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
"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在日本的中古時代,武士們喜歡玩一種叫“犬追物”(Inu ou mono)的狩獵遊戲。這種活動以追逐射獵奔跑的狗為樂,從歷史角度看,犬追物的出現很不合理,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理由有兩點:其一,日本人的信仰不允許他們殺戮小動物;其二,日本社會跟犬類的關係很複雜,盲目地殺狗為樂,會造成不良影響。想搞清楚犬追物的來龍去脈,就不得不說說狗在日本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了。

"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在日本的中古時代,武士們喜歡玩一種叫“犬追物”(Inu ou mono)的狩獵遊戲。這種活動以追逐射獵奔跑的狗為樂,從歷史角度看,犬追物的出現很不合理,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理由有兩點:其一,日本人的信仰不允許他們殺戮小動物;其二,日本社會跟犬類的關係很複雜,盲目地殺狗為樂,會造成不良影響。想搞清楚犬追物的來龍去脈,就不得不說說狗在日本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了。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歷史早期的“繩文犬”

根據2017年日本寵物協會公佈的“全國犬貓飼育實態調查”的結果顯示,日本國內大概有892萬隻狗被人當做寵物飼養。跟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一樣,日本人與狗可以說已經到了不可分割的程度,二者之間有著數千年的共同生活史。狗在日本歷史上出現得很早,考古學家此前已經發現了繩文時代(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世紀)的狗類石刻,並在繩文時代的遺蹟中挖出了狗的骨頭。

"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在日本的中古時代,武士們喜歡玩一種叫“犬追物”(Inu ou mono)的狩獵遊戲。這種活動以追逐射獵奔跑的狗為樂,從歷史角度看,犬追物的出現很不合理,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理由有兩點:其一,日本人的信仰不允許他們殺戮小動物;其二,日本社會跟犬類的關係很複雜,盲目地殺狗為樂,會造成不良影響。想搞清楚犬追物的來龍去脈,就不得不說說狗在日本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了。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歷史早期的“繩文犬”

根據2017年日本寵物協會公佈的“全國犬貓飼育實態調查”的結果顯示,日本國內大概有892萬隻狗被人當做寵物飼養。跟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一樣,日本人與狗可以說已經到了不可分割的程度,二者之間有著數千年的共同生活史。狗在日本歷史上出現得很早,考古學家此前已經發現了繩文時代(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世紀)的狗類石刻,並在繩文時代的遺蹟中挖出了狗的骨頭。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早期居民和狗

事實上,說狗是日本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動物,一點都不誇張,日本石器時代遺存中確實只出現過狗的遺骸,而未發現牛、馬、羊等其他家畜。一些考古學者甚至認為,狗是繩文人最早馴養的家畜。研究日本狗類的歷史,文獻史料一般要參考中國的記載,比如《三國志·魏志三十·倭人傳》中就提到

“其地(倭國)無牛馬虎豹羊鵲。”

《三國志》提到了當時中國已常見而倭國未見的牲畜,卻唯獨沒有說到狗,結合日本考古結果,可以認為《三國志》的記載並非漏寫了狗,而是表示當時日本是存在狗的,所以沒有浪費筆墨再強調一遍。歷史學家認為,日本早期的狗是“繩紋犬”,主要有四個功能:第一、幫助主人捕獵;第二、作為食物供繩紋人食用;第三、作為儀式的犧牲品;最後,它們也是寵物。

"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在日本的中古時代,武士們喜歡玩一種叫“犬追物”(Inu ou mono)的狩獵遊戲。這種活動以追逐射獵奔跑的狗為樂,從歷史角度看,犬追物的出現很不合理,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理由有兩點:其一,日本人的信仰不允許他們殺戮小動物;其二,日本社會跟犬類的關係很複雜,盲目地殺狗為樂,會造成不良影響。想搞清楚犬追物的來龍去脈,就不得不說說狗在日本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了。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歷史早期的“繩文犬”

根據2017年日本寵物協會公佈的“全國犬貓飼育實態調查”的結果顯示,日本國內大概有892萬隻狗被人當做寵物飼養。跟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一樣,日本人與狗可以說已經到了不可分割的程度,二者之間有著數千年的共同生活史。狗在日本歷史上出現得很早,考古學家此前已經發現了繩文時代(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世紀)的狗類石刻,並在繩文時代的遺蹟中挖出了狗的骨頭。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早期居民和狗

事實上,說狗是日本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動物,一點都不誇張,日本石器時代遺存中確實只出現過狗的遺骸,而未發現牛、馬、羊等其他家畜。一些考古學者甚至認為,狗是繩文人最早馴養的家畜。研究日本狗類的歷史,文獻史料一般要參考中國的記載,比如《三國志·魏志三十·倭人傳》中就提到

“其地(倭國)無牛馬虎豹羊鵲。”

《三國志》提到了當時中國已常見而倭國未見的牲畜,卻唯獨沒有說到狗,結合日本考古結果,可以認為《三國志》的記載並非漏寫了狗,而是表示當時日本是存在狗的,所以沒有浪費筆墨再強調一遍。歷史學家認為,日本早期的狗是“繩紋犬”,主要有四個功能:第一、幫助主人捕獵;第二、作為食物供繩紋人食用;第三、作為儀式的犧牲品;最後,它們也是寵物。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早期居民和狗

考古資料顯示,在部分確定為貴族的墓中,發現了陪葬的狗,這些狗應該是墓主生前的寵物。由此可見,繩文人與繩文犬已經建立了十分複雜的關係,狗在其中扮演著多個角色、發揮著多種功能,這種全方位的關係影響了後來的日本社會。

狗的社會功能

到了平安時代(公元794年至公元1192年),日本人對狗的感情愈加複雜,不只有愛護之情,還將它們當成了處理汙穢的工具。

"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在日本的中古時代,武士們喜歡玩一種叫“犬追物”(Inu ou mono)的狩獵遊戲。這種活動以追逐射獵奔跑的狗為樂,從歷史角度看,犬追物的出現很不合理,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理由有兩點:其一,日本人的信仰不允許他們殺戮小動物;其二,日本社會跟犬類的關係很複雜,盲目地殺狗為樂,會造成不良影響。想搞清楚犬追物的來龍去脈,就不得不說說狗在日本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了。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歷史早期的“繩文犬”

根據2017年日本寵物協會公佈的“全國犬貓飼育實態調查”的結果顯示,日本國內大概有892萬隻狗被人當做寵物飼養。跟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一樣,日本人與狗可以說已經到了不可分割的程度,二者之間有著數千年的共同生活史。狗在日本歷史上出現得很早,考古學家此前已經發現了繩文時代(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世紀)的狗類石刻,並在繩文時代的遺蹟中挖出了狗的骨頭。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早期居民和狗

事實上,說狗是日本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動物,一點都不誇張,日本石器時代遺存中確實只出現過狗的遺骸,而未發現牛、馬、羊等其他家畜。一些考古學者甚至認為,狗是繩文人最早馴養的家畜。研究日本狗類的歷史,文獻史料一般要參考中國的記載,比如《三國志·魏志三十·倭人傳》中就提到

“其地(倭國)無牛馬虎豹羊鵲。”

