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生態鏈第三家企業要上市?石頭科技的“去留小米化”兩難

小米生態鏈第三家企業要上市?石頭科技的“去留小米化”兩難

石頭科技如能成功在科創板上市,它將成為繼華米、雲米之後,小米生態鏈的第三家上市公司。過去幾年,一些小米生態鏈企業正在“去小米化”,石頭科技也在2017年後開始發佈自有品牌產品,它會是下一個“去小米化”的生態鏈企業嗎?

本文來自科創見聞(微信ID:kcjianwen),閱讀更多請登陸www.awtmt.com或華爾街見聞APP。

作者|姚心璐 編輯| 羅麗娟

經過5、6年的孵化,越來越多的小米生態鏈企業走向成熟。

4月9日晚間,石頭世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石頭科技”)出現在科創板最新的受理名單中,如果此次IPO成功,石頭科技將成為繼華米、雲米後,第三家上市的小米生態鏈企業。

根據招股書,石頭科技的前三大股東分別為創始人兼CEO昌敬、Shunwei Ventures III (Hong Kong) Limited(下簡稱“順為”)和天津金米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簡稱“天津金米”),後兩者共計持股24.7%,其中順為實際控制人為小米董事許達來,天津金米的實際控制人為小米CEO雷軍。

據科創見聞(微信ID:kcjianwen)獲悉,石頭科技是最早加入小米生態鏈的企業之一。2016年,石頭科技推出首款為小米生產的“米家掃地機器人”,此後在小米商城中長期處於“明星產品”地位,並在2018年的米粉節中實現銷量第二,僅次於小米小愛音箱mini。

不過,與許多為小米代工的生態鏈企業一樣,從2017年起,石頭科技也在推出自有品牌產品,目前已擁有定位高端的“石頭”品牌和入門級“小瓦”品牌,兩者的銷量增長均十分迅速。同樣為小米生態鏈企業的華米曾在IPO時表示,團隊早已籌劃獨立性,正試圖“去小米化”。那麼,石頭科技會成為下一個“去小米化”的小米生態鏈企業嗎?

得益於小米

在《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中,石頭科技CEO昌敬的名字被提及18次,他的形象是一個有一定“戀物癖”的“理工男”。

創立石頭科技之前,昌敬曾是一個標準的“軟件人”,自2006年起,先後在遨遊、微軟、騰訊等公司擔任產品、技術經理。修圖軟件“魔圖精靈”就是他在2011年首次創業時的項目,隨後該項目被百度收購。

昌敬的第二次創業,卻意外將目光放在了硬件領域。根據昌敬描述,這是受到一項MBA課程啟發,激發了他對研究機器人的興趣。在對需求、使用特點、用戶群體等特徵進行分析後,昌敬決定以掃地機器人為此次創業項目。

儘管魔圖的成功,讓昌敬在創業伊始就備受投資人關注,但多數人聽聞這位“軟件人”要開始研究硬件之後,紛紛打了退堂鼓。

直到2014年4月,偶然機會下,昌敬遇到了正在尋找智能硬件創業公司的小米生態鏈團隊,經過4個月的Demo製作和商討,時年8月,小米決定向昌敬的項目投資,招股書顯示,石頭科技也成立於這一時間。

“小米認為掃地機器人的硬件和軟件同樣重要,軟件可能在人工智能領域佔有非常重要的部分,”昌敬日後回憶說,“所以在小米眼裡,我的軟件背景成為一種優勢。”

因為同在硬件製造領域,因此石頭科技成立初期,小米給予昌敬的不僅是資金,也有足夠的等待耐心。從公司成立到產品推出,石頭科技整整用了26個月,在此期間,昌敬團隊曾經歷重新設計、閉關開發等多個環節,直到2016年9月,才正式發佈了首款產品“米家掃地機器人”。

昌敬曾表示,智能硬件領域非常現實,“很多團隊撐不到這麼久就沒錢了”,但在石頭科技的研發期間,小米並未給予公司這種壓力。

首款米家掃地機器人定價為1699元,由於成本原因,這比昌敬預期的999元高出不少,儘管如此,這款擁有路徑規劃、最大風壓1800Pa的產品,價格仍遠低於同配置的其他品牌掃地機器人。

