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年號“脫中”東漢張衡不答應,但漢文化傳承卻“脫中”了?

作為漢字圈唯一一個使用年號的國家,4月1日,日本新年號“令和”一經頒佈,在國內亦激起不小浪花。公元645年,日本大中兄皇子仿照唐朝制度設立日本歷史上的第一個年號“大化”,至今已有1300多年。

有意思的是,247個年號中辨明出處的均出自中國古籍,多為《四書五經》等唐代之前的古典文獻。日本官方表示,“令和”是首個不是來自中國典籍的年號,”令和”是首個不是來自中國典籍的年號(被稱為“脫中”),果真如此嗎?新年號吉不吉利?漢文化的傳承不在中國在日本?

以下加粗字體是趙崎老師的應機熱評:

日本新年號“脫中”東漢張衡不答應,但漢文化傳承卻“脫中”了?

日本新年號脫中?東漢張衡不答應

1、在日本從“大化”到“平成”的247個年號中,能夠確認到出處的年號全部引用自中國的古典著作,共出自77部中國古代文獻,這些文獻半數以上是唐代之前的作品。其中,有36個年號出自《尚書》,27個出自《易經》,25個出自《文選》,24個出自《後漢書》,21個出自《漢書》,出自《晉書》和《舊唐書》的年號各有16個之多。

日本新年號“脫中”東漢張衡不答應,但漢文化傳承卻“脫中”了?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這些古書中《易經》作為群經之首、術數之本源,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其他古書則對於大眾來說較為陌生,請問這些古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何地位,是否年代越久遠水平越高?

越古老的典籍相對越難理解,因為字詞的文法,古今發生了很大的變遷。而且不同的典籍,所記錄的內容是不同的,有些是歷史,有些是哲學,有些是典章制度等等。其中哲學的古代典籍,比現在的很多書籍不論是內涵深度還是文辭押韻,都要高許多。

2、本次輿論關注的一大焦點是,安倍特別強調是出於日本“國書”《萬葉集》,即完全出自日本人之手,被稱為首次“脫中”。新年號“令和”取自日本現存最古老的詩歌總集《萬葉集》中的“初春令月,氣淑風和”。《萬葉集》共20卷,收錄詩歌4500餘首,經過多人多次編輯而成。

不過很快被網友發現,這兩句與漢代張衡(對,就是發明地動儀那個張衡)《歸田賦》中的“仲春令月,時和氣清”相似度極高。日本的巖波書店出版的《萬葉集》的註解進一步印證:強調「令和」那兩句的出處是來自東漢張衡的《歸田賦》。此後,日本網友又去翻了諸橋轍次編纂的《大漢和辭典》,裡面收錄的「令月」二字的典故也是出自《歸田賦》。

此外,復旦大學研究日本的教授徐靜波也認為,把《萬葉集》歸類為純粹的日本“國書”,其實有些勉強。第一,它完全由漢字組成;第二,選用的序文是一篇純粹的漢文。為什麼日本想和中國老師撇清關係,說明了什麼問題?

我沒看出這就是撇清關係的表示,只要繼續國號制度,那都必須是“漢字”。

我們把漢文化弄丟了?

3、不由地想起這幾年,外部世界對漢文化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尤其是日本韓國搶注“漢文化”。比如韓國人申請“中秋節”為本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聲稱中醫是韓國的,李時珍是韓國人,日本人已經獲得了《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方》中的210個古方專利,中醫在美國、歐洲、澳洲成為貴族療程。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中醫藥,國外視若珍寶,然而國人卻視之如弊履,韓國搶文化,日本搶醫術,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醫學都漸漸不屬於中國,中華文明的正統繼承者正在拱手讓人?

我們是“老師”,但是繼承方面,“學生”更用心。

4、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文化交流源淵流長。秦漢時期稻作文化傳入日本,唐朝時期儒學傳入日本,宋元時期飲茶習俗通過榮西之手傳入日本。而且日本啟用首個年號“大化”的年份645年,農曆乙巳年(蛇年),正是唐貞觀十九年,屬於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貞觀之治”,是中國經濟文化最鼎盛的時期。然而時空轉換,這些漢文化在中國沒落,卻在日本發揚光大,您曾在《論語本懷》課堂上說過,如今當紅的“抹茶”實則來自於我們宋朝,每每想到這裡不免痛心疾首,本土漢文化沒落、文化自信缺失是否是從無知開始的?該如何重振漢文化?

是的,日本的抹茶是我們宋朝的產物,那時我們稱為“點茶”。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不用痛心疾首,有人很好的傳承下來,比失傳要好。至少我們再要學回來也有方向。

5、對於日本文化和中國文化的淵源關係,有些人往往會陷入兩種極端:一種是認為日本文化都是從中國文化剽竊所得,日本文化就是盜版得不太好的中國文化。另一種是認為,中國文化的根已經在日本,要到日本去尋根。您如何評價這兩種觀點?我們漢文化的根是不是在日本?

說根在日本,不如說繼承在日本。漢文化的根在我們中國,2000年前的中國。(趙師熱評)

【推薦閱讀】

鄒子兩千年前神預測:中國主紅色,王朝更替可用陰陽五行推算

【趙師簡介】

日本新年號“脫中”東漢張衡不答應,但漢文化傳承卻“脫中”了?

趙崎老師現為上海趙師漢學書院院長。 擅長古法易經占卜、前世催眠探索及禪修實證之學,提倡用儒釋道合參的方式教授漢學之理。 趙師多次受邀前往海外講學,為學者及企業家開設關於《古法易經》《禪修實證》等講座; 並相繼接受多家媒體專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