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日本女人是這樣生活的'

"

原來日本女人是這樣生活的

在日本,做女人很幸福

"

原來日本女人是這樣生活的

在日本,做女人很幸福

原來日本女人是這樣生活的

日本女子由於結婚後不工作,一切都圍著孩子轉。因此,有許多日本男人在工作發生調動時,通常是“單身赴任”。所在的日本公司在中國的合資企業中,就有很多“單身赴任”的日本外派人員(駐在員)。我原來不理解為什麼,有些兒女已經成人的男子也是“單身赴任”。後來才聽說,日本女人中流行著一句話:丈夫是健康而不在家的好。男人健康可以為家庭賺錢,不在家可以免去“熨襯衣、擦皮鞋”之類的俗務,又可以避免看電視搶頻道,以便盡情地享受花季人生。聽來真是日本男人的悲劇。

據說,日本女人也不像中國女人那樣,“除了要錢還要心 (抓住丈夫的心)”,她們只要丈夫將血汗錢如數繳來,別的都不太管。也可能正因為這樣,很多娶了中國女子為妻的日本人下了班就徑直回家。有位中國人不無道理地指出,日本女人關心、伺候自己的丈夫,很多時候就像“關心”一件掙錢的工具,就像農婦照料耕牛一樣,哪裡是在真正關心一個人!

本男人工作和生活壓力巨大,不會持家和教育後代,對女性有嚴重的依賴性,小的時候依賴母親,大了之後依賴妻子,是真正意義上的“氣管炎”(妻管嚴)和“床頭櫃”(床頭跪)。如果說,日本男人和中國男人還有許多地方不一樣的話,那麼,中國女人和日本女人在抓家政大權方面卻不無相像之處。而且,她們都喜歡皮膚白,夏天要攜帶陽傘、手套。

日本女子就像受寵的貓,矯揉造作、任性固執。對日本女子而言,幹得好真的是不如嫁得好,嫁得好不如長得好:只要稍微有一點姿色,隨便混一個文憑,再嫁個好婆家,這一輩子就算解決了。遠不像日本男人那樣要拼命奮鬥一輩子。我的許多日本同事都希望能夠生女孩,和中國人的想法完全不一樣。

有一位同事已經有了兩個女孩,太太又懷孕了。我問他是否想要男孩,他說:“女孩好,聽話又省心。男孩要為他操心一輩子,而且大了以後還不一定孝順。”在我工作的大樓下面是東京著名的新橋演舞場,每天到了演出時間全部都是一些衣著光鮮、濃妝豔抹的中年女性,而且全部都是結伴而來,很少看到有男性。在演出完了之後,這些女觀眾還在場外等待她們心中的偶像,給他們獻花或要求他們題詞、簽名什麼的。而這時候,她們的丈夫可能還在公司裡忘我地加班。

"

原來日本女人是這樣生活的

在日本,做女人很幸福

原來日本女人是這樣生活的

日本女子由於結婚後不工作,一切都圍著孩子轉。因此,有許多日本男人在工作發生調動時,通常是“單身赴任”。所在的日本公司在中國的合資企業中,就有很多“單身赴任”的日本外派人員(駐在員)。我原來不理解為什麼,有些兒女已經成人的男子也是“單身赴任”。後來才聽說,日本女人中流行著一句話:丈夫是健康而不在家的好。男人健康可以為家庭賺錢,不在家可以免去“熨襯衣、擦皮鞋”之類的俗務,又可以避免看電視搶頻道,以便盡情地享受花季人生。聽來真是日本男人的悲劇。

據說,日本女人也不像中國女人那樣,“除了要錢還要心 (抓住丈夫的心)”,她們只要丈夫將血汗錢如數繳來,別的都不太管。也可能正因為這樣,很多娶了中國女子為妻的日本人下了班就徑直回家。有位中國人不無道理地指出,日本女人關心、伺候自己的丈夫,很多時候就像“關心”一件掙錢的工具,就像農婦照料耕牛一樣,哪裡是在真正關心一個人!

