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朝鮮戰爭三:日軍說日本人多,山高,天下第一,明軍笑死了'

"

1593年1月,平壤

天色將暗,夕陽慢慢地落入地平線,雲彩被落日餘暉映照得火紅火紅,平壤城頭上,一名40上下的白袍武士揹負雙手,靜靜地看著日落西方。

此人正是日本侵朝先鋒軍團的軍奉行(指揮官)小西行長,良久,他慢慢轉身,沿著甬道一步步走下城來。沈惟敬離開平壤已經5天了,至今音信全無,不知這次與沈惟敬達成的議和書,明朝廷是否能夠接受呢?就算是接受了,難道我們就會真的停止前進了嗎?這次議和,只不過是要獲得一次喘息的機會而已。糧草、軍火的補濟、士卒疾病的醫治、朝鮮義兵的清剿,都需要時間。既然起傾國之兵來攻,那當然不會只滿足於佔領朝鮮,東方的大明帝國,才是這次遠征的真正目標所在啊。

"

1593年1月,平壤

天色將暗,夕陽慢慢地落入地平線,雲彩被落日餘暉映照得火紅火紅,平壤城頭上,一名40上下的白袍武士揹負雙手,靜靜地看著日落西方。

此人正是日本侵朝先鋒軍團的軍奉行(指揮官)小西行長,良久,他慢慢轉身,沿著甬道一步步走下城來。沈惟敬離開平壤已經5天了,至今音信全無,不知這次與沈惟敬達成的議和書,明朝廷是否能夠接受呢?就算是接受了,難道我們就會真的停止前進了嗎?這次議和,只不過是要獲得一次喘息的機會而已。糧草、軍火的補濟、士卒疾病的醫治、朝鮮義兵的清剿,都需要時間。既然起傾國之兵來攻,那當然不會只滿足於佔領朝鮮,東方的大明帝國,才是這次遠征的真正目標所在啊。

萬曆朝鮮戰爭三:日軍說日本人多,山高,天下第一,明軍笑死了

想到這裡,小西行長不禁打了個寒顫。中土,日本人習慣稱之為大唐的國家,千百年來雖然朝代更迭,但始終如泰山般屹立在東方。這個龐然大物,略轉一轉身,落下的陰影都能讓日本壓抑得喘不上氣來。從唐朝起,島國人就知道對待這個世界最強大的帝國一定要言必順,貌必謙,才能苟安一隅求活;可如今,關白大人居然挾統一日本之威,打起了它的主意,這真是一場豪華的賭注啊,怎能不讓人激動,又怎能不讓人心生恐懼呢?聽說大明帝國已經兵發朝鮮,這次可不會像上次勝得那麼僥倖了,帝國的武力到底如何呢?日本能不能擊敗他們呢?大戰未來之時,一切都是那麼地難以猜度……

下了城樓,小西行長若有所思地向住所走去,或許是被主上的鬱悶所感染,身後十幾名親隨武士默不作聲地跟在後面,一個個臉色都是陰沉沉的。突然,城樓上傳來一聲叫喊:“快看,有十幾個人向這裡來了,啊,他們打的是大明的旗幟!”聽到驚叫聲,小西行長和武士們精神為之一振,又返身回到城頭。

“是明朝的使者啊,他們一定帶來了議和的消息,快打開城門,迎接使者!”小西行長看得明白,一邊下城,一邊舉起右手高喝道。

"

1593年1月,平壤

天色將暗,夕陽慢慢地落入地平線,雲彩被落日餘暉映照得火紅火紅,平壤城頭上,一名40上下的白袍武士揹負雙手,靜靜地看著日落西方。

此人正是日本侵朝先鋒軍團的軍奉行(指揮官)小西行長,良久,他慢慢轉身,沿著甬道一步步走下城來。沈惟敬離開平壤已經5天了,至今音信全無,不知這次與沈惟敬達成的議和書,明朝廷是否能夠接受呢?就算是接受了,難道我們就會真的停止前進了嗎?這次議和,只不過是要獲得一次喘息的機會而已。糧草、軍火的補濟、士卒疾病的醫治、朝鮮義兵的清剿,都需要時間。既然起傾國之兵來攻,那當然不會只滿足於佔領朝鮮,東方的大明帝國,才是這次遠征的真正目標所在啊。