《三國志》提到了當時中國已常見而倭國未見的牲畜,卻唯獨沒有說到狗,結合日本考古結果,可以認為《三國志》的記載並非漏寫了狗,而是表示當時日本是存在狗的,所以沒有浪費筆墨再強調一遍。歷史學家認為,日本早期的狗是“繩紋犬”,主要有四個功能:第一、幫助主人捕獵;第二、作為食物供繩紋人食用;第三、作為儀式的犧牲品;最後,它們也是寵物。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早期居民和狗

考古資料顯示,在部分確定為貴族的墓中,發現了陪葬的狗,這些狗應該是墓主生前的寵物。由此可見,繩文人與繩文犬已經建立了十分複雜的關係,狗在其中扮演著多個角色、發揮著多種功能,這種全方位的關係影響了後來的日本社會。

狗的社會功能

到了平安時代(公元794年至公元1192年),日本人對狗的感情愈加複雜,不只有愛護之情,還將它們當成了處理汙穢的工具。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街道上隨處可見的狗

狗在中古時代的日本,除了幫主人打獵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社會責任,就是清理人的排洩物。當時日本的城市化程度很低,城鎮中沒有可用的排汙系統,除了貴族外,百姓無論男女老少如有“內急”,一般都會在路邊解決,整個日本街道兩側根本不堪入目,全是排洩物。

那個年代沒有環衛工人,市政管理也很落後,除了部分地方有“賤民”專門處理汙物,絕大多數地方,只能由狗、烏鴉等動物來代勞,用“生物”和“自然”的方法處理汙穢。所以,彼時日本的路邊隨處可見成群的野狗,甚至也有一些家養的寵物狗在內,它們不停地“執行任務”。由於狗既是處理汙物的工具,又是寵物,日本人對狗的態度呈現出矛盾化的一面,既想親近,又嫌其骯髒。

"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在日本的中古時代,武士們喜歡玩一種叫“犬追物”(Inu ou mono)的狩獵遊戲。這種活動以追逐射獵奔跑的狗為樂,從歷史角度看,犬追物的出現很不合理,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理由有兩點:其一,日本人的信仰不允許他們殺戮小動物;其二,日本社會跟犬類的關係很複雜,盲目地殺狗為樂,會造成不良影響。想搞清楚犬追物的來龍去脈,就不得不說說狗在日本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了。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歷史早期的“繩文犬”

根據2017年日本寵物協會公佈的“全國犬貓飼育實態調查”的結果顯示,日本國內大概有892萬隻狗被人當做寵物飼養。跟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一樣,日本人與狗可以說已經到了不可分割的程度,二者之間有著數千年的共同生活史。狗在日本歷史上出現得很早,考古學家此前已經發現了繩文時代(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世紀)的狗類石刻,並在繩文時代的遺蹟中挖出了狗的骨頭。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早期居民和狗

事實上,說狗是日本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動物,一點都不誇張,日本石器時代遺存中確實只出現過狗的遺骸,而未發現牛、馬、羊等其他家畜。一些考古學者甚至認為,狗是繩文人最早馴養的家畜。研究日本狗類的歷史,文獻史料一般要參考中國的記載,比如《三國志·魏志三十·倭人傳》中就提到

“其地(倭國)無牛馬虎豹羊鵲。”

《三國志》提到了當時中國已常見而倭國未見的牲畜,卻唯獨沒有說到狗,結合日本考古結果,可以認為《三國志》的記載並非漏寫了狗,而是表示當時日本是存在狗的,所以沒有浪費筆墨再強調一遍。歷史學家認為,日本早期的狗是“繩紋犬”,主要有四個功能:第一、幫助主人捕獵;第二、作為食物供繩紋人食用;第三、作為儀式的犧牲品;最後,它們也是寵物。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早期居民和狗

考古資料顯示,在部分確定為貴族的墓中,發現了陪葬的狗,這些狗應該是墓主生前的寵物。由此可見,繩文人與繩文犬已經建立了十分複雜的關係,狗在其中扮演著多個角色、發揮著多種功能,這種全方位的關係影響了後來的日本社會。

狗的社會功能

到了平安時代(公元794年至公元1192年),日本人對狗的感情愈加複雜,不只有愛護之情,還將它們當成了處理汙穢的工具。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街道上隨處可見的狗

狗在中古時代的日本,除了幫主人打獵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社會責任,就是清理人的排洩物。當時日本的城市化程度很低,城鎮中沒有可用的排汙系統,除了貴族外,百姓無論男女老少如有“內急”,一般都會在路邊解決,整個日本街道兩側根本不堪入目,全是排洩物。

那個年代沒有環衛工人,市政管理也很落後,除了部分地方有“賤民”專門處理汙物,絕大多數地方,只能由狗、烏鴉等動物來代勞,用“生物”和“自然”的方法處理汙穢。所以,彼時日本的路邊隨處可見成群的野狗,甚至也有一些家養的寵物狗在內,它們不停地“執行任務”。由於狗既是處理汙物的工具,又是寵物,日本人對狗的態度呈現出矛盾化的一面,既想親近,又嫌其骯髒。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市井百態總少不了狗

中古時代的日本人,尤其是貴族,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對於汙穢有著極度敏感的反應,特別討厭不潔淨的東西。按照他們的信仰,接觸狗、牛、羊、馬、雞、豬六畜的屍體、血液、排洩物之後,要立即在家閉門除穢,稱為“服忌”。然而,由於狗具有清理排洩物的重要社會功能,不可能完全消滅,再加上信仰不允許殺生,於是貴族們便在又愛又討厭的矛盾感情下,繼續與狗住在一個屋簷下。

"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在日本的中古時代,武士們喜歡玩一種叫“犬追物”(Inu ou mono)的狩獵遊戲。這種活動以追逐射獵奔跑的狗為樂,從歷史角度看,犬追物的出現很不合理,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理由有兩點:其一,日本人的信仰不允許他們殺戮小動物;其二,日本社會跟犬類的關係很複雜,盲目地殺狗為樂,會造成不良影響。想搞清楚犬追物的來龍去脈,就不得不說說狗在日本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了。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歷史早期的“繩文犬”

根據2017年日本寵物協會公佈的“全國犬貓飼育實態調查”的結果顯示,日本國內大概有892萬隻狗被人當做寵物飼養。跟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一樣,日本人與狗可以說已經到了不可分割的程度,二者之間有著數千年的共同生活史。狗在日本歷史上出現得很早,考古學家此前已經發現了繩文時代(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世紀)的狗類石刻,並在繩文時代的遺蹟中挖出了狗的骨頭。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早期居民和狗

事實上,說狗是日本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動物,一點都不誇張,日本石器時代遺存中確實只出現過狗的遺骸,而未發現牛、馬、羊等其他家畜。一些考古學者甚至認為,狗是繩文人最早馴養的家畜。研究日本狗類的歷史,文獻史料一般要參考中國的記載,比如《三國志·魏志三十·倭人傳》中就提到

“其地(倭國)無牛馬虎豹羊鵲。”

《三國志》提到了當時中國已常見而倭國未見的牲畜,卻唯獨沒有說到狗,結合日本考古結果,可以認為《三國志》的記載並非漏寫了狗,而是表示當時日本是存在狗的,所以沒有浪費筆墨再強調一遍。歷史學家認為,日本早期的狗是“繩紋犬”,主要有四個功能:第一、幫助主人捕獵;第二、作為食物供繩紋人食用;第三、作為儀式的犧牲品;最後,它們也是寵物。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早期居民和狗

