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爺爺輩的老電影院,承載了多少老青島人的回憶!

日本電影 戲曲 建築 抗日戰爭 青島圈 2017-08-02

老影院承載著幾代人的記憶,而這份記憶中總會有你最難忘的一段故事,或者一個人。

銀幕裡上演的是虛構的故事,看電影的你,流走的卻是真實人生。少年的新奇,約會的喜悅,以及一個人的獨處。

這些爺爺輩的老電影院,承載了多少老青島人的回憶!

青島的電影放映史是從1907年開始的,距離現在已有100多年了,電影票價從最低的3分錢(大眾露天影院),再到現在的35元~120元不等,青島的電影票價經歷了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的過程。

而青島電影也由於電視機的大量普及和電影院的拆除,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經歷了一個蕭條期。如今院線的成立和影院的遍佈讓青島又重新走入了電影時代。

水兵俱樂部劇場

這些爺爺輩的老電影院,承載了多少老青島人的回憶!

那個年代,看電影還是很時髦的高級娛樂活動。電影門票價格相對昂貴,電影也不是普通人能夠消費得起的。除了德國海軍士兵、家屬能夠買得起門票外,還有那些家底殷實的貴族、官員捨得掏銀子。

資料上記載了一個有趣的事:“清朝末年,很多有錢的大清官員、貴族來到青島,很多人還習慣戴著頂戴花翎,甚至在看電影時也不例外,但是此舉卻影響了後排的觀眾。水師俱樂部也就有了一個規定:看電影時必須脫帽。”

這些爺爺輩的老電影院,承載了多少老青島人的回憶!

而今,水兵俱樂部經過修繕,成為“1907光影俱樂部”,只是它不再那麼張揚和繁華,安靜地記錄著曾經的歷史,見證著一個城市的過往。

亨利親王飯店大戲院

這些爺爺輩的老電影院,承載了多少老青島人的回憶!

德國侵佔青島後,從1900年起,在亨利親王街(今太平路)和愛貝街(今安徽路)之間修建了亨利親王飯店(即今《青島日報》社、棧橋賓館和青島市政協辦公地),在飯店內開闢了亨利親王飯店影戲院(今市政協禮堂)。

以後,隨著觀眾的增多,影戲院又在飯店的西部開闢了一間小電影場(今《青島日報》社一樓靠安徽路一側的俱樂部),能容納200人左右。為區別這兩處地方,分別稱為影戲院東號和西號。

亨利親王飯店影戲院專門放映法國片、美國片、德國片和英國片,以德國片居多。1914年日本取代德國侵佔青島,亨利親王飯店讓日本霸佔,更名為大飯店影戲院,多上映日本片和美國片。

中國電影院

這些爺爺輩的老電影院,承載了多少老青島人的回憶!

在繁華的中山路上,有一個公交站叫中國劇院站,老青島們都知道,這個中國劇院就是指現在的中國電影院,是青島歷史上第一家由中國人開辦的電影院,也是目前青島現存的經營時間最長的電影院。

1931年12月15日,山東大戲院開幕,放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並聘請“電影皇后”胡蝶前來剪綵。山東大戲院專門放映“明星”、“聯華”、“天一”、“新華”等製片廠的影片,深受歡迎。解放後,改為中國電影院。

它紅火過也蕭條過,它承載著幾代人對光影世界的美好回憶,現在中國電影院已是島城為數不多,得以保存下來的電影院了,雖然破舊些,但依然讓人看了感到親切。

紡織四方工人俱樂部

這些爺爺輩的老電影院,承載了多少老青島人的回憶!

杭州路41號,原先是青島紡織四方工人俱樂部,有一座可容納826位觀眾的電影院小劇場,有圖書室、閱覽室和乒乓球室,活動面積728平方米。

當時業校上課時和夜場電影開演時間差不多,晚上業校院子和馬路邊停滿了自行車,一些熱戀的青年工人或雙雙上學,或一起看電影,杭州路41號43號門前,也是青年戀人聚集的場合。

華樂大戲院

這些爺爺輩的老電影院,承載了多少老青島人的回憶!

青島最早的劇場,始建於1903年,在山東路(今中山路北端)。最早叫中國劇院。1914年日本第一次侵佔青島後,劇院被日本人霸佔,改為電影院,名稱也改為樂樂座,主要放映日本電影。當時,許多名角都來華樂戲院演過戲。

這些爺爺輩的老電影院,承載了多少老青島人的回憶!

1930年初,又轉交中國人經營,改名為青島大戲院,不久改稱國民大戲院。1935年又改名為中和戲院,以演出京劇為主。1946年2月2日中和戲院改名為華樂大戲院。青島解放時,華樂大戲院樓下有觀眾座席500個,樓上有座席200個。1953年,戲院因成為危房而被拆除,後建成現在的工藝美術品公司大樓。

青島劇院

這些爺爺輩的老電影院,承載了多少老青島人的回憶!