萬曆朝鮮戰爭三:日軍說日本人多,山高,天下第一,明軍笑死了

想到這裡,小西行長不禁打了個寒顫。中土,日本人習慣稱之為大唐的國家,千百年來雖然朝代更迭,但始終如泰山般屹立在東方。這個龐然大物,略轉一轉身,落下的陰影都能讓日本壓抑得喘不上氣來。從唐朝起,島國人就知道對待這個世界最強大的帝國一定要言必順,貌必謙,才能苟安一隅求活;可如今,關白大人居然挾統一日本之威,打起了它的主意,這真是一場豪華的賭注啊,怎能不讓人激動,又怎能不讓人心生恐懼呢?聽說大明帝國已經兵發朝鮮,這次可不會像上次勝得那麼僥倖了,帝國的武力到底如何呢?日本能不能擊敗他們呢?大戰未來之時,一切都是那麼地難以猜度……

下了城樓,小西行長若有所思地向住所走去,或許是被主上的鬱悶所感染,身後十幾名親隨武士默不作聲地跟在後面,一個個臉色都是陰沉沉的。突然,城樓上傳來一聲叫喊:“快看,有十幾個人向這裡來了,啊,他們打的是大明的旗幟!”聽到驚叫聲,小西行長和武士們精神為之一振,又返身回到城頭。

“是明朝的使者啊,他們一定帶來了議和的消息,快打開城門,迎接使者!”小西行長看得明白,一邊下城,一邊舉起右手高喝道。

萬曆朝鮮戰爭三:日軍說日本人多,山高,天下第一,明軍笑死了

城門吱呀呀地開啟,十幾名騎士緩緩入城,下了馬。小西行長帶著通譯上前,這通譯是旅居朝鮮的日本人,明使帶的通譯是朝鮮人,小西行長本人早年到朝鮮經營藥材的時候,也學過朝語,只不過在這種正式場合,做為日方主將,還是要說本國話的。雙方的交談是這樣的:小西行長說日本話,明使說中國話;日本通譯把日本話譯成朝語給明使帶來的朝鮮通譯,然後朝鮮通譯再翻成中國話,往來顛倒。雖然麻煩,可交流倒也勉強可以進行。

明使被迎進官邸,小西行長見這明使不是先前的沈惟敬,心中有些沒底,試探著問道:“請教閣下貴姓,沈將軍這次怎麼沒來?”

“下官吳和,沈將軍麼,正陪同朝廷來的正使在後面,已經到達離平壤不遠的順安城了。這次朝廷派來的是禮部尚書李如鬆大人,正式和貴軍洽談議和事宜。”

“呵呵,這真是太好了!”小西行長放下心來,高興地道,“其實麼,我軍入朝,只不過是因為朝鮮國王素來對我天皇不敬,這次略作懲罰而已。既然大明朝派使說和,我們也不能得理不讓人,我當面復天皇陛下,儘量說動兩國罷兵修好。”

吳和連連點頭,笑道:“如此正好,本來麼我朝是要派大軍前來議和的。

,幸好沈惟敬將軍極力遊說,方知不過是一場誤會。這動刀動槍的,說來容易,真打起來,又死人又費錢,難道當真要打麼?還是和為貴啊。”

"

1593年1月,平壤

天色將暗,夕陽慢慢地落入地平線,雲彩被落日餘暉映照得火紅火紅,平壤城頭上,一名40上下的白袍武士揹負雙手,靜靜地看著日落西方。

此人正是日本侵朝先鋒軍團的軍奉行(指揮官)小西行長,良久,他慢慢轉身,沿著甬道一步步走下城來。沈惟敬離開平壤已經5天了,至今音信全無,不知這次與沈惟敬達成的議和書,明朝廷是否能夠接受呢?就算是接受了,難道我們就會真的停止前進了嗎?這次議和,只不過是要獲得一次喘息的機會而已。糧草、軍火的補濟、士卒疾病的醫治、朝鮮義兵的清剿,都需要時間。既然起傾國之兵來攻,那當然不會只滿足於佔領朝鮮,東方的大明帝國,才是這次遠征的真正目標所在啊。

萬曆朝鮮戰爭三:日軍說日本人多,山高,天下第一,明軍笑死了

想到這裡,小西行長不禁打了個寒顫。中土,日本人習慣稱之為大唐的國家,千百年來雖然朝代更迭,但始終如泰山般屹立在東方。這個龐然大物,略轉一轉身,落下的陰影都能讓日本壓抑得喘不上氣來。從唐朝起,島國人就知道對待這個世界最強大的帝國一定要言必順,貌必謙,才能苟安一隅求活;可如今,關白大人居然挾統一日本之威,打起了它的主意,這真是一場豪華的賭注啊,怎能不讓人激動,又怎能不讓人心生恐懼呢?聽說大明帝國已經兵發朝鮮,這次可不會像上次勝得那麼僥倖了,帝國的武力到底如何呢?日本能不能擊敗他們呢?大戰未來之時,一切都是那麼地難以猜度……