本男人工作和生活壓力巨大,不會持家和教育後代,對女性有嚴重的依賴性,小的時候依賴母親,大了之後依賴妻子,是真正意義上的“氣管炎”(妻管嚴)和“床頭櫃”(床頭跪)。如果說,日本男人和中國男人還有許多地方不一樣的話,那麼,中國女人和日本女人在抓家政大權方面卻不無相像之處。而且,她們都喜歡皮膚白,夏天要攜帶陽傘、手套。

日本女子就像受寵的貓,矯揉造作、任性固執。對日本女子而言,幹得好真的是不如嫁得好,嫁得好不如長得好:只要稍微有一點姿色,隨便混一個文憑,再嫁個好婆家,這一輩子就算解決了。遠不像日本男人那樣要拼命奮鬥一輩子。我的許多日本同事都希望能夠生女孩,和中國人的想法完全不一樣。

有一位同事已經有了兩個女孩,太太又懷孕了。我問他是否想要男孩,他說:“女孩好,聽話又省心。男孩要為他操心一輩子,而且大了以後還不一定孝順。”在我工作的大樓下面是東京著名的新橋演舞場,每天到了演出時間全部都是一些衣著光鮮、濃妝豔抹的中年女性,而且全部都是結伴而來,很少看到有男性。在演出完了之後,這些女觀眾還在場外等待她們心中的偶像,給他們獻花或要求他們題詞、簽名什麼的。而這時候,她們的丈夫可能還在公司裡忘我地加班。

原來日本女人是這樣生活的

一個日本同事對我說了這樣一件事:在日本每天他都是早出晚歸,與太太很少碰面,更少交流,形同路人。而每天早上出發時,老婆通常都還在睡覺。出發到中國赴任的臨行前,他對太太說,希望她能夠在他出發那一天,早一些起床,為他做一餐正式的日式早飯,以示送別。沒有想到,這一天,太太依然沒有起床,也根本不關心他究竟被派往何處。這位同事感嘆說:“只要每個月工資按時到賬,她甚至可以不需要我活著。”

日本女人一般結婚之後就不工作了,在家裡做“專職主婦”,相夫教子。但女人掌管財政大權,丈夫的工資是要全部上交的。除了工資之外,丈夫的其他收入,如獎金、加班工資、報銷費用等也要如數上交。老婆只給他留下中午的飯錢、上下班的交通費,以及很少的零花錢,用於抽菸、下班後同事們聚會等。日語中男人的零花錢叫做“小使”,意為“只能在小處使用”,可謂言簡意賅、一針見血。

有些日本公司深諳公司男性員工囊中羞澀的苦衷,會向男性員工建議另外開一個賬戶,將某些不容易預見的收入,如出差補貼等,直接轉存到上面,供其開“小金庫”。其實,日本社會基本上是圍繞著女性運轉:男人生產、女人消費;男人加班、女人領導時尚和消費潮流。在外面,日本社會是男尊女卑;而在家庭內部,則是女人掌管一切。

日本的女性除了用丈夫的錢享受之外,還通常會去學一些插花、茶道、書法、繪畫、法國烹調之類,來附庸風雅,裝點門面,有的還在外面包養情人,或出入專為女子服務的色情場所。日本女性到50歲左右,通常孩子也大了,跟丈夫本來也就是同床異夢,便選擇離婚,所以這一年齡段,夫妻離婚的特別多,日本稱做“熟年離婚”,特指在丈夫拿到退休金之後離婚。

因此,日本旅行社就有專門為50歲女性設計的旅遊服務項目,在我們看來真是不可思議。而日本男人到了50歲左右,可謂最難過了:如果在公司裡還得不到升遷,可能就要面臨被降級或調離工作崗位。然而,最令他們發憷的還是馬上就要回家,整天面對一個早已經變得“陌生”的黃臉婆,並與之相守殘生了。而中國老年男子還有許多“夕陽紅”的樂趣,比如,琴棋書畫、含飴弄孫之類。

