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為何產生不了 日系車的“白T恤效應”

圖片來源:攝圖網

自主品牌一度與日系車並駕齊驅,成為中國車市裡快速增長的兩大陣營。然而,當車市寒流來襲時,自主品牌失速,日系車卻逆勢上揚。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的數據顯示,2019年1~5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333.46萬輛,同比下降23.35%,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9.70%,佔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4.24個百分點。同期,日系車銷量為178.64萬輛,佔有率上升至21.27%,是所有車系中唯一取得銷量正增長的派系。

當經濟不景氣時,口紅的銷量反而會直線上升,與“口紅效應”類似,簡單、性價比高的白T恤在經濟承壓時意外地成為了時裝界最暢銷的單品。這種“白T恤效應”的有趣經濟現象,也出現在汽車領域,但僅發生日系車身上,同是以經濟實惠車型見長的自主品牌卻跌破40%的紅線,兩者分道揚鑣。

自主品牌為何產生不了日系車的“白T恤效應”?

筆者認為從廣汽集團(10.660, -0.25, -2.29%)旗下幾家子公司目前的表現可窺一二。“畫臉畫皮難畫心”,自主品牌在品質、耐用以及品牌力方面與日系車等合資品牌尚存差距。

今年前5月,廣汽本田的累計銷量為32.32萬輛,同比增長18.28%;廣汽豐田銷量達到25.57萬輛,同比增長25.12%。與這兩家日系陣營的車企不同,廣汽乘用車前5月銷量為14.28萬輛,同比下滑38.20%。此前,廣汽乘用車旗下傳祺曾多年是增長最快的自主品牌。傳祺快速崛起,除了廣汽集團自主研發不斷突破外,還與傳祺跟日系走得很近密不可分,其不少人才來自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部分供應商等資源也是與日系車共享。即便如此,面對今年來勢洶洶的寒流,傳祺也終於扛不住而下跌。

當前,日系車逆勢增長,背後是強大的經營管理體系在支撐著。綜合競爭力不是一朝一夕可練就的,需要經過千錘百煉。豐田、本田等日系車企在華的發展也並非一路順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當年日系車在華市佔率領先德、美系等,史無前例超過25%,但隨後由於導入技術和產品緩慢,加上其他一些原因,便走下坡路,在2012年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痛定思痛,日系車紛紛調整戰略,朝年輕化轉型,加速導入渦輪增壓、混合動力等新技術和新車型,以及學習大眾等車企一款新車分別導入兩家合資公司的“一石二鳥”戰術等。

自2013年起,本田在華一下推出逾十款新車。廣汽本田的繽智是本田在2014年帶入中國的全新車型,主攻年輕人青睞的小型SUV市場,至今累計銷量已超過60萬輛,而同年本田還在東風本田導入與繽智的兄弟車型XRV,五年裡也帶來幾十萬輛的增量。

其實在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上,自主品牌與日系等合資品牌相比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自2010年12月首款車上市至今,廣汽乘用車已陸續推出十多款新車並實現完整佈局。雖然傳祺曾憑SUV車型GS4實現高速增長,銷量甚至一度超過廣汽豐田,但並沒有實現像廣汽本田、廣汽豐田一樣在SUV與轎車領域平衡發展,一旦SUV降溫便明顯受到衝擊。

而日系車依然在車市穩步前行,與其從研發、製造到營銷等採取系統化的打法密不可分,更有效地抵禦風險並實現持續增長。此外,精益的生產管理體系,則讓相對低故障率的日系車成為“耐力跑選手”,進入二手車市場也依然備受關注。

根據中國汽車保值率研究委員會發布的《2018年汽車保值率報告》,主流日系品牌車型三年的保值率基本都是70%以上。報告顯示,無論是國產小型轎車、國產緊湊型轎車還是國產中級轎車(車齡3年),保值率排名前十的車型清一色來自合資品牌,自主品牌無一車型入圍,而且這三個類別排名第一的分別是飛度、卡羅拉和雅閣,皆屬於日系車企。這從另一個角度折射出自主品牌與日系等合資品牌依然存在差距。

“白T恤效應”的背後,不僅是價格,更重要的是綜合實力的博弈。雖然自主品牌近年來在技術、品質、管理、服務等方面進步很快,但建立一個強有力的體系還需時日。面對車市低迷時,自主品牌恰好可以加把勁練好內功,禍兮福之所倚。

(第一財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