下了城樓,小西行長若有所思地向住所走去,或許是被主上的鬱悶所感染,身後十幾名親隨武士默不作聲地跟在後面,一個個臉色都是陰沉沉的。突然,城樓上傳來一聲叫喊:“快看,有十幾個人向這裡來了,啊,他們打的是大明的旗幟!”聽到驚叫聲,小西行長和武士們精神為之一振,又返身回到城頭。

“是明朝的使者啊,他們一定帶來了議和的消息,快打開城門,迎接使者!”小西行長看得明白,一邊下城,一邊舉起右手高喝道。

萬曆朝鮮戰爭三:日軍說日本人多,山高,天下第一,明軍笑死了

城門吱呀呀地開啟,十幾名騎士緩緩入城,下了馬。小西行長帶著通譯上前,這通譯是旅居朝鮮的日本人,明使帶的通譯是朝鮮人,小西行長本人早年到朝鮮經營藥材的時候,也學過朝語,只不過在這種正式場合,做為日方主將,還是要說本國話的。雙方的交談是這樣的:小西行長說日本話,明使說中國話;日本通譯把日本話譯成朝語給明使帶來的朝鮮通譯,然後朝鮮通譯再翻成中國話,往來顛倒。雖然麻煩,可交流倒也勉強可以進行。

明使被迎進官邸,小西行長見這明使不是先前的沈惟敬,心中有些沒底,試探著問道:“請教閣下貴姓,沈將軍這次怎麼沒來?”

“下官吳和,沈將軍麼,正陪同朝廷來的正使在後面,已經到達離平壤不遠的順安城了。這次朝廷派來的是禮部尚書李如鬆大人,正式和貴軍洽談議和事宜。”

“呵呵,這真是太好了!”小西行長放下心來,高興地道,“其實麼,我軍入朝,只不過是因為朝鮮國王素來對我天皇不敬,這次略作懲罰而已。既然大明朝派使說和,我們也不能得理不讓人,我當面復天皇陛下,儘量說動兩國罷兵修好。”

吳和連連點頭,笑道:“如此正好,本來麼我朝是要派大軍前來議和的。

,幸好沈惟敬將軍極力遊說,方知不過是一場誤會。這動刀動槍的,說來容易,真打起來,又死人又費錢,難道當真要打麼?還是和為貴啊。”

萬曆朝鮮戰爭三:日軍說日本人多,山高,天下第一,明軍笑死了

明軍士兵

“正是正是。”小西行長連連點頭。

這吳和其實真名叫李寧,是李如鬆帳下的參將,頗有膽氣,別人畏難不願前來,他一聽有重賞,偏偏要搶著來,只不過膽氣雖有,咬文嚼字的水平實在有限。小西行長本是個精細人,若是和他本國人交談,或許可以察顏觀色,話語試探,以辨真偽。可是畢竟他不通中國話,又不懂中國事故,只聽通譯傳聲,雖然聽得彆扭,卻只當是中華大國的人物就是這般說話,或是翻譯人員的水平有限,並無他想。否則不用說別的,單聽他這名字叫吳和(無和),就該心中生疑,明白幾分。況且大明禮部尚書這樣的高官,又怎麼會親自前來談和。

和李寧那方也是一樣,小西雖然是大將,卻並無資格面見天皇,所謂面復天皇云云,顯然是搪塞敷衍之詞。二人寒暄一陣,其實都不怎麼明白對方說的是什麼,只是說清楚了一件事,就是談和成功了,明朝大臣已經來朝鮮簽定和約了。

第一部分:鏖兵玉浦欲擒故縱(3)

眼看天色將晚,小西行長心情正佳,命擺上宴來,歌舞伎助興,與李寧把酒言歡,陪座的大村純忠、內藤如安等日本武將們也非常地高興,攻入朝鮮已經大半年,水土不服、糧草不濟、不間斷的作戰,他們早已厭倦。如果真的言和,不用和強大的中國開戰,或許就可以早些回去和妻子家人團聚,這該多麼好啊。

小西行長藉著酒勁,笑著對李寧道:“吳大人,如果沈大人也來就好了,你不知道,我們是多麼的投緣。當初他來時,我可是用八抬大橋把他迎進城的,這也可以說明,我對貴國的尊重和敬仰。其實日本和貴國之間的良好關係源遠流長,我對中土是嚮往已久了啊,如果有機會,真想到貴國去做生意,做生意,哈哈,我可是內行。聽說我國的刀劍,在貴國非常受歡迎,還有許多方物(土特產)可以拿去易市。”