日本男人到了退休後,由於辛苦了一輩子,沒有任何愛好和專長,而且,日本社會又沒有帶孫子的習慣,退下來的老頭往往被老婆看做無用、難看而又礙事的“粗大傢什”(原意是指,不再具有使用價值但又不能隨便處理的笨重傢俱或家用電器) ,在家裡沒有地位,連狗都不如。

日本女人真是有福氣,結婚早,活得又長。結婚後不用工作,在家操持簡單家務,而且大多數家務都由家用電器代勞。因此,日本的商店裡女性用品特別多,其他服務領域,如郵購、旅遊等也大多以婦女為主要消費對象。而熟年離婚之後,日本女人才開始真正享受人生的“第二個”春天。日本人的平均期望壽命為世界之最,男人為77歲,而女人則為85歲,比男人長了將近10歲。因此,許多住宅區幾乎全是老太太。

以前常常聽說,人生最幸福的莫過於“開美國車、吃中國菜、住英國房子、娶日本老婆”。如果此話當真,日本男人可不就應該算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嗎?到了日本之後,方知此言未必可信,至少不可全信。在政治上,日本女子的地位也不低:日本好幾任法相(司法部長)就是由婦女擔任,北海道和大阪府的最高官員(知事)目前都是由婦女擔任。

二戰中,日本的生產設施被美軍摧毀,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戰後,又長期被大批美軍佔領,日本男人自己都養不活,更不要說養活妻女了。因此,許多日本女子就靠給美軍官兵做“三陪”來養家餬口。在東京的繁華地段,經常可以看見一個美軍傍著幾個日本女子,招搖過市。有些隨美軍進入日本做貿易的國民黨官員和華裔商人也從中“受益匪淺”。

而且,日本女子和日本社會並沒有引以為恥。我曾經到沖繩去旅遊,那裡長期被美軍佔領,目前,還有許多美軍基地。美軍基地周圍依然有許多為美軍官兵服務的“娛樂場所”。30年前,有一位當年隨美軍進入日本的老華僑在回憶錄中寫道,“美軍征服了日本,日本女人征服了美軍”,此話至今可能依然不過時。

的確,中國女人和日本女人有著很大的區別。首先,日本女人會很自然地認為做女人很好,而不像中國女人會常常抱怨“做人難、做女人更難,來世不再做女人”之類。有位中國女作家旅居日本多年,寫了不少關於日本人和日本女人的文章。據她介紹,日本少女迎來初潮時是充滿喜悅的,有不少家庭還蒸紅豆飯慶祝少女的成長。

日本女人多數外柔內剛,有著非凡的忍耐力,在產房內都不叫痛。另外,日本女人的道德觀和貞潔觀也與中國人有很大的不同,她們對性愛持開放態度,這點恐怕不是所有中國男人都能夠接受的。

幾位娶了日本太太的中國朋友介紹說,他們的太太婚前婚後反差巨大:婚前任性、驕矜,大手大腳,而婚後甘於退居二線,甘於平庸,但求無過,在家務、瑣碎和平凡之中打發人生。也許,物質極大豐富之後,精神必然貧乏。

所以,大部分有想法、有事業心的日本女子都沒有結婚,也沒有辦法結婚。因為家庭、事業如何兩全是一個長期的和艱難的課題,而且,並不是隨著經濟發展,矛盾就會得到解決,有時反而變得更復雜。

由於日本社會骨子裡的“重男輕女”和女性事業家庭兩難全的局面,造成了日本社會日益為出生率降低的“少子化”所困擾。因此,許多日本婦女要麼結婚不工作,要麼不結婚。我有好幾個日本同事,都嫁給了中國人。問其理由,曰:中國男人不像日本男人那樣大男子主義,不僅願意做家務活,而且允許並鼓勵妻子在事業上成功,甚至超過自己。

