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擴大開放將寫下濃墨重彩一筆

圖源:視覺中國

“開放”,無疑是今年陸家嘴論壇上的高頻詞。去年至今,中國在金融擴大開放上重磅舉措不斷。此次論壇更是透露出強有力的積極信號:資本市場開放、人民幣國際化等多項開放新突破即將亮相,其中不少還將在上海先行先試,助力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加速衝刺。在6月14日的全體大會現場,與會專家學者圍繞中國金融業新一輪開放、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等積極建言獻策。

全球視野下,推動新一輪金融開放

在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看來,中國金融業發展至今,開放起到了關鍵作用。他說,“過去我們是集中型的計劃經濟,根本沒有真正的銀行,後來先把銀行體系建立起來了,但直接融資市場,特別是股權市場仍然非常薄弱。因此,相當長一段時期裡,風險投資和支持科技發展的融資也很缺乏。藉助對外開放帶來的成熟經驗,我們一步步探索學習,逐步發展了起來,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可以說,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對中國來講是非常必要的。”

周小川表示,在中國,不管是銀行、保險市場,還是資本市場,國際資本或者國際機構所佔的比例還非常低,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本幣要從過去的估值扭曲、限制較多,慢慢走向可自由使用、兌換,“這當中一定要注意當前世界資本市場存在的異常流動,同時,還要有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等必要的管理手段”。

日本瑞穗金融集團董事長佐藤康博表示,期待中國推出新舉措來擴大開放金融系統,特別是在證券等領域取消或者逐漸減少外資持股比例的要求,讓更多外資機構進入中國市場。他提出了一條具體建議,中國目前在推進利率市場化,也鼓勵更多民企進入金融行業,由此會增加金融市場的競爭,“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推出實施一些確保金融穩定性的政策,如建立監督金融機構的體系框架等,這對金融穩定非常關鍵”。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及管理委員會主席畢明建站在機構投資者的角度,對擴大金融開放作了分析。他表示,在全球經濟增長視野下看金融開放,其實有很特殊的意義,“海外長期投資者邏輯很簡單,全世界增長高地在亞洲,亞洲核心在中國。希望通過引進更多國際資本,把國內的權益類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發展的結構性短板彌補好,這正是新一輪金融開放需要考慮的”。

建設金融中心,核心就是資本市場

“我們是第一個在上海成立的多邊開發銀行,這麼多國際員工來到新開行,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也證明了上海向全球市場的開放。”新開發銀行行長瓦曼·卡馬特如此評價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上海有很多基礎設施,能夠吸引到國際性的人才。我們的員工來自全球五個不同國家,基本都可以很快融入上海的生活。”

周小川認為,建設金融中心的核心現在看來就是資本市場。因為,在高度電子化的時代,很多金融業務已不再需要很多人聚集在一個城市不斷見面、不斷討論來完成了。對於上海來說,下一步要強調股權市場的重要性,強調標準必須要提高,尤其是提高會計標準,同時還要考慮和國際標準的接軌,貨幣可兌換程度也需要提高。

“現在,我們的監管還存在薄弱環節,需要按照標準強化監管。此外,人才聚集、信息通暢等也需要不斷往前推進。”周小川表示,“上海這些年已經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也早就確定下來了,大家的期望值很高,但我們還需要做很多事。”

“對於科技創新公司來說,股權融資是獲得資金非常好的方法,可以幫助他們減少對債務融資的依賴。”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保羅·羅默建議,上海可以發展一個更好的、基於股權的融資系統,調動各類資源為創新企業提供他們需要的金融服務。

作者:唐瑋婕

編輯:蘇展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