“是嗎,我也很想到日本去瞧瞧,雖然見過很多扶桑人,可是你們的國家,我還沒有去過呢,我看將軍風致高雅,不同凡響,能薰陶出將軍這樣人物的國度,也一定非常的美好吧。”

“是啊,最美的,還是家鄉。雖然有些誇口,但不客氣地說,日本是個非常美麗的國家,有富士山,非常非常的高,恐怕是天下最高的山峰了。說到河,有信濃川,像長蛇一樣,要走好幾個州才能看到盡頭呢。說到人口,大和民族有將近1500萬人,當然了,因為已經結束國內戰亂,我想人口還會很快增加的。”小西行長一邊說著,一邊臉上露出得意的神情。

“呵呵,好高的山啊,好長的河,好多的人啊!嗯,恐怕我中華就沒有這麼高的山和這麼長的河了,人可能也沒有你們日本多,貴國可真是了不起啊!”李寧大笑著說道。

“吳大人過獎了,貴國我雖然沒有去過,想必也有很多不錯的景緻吧!”小西行長道。

“嗯嗯。”李寧隨口應承著,心說這廝真是翻肚蛤蟆沒見過天,我要是說中華的江山景物勝他千百倍,怕是打死他也不信。等這一仗打贏了倭寇,定要把這傢伙捉住關進豬籠裡,順長江飄下去,讓他知道中華的河有多長;或是把他從五嶽黃山隨便一座山峰上推下去,讓他知道中華的山有多高;把他埋在北京大街上做墊街石,讓他知道中國有多少人,如今且跟他羅嗦什麼?

"

1593年1月,平壤

天色將暗,夕陽慢慢地落入地平線,雲彩被落日餘暉映照得火紅火紅,平壤城頭上,一名40上下的白袍武士揹負雙手,靜靜地看著日落西方。

此人正是日本侵朝先鋒軍團的軍奉行(指揮官)小西行長,良久,他慢慢轉身,沿著甬道一步步走下城來。沈惟敬離開平壤已經5天了,至今音信全無,不知這次與沈惟敬達成的議和書,明朝廷是否能夠接受呢?就算是接受了,難道我們就會真的停止前進了嗎?這次議和,只不過是要獲得一次喘息的機會而已。糧草、軍火的補濟、士卒疾病的醫治、朝鮮義兵的清剿,都需要時間。既然起傾國之兵來攻,那當然不會只滿足於佔領朝鮮,東方的大明帝國,才是這次遠征的真正目標所在啊。

萬曆朝鮮戰爭三:日軍說日本人多,山高,天下第一,明軍笑死了

想到這裡,小西行長不禁打了個寒顫。中土,日本人習慣稱之為大唐的國家,千百年來雖然朝代更迭,但始終如泰山般屹立在東方。這個龐然大物,略轉一轉身,落下的陰影都能讓日本壓抑得喘不上氣來。從唐朝起,島國人就知道對待這個世界最強大的帝國一定要言必順,貌必謙,才能苟安一隅求活;可如今,關白大人居然挾統一日本之威,打起了它的主意,這真是一場豪華的賭注啊,怎能不讓人激動,又怎能不讓人心生恐懼呢?聽說大明帝國已經兵發朝鮮,這次可不會像上次勝得那麼僥倖了,帝國的武力到底如何呢?日本能不能擊敗他們呢?大戰未來之時,一切都是那麼地難以猜度……

下了城樓,小西行長若有所思地向住所走去,或許是被主上的鬱悶所感染,身後十幾名親隨武士默不作聲地跟在後面,一個個臉色都是陰沉沉的。突然,城樓上傳來一聲叫喊:“快看,有十幾個人向這裡來了,啊,他們打的是大明的旗幟!”聽到驚叫聲,小西行長和武士們精神為之一振,又返身回到城頭。

“是明朝的使者啊,他們一定帶來了議和的消息,快打開城門,迎接使者!”小西行長看得明白,一邊下城,一邊舉起右手高喝道。

萬曆朝鮮戰爭三:日軍說日本人多,山高,天下第一,明軍笑死了

城門吱呀呀地開啟,十幾名騎士緩緩入城,下了馬。小西行長帶著通譯上前,這通譯是旅居朝鮮的日本人,明使帶的通譯是朝鮮人,小西行長本人早年到朝鮮經營藥材的時候,也學過朝語,只不過在這種正式場合,做為日方主將,還是要說本國話的。雙方的交談是這樣的:小西行長說日本話,明使說中國話;日本通譯把日本話譯成朝語給明使帶來的朝鮮通譯,然後朝鮮通譯再翻成中國話,往來顛倒。雖然麻煩,可交流倒也勉強可以進行。

明使被迎進官邸,小西行長見這明使不是先前的沈惟敬,心中有些沒底,試探著問道:“請教閣下貴姓,沈將軍這次怎麼沒來?”

