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川端康成小說《千鶴》看日本茶道

從川端康成小說《千鶴》看日本茶道

圖為:日本茶道的部分器具

當布穀鳥清脆的聲音又隔窗響起,我聞到了紫色楝樹花的清香。在一個美麗的午後,我坐在庭院的石榴樹下看川端的《千鶴》。

川端康成是日本小說家,日本“新感覺派”驍將之一,有“語言魔術師”的美譽。1968年以《雪國》《千鶴》《古都》三部作品獲諾貝爾文學獎。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千鶴》。

《千鶴》一開始就講述了慄本近子舉辦的茶會,由茶會引出各位人物。可以說整個故事都是圍繞茶道展開的,從點茶的手法來襯托人物,以使用的茶具來介紹人物,以茶具的使用方式來烘托時令氣氛等等。可以說茶道,是整個故事的中軸線。

《千鶴》就是一篇表現日本茶道的小說,故事裡的人物文子、文子母親、近子、菊治、稻村,都和茶道有關,所有的故事都發生在茶室裡,逝者的茶杯、舊茶室的黴味、茶室裡的歌仙畫、和服的色彩、女人的體態,庭院裡的樹、流水、雨水,川端的小說如修拉的點彩畫,一點一點的印象拼接,最後獲得一種大的圖像效果。

《千鶴》把日本的茶道寫到了極致,那裡面所有的茶具都有了生命,瑣碎、細緻、脆弱、飽滿,鬱結了紫式部式的“物哀”情懷。

日本人飲茶之風,雖源自中國,卻在其千餘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自身獨具特色的文化質素。根據齊海娟的研究,日本茶道的形成過程,大抵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受中國唐代餅茶煮飲法影響的平安時代,為唐風模仿期;第二是受中國宋朝末茶衝飲法影響的鎌倉、室町、安土桃山時代,為茶道始創期;第三是受中國明朝葉茶泡飲法影響的江戶時代,為茶道的成熟期。

日本茶道有一套繁瑣的程序,如茶葉要碾得精細,茶具要擦得乾淨,插花要根據季節和來賓的名望、地位、輩分、年齡和文化教養等來選擇,主持人的動作要規範、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準確到位。日本茶道注重的是一種過程,體現的是形式即內容,整套繁瑣的操作做完得四個小時,得學上兩年。

日本人希望通過茶道提高精神生活的質量,而喝茶本身並不是重要的。日本茶道的根本精神是“和敬清寂”四個字。和,和平,與自然、與社會、與自我的和,是天人合一,物我相忘的和;敬,以一顆對自然、對生命、對茶的敬愛感恩之心,尊敬長者,尊敬朋友和晚輩;清,清靜、幽靜,心平氣靜的境界;寂,是日本茶道美學的最高境界,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大寂,是個體生命獨立於宇宙間的大寂,這種寂最後是通過一杯茶來獲得的。

日本茶道中用的風爐,基本上沿襲了我國唐代陸羽《茶經》上所記述的形式。風爐之起源,本就來自於古代的神器——鼎,其形式及內涵,又在日本茶道里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從水卦開始,再到位於風爐上部的點茶用的水,完成了一個五行相生的輪迴,清楚表明了日本茶道對於宇宙萬物運行規律的理解。由此也可以看出,設定點茶法式的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要通過點茶這一過程來表現大宇宙的循環運行。在欣賞茶道的過程中,我們不難領悟:自然與人,乃是異質同構的一個和諧整體,茶道本身,即是對於這一萬物演化規律(五行相生)的外在呈現,也成為了我們理解五行思想中世界的一個重要媒介。

日本茶道是否定世俗之美的,一首和歌這樣表達了日本茶道的境界:“望不見春花,望不見紅葉。海濱小茅屋,籠罩在秋暮。”這裡世俗之美春花、紅葉都被否定了,達到了“無一物”的境界,而這“無一物”中又“無盡藏”,什麼都在裡面了。

川端康成,在其創作中努力表現“日本的傳統美”、在禪宗、茶道、圍棋、插花、庭園、枯山水、盆景、陶藝等傳統文化中,詮釋日本崇尚“古雅清寂”“幽閒樸素”的審美意向。小說《千鶴》,在描寫男女情愛的同時,與傳統的古典文化——茶道穿插結合,表現出日本美的獨特意蘊,亦為讀者帶來無盡的遐想。(作者:張麗紅,來源:中華合作時報·茶週刊)

關於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南茗佳人高級評茶員微號:6480348(長按複製)交流學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