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群解密“菩提樹的祕密”

儒家 菩提樹 高建群 孔子 文化藝術報 2017-04-05
高建群解密“菩提樹的祕密”

《文化藝術報》 總第4232期 A05版

《我的菩提樹》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文學作品,而是一部綜合性的文化讀物,其中加入了作者個人化的思考和演繹。

作者從源頭開始梳理中華文化,自三皇五帝直到盛唐時期,而構成我們民族性格中的三種主要思潮,在這漫長的時光裡終於合流,形成的歷史格局。用作者高建群自己的話來說,“這是一部敘事體的東方文明發生史和流變史”。近日,文化藝術報對高建群進行了專訪,帶您走進他的菩提樹世界。

追溯傳統文化

高建群解密“菩提樹的祕密”

文化藝術報:為什麼會寫《我的菩提樹》?

高建群:東方種族已經有五千年的歷史了。世界各文明板塊中,從兩河文明開始,有敘利亞文明,古埃及文明,中華文明等等。之前,各文明板塊都是彼此孤立的,在沒有動物代步之前,人類很難完成跨洲際的遷徙,所以各文明板塊都是在走自己的路。距今三千八百年前,匈奴人第一個躍上馬背(孟馳北觀點),後來絲綢之路把各文明板塊打碎,匈奴人的遷徙,成吉思汗建立大帝國等等,這些把各文明板塊邊緣給打碎了,融合溝通了,世界成為一個整體。

中華文明板塊行進到今天,我有一個深深的憂慮,我們能不能把完整的版圖,把祖先傳下來的家園,把傳統文化,交給我們的後人,讓他們在這個地方繼續生存下去,發展下去。

還有一個方面,我一直在思考。中華文明板塊在長達幾千年中接受過外來文化的洗禮,比如佛教文化進入中國,對中華文明板塊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佛教這個天上掉下來的東西,經過克孜爾千佛洞、莫高窟,經過大同雲岡石窟,經過龍門石窟,最後落地生根,為中華文明奠定了基礎之一。它對中華文明的影響表現在各個方面,包括把中國人的詞彙增加了三分之一(季羨林觀點),也包括對中國人思維的影響,一步一步最後到儒釋道三教合流。唐玄奘那爛陀寺取經歸來,前往東都洛陽,奏請李世民將佛教與中國的本土宗教儒教、道教並列,成為國家宗教,得到李世民的恩准。自此,這個被西方學者稱為東方文明底盤的東西,融入尋常百姓家。

重慶的大足縣,有一架山,佈滿了佛門石雕。我到那裡一看,我說這已經純粹是中國文化了。把外來文化為我所用,大足石雕是宋代的產物,儒釋道三教合流,在這座山上得到了最後的完成。胡貌番相的尊者形象,在這裡已經完全成了東方面孔。崇高的天上的東西掉下來落地生根,成為世俗化的為我所用的人間佛教。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成佛了,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行將寂滅了,他說人們哪,你們好自為之吧,我要走了。好自為之的中國人,更多的是佛教和中華文明結合以後形成的因果報應、生死輪迴那些東西,這是中國化的佛教文化。

《我的菩提樹》一書就是為這個時代寫的。把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史,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的,為什麼長成現在這個模樣而不是別的模樣,在我們之前文化板塊都發生過哪些重要的事情,出現過哪些重要的人物,產生過哪些重要的古老智慧,就以這樣的宏大敘事、莊嚴陳述向五千年致敬,為我的祖邦的未來祈禱。

我在寫這書的時候,靠記憶我怕不準確,就買了二百來本書來看。我看了以後,包括史記,佛國記,大唐西域記,古人的崇高感、獻身精神值得我們永恆地脫帽致敬。魯迅先生說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樑,是捨生取義的人。鳩摩羅什曾在草堂寺說,他要給佛教再寫些經典,現在流行的經典已經不盡如人意了,所以要寫。但是到了長安城以後,發現這個地方的人們,缺少崇高的理想,整天像豬狗一樣的生活,所以在這個環境下自己產生不了偉大的思想,只能譯經。他真誠地譯了三百多卷經書,說完以後他就圓寂了。

