一個是,為何近代科學沒有產生在中國,而是在十七世紀的西方,特別是文藝復興之後的歐洲?1976年,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稱之為李約瑟難題。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儒家思想對科學的貢獻幾乎沒有”



據1975 年《世界自然科學大事年表》記載, 從公元前 6 世紀至公元 11 世紀, 世界上的重要科學成就 、發明和創造共 231 項, 其中我國有135 項, 佔總數的 58 .4%。從公元 11 世紀至 16 世紀, 世界上的科學成就發明或創造共有 67 項, 其中我國有 38項, 佔 54%。我國古代的科學技術非常先進, 在數學、醫學、天文學等理論科學及冶金、紡織等應用技術遠遠走在歐洲前面。

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有個特點就是大多是靠對技術經驗的積累和總結而獲致, 其記述表達方式也大多是技能經驗描述式的 ,本質上是感性知識的堆積, 不具現代科學所應具有的特徵。正如著名科學家吳大猷所說:“一般言之, 我們民族的傳統, 是偏重實用的, 我們有發明 、有技術而沒有科學”。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儒家思想對科學的貢獻幾乎沒有”



早在1915年,中國科學社創始人之一的任鴻雋發表《論中國無科學之原因》 ,認為原因是:“秦漢以後,人心梏於時學,其察物也,取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擇術也,鶩於空虛而引避實際”。1922年,哲學家馮友蘭發表《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學》 ,認為“中國哲學家不需要科學的確實性,因為他們希望知道的只是他們自己;同樣地,他們不需要科學的力量,因為他們希望征服的只是他們自己。”

古代科學技術成就輝煌的中國,為什麼沒有產生近代科學?儒學是不是近代科技落後西方的罪魁禍首?

儒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對於國家的大一統和家國情懷有不可忽視的貢獻,對科學的阻礙作用同樣是驚人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旗號就是“科學與民主”。在李約瑟眼裡,儒學對科學的幾乎沒有什麼貢獻。文化保守主義者一直不承認這一點,早在1927年梁啟超就指出,儒學與科學,不特兩不相背,而且異常接近。更有人說,科學早就破產了,還是靠孔孟之道。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儒家思想對科學的貢獻幾乎沒有”



儒家哲學本質上是道德的哲學, 歷來以倫理為本 ,注重人的自身修養 ,注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 ,注重如何管理好社會 , 儒家的最高政治理想, 是 “內聖外王”,而不是以探索自然界的知識為目的。所主張的“天人合一”“陰陽五行”,能解釋一切, 對一切現象都能有一個模糊的說明,模稜兩可亦是亦非,這與科學的實證精神是相違背的。

儒家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社會倫理,維護著封建制度的等級和秩序觀念,嚴重壓制思想開放,導致思想僵化和思維缺乏理性,使科學缺乏產生和發展的條件。著名作家王小波說:“科學和人類其他事業完全不同,它是一種平等的事業。真正的科學沒有在中國誕生,這是有原因的。這是因為中國的文化傳統裡沒有平等:從打孔孟到如今,講的全是尊卑有序”。(王小波《科學的美好》)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儒家思想對科學的貢獻幾乎沒有”



儒家 “重農抑商”的經濟思想使科學技術發展喪失了原動力。“農桑為本,工商為末”,這是中國長期農業文明的特色,生產力低下,吃飯是最大的問題,歷代統治者都是如此。早在春秋戰國《管子·小匡》中就提出了:“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齊俗訓》:“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農工商,鄉別州異,是故農與農言力,士與士言行,工與工言巧, 商與商言數。”秦漢以後“重農抑商”,士農工商逐步有了高低貴賤之分。

缺乏思維科學是中國科技進步緩慢的重要因素,這不僅僅是儒家的問題而是整個傳統文化都是如此。在中國傳統思維中特別依賴於感覺,重視具象的知覺,抽象思維能力薄弱。1953年斯偉澤曾經給愛因斯坦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問愛因斯坦為什麼近代的中國產生不了科學。針對這個問題,愛因斯坦專門給斯偉澤寫了一封回信進行了解釋:“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希臘哲學家發明形式邏輯體系(在歐幾里得幾何中),以及(在文藝復興時期)發現通過系統的實驗可能找出因果關係。在我看來,中國的賢哲沒有走上這兩步,那是用不著驚奇的。作出這些發現是令人驚奇的。”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儒家思想對科學的貢獻幾乎沒有”


思想自由是科學產生和發展的基本條件。西方是先有文藝復興個性解放才有工業革命科技革命的發生。在我國曆史上,春秋戰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思想最自由的時代;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也出現了許多重大科學技術成就。到了五代十國、北宋時期,達到了古代科技的最高潮, 出現了被李約瑟稱之為中國古代科學家的傑出代表———沈括。到了清朝,專制殘酷思想禁錮,文字獄流行,科學停頓,更談不上發展了。

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慾”,八股取士科舉制度,徹底斷送科學精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變成了一種學術權威壟斷意識,結果就是作為意識形態的儒學,“視經書為道,以註疏為學”,其保守性長期妨害科學的自由進取精神。程朱理學進一步閹割儒學,被統治者改造為禁錮人們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科舉制度,造就了士大夫階層“學而優則仕”的功利觀、貴義賤利的倫理觀、“鄙薄技藝”的價值觀、“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等級觀。“兩耳不聞窗外事 , 一心只讀聖賢書”,“皓首窮經, 研磨八股”,科學研究成了“奇技淫巧”“雕蟲小技”,思想的僵化固化泯滅了科學的希望。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儒家思想對科學的貢獻幾乎沒有”



所以說,儒學對科學的負面作用是很大的,這一點連新儒家的梁漱溟都不得不承認,他對僵死的、形式化的儒學進行了嚴厲的批判,稱其抹殺了人的個性、背離了人的本性,成為僵化的統治工具,所以要援西學入儒,挖掘儒學的真精神。

但是也不能簡單說儒學是近代科技落後西方的罪魁禍首,儒學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不是全部。學術界一直都在爭論,各有說辭,不能武斷下結論。李約瑟認為,“中國實行的官僚體制主要是為了維護灌溉體系的需要,而歐洲實行的是貴族式封建體制,這種體制非常有利於商人階層的產生,當貴族衰落之後,資本主義和現代化便誕生了。”

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在工業革命以前,“技術發明主要來自於工人或農民在生產過程中的偶然發現,中國人多,工人和農民的數量多,因此,在這種以經驗為基礎的技術發明方式上佔有優勢,這是中國經濟在前現代社會長期領先於西方的主要原因。”

知恥而後勇,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 創新精神是科學精神的本質和核心, 是科學得以創造和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源泉。要激發民族的創新精神,重要的是寬容自由民主,沒有這個前提條件,創新就是空中樓閣。

來源:非常道畢延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