考古資料顯示,在部分確定為貴族的墓中,發現了陪葬的狗,這些狗應該是墓主生前的寵物。由此可見,繩文人與繩文犬已經建立了十分複雜的關係,狗在其中扮演著多個角色、發揮著多種功能,這種全方位的關係影響了後來的日本社會。

狗的社會功能

到了平安時代(公元794年至公元1192年),日本人對狗的感情愈加複雜,不只有愛護之情,還將它們當成了處理汙穢的工具。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街道上隨處可見的狗

狗在中古時代的日本,除了幫主人打獵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社會責任,就是清理人的排洩物。當時日本的城市化程度很低,城鎮中沒有可用的排汙系統,除了貴族外,百姓無論男女老少如有“內急”,一般都會在路邊解決,整個日本街道兩側根本不堪入目,全是排洩物。

那個年代沒有環衛工人,市政管理也很落後,除了部分地方有“賤民”專門處理汙物,絕大多數地方,只能由狗、烏鴉等動物來代勞,用“生物”和“自然”的方法處理汙穢。所以,彼時日本的路邊隨處可見成群的野狗,甚至也有一些家養的寵物狗在內,它們不停地“執行任務”。由於狗既是處理汙物的工具,又是寵物,日本人對狗的態度呈現出矛盾化的一面,既想親近,又嫌其骯髒。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市井百態總少不了狗

中古時代的日本人,尤其是貴族,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對於汙穢有著極度敏感的反應,特別討厭不潔淨的東西。按照他們的信仰,接觸狗、牛、羊、馬、雞、豬六畜的屍體、血液、排洩物之後,要立即在家閉門除穢,稱為“服忌”。然而,由於狗具有清理排洩物的重要社會功能,不可能完全消滅,再加上信仰不允許殺生,於是貴族們便在又愛又討厭的矛盾感情下,繼續與狗住在一個屋簷下。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的寵物狗

隨著社會不斷髮展,人口開始快速增加,但資源供應供不上,這種情況下出現了糧食短缺、衛生環境惡化等現象,日本爆發了嚴重的社會問題。患病的人、受傷的人,又或是天災、水患、兵禍造成的流浪兒童,除了少部分獲得寺廟或好心人救濟之外,大部分都會被送出村落城鎮,孤獨地在野外等死。這些人的命運很悲慘,最終都會變成遊蕩在人類聚居地附近的野狗的獵物。換句話說,在日本的中古時代,狗類不僅是汙穢物的“清道夫”,還是調整人口數量的殘忍工具。

武士與“犬追物”

到了武士橫行的鎌倉時代(公元1192年至1333年),狗的地位和作用又發生了變化。武士們不事生產,整日裡就是鍛鍊戰鬥技巧,如同中國古文中所說的“終日裡打熬筋骨,鍛鍊拳腳”的遊俠一樣,武士也喜歡“放鷹走狗”,除了用狗來打獵,他們最終發現了狗的另類用途——狩獵對象。

"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在日本的中古時代,武士們喜歡玩一種叫“犬追物”(Inu ou mono)的狩獵遊戲。這種活動以追逐射獵奔跑的狗為樂,從歷史角度看,犬追物的出現很不合理,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理由有兩點:其一,日本人的信仰不允許他們殺戮小動物;其二,日本社會跟犬類的關係很複雜,盲目地殺狗為樂,會造成不良影響。想搞清楚犬追物的來龍去脈,就不得不說說狗在日本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了。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歷史早期的“繩文犬”

根據2017年日本寵物協會公佈的“全國犬貓飼育實態調查”的結果顯示,日本國內大概有892萬隻狗被人當做寵物飼養。跟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一樣,日本人與狗可以說已經到了不可分割的程度,二者之間有著數千年的共同生活史。狗在日本歷史上出現得很早,考古學家此前已經發現了繩文時代(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世紀)的狗類石刻,並在繩文時代的遺蹟中挖出了狗的骨頭。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早期居民和狗

事實上,說狗是日本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動物,一點都不誇張,日本石器時代遺存中確實只出現過狗的遺骸,而未發現牛、馬、羊等其他家畜。一些考古學者甚至認為,狗是繩文人最早馴養的家畜。研究日本狗類的歷史,文獻史料一般要參考中國的記載,比如《三國志·魏志三十·倭人傳》中就提到

“其地(倭國)無牛馬虎豹羊鵲。”

《三國志》提到了當時中國已常見而倭國未見的牲畜,卻唯獨沒有說到狗,結合日本考古結果,可以認為《三國志》的記載並非漏寫了狗,而是表示當時日本是存在狗的,所以沒有浪費筆墨再強調一遍。歷史學家認為,日本早期的狗是“繩紋犬”,主要有四個功能:第一、幫助主人捕獵;第二、作為食物供繩紋人食用;第三、作為儀式的犧牲品;最後,它們也是寵物。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早期居民和狗

考古資料顯示,在部分確定為貴族的墓中,發現了陪葬的狗,這些狗應該是墓主生前的寵物。由此可見,繩文人與繩文犬已經建立了十分複雜的關係,狗在其中扮演著多個角色、發揮著多種功能,這種全方位的關係影響了後來的日本社會。

狗的社會功能

到了平安時代(公元794年至公元1192年),日本人對狗的感情愈加複雜,不只有愛護之情,還將它們當成了處理汙穢的工具。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街道上隨處可見的狗

狗在中古時代的日本,除了幫主人打獵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社會責任,就是清理人的排洩物。當時日本的城市化程度很低,城鎮中沒有可用的排汙系統,除了貴族外,百姓無論男女老少如有“內急”,一般都會在路邊解決,整個日本街道兩側根本不堪入目,全是排洩物。

那個年代沒有環衛工人,市政管理也很落後,除了部分地方有“賤民”專門處理汙物,絕大多數地方,只能由狗、烏鴉等動物來代勞,用“生物”和“自然”的方法處理汙穢。所以,彼時日本的路邊隨處可見成群的野狗,甚至也有一些家養的寵物狗在內,它們不停地“執行任務”。由於狗既是處理汙物的工具,又是寵物,日本人對狗的態度呈現出矛盾化的一面,既想親近,又嫌其骯髒。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市井百態總少不了狗

中古時代的日本人,尤其是貴族,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對於汙穢有著極度敏感的反應,特別討厭不潔淨的東西。按照他們的信仰,接觸狗、牛、羊、馬、雞、豬六畜的屍體、血液、排洩物之後,要立即在家閉門除穢,稱為“服忌”。然而,由於狗具有清理排洩物的重要社會功能,不可能完全消滅,再加上信仰不允許殺生,於是貴族們便在又愛又討厭的矛盾感情下,繼續與狗住在一個屋簷下。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的寵物狗

隨著社會不斷髮展,人口開始快速增加,但資源供應供不上,這種情況下出現了糧食短缺、衛生環境惡化等現象,日本爆發了嚴重的社會問題。患病的人、受傷的人,又或是天災、水患、兵禍造成的流浪兒童,除了少部分獲得寺廟或好心人救濟之外,大部分都會被送出村落城鎮,孤獨地在野外等死。這些人的命運很悲慘,最終都會變成遊蕩在人類聚居地附近的野狗的獵物。換句話說,在日本的中古時代,狗類不僅是汙穢物的“清道夫”,還是調整人口數量的殘忍工具。

武士與“犬追物”