玄奘是個運作大師,他活了六十四歲。河南洛陽人。他用十七年的時間,路經西域三十六國,一直到印度河流域,走到阿拉伯灣又返回來,又從恆河流域走到那爛陀寺。他在那修行十四年,後來他回到了長安城,浩浩蕩蕩的領著駱駝隊,馬隊,帶著各種佛家經典,各種經像,還有佛的腳印,馱回來了。西域三十六國那時候都是佛國,兩個佛教中心,一個是于闐(和田),一個是龜茲(庫車)。區別僅僅在於,有的信的是大乘,有的信的是小乘。

玄奘在那爛陀寺學習的時候,阿拉伯世界一個先知出現了,他叫默罕默德。他說要創建一個新的宗教,伊斯蘭教,對基督教展開徵伐。

然後颶風般的世界第三大宗教伊斯蘭教出現了,向西邊對基督教展開遠征,東邊是向佛教展開遠征。向東的征伐,從那個中亞古城撒馬爾罕,翻越蔥嶺進入五印大地。先是沿印度河流域到孟加拉灣,然後返回來,到恆河流域入海口,把那那爛陀寺一把火燒光,只要是和尚,頭上沒有頭髮全部殺掉,大寺圍牆的每塊石頭上都要過三刀。爾後再翻越蔥嶺,折回塔里木河流域,血洗塔里木河,戰爭結束以後塔里木盆地的人口減了一半,然後把本地的很多地名都改了。

這是歷史上曾經的發生,這個都得讓我們的孩子知道,裝作不知道是不對的。

玄奘的偉大是他在佛教在印度滅亡之前就把珍貴的經卷弄回來了。玄奘到了長安城第二年到洛陽見李世民,他提出把佛教作為國教和道教、儒教並列起來,李世民同意了。三教合流,從此成為中國統治者的一個說法了。他開始譯經。譯經之前先口述完成了《大唐西域記》,大唐西域記對印度的重要性相當於中國的史記。當今的印度國依靠這本書,還有之前的法顯高僧的《佛國記》,重拾其中世紀之前的歷史。

我在寫這個書的時候,感覺到像是和這些歷史人物在對話。

後來李世民死了以後,皇家對玄奘不是太好,六十歲生日的時候他到洛陽城拜見李治,建議把佛教列為三教之首。李治一看就把玄奘呵斥了一頓。玄奘感覺到深深的屈辱,後來他感覺自己來日不多了。

他提出給他找一塊安靜的地方把大般若經譯完,還有到他的家鄉去看看,高宗李治同意了。他的家已經沒有人了,在別人幫助下找到他嫁到鄰村的姐姐,姐姐領他到了父母的墓地。他祭祀後把墓地重修了一下。他給高宗說,你給我找個地方,我去譯大經。最後,他用了四年在銅川的玉華寺,把大般若經譯完。

圓寂前他說了這麼幾句話,我早就厭惡我這有毒的身子了,我在這個世界上該做的事情也已經做完了,該是告別的時刻了,既然這個塵世不能久駐,那麼就讓我速速歸去吧,說完閉上眼睛圓寂。這些人的那崇高,智慧,遠比現在的人高大許多,乾淨許多。向歷史致敬,向中華民族的昨天致敬。

法顯和尚。玄奘比他晚二百年。

法顯六十三歲以後去天竺國取經。學習了十四年,最後沿海上絲綢之路,坐商船到中國的青島登陸。當時正南北朝割據,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他四處去講學,譯書,弘法,然後寫了一部書叫佛國記。

三位高僧法顯、鳩摩羅什、玄奘,我最崇拜的是法顯,他是西行求法、廣遊五印第一人,他為佛門做了那麼大的功德,但是始終把自己民間化。高僧最後以86歲壽齡圓寂於彭城新寺。

我在這個書裡面寫這些故事。胸中充滿了一種排山倒海般的激情,一種大悲憫情懷。這個民族曾經那麼輝煌過。講了108個故事,不光是佛教,道教,儒教,孔子,老子、釋迦、皇帝這些人物。

所以我的菩提樹,我理解的中華文化是這樣的。我講的孔子,儒家學說在中國的四個階段,第一個是孔子的階段、孟子的階段,這叫原始解釋階段。他們對中華文化產生如此深刻的影響讓人驚訝、讓人震撼,對中國人的影響是深入骨髓的。

第二個階段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階段,司馬遷在史記中讚美孔子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孔子的牌位這時候登堂入室,已經很是崇高了,文廟則遍佈縣城以上所有城廓。

然後又到了宋代程朱理學的階段。朱熹借別人的話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意思是說假如沒有孔子的誕生,中國人現在還生活在黑暗之中。這是第三個階段。