“下官吳和,沈將軍麼,正陪同朝廷來的正使在後面,已經到達離平壤不遠的順安城了。這次朝廷派來的是禮部尚書李如鬆大人,正式和貴軍洽談議和事宜。”

“呵呵,這真是太好了!”小西行長放下心來,高興地道,“其實麼,我軍入朝,只不過是因為朝鮮國王素來對我天皇不敬,這次略作懲罰而已。既然大明朝派使說和,我們也不能得理不讓人,我當面復天皇陛下,儘量說動兩國罷兵修好。”

吳和連連點頭,笑道:“如此正好,本來麼我朝是要派大軍前來議和的。

,幸好沈惟敬將軍極力遊說,方知不過是一場誤會。這動刀動槍的,說來容易,真打起來,又死人又費錢,難道當真要打麼?還是和為貴啊。”

萬曆朝鮮戰爭三:日軍說日本人多,山高,天下第一,明軍笑死了

明軍士兵

“正是正是。”小西行長連連點頭。

這吳和其實真名叫李寧,是李如鬆帳下的參將,頗有膽氣,別人畏難不願前來,他一聽有重賞,偏偏要搶著來,只不過膽氣雖有,咬文嚼字的水平實在有限。小西行長本是個精細人,若是和他本國人交談,或許可以察顏觀色,話語試探,以辨真偽。可是畢竟他不通中國話,又不懂中國事故,只聽通譯傳聲,雖然聽得彆扭,卻只當是中華大國的人物就是這般說話,或是翻譯人員的水平有限,並無他想。否則不用說別的,單聽他這名字叫吳和(無和),就該心中生疑,明白幾分。況且大明禮部尚書這樣的高官,又怎麼會親自前來談和。

和李寧那方也是一樣,小西雖然是大將,卻並無資格面見天皇,所謂面復天皇云云,顯然是搪塞敷衍之詞。二人寒暄一陣,其實都不怎麼明白對方說的是什麼,只是說清楚了一件事,就是談和成功了,明朝大臣已經來朝鮮簽定和約了。

第一部分:鏖兵玉浦欲擒故縱(3)

眼看天色將晚,小西行長心情正佳,命擺上宴來,歌舞伎助興,與李寧把酒言歡,陪座的大村純忠、內藤如安等日本武將們也非常地高興,攻入朝鮮已經大半年,水土不服、糧草不濟、不間斷的作戰,他們早已厭倦。如果真的言和,不用和強大的中國開戰,或許就可以早些回去和妻子家人團聚,這該多麼好啊。

小西行長藉著酒勁,笑著對李寧道:“吳大人,如果沈大人也來就好了,你不知道,我們是多麼的投緣。當初他來時,我可是用八抬大橋把他迎進城的,這也可以說明,我對貴國的尊重和敬仰。其實日本和貴國之間的良好關係源遠流長,我對中土是嚮往已久了啊,如果有機會,真想到貴國去做生意,做生意,哈哈,我可是內行。聽說我國的刀劍,在貴國非常受歡迎,還有許多方物(土特產)可以拿去易市。”

“是嗎,我也很想到日本去瞧瞧,雖然見過很多扶桑人,可是你們的國家,我還沒有去過呢,我看將軍風致高雅,不同凡響,能薰陶出將軍這樣人物的國度,也一定非常的美好吧。”

“是啊,最美的,還是家鄉。雖然有些誇口,但不客氣地說,日本是個非常美麗的國家,有富士山,非常非常的高,恐怕是天下最高的山峰了。說到河,有信濃川,像長蛇一樣,要走好幾個州才能看到盡頭呢。說到人口,大和民族有將近1500萬人,當然了,因為已經結束國內戰亂,我想人口還會很快增加的。”小西行長一邊說著,一邊臉上露出得意的神情。

“呵呵,好高的山啊,好長的河,好多的人啊!嗯,恐怕我中華就沒有這麼高的山和這麼長的河了,人可能也沒有你們日本多,貴國可真是了不起啊!”李寧大笑著說道。

“吳大人過獎了,貴國我雖然沒有去過,想必也有很多不錯的景緻吧!”小西行長道。

“嗯嗯。”李寧隨口應承著,心說這廝真是翻肚蛤蟆沒見過天,我要是說中華的江山景物勝他千百倍,怕是打死他也不信。等這一仗打贏了倭寇,定要把這傢伙捉住關進豬籠裡,順長江飄下去,讓他知道中華的河有多長;或是把他從五嶽黃山隨便一座山峰上推下去,讓他知道中華的山有多高;把他埋在北京大街上做墊街石,讓他知道中國有多少人,如今且跟他羅嗦什麼?