到了武士橫行的鎌倉時代(公元1192年至1333年),狗的地位和作用又發生了變化。武士們不事生產,整日裡就是鍛鍊戰鬥技巧,如同中國古文中所說的“終日裡打熬筋骨,鍛鍊拳腳”的遊俠一樣,武士也喜歡“放鷹走狗”,除了用狗來打獵,他們最終發現了狗的另類用途——狩獵對象。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犬追物”(Inu ou mono)

武士們發明了一種大受歡迎的流行運動——“犬追物”(Inu ou mono)。“犬追物”是指騎馬武士用弓箭射獵奔跑的狗。這項活動大約可以追溯至十三世紀初,也就是鎌倉幕府初期,雖然確切來源難以考證,但不少歷史學家還是認同,“犬追物”是由“犬狩”發展而來的。所謂“犬狩”,是指幕府組織進行的官方狩獵活動,由於當時野狗數量太多,其中一些冥頑不靈、生性好鬥,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為控制犬隻數量,犬狩順時而產生。不管源自“犬狩”還是武士們的突發奇想,“犬追物”從一開始就大受歡迎,並快速成為“流行文化”。

"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在日本的中古時代,武士們喜歡玩一種叫“犬追物”(Inu ou mono)的狩獵遊戲。這種活動以追逐射獵奔跑的狗為樂,從歷史角度看,犬追物的出現很不合理,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理由有兩點:其一,日本人的信仰不允許他們殺戮小動物;其二,日本社會跟犬類的關係很複雜,盲目地殺狗為樂,會造成不良影響。想搞清楚犬追物的來龍去脈,就不得不說說狗在日本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了。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歷史早期的“繩文犬”

根據2017年日本寵物協會公佈的“全國犬貓飼育實態調查”的結果顯示,日本國內大概有892萬隻狗被人當做寵物飼養。跟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一樣,日本人與狗可以說已經到了不可分割的程度,二者之間有著數千年的共同生活史。狗在日本歷史上出現得很早,考古學家此前已經發現了繩文時代(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世紀)的狗類石刻,並在繩文時代的遺蹟中挖出了狗的骨頭。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早期居民和狗

事實上,說狗是日本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動物,一點都不誇張,日本石器時代遺存中確實只出現過狗的遺骸,而未發現牛、馬、羊等其他家畜。一些考古學者甚至認為,狗是繩文人最早馴養的家畜。研究日本狗類的歷史,文獻史料一般要參考中國的記載,比如《三國志·魏志三十·倭人傳》中就提到

“其地(倭國)無牛馬虎豹羊鵲。”

《三國志》提到了當時中國已常見而倭國未見的牲畜,卻唯獨沒有說到狗,結合日本考古結果,可以認為《三國志》的記載並非漏寫了狗,而是表示當時日本是存在狗的,所以沒有浪費筆墨再強調一遍。歷史學家認為,日本早期的狗是“繩紋犬”,主要有四個功能:第一、幫助主人捕獵;第二、作為食物供繩紋人食用;第三、作為儀式的犧牲品;最後,它們也是寵物。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早期居民和狗

考古資料顯示,在部分確定為貴族的墓中,發現了陪葬的狗,這些狗應該是墓主生前的寵物。由此可見,繩文人與繩文犬已經建立了十分複雜的關係,狗在其中扮演著多個角色、發揮著多種功能,這種全方位的關係影響了後來的日本社會。

狗的社會功能

到了平安時代(公元794年至公元1192年),日本人對狗的感情愈加複雜,不只有愛護之情,還將它們當成了處理汙穢的工具。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街道上隨處可見的狗

狗在中古時代的日本,除了幫主人打獵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社會責任,就是清理人的排洩物。當時日本的城市化程度很低,城鎮中沒有可用的排汙系統,除了貴族外,百姓無論男女老少如有“內急”,一般都會在路邊解決,整個日本街道兩側根本不堪入目,全是排洩物。

那個年代沒有環衛工人,市政管理也很落後,除了部分地方有“賤民”專門處理汙物,絕大多數地方,只能由狗、烏鴉等動物來代勞,用“生物”和“自然”的方法處理汙穢。所以,彼時日本的路邊隨處可見成群的野狗,甚至也有一些家養的寵物狗在內,它們不停地“執行任務”。由於狗既是處理汙物的工具,又是寵物,日本人對狗的態度呈現出矛盾化的一面,既想親近,又嫌其骯髒。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市井百態總少不了狗

中古時代的日本人,尤其是貴族,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對於汙穢有著極度敏感的反應,特別討厭不潔淨的東西。按照他們的信仰,接觸狗、牛、羊、馬、雞、豬六畜的屍體、血液、排洩物之後,要立即在家閉門除穢,稱為“服忌”。然而,由於狗具有清理排洩物的重要社會功能,不可能完全消滅,再加上信仰不允許殺生,於是貴族們便在又愛又討厭的矛盾感情下,繼續與狗住在一個屋簷下。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的寵物狗

隨著社會不斷髮展,人口開始快速增加,但資源供應供不上,這種情況下出現了糧食短缺、衛生環境惡化等現象,日本爆發了嚴重的社會問題。患病的人、受傷的人,又或是天災、水患、兵禍造成的流浪兒童,除了少部分獲得寺廟或好心人救濟之外,大部分都會被送出村落城鎮,孤獨地在野外等死。這些人的命運很悲慘,最終都會變成遊蕩在人類聚居地附近的野狗的獵物。換句話說,在日本的中古時代,狗類不僅是汙穢物的“清道夫”,還是調整人口數量的殘忍工具。

武士與“犬追物”

到了武士橫行的鎌倉時代(公元1192年至1333年),狗的地位和作用又發生了變化。武士們不事生產,整日裡就是鍛鍊戰鬥技巧,如同中國古文中所說的“終日裡打熬筋骨,鍛鍊拳腳”的遊俠一樣,武士也喜歡“放鷹走狗”,除了用狗來打獵,他們最終發現了狗的另類用途——狩獵對象。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犬追物”(Inu ou mono)

武士們發明了一種大受歡迎的流行運動——“犬追物”(Inu ou mono)。“犬追物”是指騎馬武士用弓箭射獵奔跑的狗。這項活動大約可以追溯至十三世紀初,也就是鎌倉幕府初期,雖然確切來源難以考證,但不少歷史學家還是認同,“犬追物”是由“犬狩”發展而來的。所謂“犬狩”,是指幕府組織進行的官方狩獵活動,由於當時野狗數量太多,其中一些冥頑不靈、生性好鬥,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為控制犬隻數量,犬狩順時而產生。不管源自“犬狩”還是武士們的突發奇想,“犬追物”從一開始就大受歡迎,並快速成為“流行文化”。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犬追物”(Inu ou mono)

“犬追物”每次大約放出二十隻狗,最後基本上都會被獵殺。苦於沒有實戰環境的武士們,終於找到了釋放精力的渠道,他們在疾馳的馬上盡情朝奔狗射箭,以此來檢驗自己的武力水平,並互相比拼誰的技巧更加嫻熟。發現了“犬追物”的好處,日本武士將這項活動常規化,到了足利幕府(公元1338至公元1573年)後期,“犬追物”頻繁進行,成為了武士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娛樂,有些武士甚至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在日本的中古時代,武士們喜歡玩一種叫“犬追物”(Inu ou mono)的狩獵遊戲。這種活動以追逐射獵奔跑的狗為樂,從歷史角度看,犬追物的出現很不合理,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理由有兩點:其一,日本人的信仰不允許他們殺戮小動物;其二,日本社會跟犬類的關係很複雜,盲目地殺狗為樂,會造成不良影響。想搞清楚犬追物的來龍去脈,就不得不說說狗在日本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了。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歷史早期的“繩文犬”