第四個階段是五四運動。這個階段把中國文化、中國傳統割裂斷了。我們今天來看的話,一方面,封建末世時期的孔孟之道,對中國人確是很大的傷害。另外一方面割斷歷史以後也是不好的。這是儒家學說的四個發展階段。

然後到了當代,新的國學興起。重拾傳統,這是對的,是在正確的道路上走著的,是從老祖宗的廟堂去尋找心靈庇護的。但是我必須提醒各位,現在那些國學,這個是明清中國進入封建末世時代的國學,它裡面有大量糟粕的東西存在。

真正的儒家,道家,佛教文化,得從它的原創階段去尋找。它的原始解釋階段在哪裡呢?對孔子來說,那個時候的國學是完整的國學嗎?是純粹的國學嗎?我們說是的,但也不完全是的。孔子在編撰詩經三百零五首時,就已經有了強烈的傾向性了。那個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做的?

道家和儒家的鼻祖,他們有過一面之交。老子比孔子應該大十四歲。老子那時,已經名滿天下了,是洛陽東周王朝的典藏吏。東周王朝大廈將傾,但是老子遲遲不願意離開洛陽城,他正在等待一個人的到來。

孔子三歲喪父,十七歲喪母,把母親埋了,守孝三年,又在魯國的小王朝呆了三年,然後出遊,克己復禮。他先到洛陽城,拜見當時中國最有智慧的人老子。在宮殿的底下,一個小小四合院裡,住著老子。在洛陽城的一個普通的早上,門僮報來,說有一個書生要見你。老子說這個人長什麼樣?門僮說這個人很奇怪的,額頭很高,顫巍巍得像座丘陵一樣。老子笑了,說這個人叫孔丘,這個人將來要比我有名,我為什麼沒有離開,就是為了等待他的到來。然後說你告訴他,他要見我,他穿得太整潔了,幹大事的人不能過於修飾,這樣的話髒水潑到你的衣服上你會容易受傷的,你還是邋遢一點為好。孔子用洛陽城地面的塵土把衣服擦了擦,把頭髮弄零亂一些,就拜見去了。老子說年輕人你在忙活什麼,孔子說我有一個偉大的人生抱負,克己復禮,禮崩樂壞,人心不古。老子就笑了,他說,周禮已死,你知道嗎?五百年前那些立言者,如今屍骸早已腐爛,假如周公旦活到今天,面對當下,相信他又會有一些新的想法的。然而孔子說,那我還是不改初衷,還是要完成克己復禮。老子說我有一個更重要的工作,現在委託給你,我搜集了上古時期的三千多首民歌,你拿去編一本書叫詩經吧,夏王朝的連山易和商王朝的歸藏易,都已丟失在路途了,但是周王朝的周易還在,你拿過去編一本易經吧,另外,還有禮經、樂經、書經、女兒經,一共是六經,給我們民族留下一份不動產吧。這樣,孔子就把書稿裝到牛車上趕回去了。

孔子的學生就問他,你對老子的印象是什麼?孔子說老子是一條龍,飛龍在天,神龍見首不見尾,我們雖然也都算是人物,但是我們只是人,永遠匍匐在大地上,不能飛起來。這個是孔子對老子的評價,儒家的開山祖師對道家的開山祖師的評價。

我寫的就是這麼一本很奇怪的書。一本聖經體、史記體體例的書,一部敘事體的東方文明發生史和流變史。沒有涉及到當代。

高建群解密“菩提樹的祕密”

宏大敘事莊嚴陳述

文化藝術報:《菩提樹》這個作品和以前的作品有什麼不同?

高建群:尼采說過,我有一個野心,即用十句話說出別人用一本書所表達的內容,和一本書沒有表達出的內容。我寫菩提樹時,也有這種尼采式的野心。另外,我還喜歡拜倫式的雄辯和誇飾。每個作家都有他的長項和短項,思辨是我的長項。這個是我的一以貫之的風格。第三則是我的筆下是些偉大事件和偉大人物,當你進入歷史空間,與他們朝夕相伴時,你感覺卑微渺小的自己也在走向崇高,感覺到在寫作的那一刻我已非我。