萬曆朝鮮戰爭三:日軍說日本人多,山高,天下第一,明軍笑死了

當下無心糾纏,轉過話頭道:“小西將軍,我天朝使者已經到了順安,不日將到平壤,還請將軍早早準備鑼鼓錦衣,列隊歡迎,以示鄭重。”

“那是自然。”小西行長點頭道,心中暗想了一回,又說,“明天吳大人起程,我派20名武士護送大人回去,順便也見見貴國正使,把我的問候帶去。然後等他們回來後,我也好知道如何安排迎接事宜。”

李寧一怔,心忖這廝好狡詐,這哪是派人護送我,這分明是要派細作去查看我軍底細的啊,如果讓他們探知我大軍已到,那李將軍和宋經略的奇襲計劃豈不是要功虧一簣!

李寧雖然有些躊躇,但只一轉念,便有了計較,暗忖,這又何妨,順安城此時已經被我軍佔領,別說20名武士,就算派200人跟著我,回到順安把城門一關,還不一樣把他們剁成餃子餡!來多少殺多少,全算我的功勞。

"

1593年1月,平壤

天色將暗,夕陽慢慢地落入地平線,雲彩被落日餘暉映照得火紅火紅,平壤城頭上,一名40上下的白袍武士揹負雙手,靜靜地看著日落西方。

此人正是日本侵朝先鋒軍團的軍奉行(指揮官)小西行長,良久,他慢慢轉身,沿著甬道一步步走下城來。沈惟敬離開平壤已經5天了,至今音信全無,不知這次與沈惟敬達成的議和書,明朝廷是否能夠接受呢?就算是接受了,難道我們就會真的停止前進了嗎?這次議和,只不過是要獲得一次喘息的機會而已。糧草、軍火的補濟、士卒疾病的醫治、朝鮮義兵的清剿,都需要時間。既然起傾國之兵來攻,那當然不會只滿足於佔領朝鮮,東方的大明帝國,才是這次遠征的真正目標所在啊。

萬曆朝鮮戰爭三:日軍說日本人多,山高,天下第一,明軍笑死了

想到這裡,小西行長不禁打了個寒顫。中土,日本人習慣稱之為大唐的國家,千百年來雖然朝代更迭,但始終如泰山般屹立在東方。這個龐然大物,略轉一轉身,落下的陰影都能讓日本壓抑得喘不上氣來。從唐朝起,島國人就知道對待這個世界最強大的帝國一定要言必順,貌必謙,才能苟安一隅求活;可如今,關白大人居然挾統一日本之威,打起了它的主意,這真是一場豪華的賭注啊,怎能不讓人激動,又怎能不讓人心生恐懼呢?聽說大明帝國已經兵發朝鮮,這次可不會像上次勝得那麼僥倖了,帝國的武力到底如何呢?日本能不能擊敗他們呢?大戰未來之時,一切都是那麼地難以猜度……

下了城樓,小西行長若有所思地向住所走去,或許是被主上的鬱悶所感染,身後十幾名親隨武士默不作聲地跟在後面,一個個臉色都是陰沉沉的。突然,城樓上傳來一聲叫喊:“快看,有十幾個人向這裡來了,啊,他們打的是大明的旗幟!”聽到驚叫聲,小西行長和武士們精神為之一振,又返身回到城頭。

“是明朝的使者啊,他們一定帶來了議和的消息,快打開城門,迎接使者!”小西行長看得明白,一邊下城,一邊舉起右手高喝道。

萬曆朝鮮戰爭三:日軍說日本人多,山高,天下第一,明軍笑死了

城門吱呀呀地開啟,十幾名騎士緩緩入城,下了馬。小西行長帶著通譯上前,這通譯是旅居朝鮮的日本人,明使帶的通譯是朝鮮人,小西行長本人早年到朝鮮經營藥材的時候,也學過朝語,只不過在這種正式場合,做為日方主將,還是要說本國話的。雙方的交談是這樣的:小西行長說日本話,明使說中國話;日本通譯把日本話譯成朝語給明使帶來的朝鮮通譯,然後朝鮮通譯再翻成中國話,往來顛倒。雖然麻煩,可交流倒也勉強可以進行。

明使被迎進官邸,小西行長見這明使不是先前的沈惟敬,心中有些沒底,試探著問道:“請教閣下貴姓,沈將軍這次怎麼沒來?”