法國有位女社會學家,在日本居住多年,出版了多部以日本婦女為主題的研究著作。據她研究,日本婦女二戰之後在家裡相夫教子,為日本社會的穩定和經濟騰飛做出了重要貢獻。到了20世紀70年代,日本經濟快速發展,需要大量費用低廉、作息時間靈活的勞動者,日本婦女又開始步入社會。從80年代開始,許多日本婦女又開始自己創業,並在時裝、設計和服務領域開創出一片新天地。

"

原來日本女人是這樣生活的

在日本,做女人很幸福

原來日本女人是這樣生活的

日本女子由於結婚後不工作,一切都圍著孩子轉。因此,有許多日本男人在工作發生調動時,通常是“單身赴任”。所在的日本公司在中國的合資企業中,就有很多“單身赴任”的日本外派人員(駐在員)。我原來不理解為什麼,有些兒女已經成人的男子也是“單身赴任”。後來才聽說,日本女人中流行著一句話:丈夫是健康而不在家的好。男人健康可以為家庭賺錢,不在家可以免去“熨襯衣、擦皮鞋”之類的俗務,又可以避免看電視搶頻道,以便盡情地享受花季人生。聽來真是日本男人的悲劇。

據說,日本女人也不像中國女人那樣,“除了要錢還要心 (抓住丈夫的心)”,她們只要丈夫將血汗錢如數繳來,別的都不太管。也可能正因為這樣,很多娶了中國女子為妻的日本人下了班就徑直回家。有位中國人不無道理地指出,日本女人關心、伺候自己的丈夫,很多時候就像“關心”一件掙錢的工具,就像農婦照料耕牛一樣,哪裡是在真正關心一個人!

本男人工作和生活壓力巨大,不會持家和教育後代,對女性有嚴重的依賴性,小的時候依賴母親,大了之後依賴妻子,是真正意義上的“氣管炎”(妻管嚴)和“床頭櫃”(床頭跪)。如果說,日本男人和中國男人還有許多地方不一樣的話,那麼,中國女人和日本女人在抓家政大權方面卻不無相像之處。而且,她們都喜歡皮膚白,夏天要攜帶陽傘、手套。

日本女子就像受寵的貓,矯揉造作、任性固執。對日本女子而言,幹得好真的是不如嫁得好,嫁得好不如長得好:只要稍微有一點姿色,隨便混一個文憑,再嫁個好婆家,這一輩子就算解決了。遠不像日本男人那樣要拼命奮鬥一輩子。我的許多日本同事都希望能夠生女孩,和中國人的想法完全不一樣。

有一位同事已經有了兩個女孩,太太又懷孕了。我問他是否想要男孩,他說:“女孩好,聽話又省心。男孩要為他操心一輩子,而且大了以後還不一定孝順。”在我工作的大樓下面是東京著名的新橋演舞場,每天到了演出時間全部都是一些衣著光鮮、濃妝豔抹的中年女性,而且全部都是結伴而來,很少看到有男性。在演出完了之後,這些女觀眾還在場外等待她們心中的偶像,給他們獻花或要求他們題詞、簽名什麼的。而這時候,她們的丈夫可能還在公司裡忘我地加班。

原來日本女人是這樣生活的

一個日本同事對我說了這樣一件事:在日本每天他都是早出晚歸,與太太很少碰面,更少交流,形同路人。而每天早上出發時,老婆通常都還在睡覺。出發到中國赴任的臨行前,他對太太說,希望她能夠在他出發那一天,早一些起床,為他做一餐正式的日式早飯,以示送別。沒有想到,這一天,太太依然沒有起床,也根本不關心他究竟被派往何處。這位同事感嘆說:“只要每個月工資按時到賬,她甚至可以不需要我活著。”