藉助小米品牌效應和價格優勢,米家掃地機器人在發佈後,銷量漲幅迅猛。截至2018年1月,米家機器人已經累計銷量已突破100萬臺,根據益普索統計數據,在2017年6月到2018年8月期間,米家掃地機器人銷量佔五大電商渠道激光掃地機器人銷量84.5%。

石頭科技也因此快速擴大市佔率,短短2年期間躋身國內掃地機器人行業前三名。

招股書顯示,在2016、2017、2018三年,石頭科技營收分別為1.83億、11.19億和30.51億元,三年漲幅超過20倍,在淨利潤方面,也由2016年的虧損1123萬元,轉為2018年的盈利3.08億元。

去小米化?

與許多生態鏈企業一樣,石頭科技的成立和成長都受益於小米,但在另一些層面上,也“受限”於小米。

早在2016年的一次專訪中,昌敬即表示,很多人說背靠小米是一件犧牲品牌的事,但做品牌並非短期之事,需要足夠的積累、更多時間去佈局。他認為,在當時,加入小米生態鏈,不僅獲得了對方的資金和品牌效應,也提高了石頭科技在供應鏈中的議價能力,在團隊與供應商談判時,“一旦對方瞭解到我們的小米背景,態度馬上會發生變化,他會設想這是一個未來的大客戶”。

不過,隨著小米生態鏈成立進入第3、4年,部分早期加入的企業逐漸成熟,除了代工廠身份,一些企業更希望能夠建立自己的品牌。2016年起,小米手環代工企業華米率先推出自有品牌Amazfit,兩年後華米在紐交所上市時,CEO黃汪透露說,成立伊始,公司團隊一直在為獨立性做準備。

2017年底,石頭科技也推出自有品牌的“石頭智能掃地機器人”,與為小米代工的“米家機器人”相比,這款產品在功能上增加拖地、慣性導航等功能,售價也從後者的1699元,上升至2499元。一年之後,石頭科技再次推出“小瓦”品牌,主打低端入門市場,與石頭的“高端”定位形成一定差異化。

石頭和小瓦品牌產品的漲幅相當明顯,從2017年到2018年,“石頭掃地機器人”帶來的銷售額從1億元上漲至14.8億元,2018年,兩個品牌產品銷售額之和佔公司總收入比例超過50%。

有觀點認為,“去小米化”不僅意味著超越代工廠定位、建立自有品牌,同時,也可以在盈利方面,有更多自主決定權。

雖然一直以來,小米始終表示對生態鏈企業採取“入股不控股”的模式,但這並不意味著小米對這些企業的運營和理念毫無控制,小米生態鏈成立伊始,雷軍即表示將要 “複製100個小小米”,意為生態鏈企業應當擁有與小米相同的商業模式,同時意味著,小米生態鏈企業的盈利空間將非常受限。

2018年,雷軍宣佈小米的整體硬件業務綜合淨利率“永遠不超過5%”,這一承諾不僅適用於小米自身,也適用於為米家生產的代工產品,對小米生態鏈企業而言,無疑也是一種限制。

這一觀點並非空穴來風,在石頭科技的招股書中,以2018年為例,同樣是石頭科技出產的產品,“米家品牌”的毛利率僅有14.99%,而“石頭品牌”毛利率則高達42.06%,即使是目前定位較為低端、以隨機掃地功能為主的“小瓦品牌”,毛利率也達到23.96%。

從2016年到2018年,石頭科技的毛利率從19.21%上升至28.82%,公司將這一上升原因歸結為對自有品牌擁有較強的自主定價權,在過去三年中,“綜合毛利率逐年提升,主要自有品牌產品的銷量增加所致”。

小米生態鏈第三家企業要上市?石頭科技的“去留小米化”兩難

石頭科技產品毛利率 圖源:招股書

儘管如此,與華米不同,昌敬和石頭科技從未表示有“去小米化”意願。在招股書的“經營風險”一項明確寫到,“如果小米顯著減少或停止向公司購買智能掃地機器人,公司的業務和經營業績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同時,招股書顯示,2019年3月,在石頭科技進行申請IPO前,“小米系”股東順為增資了592.55萬元,將持股比例從此前的1%增至12.85%,與天津金米共計持股24.7%,分別為石頭科技的第二、三大股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