根據2017年日本寵物協會公佈的“全國犬貓飼育實態調查”的結果顯示,日本國內大概有892萬隻狗被人當做寵物飼養。跟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一樣,日本人與狗可以說已經到了不可分割的程度,二者之間有著數千年的共同生活史。狗在日本歷史上出現得很早,考古學家此前已經發現了繩文時代(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世紀)的狗類石刻,並在繩文時代的遺蹟中挖出了狗的骨頭。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早期居民和狗

事實上,說狗是日本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動物,一點都不誇張,日本石器時代遺存中確實只出現過狗的遺骸,而未發現牛、馬、羊等其他家畜。一些考古學者甚至認為,狗是繩文人最早馴養的家畜。研究日本狗類的歷史,文獻史料一般要參考中國的記載,比如《三國志·魏志三十·倭人傳》中就提到

“其地(倭國)無牛馬虎豹羊鵲。”

《三國志》提到了當時中國已常見而倭國未見的牲畜,卻唯獨沒有說到狗,結合日本考古結果,可以認為《三國志》的記載並非漏寫了狗,而是表示當時日本是存在狗的,所以沒有浪費筆墨再強調一遍。歷史學家認為,日本早期的狗是“繩紋犬”,主要有四個功能:第一、幫助主人捕獵;第二、作為食物供繩紋人食用;第三、作為儀式的犧牲品;最後,它們也是寵物。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早期居民和狗

考古資料顯示,在部分確定為貴族的墓中,發現了陪葬的狗,這些狗應該是墓主生前的寵物。由此可見,繩文人與繩文犬已經建立了十分複雜的關係,狗在其中扮演著多個角色、發揮著多種功能,這種全方位的關係影響了後來的日本社會。

狗的社會功能

到了平安時代(公元794年至公元1192年),日本人對狗的感情愈加複雜,不只有愛護之情,還將它們當成了處理汙穢的工具。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街道上隨處可見的狗

狗在中古時代的日本,除了幫主人打獵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社會責任,就是清理人的排洩物。當時日本的城市化程度很低,城鎮中沒有可用的排汙系統,除了貴族外,百姓無論男女老少如有“內急”,一般都會在路邊解決,整個日本街道兩側根本不堪入目,全是排洩物。

那個年代沒有環衛工人,市政管理也很落後,除了部分地方有“賤民”專門處理汙物,絕大多數地方,只能由狗、烏鴉等動物來代勞,用“生物”和“自然”的方法處理汙穢。所以,彼時日本的路邊隨處可見成群的野狗,甚至也有一些家養的寵物狗在內,它們不停地“執行任務”。由於狗既是處理汙物的工具,又是寵物,日本人對狗的態度呈現出矛盾化的一面,既想親近,又嫌其骯髒。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市井百態總少不了狗

中古時代的日本人,尤其是貴族,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對於汙穢有著極度敏感的反應,特別討厭不潔淨的東西。按照他們的信仰,接觸狗、牛、羊、馬、雞、豬六畜的屍體、血液、排洩物之後,要立即在家閉門除穢,稱為“服忌”。然而,由於狗具有清理排洩物的重要社會功能,不可能完全消滅,再加上信仰不允許殺生,於是貴族們便在又愛又討厭的矛盾感情下,繼續與狗住在一個屋簷下。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的寵物狗

隨著社會不斷髮展,人口開始快速增加,但資源供應供不上,這種情況下出現了糧食短缺、衛生環境惡化等現象,日本爆發了嚴重的社會問題。患病的人、受傷的人,又或是天災、水患、兵禍造成的流浪兒童,除了少部分獲得寺廟或好心人救濟之外,大部分都會被送出村落城鎮,孤獨地在野外等死。這些人的命運很悲慘,最終都會變成遊蕩在人類聚居地附近的野狗的獵物。換句話說,在日本的中古時代,狗類不僅是汙穢物的“清道夫”,還是調整人口數量的殘忍工具。

武士與“犬追物”

到了武士橫行的鎌倉時代(公元1192年至1333年),狗的地位和作用又發生了變化。武士們不事生產,整日裡就是鍛鍊戰鬥技巧,如同中國古文中所說的“終日裡打熬筋骨,鍛鍊拳腳”的遊俠一樣,武士也喜歡“放鷹走狗”,除了用狗來打獵,他們最終發現了狗的另類用途——狩獵對象。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犬追物”(Inu ou mono)

武士們發明了一種大受歡迎的流行運動——“犬追物”(Inu ou mono)。“犬追物”是指騎馬武士用弓箭射獵奔跑的狗。這項活動大約可以追溯至十三世紀初,也就是鎌倉幕府初期,雖然確切來源難以考證,但不少歷史學家還是認同,“犬追物”是由“犬狩”發展而來的。所謂“犬狩”,是指幕府組織進行的官方狩獵活動,由於當時野狗數量太多,其中一些冥頑不靈、生性好鬥,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為控制犬隻數量,犬狩順時而產生。不管源自“犬狩”還是武士們的突發奇想,“犬追物”從一開始就大受歡迎,並快速成為“流行文化”。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犬追物”(Inu ou mono)

“犬追物”每次大約放出二十隻狗,最後基本上都會被獵殺。苦於沒有實戰環境的武士們,終於找到了釋放精力的渠道,他們在疾馳的馬上盡情朝奔狗射箭,以此來檢驗自己的武力水平,並互相比拼誰的技巧更加嫻熟。發現了“犬追物”的好處,日本武士將這項活動常規化,到了足利幕府(公元1338至公元1573年)後期,“犬追物”頻繁進行,成為了武士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娛樂,有些武士甚至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犬追物”(Inu ou mono)

由於狗同時還兼具寵物的用途,人們不願意看到可愛的狗被無端殺掉,所以從足利幕府時期的某個時間點開始,“犬追物”只追狗,不殺狗。就是說,武士進行“犬追物”時,所用的箭是沒有箭頭的“目矢”,即便射中目標也只是擊中,不會射穿,狗不會被箭殺死。此外,當時“犬追物”活動還有明文規定:不能瞄準狗的頭、四肢及屁股,只可以瞄準軀體。

"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在日本的中古時代,武士們喜歡玩一種叫“犬追物”(Inu ou mono)的狩獵遊戲。這種活動以追逐射獵奔跑的狗為樂,從歷史角度看,犬追物的出現很不合理,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理由有兩點:其一,日本人的信仰不允許他們殺戮小動物;其二,日本社會跟犬類的關係很複雜,盲目地殺狗為樂,會造成不良影響。想搞清楚犬追物的來龍去脈,就不得不說說狗在日本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了。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歷史早期的“繩文犬”

根據2017年日本寵物協會公佈的“全國犬貓飼育實態調查”的結果顯示,日本國內大概有892萬隻狗被人當做寵物飼養。跟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一樣,日本人與狗可以說已經到了不可分割的程度,二者之間有著數千年的共同生活史。狗在日本歷史上出現得很早,考古學家此前已經發現了繩文時代(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世紀)的狗類石刻,並在繩文時代的遺蹟中挖出了狗的骨頭。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早期居民和狗