“下官吳和,沈將軍麼,正陪同朝廷來的正使在後面,已經到達離平壤不遠的順安城了。這次朝廷派來的是禮部尚書李如鬆大人,正式和貴軍洽談議和事宜。”

“呵呵,這真是太好了!”小西行長放下心來,高興地道,“其實麼,我軍入朝,只不過是因為朝鮮國王素來對我天皇不敬,這次略作懲罰而已。既然大明朝派使說和,我們也不能得理不讓人,我當面復天皇陛下,儘量說動兩國罷兵修好。”

吳和連連點頭,笑道:“如此正好,本來麼我朝是要派大軍前來議和的。

,幸好沈惟敬將軍極力遊說,方知不過是一場誤會。這動刀動槍的,說來容易,真打起來,又死人又費錢,難道當真要打麼?還是和為貴啊。”

萬曆朝鮮戰爭三:日軍說日本人多,山高,天下第一,明軍笑死了

明軍士兵

“正是正是。”小西行長連連點頭。

這吳和其實真名叫李寧,是李如鬆帳下的參將,頗有膽氣,別人畏難不願前來,他一聽有重賞,偏偏要搶著來,只不過膽氣雖有,咬文嚼字的水平實在有限。小西行長本是個精細人,若是和他本國人交談,或許可以察顏觀色,話語試探,以辨真偽。可是畢竟他不通中國話,又不懂中國事故,只聽通譯傳聲,雖然聽得彆扭,卻只當是中華大國的人物就是這般說話,或是翻譯人員的水平有限,並無他想。否則不用說別的,單聽他這名字叫吳和(無和),就該心中生疑,明白幾分。況且大明禮部尚書這樣的高官,又怎麼會親自前來談和。

和李寧那方也是一樣,小西雖然是大將,卻並無資格面見天皇,所謂面復天皇云云,顯然是搪塞敷衍之詞。二人寒暄一陣,其實都不怎麼明白對方說的是什麼,只是說清楚了一件事,就是談和成功了,明朝大臣已經來朝鮮簽定和約了。

第一部分:鏖兵玉浦欲擒故縱(3)

眼看天色將晚,小西行長心情正佳,命擺上宴來,歌舞伎助興,與李寧把酒言歡,陪座的大村純忠、內藤如安等日本武將們也非常地高興,攻入朝鮮已經大半年,水土不服、糧草不濟、不間斷的作戰,他們早已厭倦。如果真的言和,不用和強大的中國開戰,或許就可以早些回去和妻子家人團聚,這該多麼好啊。

小西行長藉著酒勁,笑著對李寧道:“吳大人,如果沈大人也來就好了,你不知道,我們是多麼的投緣。當初他來時,我可是用八抬大橋把他迎進城的,這也可以說明,我對貴國的尊重和敬仰。其實日本和貴國之間的良好關係源遠流長,我對中土是嚮往已久了啊,如果有機會,真想到貴國去做生意,做生意,哈哈,我可是內行。聽說我國的刀劍,在貴國非常受歡迎,還有許多方物(土特產)可以拿去易市。”

“是嗎,我也很想到日本去瞧瞧,雖然見過很多扶桑人,可是你們的國家,我還沒有去過呢,我看將軍風致高雅,不同凡響,能薰陶出將軍這樣人物的國度,也一定非常的美好吧。”

“是啊,最美的,還是家鄉。雖然有些誇口,但不客氣地說,日本是個非常美麗的國家,有富士山,非常非常的高,恐怕是天下最高的山峰了。說到河,有信濃川,像長蛇一樣,要走好幾個州才能看到盡頭呢。說到人口,大和民族有將近1500萬人,當然了,因為已經結束國內戰亂,我想人口還會很快增加的。”小西行長一邊說著,一邊臉上露出得意的神情。

“呵呵,好高的山啊,好長的河,好多的人啊!嗯,恐怕我中華就沒有這麼高的山和這麼長的河了,人可能也沒有你們日本多,貴國可真是了不起啊!”李寧大笑著說道。

“吳大人過獎了,貴國我雖然沒有去過,想必也有很多不錯的景緻吧!”小西行長道。

“嗯嗯。”李寧隨口應承著,心說這廝真是翻肚蛤蟆沒見過天,我要是說中華的江山景物勝他千百倍,怕是打死他也不信。等這一仗打贏了倭寇,定要把這傢伙捉住關進豬籠裡,順長江飄下去,讓他知道中華的河有多長;或是把他從五嶽黃山隨便一座山峰上推下去,讓他知道中華的山有多高;把他埋在北京大街上做墊街石,讓他知道中國有多少人,如今且跟他羅嗦什麼?