日本女人一般結婚之後就不工作了,在家裡做“專職主婦”,相夫教子。但女人掌管財政大權,丈夫的工資是要全部上交的。除了工資之外,丈夫的其他收入,如獎金、加班工資、報銷費用等也要如數上交。老婆只給他留下中午的飯錢、上下班的交通費,以及很少的零花錢,用於抽菸、下班後同事們聚會等。日語中男人的零花錢叫做“小使”,意為“只能在小處使用”,可謂言簡意賅、一針見血。

有些日本公司深諳公司男性員工囊中羞澀的苦衷,會向男性員工建議另外開一個賬戶,將某些不容易預見的收入,如出差補貼等,直接轉存到上面,供其開“小金庫”。其實,日本社會基本上是圍繞著女性運轉:男人生產、女人消費;男人加班、女人領導時尚和消費潮流。在外面,日本社會是男尊女卑;而在家庭內部,則是女人掌管一切。

日本的女性除了用丈夫的錢享受之外,還通常會去學一些插花、茶道、書法、繪畫、法國烹調之類,來附庸風雅,裝點門面,有的還在外面包養情人,或出入專為女子服務的色情場所。日本女性到50歲左右,通常孩子也大了,跟丈夫本來也就是同床異夢,便選擇離婚,所以這一年齡段,夫妻離婚的特別多,日本稱做“熟年離婚”,特指在丈夫拿到退休金之後離婚。

因此,日本旅行社就有專門為50歲女性設計的旅遊服務項目,在我們看來真是不可思議。而日本男人到了50歲左右,可謂最難過了:如果在公司裡還得不到升遷,可能就要面臨被降級或調離工作崗位。然而,最令他們發憷的還是馬上就要回家,整天面對一個早已經變得“陌生”的黃臉婆,並與之相守殘生了。而中國老年男子還有許多“夕陽紅”的樂趣,比如,琴棋書畫、含飴弄孫之類。

日本男人到了退休後,由於辛苦了一輩子,沒有任何愛好和專長,而且,日本社會又沒有帶孫子的習慣,退下來的老頭往往被老婆看做無用、難看而又礙事的“粗大傢什”(原意是指,不再具有使用價值但又不能隨便處理的笨重傢俱或家用電器) ,在家裡沒有地位,連狗都不如。

日本女人真是有福氣,結婚早,活得又長。結婚後不用工作,在家操持簡單家務,而且大多數家務都由家用電器代勞。因此,日本的商店裡女性用品特別多,其他服務領域,如郵購、旅遊等也大多以婦女為主要消費對象。而熟年離婚之後,日本女人才開始真正享受人生的“第二個”春天。日本人的平均期望壽命為世界之最,男人為77歲,而女人則為85歲,比男人長了將近10歲。因此,許多住宅區幾乎全是老太太。

以前常常聽說,人生最幸福的莫過於“開美國車、吃中國菜、住英國房子、娶日本老婆”。如果此話當真,日本男人可不就應該算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嗎?到了日本之後,方知此言未必可信,至少不可全信。在政治上,日本女子的地位也不低:日本好幾任法相(司法部長)就是由婦女擔任,北海道和大阪府的最高官員(知事)目前都是由婦女擔任。

二戰中,日本的生產設施被美軍摧毀,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戰後,又長期被大批美軍佔領,日本男人自己都養不活,更不要說養活妻女了。因此,許多日本女子就靠給美軍官兵做“三陪”來養家餬口。在東京的繁華地段,經常可以看見一個美軍傍著幾個日本女子,招搖過市。有些隨美軍進入日本做貿易的國民黨官員和華裔商人也從中“受益匪淺”。

而且,日本女子和日本社會並沒有引以為恥。我曾經到沖繩去旅遊,那裡長期被美軍佔領,目前,還有許多美軍基地。美軍基地周圍依然有許多為美軍官兵服務的“娛樂場所”。30年前,有一位當年隨美軍進入日本的老華僑在回憶錄中寫道,“美軍征服了日本,日本女人征服了美軍”,此話至今可能依然不過時。