位於李村路12號,1939年建,原名為青島映畫劇場,是青島設備較好的一家影劇院。建築面積2407平方米,磚木結構,有座位800個,舞臺設備齊全,電影放映設備完善。趙丹曾說這裡是全國最適宜演話劇的劇場。1945年以前,這裡只放映日本電影,抗戰勝利後才放映中國影片,東西快速路三期時拆除!

有網友追溯 :一進門22名電影明星大照片特醒目,趙丹,白楊,上官雲珠等都在此演過話劇。

紅星電影院

這些爺爺輩的老電影院,承載了多少老青島人的回憶!

位於中山路61號,與原來的青島百貨公司臨近。它始建於1921年,起初取名中西大戲院、福祿壽大戲院。解放後一度改為新聞電影院,1966年更名為紅星電影院,可人們還是叫它“福祿壽”。

它設有翻板座椅1000多個,放映廳分樓上樓下兩層。紅星電影院在天主教堂片區改造時被拆除,舊址建起了悅喜客來廣場。

這個擁有800多個坐席、7個影視廳,曾創造過年票房300多萬的青島地區的"老大哥"影院即將與喜愛它的觀眾道別。

在觀眾心中,紅星不僅是一個普通意義上的放映單位,它的存在和影響,已遠遠超越了電影或銀幕本身,成為觀眾心目中的精神聖殿。

大光明電影院

這些爺爺輩的老電影院,承載了多少老青島人的回憶!

聽到大光明影院,每個青島80,90後的心臟都會抽動一下,曾經的“遠東第一影院”,曾經青島最大的銀幕說起來真的有點小傲嬌呢。

有網友說那會兒愛去大光明是因為寒暑假學校提供電影票,很便宜的五連票或者十連票,有時候老師會要求寫影后感,於是看電影成了逃避寫暑假作業強有力的理由。

青島東風電影院

這些爺爺輩的老電影院,承載了多少老青島人的回憶!

1960年,青島市呂劇團成立,“東風電影院”又成為呂劇團的排演基地。從此,這裡又成為地方戲演出的劇場。

那時候,電影院周圍是一個比較集中的居民區,有很多四合院式的院落,裡面住著不少有錢人。

每當華燈初上時,鄉紳和學者們穿著馬褂或制服,挽著夫人或情人,依偎著走進電影院,那場景彷彿就在眼前。當時,一張電影票一角錢,但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仍然算是奢侈的休閒方式。

“東風電影院”的興盛和衰落,或許只是島城時代變遷的一個縮影,我們憶起童年,心中的甜蜜依然宛如昨天。它承載了太多年少時動人的記憶。

臺東電影院

這些爺爺輩的老電影院,承載了多少老青島人的回憶!

位於雲門一路28號,1939年建,原名慈光電影院,青島解放後更名為臺東電影院。由於條件很差,大家都叫疵毛電影院,當時的座椅還不是每人一座,是大長椅子,並且下面也沒固定,椅子經常是歪七斜八的放著, 而且在屋裡還能看見漏光。

家裡長輩記得小時候還去這個電影院看過電影,就在“婦女兒童用品商城”威海路出口的對面。影院門頭很破,屏幕效果非常不好,但經營時間很長。這個樓的主體還在,就是不知道現在改作何用了。

遵義劇院

這些爺爺輩的老電影院,承載了多少老青島人的回憶!

1928年在福寺町(福寺路4號)建了一座大型的商業市場,市場的東南建成商業舞臺,後叫“同樂茶園”,再後來改名“光陸戲院”,演出京劇為主。

1966年更名為“遵義劇院”。建築面積2651平方米,鋼架結構,有座位1225個,舞臺設備齊全,除接待演出團體外,經常放映電影。2003年拆除。隨著臺東萬達的崛起,萬達影城就建在遵義劇場的原址上。

一說起遵義劇院,老青島人就有聊不完的回憶,據網友追溯:那時候,劇院裡幾乎每天都有曲藝歌舞和特色劇種上演,買張票進去看電影或者是聽戲很時興。

而且因為場地規模大,娛樂項目多,劇場也總是被工廠和學校包場,為當時豐富工人和學生們的業外生活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勝利電影院

這些爺爺輩的老電影院,承載了多少老青島人的回憶!

位於錦州路58號,1940年建,原名東洋劇場,抗日戰爭勝利後改名為勝利電影院,1966年改名為紅光電影院,1980年又改為勝利電影院。

有座席819個(樓上180個、樓下639個),放映設備齊全,有放映機兩臺,能放映包括立體電影在內的各種規格影片。2003年停止放映。

小時候去電影院看電影是件特別奢侈的事情,當然也是件很驕傲很幸福的事情,每次看完都要和小夥伴議論好幾天。

這些電影院是否讓你想起當初和你看電影的那個人或者那個關於青春歲月的故事呢?歡迎留言,讓我們一起追溯一下,感受一下那個年代的情懷往事。

本文來源:青島圈微信(ID:qingdaoquan)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