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禮教的阮籍,語不驚人死不休,用眼珠也能說話

不拘禮教的阮籍,語不驚人死不休,用眼珠也能說話

竹林七賢是指魏晉時期鼎鼎大名的七位隱士,阮籍就是其中的一位。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人,與嵇康、山濤、劉伶、王戎、向秀、阮咸六人共遊竹林,七人隱逸曠達,為世人所知,後稱這七人為“竹林七賢”。和當時的文人士子們一樣,阮籍崇尚清談和玄學,藐視禮教約束,是一個放浪形骸,孤高自傲的豪放派文人,他才思敏捷,擅詭辯,常常叫人拍案叫絕。

不拘禮教的阮籍,語不驚人死不休,用眼珠也能說話


有一次,人們談到有個人殺了自己的母親,阮籍說:“哎呀,殺死父親倒還算了,怎麼能殺死母親呢?”在座的人都怪他失言,司馬昭問道:“殺死父親是天底下極大的罪惡,你怎麼認為是可以的?”阮籍說:“禽獸只是到自己有母親,不知道自己有父親,殺父親的人和禽獸一樣,但殺母親的人就連禽獸也不如。”大家聽了以後很佩服他的辯才,司馬昭更是讚歎阮籍不愧有才名。

不拘禮教的阮籍,語不驚人死不休,用眼珠也能說話


司馬昭想為自己的兒子司馬炎向阮籍提親,阮籍是一個無心權勢的人,他知道自己和司馬昭不是一路人,於是飲酒作樂兩個月,醉得不省人事,讓司馬昭根本沒有跟他說話的機會,司馬昭提親之想才只好作罷。司馬昭雖然欣賞阮籍,可是阮籍似乎卻不怎麼喜歡這個梟雄,看看兩人的人生歷程,就知道他們的志趣其實是天差地別。

不拘禮教的阮籍,語不驚人死不休,用眼珠也能說話


阮籍用喝醉酒的方式解決問題還不止這一次。鍾會多次去向阮籍求教關於時事的問題,企圖從中抓到阮籍的把柄,可是阮籍每次都喝得大醉,也就避免了被陷害。可見阮籍對於來人的好壞目的,心中都如明鏡一般,用糊里糊塗的方式矇混過去,既避免了與對方發生衝突而打擾自己安靜的現狀,又能讓對方知難而退,這就是阮籍對待一些不受他歡迎的人的一種處理方式。

不拘禮教的阮籍,語不驚人死不休,用眼珠也能說話


阮籍不受禮教約束,對身邊人也存有排斥與親近之別,可是他不會輕易褒貶,表達議論總是很玄妙。這既是因為當時崇尚玄學之風而他自己也是此中人而形成的語言習慣,而這種習慣也可以讓他的話更難被人抓住把柄來說是到非。其實,除了用嘴巴說話,用肢體動作也可以表達語言,現代手語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嗎?創造一門只有少數人知道的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想說的話,阮籍就這麼做了,他用自己的眼珠子來表達自己的喜惡褒貶。當他遇到一個教條呆板或因為別的原因自己不喜歡的人,他就用眼白看著對方,嵇喜來他家弔喪的時候,阮籍就用眼白看他,嵇喜不高興地走了。嵇康聽說了哥哥被阮籍輕視的事情,帶上好酒和琴來拜訪阮籍,阮籍則用黑眼珠看著他,表現得很高興很歡迎,因為嵇康和自己一樣是不拘泥俗禮的人,弔喪還帶好物助興,阮籍怎麼能辜負對方一番好意呢?後來兩人談到嵇喜的事情,也是一笑了之罷了。

不拘禮教的阮籍,語不驚人死不休,用眼珠也能說話


因為阮籍對禮教的輕視,一些尊崇禮教的人就十分討厭阮籍。司馬昭作為一個政治人物應該是包圍著教條禮法生活的,可是他非但不和旁人一樣討厭他,反而很欣賞阮籍,從他要娶阮籍的女兒做兒媳婦就可以看得出來。作為一個沒有權勢的文人,阮籍孤高自傲又輕視他人實在是很容易遭到迫害的。司馬昭屢次保護他,認為阮籍是一個真隱士,一個沒有武功卻有一副正心腸的豪俠。不避諱、不掩飾,把衝突擺在面子上,這樣做在教條者看來就是容易得罪人的行為,可是在當時的文人墨客心中,這就是一種真摯的表現,也是能夠讓他們尋到老莊思想中自然迴歸之感的途徑之一。

不拘禮教的阮籍,語不驚人死不休,用眼珠也能說話

在五十四歲那年,阮籍生病去世,臨死前告誡學自己做派的兒子:“你的堂兄阮咸已經加入我們了,你就別再這樣了。”阮籍深知自身行為的無可奈何,他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超越他,活出自我。

不拘禮教的阮籍,語不驚人死不休,用眼珠也能說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