的確,中國女人和日本女人有著很大的區別。首先,日本女人會很自然地認為做女人很好,而不像中國女人會常常抱怨“做人難、做女人更難,來世不再做女人”之類。有位中國女作家旅居日本多年,寫了不少關於日本人和日本女人的文章。據她介紹,日本少女迎來初潮時是充滿喜悅的,有不少家庭還蒸紅豆飯慶祝少女的成長。

日本女人多數外柔內剛,有著非凡的忍耐力,在產房內都不叫痛。另外,日本女人的道德觀和貞潔觀也與中國人有很大的不同,她們對性愛持開放態度,這點恐怕不是所有中國男人都能夠接受的。

幾位娶了日本太太的中國朋友介紹說,他們的太太婚前婚後反差巨大:婚前任性、驕矜,大手大腳,而婚後甘於退居二線,甘於平庸,但求無過,在家務、瑣碎和平凡之中打發人生。也許,物質極大豐富之後,精神必然貧乏。

所以,大部分有想法、有事業心的日本女子都沒有結婚,也沒有辦法結婚。因為家庭、事業如何兩全是一個長期的和艱難的課題,而且,並不是隨著經濟發展,矛盾就會得到解決,有時反而變得更復雜。

由於日本社會骨子裡的“重男輕女”和女性事業家庭兩難全的局面,造成了日本社會日益為出生率降低的“少子化”所困擾。因此,許多日本婦女要麼結婚不工作,要麼不結婚。我有好幾個日本同事,都嫁給了中國人。問其理由,曰:中國男人不像日本男人那樣大男子主義,不僅願意做家務活,而且允許並鼓勵妻子在事業上成功,甚至超過自己。

法國有位女社會學家,在日本居住多年,出版了多部以日本婦女為主題的研究著作。據她研究,日本婦女二戰之後在家裡相夫教子,為日本社會的穩定和經濟騰飛做出了重要貢獻。到了20世紀70年代,日本經濟快速發展,需要大量費用低廉、作息時間靈活的勞動者,日本婦女又開始步入社會。從80年代開始,許多日本婦女又開始自己創業,並在時裝、設計和服務領域開創出一片新天地。

原來日本女人是這樣生活的

總之,在日本近代發展的不同階段和各個領域,日本婦女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無疑是日本戰後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關鍵所在。

日本社會分工明確,各司其職。而這在中國人看來,日本女人是為家庭犧牲了事業、或者是為事業犧牲了家庭,也許這正是日本社會和日本男人的需要。日本的皇太妃雅子曾經是何等風華正茂、才貌雙全的外交官,不知是為了愛,還是為了日本皇室的香火和“國家社稷大事”而放棄公職嫁入皇室?也正因為如此,日本有人打趣地說,日本雖被勞動力缺乏所困擾,但卻有近一半的人力資源沒有被利用起來,這就是日本婦女。

近年來,有無數的中國人到日本留學、生活和工作。我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在這些中國人當中,很多女性喜歡日本,選擇了留在日本,甚至為此不惜一切代價,哪怕是與國內的丈夫離婚、再嫁、“拋兒棄女”,也在所不惜。而大多數中國男性則在經歷了留學、工作的千辛萬苦之後,選擇回國或轉到第三國“發展”。

為此,我曾經請教過許多人,大多數人都對我說,中國女性和日本女性一樣,都是真正的個人主義者,非常看重日常生活的質量,因而喜歡日常生活充滿詩情畫意而又十分便利的日本。而且日本的生活環境非常乾淨和安全,這對女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無怪乎有位上海女作家在日本生活多年後總結說:“中國和日本都是定語。去掉這個定語,女人就是女人。”有個從日本留學回國的女留學生說,日本不光周圍環境乾淨,就連鈔票也是乾乾淨淨的。不像中國國內的紙鈔票,上市不久就變得皺巴巴、髒兮兮的,有的上面還有亂七八糟的留言。