事實上,說狗是日本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動物,一點都不誇張,日本石器時代遺存中確實只出現過狗的遺骸,而未發現牛、馬、羊等其他家畜。一些考古學者甚至認為,狗是繩文人最早馴養的家畜。研究日本狗類的歷史,文獻史料一般要參考中國的記載,比如《三國志·魏志三十·倭人傳》中就提到

“其地(倭國)無牛馬虎豹羊鵲。”

《三國志》提到了當時中國已常見而倭國未見的牲畜,卻唯獨沒有說到狗,結合日本考古結果,可以認為《三國志》的記載並非漏寫了狗,而是表示當時日本是存在狗的,所以沒有浪費筆墨再強調一遍。歷史學家認為,日本早期的狗是“繩紋犬”,主要有四個功能:第一、幫助主人捕獵;第二、作為食物供繩紋人食用;第三、作為儀式的犧牲品;最後,它們也是寵物。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早期居民和狗

考古資料顯示,在部分確定為貴族的墓中,發現了陪葬的狗,這些狗應該是墓主生前的寵物。由此可見,繩文人與繩文犬已經建立了十分複雜的關係,狗在其中扮演著多個角色、發揮著多種功能,這種全方位的關係影響了後來的日本社會。

狗的社會功能

到了平安時代(公元794年至公元1192年),日本人對狗的感情愈加複雜,不只有愛護之情,還將它們當成了處理汙穢的工具。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街道上隨處可見的狗

狗在中古時代的日本,除了幫主人打獵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社會責任,就是清理人的排洩物。當時日本的城市化程度很低,城鎮中沒有可用的排汙系統,除了貴族外,百姓無論男女老少如有“內急”,一般都會在路邊解決,整個日本街道兩側根本不堪入目,全是排洩物。

那個年代沒有環衛工人,市政管理也很落後,除了部分地方有“賤民”專門處理汙物,絕大多數地方,只能由狗、烏鴉等動物來代勞,用“生物”和“自然”的方法處理汙穢。所以,彼時日本的路邊隨處可見成群的野狗,甚至也有一些家養的寵物狗在內,它們不停地“執行任務”。由於狗既是處理汙物的工具,又是寵物,日本人對狗的態度呈現出矛盾化的一面,既想親近,又嫌其骯髒。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市井百態總少不了狗

中古時代的日本人,尤其是貴族,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對於汙穢有著極度敏感的反應,特別討厭不潔淨的東西。按照他們的信仰,接觸狗、牛、羊、馬、雞、豬六畜的屍體、血液、排洩物之後,要立即在家閉門除穢,稱為“服忌”。然而,由於狗具有清理排洩物的重要社會功能,不可能完全消滅,再加上信仰不允許殺生,於是貴族們便在又愛又討厭的矛盾感情下,繼續與狗住在一個屋簷下。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的寵物狗

隨著社會不斷髮展,人口開始快速增加,但資源供應供不上,這種情況下出現了糧食短缺、衛生環境惡化等現象,日本爆發了嚴重的社會問題。患病的人、受傷的人,又或是天災、水患、兵禍造成的流浪兒童,除了少部分獲得寺廟或好心人救濟之外,大部分都會被送出村落城鎮,孤獨地在野外等死。這些人的命運很悲慘,最終都會變成遊蕩在人類聚居地附近的野狗的獵物。換句話說,在日本的中古時代,狗類不僅是汙穢物的“清道夫”,還是調整人口數量的殘忍工具。

武士與“犬追物”

到了武士橫行的鎌倉時代(公元1192年至1333年),狗的地位和作用又發生了變化。武士們不事生產,整日裡就是鍛鍊戰鬥技巧,如同中國古文中所說的“終日裡打熬筋骨,鍛鍊拳腳”的遊俠一樣,武士也喜歡“放鷹走狗”,除了用狗來打獵,他們最終發現了狗的另類用途——狩獵對象。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犬追物”(Inu ou mono)

武士們發明了一種大受歡迎的流行運動——“犬追物”(Inu ou mono)。“犬追物”是指騎馬武士用弓箭射獵奔跑的狗。這項活動大約可以追溯至十三世紀初,也就是鎌倉幕府初期,雖然確切來源難以考證,但不少歷史學家還是認同,“犬追物”是由“犬狩”發展而來的。所謂“犬狩”,是指幕府組織進行的官方狩獵活動,由於當時野狗數量太多,其中一些冥頑不靈、生性好鬥,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為控制犬隻數量,犬狩順時而產生。不管源自“犬狩”還是武士們的突發奇想,“犬追物”從一開始就大受歡迎,並快速成為“流行文化”。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犬追物”(Inu ou mono)

“犬追物”每次大約放出二十隻狗,最後基本上都會被獵殺。苦於沒有實戰環境的武士們,終於找到了釋放精力的渠道,他們在疾馳的馬上盡情朝奔狗射箭,以此來檢驗自己的武力水平,並互相比拼誰的技巧更加嫻熟。發現了“犬追物”的好處,日本武士將這項活動常規化,到了足利幕府(公元1338至公元1573年)後期,“犬追物”頻繁進行,成為了武士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娛樂,有些武士甚至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犬追物”(Inu ou mono)

由於狗同時還兼具寵物的用途,人們不願意看到可愛的狗被無端殺掉,所以從足利幕府時期的某個時間點開始,“犬追物”只追狗,不殺狗。就是說,武士進行“犬追物”時,所用的箭是沒有箭頭的“目矢”,即便射中目標也只是擊中,不會射穿,狗不會被箭殺死。此外,當時“犬追物”活動還有明文規定:不能瞄準狗的頭、四肢及屁股,只可以瞄準軀體。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街道上散步的狗

綜上所述,“犬追物”最開始是一種武士的狩獵活動,但其實隨著時代發展,儀式性內涵越來越重,“以狩為業”的武士思想被慢慢淡化。當時的日本人,包括武士在內,對狗的憐愛之情還是顯而易見的。

"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在日本的中古時代,武士們喜歡玩一種叫“犬追物”(Inu ou mono)的狩獵遊戲。這種活動以追逐射獵奔跑的狗為樂,從歷史角度看,犬追物的出現很不合理,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理由有兩點:其一,日本人的信仰不允許他們殺戮小動物;其二,日本社會跟犬類的關係很複雜,盲目地殺狗為樂,會造成不良影響。想搞清楚犬追物的來龍去脈,就不得不說說狗在日本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了。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歷史早期的“繩文犬”

根據2017年日本寵物協會公佈的“全國犬貓飼育實態調查”的結果顯示,日本國內大概有892萬隻狗被人當做寵物飼養。跟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一樣,日本人與狗可以說已經到了不可分割的程度,二者之間有著數千年的共同生活史。狗在日本歷史上出現得很早,考古學家此前已經發現了繩文時代(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世紀)的狗類石刻,並在繩文時代的遺蹟中挖出了狗的骨頭。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早期居民和狗

事實上,說狗是日本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動物,一點都不誇張,日本石器時代遺存中確實只出現過狗的遺骸,而未發現牛、馬、羊等其他家畜。一些考古學者甚至認為,狗是繩文人最早馴養的家畜。研究日本狗類的歷史,文獻史料一般要參考中國的記載,比如《三國志·魏志三十·倭人傳》中就提到

“其地(倭國)無牛馬虎豹羊鵲。”