宏大敘事,莊嚴陳述;一卷在握,讀懂中國。當你歩入歷史大空間,進入它的起承轉換處、緊要關節處時,那種大慘烈、大蒼白、大斑斕、大瑰麗叫你驚駭。而那些人物當你走近他們時,這些人身上的那種崇高感,宿命感,那種大氣場,亦同樣叫你驚駭。高山仰止呀!德國一個作家寫過《六人》,人類大家庭中六個精神的受難者在他們命定的道路上行走,苦難的長雲籠罩在這些可憐的傢伙的頭上——堂吉訶德,浮士德,唐璜等。在寫作的途中,我感覺到好像是和這些人同行一樣,不同的是筆下這些人物是東方面孔。所以就是在寫作兩年中,我始終處在一種激情中,一種崇高感中。當你上午和一千六百年前的玄奘對話,下午再和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對話時,你會感覺到人類怎麼猥瑣到這個地步來著。

文化源頭的傳統是鮮活的

文化藝術報:您覺得靠傳統能夠拯救中國嗎?

高建群:我覺得一定要重視傳統,傳統裡面有很多的東方智慧。我在書尾寫到我們的傳統要往哪裡追溯,追溯到孔子的階段、老子的階段還不算完成,還要往前追溯,追溯到中國文學的第一件作品《擊壤歌》,或者叫《堯舜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掘井而飲,帝力於我何有哉。實際上這是最樸素的人本主義的思想,它被認為是中國文學的第一件作品。但是這件作品孔子沒有選進詩經。這麼有名的一件作品他肯定見過,他沒有選,那時候他編撰詩經已經有嚴重的傾向性了。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帝王將相歌頌自己的文治武功,編撰者是這三個標準。我們後來很多的東西都已經是在詩經中出現了。對皇帝喊萬壽無疆。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等等。就是孔子手下在編撰詩經的時候,把魯國的一些禮儀的東西編進去了,搞個人崇拜,搞皇權,搞奴役、禁錮人的思想。

那麼國學的偉大源頭,還要往上追溯嗎?是的,還要往上追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也許,應當追溯到黃帝,追溯到黃帝問道廣成子那一番對話。

黃帝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了,他聽說在甘肅平涼的崆峒山上住著個廣成子,是個出世高人。黃帝去了以後問,我還有什麼做得不夠的嗎?廣成子潑了他一頭涼水,他說不需要你這麼勞神,大自然有它的規律,雲彩在天上隨風而動,江河向低處奔流,太陽從東方升起、西邊落下,花朵在春天定時開放秋天結下果實,大自然有它的規律,你不要試圖改變它的規律,你順應它的規律順勢而為,無為而治就行了。無為就是有為、就是大有所為、就是無所不為。這種無為而為、道法自然的理念,成為黃老之學的核心,亦成為五千年來閃爍在中華文明板塊行程中、萬變不離其宗的一條紐帶。

結果黃帝說我一個大活人,總得幹一點事情吧。廣成子說,你跟我學養生吧。你今年多大了,黃帝說我六十多歲了。廣成子笑了,說這樣,我今年一千二百歲了,你現在跟我學養生還來得及,我保你活我個零頭。這樣,黃帝岀世,跟著廣成子學養生。後來我們知道,黃帝活個一百一十七歲壽齡死了。

黃帝活了一百歲,那麼民間為什麼說黃帝活了三百歲呢?孔子這樣解釋:生而人得其利一百年,死而人畏其神一百年,亡而人用其教一百年,三個一百年相加就是三百年,所以老百姓說黃帝活了三百年是有道理的。這個是中華文化最初的源頭,偉大的源頭,那時候還沒有後來孔子的各種皇權思想,一切都呈現出萬類霜天競自由、各還命脈各精神的鮮活狀態。

文化藝術報:關於這本書的創作意圖,您最後再用幾句話總結一下,您最想告訴讀者的是什麼?

高建群:《我的菩提樹》是一份遺囑,我在書的開頭第一句就說了。是的,它是遺囑。小而言之,是寫給我的剛剛出世的孫女的,大而言之,是寫給我身後的整個世界的。在我身後,當人們遇到過不去的坎兒的時候,這本書也許可以提供一些幫助。人們從這本書中尋找古老東方智慧,呼喚先賢們的魂靈冉冉走出來佑護我們,如是,如是。哦,地底下長眠著我們的列祖列宗,道路上行走著我們的子子孫孫,願天佑中華吧!

文化藝術報記者 劉 龍

責任編輯 惠茹樂

文化藝術報社

刊號:CN61—32

郵發代號:51—20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專注|深度|權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