然而,到了日本的中國男性則不容易擺脫種族、國家和世界大事,更受不了在日本每日加班受氣的苦,難以真正融入日本社會。有意思的是,在中國,熱衷於日本文化和料理的消費者也是以女性居多,而喜歡日本文化和料理的男性則不太多。

我貿然為日本女人的生活歸納了一個流程:“花嫁、失樂園、熟年離婚”,這也許就是許多日本婦女的生活歷程。相比之下,日本男人的生活歷程則要悲慘得多:“殘業、粗大傢什、過勞死”。嗚乎哀哉。

"

原來日本女人是這樣生活的

在日本,做女人很幸福

原來日本女人是這樣生活的

日本女子由於結婚後不工作,一切都圍著孩子轉。因此,有許多日本男人在工作發生調動時,通常是“單身赴任”。所在的日本公司在中國的合資企業中,就有很多“單身赴任”的日本外派人員(駐在員)。我原來不理解為什麼,有些兒女已經成人的男子也是“單身赴任”。後來才聽說,日本女人中流行著一句話:丈夫是健康而不在家的好。男人健康可以為家庭賺錢,不在家可以免去“熨襯衣、擦皮鞋”之類的俗務,又可以避免看電視搶頻道,以便盡情地享受花季人生。聽來真是日本男人的悲劇。

據說,日本女人也不像中國女人那樣,“除了要錢還要心 (抓住丈夫的心)”,她們只要丈夫將血汗錢如數繳來,別的都不太管。也可能正因為這樣,很多娶了中國女子為妻的日本人下了班就徑直回家。有位中國人不無道理地指出,日本女人關心、伺候自己的丈夫,很多時候就像“關心”一件掙錢的工具,就像農婦照料耕牛一樣,哪裡是在真正關心一個人!

本男人工作和生活壓力巨大,不會持家和教育後代,對女性有嚴重的依賴性,小的時候依賴母親,大了之後依賴妻子,是真正意義上的“氣管炎”(妻管嚴)和“床頭櫃”(床頭跪)。如果說,日本男人和中國男人還有許多地方不一樣的話,那麼,中國女人和日本女人在抓家政大權方面卻不無相像之處。而且,她們都喜歡皮膚白,夏天要攜帶陽傘、手套。

日本女子就像受寵的貓,矯揉造作、任性固執。對日本女子而言,幹得好真的是不如嫁得好,嫁得好不如長得好:只要稍微有一點姿色,隨便混一個文憑,再嫁個好婆家,這一輩子就算解決了。遠不像日本男人那樣要拼命奮鬥一輩子。我的許多日本同事都希望能夠生女孩,和中國人的想法完全不一樣。

有一位同事已經有了兩個女孩,太太又懷孕了。我問他是否想要男孩,他說:“女孩好,聽話又省心。男孩要為他操心一輩子,而且大了以後還不一定孝順。”在我工作的大樓下面是東京著名的新橋演舞場,每天到了演出時間全部都是一些衣著光鮮、濃妝豔抹的中年女性,而且全部都是結伴而來,很少看到有男性。在演出完了之後,這些女觀眾還在場外等待她們心中的偶像,給他們獻花或要求他們題詞、簽名什麼的。而這時候,她們的丈夫可能還在公司裡忘我地加班。

原來日本女人是這樣生活的

一個日本同事對我說了這樣一件事:在日本每天他都是早出晚歸,與太太很少碰面,更少交流,形同路人。而每天早上出發時,老婆通常都還在睡覺。出發到中國赴任的臨行前,他對太太說,希望她能夠在他出發那一天,早一些起床,為他做一餐正式的日式早飯,以示送別。沒有想到,這一天,太太依然沒有起床,也根本不關心他究竟被派往何處。這位同事感嘆說:“只要每個月工資按時到賬,她甚至可以不需要我活著。”