《三國志》提到了當時中國已常見而倭國未見的牲畜,卻唯獨沒有說到狗,結合日本考古結果,可以認為《三國志》的記載並非漏寫了狗,而是表示當時日本是存在狗的,所以沒有浪費筆墨再強調一遍。歷史學家認為,日本早期的狗是“繩紋犬”,主要有四個功能:第一、幫助主人捕獵;第二、作為食物供繩紋人食用;第三、作為儀式的犧牲品;最後,它們也是寵物。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早期居民和狗

考古資料顯示,在部分確定為貴族的墓中,發現了陪葬的狗,這些狗應該是墓主生前的寵物。由此可見,繩文人與繩文犬已經建立了十分複雜的關係,狗在其中扮演著多個角色、發揮著多種功能,這種全方位的關係影響了後來的日本社會。

狗的社會功能

到了平安時代(公元794年至公元1192年),日本人對狗的感情愈加複雜,不只有愛護之情,還將它們當成了處理汙穢的工具。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街道上隨處可見的狗

狗在中古時代的日本,除了幫主人打獵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社會責任,就是清理人的排洩物。當時日本的城市化程度很低,城鎮中沒有可用的排汙系統,除了貴族外,百姓無論男女老少如有“內急”,一般都會在路邊解決,整個日本街道兩側根本不堪入目,全是排洩物。

那個年代沒有環衛工人,市政管理也很落後,除了部分地方有“賤民”專門處理汙物,絕大多數地方,只能由狗、烏鴉等動物來代勞,用“生物”和“自然”的方法處理汙穢。所以,彼時日本的路邊隨處可見成群的野狗,甚至也有一些家養的寵物狗在內,它們不停地“執行任務”。由於狗既是處理汙物的工具,又是寵物,日本人對狗的態度呈現出矛盾化的一面,既想親近,又嫌其骯髒。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市井百態總少不了狗

中古時代的日本人,尤其是貴族,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對於汙穢有著極度敏感的反應,特別討厭不潔淨的東西。按照他們的信仰,接觸狗、牛、羊、馬、雞、豬六畜的屍體、血液、排洩物之後,要立即在家閉門除穢,稱為“服忌”。然而,由於狗具有清理排洩物的重要社會功能,不可能完全消滅,再加上信仰不允許殺生,於是貴族們便在又愛又討厭的矛盾感情下,繼續與狗住在一個屋簷下。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的寵物狗

隨著社會不斷髮展,人口開始快速增加,但資源供應供不上,這種情況下出現了糧食短缺、衛生環境惡化等現象,日本爆發了嚴重的社會問題。患病的人、受傷的人,又或是天災、水患、兵禍造成的流浪兒童,除了少部分獲得寺廟或好心人救濟之外,大部分都會被送出村落城鎮,孤獨地在野外等死。這些人的命運很悲慘,最終都會變成遊蕩在人類聚居地附近的野狗的獵物。換句話說,在日本的中古時代,狗類不僅是汙穢物的“清道夫”,還是調整人口數量的殘忍工具。

武士與“犬追物”

到了武士橫行的鎌倉時代(公元1192年至1333年),狗的地位和作用又發生了變化。武士們不事生產,整日裡就是鍛鍊戰鬥技巧,如同中國古文中所說的“終日裡打熬筋骨,鍛鍊拳腳”的遊俠一樣,武士也喜歡“放鷹走狗”,除了用狗來打獵,他們最終發現了狗的另類用途——狩獵對象。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犬追物”(Inu ou mono)

武士們發明了一種大受歡迎的流行運動——“犬追物”(Inu ou mono)。“犬追物”是指騎馬武士用弓箭射獵奔跑的狗。這項活動大約可以追溯至十三世紀初,也就是鎌倉幕府初期,雖然確切來源難以考證,但不少歷史學家還是認同,“犬追物”是由“犬狩”發展而來的。所謂“犬狩”,是指幕府組織進行的官方狩獵活動,由於當時野狗數量太多,其中一些冥頑不靈、生性好鬥,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為控制犬隻數量,犬狩順時而產生。不管源自“犬狩”還是武士們的突發奇想,“犬追物”從一開始就大受歡迎,並快速成為“流行文化”。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犬追物”(Inu ou mono)

“犬追物”每次大約放出二十隻狗,最後基本上都會被獵殺。苦於沒有實戰環境的武士們,終於找到了釋放精力的渠道,他們在疾馳的馬上盡情朝奔狗射箭,以此來檢驗自己的武力水平,並互相比拼誰的技巧更加嫻熟。發現了“犬追物”的好處,日本武士將這項活動常規化,到了足利幕府(公元1338至公元1573年)後期,“犬追物”頻繁進行,成為了武士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娛樂,有些武士甚至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犬追物”(Inu ou mono)

由於狗同時還兼具寵物的用途,人們不願意看到可愛的狗被無端殺掉,所以從足利幕府時期的某個時間點開始,“犬追物”只追狗,不殺狗。就是說,武士進行“犬追物”時,所用的箭是沒有箭頭的“目矢”,即便射中目標也只是擊中,不會射穿,狗不會被箭殺死。此外,當時“犬追物”活動還有明文規定:不能瞄準狗的頭、四肢及屁股,只可以瞄準軀體。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街道上散步的狗

綜上所述,“犬追物”最開始是一種武士的狩獵活動,但其實隨著時代發展,儀式性內涵越來越重,“以狩為業”的武士思想被慢慢淡化。當時的日本人,包括武士在內,對狗的憐愛之情還是顯而易見的。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特有的柴犬

不過也要特別說明一點,雖然“犬追物”不殺害狗,但並不代表日本武士就不會拿狗尋歡作樂。當時有一種被稱為“犬食”的鬥狗活動,跟“犬追物”一樣,在武士階層中極為流行,這種比賽就是讓受訓練的狗兒互相嘶咬,供人們觀賞,時至今日,“犬食”的習俗依然在日本某些村落流行。

日本文化中的狗

從繩紋捕獵犬到街道“清道夫”,再到“犬追物”和“犬食”的娛樂對象,狗在日本傳統文化中的形象是多變和複雜的,日本人有愛狗的一面,比如“犬追物”禁止射殺狗,但同時也有厭惡狗的一面,比如“服忌”時對於狗造成環境汙染的憤恨。

"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在日本的中古時代,武士們喜歡玩一種叫“犬追物”(Inu ou mono)的狩獵遊戲。這種活動以追逐射獵奔跑的狗為樂,從歷史角度看,犬追物的出現很不合理,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理由有兩點:其一,日本人的信仰不允許他們殺戮小動物;其二,日本社會跟犬類的關係很複雜,盲目地殺狗為樂,會造成不良影響。想搞清楚犬追物的來龍去脈,就不得不說說狗在日本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了。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歷史早期的“繩文犬”

根據2017年日本寵物協會公佈的“全國犬貓飼育實態調查”的結果顯示,日本國內大概有892萬隻狗被人當做寵物飼養。跟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一樣,日本人與狗可以說已經到了不可分割的程度,二者之間有著數千年的共同生活史。狗在日本歷史上出現得很早,考古學家此前已經發現了繩文時代(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世紀)的狗類石刻,並在繩文時代的遺蹟中挖出了狗的骨頭。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早期居民和狗