萬曆朝鮮戰爭三:日軍說日本人多,山高,天下第一,明軍笑死了

當下無心糾纏,轉過話頭道:“小西將軍,我天朝使者已經到了順安,不日將到平壤,還請將軍早早準備鑼鼓錦衣,列隊歡迎,以示鄭重。”

“那是自然。”小西行長點頭道,心中暗想了一回,又說,“明天吳大人起程,我派20名武士護送大人回去,順便也見見貴國正使,把我的問候帶去。然後等他們回來後,我也好知道如何安排迎接事宜。”

李寧一怔,心忖這廝好狡詐,這哪是派人護送我,這分明是要派細作去查看我軍底細的啊,如果讓他們探知我大軍已到,那李將軍和宋經略的奇襲計劃豈不是要功虧一簣!

李寧雖然有些躊躇,但只一轉念,便有了計較,暗忖,這又何妨,順安城此時已經被我軍佔領,別說20名武士,就算派200人跟著我,回到順安把城門一關,還不一樣把他們剁成餃子餡!來多少殺多少,全算我的功勞。

萬曆朝鮮戰爭三:日軍說日本人多,山高,天下第一,明軍笑死了

日本武士

想到這兒,他爽快地應允道:“戰亂之際盜賊出沒,我區區十幾騎的確難保安全,正需兵將保護,那就有勞小西將軍了。”

“啊,這是應該的呀。”小西行長沉吟片刻,回過頭來衝著右首一名武士道,“遠藤殿,這次還要麻煩你陪明國使者去一趟順安,可以嗎?”

那名武士名叫遠藤又次郎,約40來歲,雖然和小西行長年歲相仿,可和小西相比,他的頭髮已經略有些花白,看人總是一臉陰鷙的樣子。

他本來一直不吭聲地坐在旁邊喝酒,這時聞令跪起身,轉向小西行長行禮道:“請彌九郎殿放心,我一定會護送使者安全返回。”

“好,那就拜託了,鈴木重秀,你也去吧,帶幾個得力的手下明天一起去順安,一切要聽從遠藤殿的吩咐。”

“是,請主公放心!”左首一名30來歲身材瘦小的武士放下酒杯,站起來行禮道。

李寧心中暗笑,瞧在座的有不少身強力壯、形容彪悍的武士,小西行長卻只派這不起眼的一老一少帶兵護送,看來他也留了一手,就怕到順安後有什麼危險。如果那樣,損失的也不是得力的大將。這般想著更不介意,他哪知,這兩人實在是日本武士中的超一流高手。

鈴木重秀就是東瀛四大忍者中雜賀眾的首領雜賀孫一,不但武藝高強,而且以擅使火槍聞名。遠藤又次郎更是鐵炮術高手,當年在日本內戰時期,備中三村家的當主家親以重兵殺入美作,遠藤又次郎奉美作大名宇喜多直家的命令去襲殺家親,只用了一顆鉛丸便瓦解了這15000人的軍勢。

小西彌九郎行長就是在遠藤的指導下才學會使用鐵炮的,他現在派出這兩名強手,也是有著以防萬一的意思。眾人把酒談笑,至晚方散。

次日天亮,小西行長一直把李寧送出平壤城外,望著明使一行漸漸遠去,城樓上的日本武士、足輕們仍然擠在城樓上遠眺著、低聲議論著,不肯下城。

小西行長一邊回走,一邊抬頭望了望城樓,見此情景不由地暗暗嘆息,看來士兵們的厭戰情緒很大啊。也難怪,城外不時有朝鮮義兵出沒,截斷和後方的聯絡路線。更因為朝鮮水軍的阻截,國內的給養遲遲不到,城裡的糧食已經不多了,還有很多士卒生病。以這樣的狀態,怎麼有把握迎戰實力未知的大明軍呢?如果這次議和成功,或者說,把和大明軍隊交戰的時間儘量往後拖延一下,那麼我們就能獲得一些時間休整,以圖再戰。

可是,不知為什麼,心中總是隱隱覺得有些不安,到底為了什麼呢?難道是對明朝議和的誠意有所懷疑嗎?這麼大一個帝國,如果要作戰一定會派人直接下戰書的,應該不會用這種手段來欺騙他的對手,嗯,等明天遠藤他們派人回來,就可知分曉了……小西行長陷入了沉思之中。

在遣使言和的同時,明朝聯軍已經馬不停蹄地殺奔平壤,而小西行長此時卻仍矇在鼓裡,做著議和成功的痴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