事實上,說狗是日本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動物,一點都不誇張,日本石器時代遺存中確實只出現過狗的遺骸,而未發現牛、馬、羊等其他家畜。一些考古學者甚至認為,狗是繩文人最早馴養的家畜。研究日本狗類的歷史,文獻史料一般要參考中國的記載,比如《三國志·魏志三十·倭人傳》中就提到

“其地(倭國)無牛馬虎豹羊鵲。”

《三國志》提到了當時中國已常見而倭國未見的牲畜,卻唯獨沒有說到狗,結合日本考古結果,可以認為《三國志》的記載並非漏寫了狗,而是表示當時日本是存在狗的,所以沒有浪費筆墨再強調一遍。歷史學家認為,日本早期的狗是“繩紋犬”,主要有四個功能:第一、幫助主人捕獵;第二、作為食物供繩紋人食用;第三、作為儀式的犧牲品;最後,它們也是寵物。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早期居民和狗

考古資料顯示,在部分確定為貴族的墓中,發現了陪葬的狗,這些狗應該是墓主生前的寵物。由此可見,繩文人與繩文犬已經建立了十分複雜的關係,狗在其中扮演著多個角色、發揮著多種功能,這種全方位的關係影響了後來的日本社會。

狗的社會功能

到了平安時代(公元794年至公元1192年),日本人對狗的感情愈加複雜,不只有愛護之情,還將它們當成了處理汙穢的工具。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街道上隨處可見的狗

狗在中古時代的日本,除了幫主人打獵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社會責任,就是清理人的排洩物。當時日本的城市化程度很低,城鎮中沒有可用的排汙系統,除了貴族外,百姓無論男女老少如有“內急”,一般都會在路邊解決,整個日本街道兩側根本不堪入目,全是排洩物。

那個年代沒有環衛工人,市政管理也很落後,除了部分地方有“賤民”專門處理汙物,絕大多數地方,只能由狗、烏鴉等動物來代勞,用“生物”和“自然”的方法處理汙穢。所以,彼時日本的路邊隨處可見成群的野狗,甚至也有一些家養的寵物狗在內,它們不停地“執行任務”。由於狗既是處理汙物的工具,又是寵物,日本人對狗的態度呈現出矛盾化的一面,既想親近,又嫌其骯髒。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市井百態總少不了狗

中古時代的日本人,尤其是貴族,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對於汙穢有著極度敏感的反應,特別討厭不潔淨的東西。按照他們的信仰,接觸狗、牛、羊、馬、雞、豬六畜的屍體、血液、排洩物之後,要立即在家閉門除穢,稱為“服忌”。然而,由於狗具有清理排洩物的重要社會功能,不可能完全消滅,再加上信仰不允許殺生,於是貴族們便在又愛又討厭的矛盾感情下,繼續與狗住在一個屋簷下。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的寵物狗

隨著社會不斷髮展,人口開始快速增加,但資源供應供不上,這種情況下出現了糧食短缺、衛生環境惡化等現象,日本爆發了嚴重的社會問題。患病的人、受傷的人,又或是天災、水患、兵禍造成的流浪兒童,除了少部分獲得寺廟或好心人救濟之外,大部分都會被送出村落城鎮,孤獨地在野外等死。這些人的命運很悲慘,最終都會變成遊蕩在人類聚居地附近的野狗的獵物。換句話說,在日本的中古時代,狗類不僅是汙穢物的“清道夫”,還是調整人口數量的殘忍工具。

武士與“犬追物”

到了武士橫行的鎌倉時代(公元1192年至1333年),狗的地位和作用又發生了變化。武士們不事生產,整日裡就是鍛鍊戰鬥技巧,如同中國古文中所說的“終日裡打熬筋骨,鍛鍊拳腳”的遊俠一樣,武士也喜歡“放鷹走狗”,除了用狗來打獵,他們最終發現了狗的另類用途——狩獵對象。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犬追物”(Inu ou mono)

武士們發明了一種大受歡迎的流行運動——“犬追物”(Inu ou mono)。“犬追物”是指騎馬武士用弓箭射獵奔跑的狗。這項活動大約可以追溯至十三世紀初,也就是鎌倉幕府初期,雖然確切來源難以考證,但不少歷史學家還是認同,“犬追物”是由“犬狩”發展而來的。所謂“犬狩”,是指幕府組織進行的官方狩獵活動,由於當時野狗數量太多,其中一些冥頑不靈、生性好鬥,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為控制犬隻數量,犬狩順時而產生。不管源自“犬狩”還是武士們的突發奇想,“犬追物”從一開始就大受歡迎,並快速成為“流行文化”。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犬追物”(Inu ou mono)

“犬追物”每次大約放出二十隻狗,最後基本上都會被獵殺。苦於沒有實戰環境的武士們,終於找到了釋放精力的渠道,他們在疾馳的馬上盡情朝奔狗射箭,以此來檢驗自己的武力水平,並互相比拼誰的技巧更加嫻熟。發現了“犬追物”的好處,日本武士將這項活動常規化,到了足利幕府(公元1338至公元1573年)後期,“犬追物”頻繁進行,成為了武士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娛樂,有些武士甚至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犬追物”(Inu ou mono)

由於狗同時還兼具寵物的用途,人們不願意看到可愛的狗被無端殺掉,所以從足利幕府時期的某個時間點開始,“犬追物”只追狗,不殺狗。就是說,武士進行“犬追物”時,所用的箭是沒有箭頭的“目矢”,即便射中目標也只是擊中,不會射穿,狗不會被箭殺死。此外,當時“犬追物”活動還有明文規定:不能瞄準狗的頭、四肢及屁股,只可以瞄準軀體。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街道上散步的狗

綜上所述,“犬追物”最開始是一種武士的狩獵活動,但其實隨著時代發展,儀式性內涵越來越重,“以狩為業”的武士思想被慢慢淡化。當時的日本人,包括武士在內,對狗的憐愛之情還是顯而易見的。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日本特有的柴犬

不過也要特別說明一點,雖然“犬追物”不殺害狗,但並不代表日本武士就不會拿狗尋歡作樂。當時有一種被稱為“犬食”的鬥狗活動,跟“犬追物”一樣,在武士階層中極為流行,這種比賽就是讓受訓練的狗兒互相嘶咬,供人們觀賞,時至今日,“犬食”的習俗依然在日本某些村落流行。

日本文化中的狗

從繩紋捕獵犬到街道“清道夫”,再到“犬追物”和“犬食”的娛樂對象,狗在日本傳統文化中的形象是多變和複雜的,日本人有愛狗的一面,比如“犬追物”禁止射殺狗,但同時也有厭惡狗的一面,比如“服忌”時對於狗造成環境汙染的憤恨。

武士與“犬追物”: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但總的來說,隨著歷史的發展,文明程度的提高,日本人對於狗的看法越來越積極,尤其是“犬追物”時期改用“目矢”的規定,可以說是日本社會對於狗看法轉變的分水嶺,從此之後,狗逐步褪去了工具屬性,增加了社交和陪伴屬性,其地位不斷提升,作用也愈加專一,最終成了日本社會不可或缺的寵物。

參考資料:

《三國志》陳壽

《日本人種論》周蜜

《國史大辭典》吉川弘文館

《弓術・馬術》今村嘉雄、小笠原清信、岸野雄三

《弓道及弓道史》浦上榮、齋藤直芳

《簡明日本通史》依田熹家

《日本史》康拉德·托特曼(Conrad Totman)

《日本史》約翰·W·霍爾(John W Hall)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