日本女人一般結婚之後就不工作了,在家裡做“專職主婦”,相夫教子。但女人掌管財政大權,丈夫的工資是要全部上交的。除了工資之外,丈夫的其他收入,如獎金、加班工資、報銷費用等也要如數上交。老婆只給他留下中午的飯錢、上下班的交通費,以及很少的零花錢,用於抽菸、下班後同事們聚會等。日語中男人的零花錢叫做“小使”,意為“只能在小處使用”,可謂言簡意賅、一針見血。

有些日本公司深諳公司男性員工囊中羞澀的苦衷,會向男性員工建議另外開一個賬戶,將某些不容易預見的收入,如出差補貼等,直接轉存到上面,供其開“小金庫”。其實,日本社會基本上是圍繞著女性運轉:男人生產、女人消費;男人加班、女人領導時尚和消費潮流。在外面,日本社會是男尊女卑;而在家庭內部,則是女人掌管一切。

日本的女性除了用丈夫的錢享受之外,還通常會去學一些插花、茶道、書法、繪畫、法國烹調之類,來附庸風雅,裝點門面,有的還在外面包養情人,或出入專為女子服務的色情場所。日本女性到50歲左右,通常孩子也大了,跟丈夫本來也就是同床異夢,便選擇離婚,所以這一年齡段,夫妻離婚的特別多,日本稱做“熟年離婚”,特指在丈夫拿到退休金之後離婚。

因此,日本旅行社就有專門為50歲女性設計的旅遊服務項目,在我們看來真是不可思議。而日本男人到了50歲左右,可謂最難過了:如果在公司裡還得不到升遷,可能就要面臨被降級或調離工作崗位。然而,最令他們發憷的還是馬上就要回家,整天面對一個早已經變得“陌生”的黃臉婆,並與之相守殘生了。而中國老年男子還有許多“夕陽紅”的樂趣,比如,琴棋書畫、含飴弄孫之類。

日本男人到了退休後,由於辛苦了一輩子,沒有任何愛好和專長,而且,日本社會又沒有帶孫子的習慣,退下來的老頭往往被老婆看做無用、難看而又礙事的“粗大傢什”(原意是指,不再具有使用價值但又不能隨便處理的笨重傢俱或家用電器) ,在家裡沒有地位,連狗都不如。

日本女人真是有福氣,結婚早,活得又長。結婚後不用工作,在家操持簡單家務,而且大多數家務都由家用電器代勞。因此,日本的商店裡女性用品特別多,其他服務領域,如郵購、旅遊等也大多以婦女為主要消費對象。而熟年離婚之後,日本女人才開始真正享受人生的“第二個”春天。日本人的平均期望壽命為世界之最,男人為77歲,而女人則為85歲,比男人長了將近10歲。因此,許多住宅區幾乎全是老太太。

以前常常聽說,人生最幸福的莫過於“開美國車、吃中國菜、住英國房子、娶日本老婆”。如果此話當真,日本男人可不就應該算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嗎?到了日本之後,方知此言未必可信,至少不可全信。在政治上,日本女子的地位也不低:日本好幾任法相(司法部長)就是由婦女擔任,北海道和大阪府的最高官員(知事)目前都是由婦女擔任。

二戰中,日本的生產設施被美軍摧毀,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戰後,又長期被大批美軍佔領,日本男人自己都養不活,更不要說養活妻女了。因此,許多日本女子就靠給美軍官兵做“三陪”來養家餬口。在東京的繁華地段,經常可以看見一個美軍傍著幾個日本女子,招搖過市。有些隨美軍進入日本做貿易的國民黨官員和華裔商人也從中“受益匪淺”。

而且,日本女子和日本社會並沒有引以為恥。我曾經到沖繩去旅遊,那裡長期被美軍佔領,目前,還有許多美軍基地。美軍基地周圍依然有許多為美軍官兵服務的“娛樂場所”。30年前,有一位當年隨美軍進入日本的老華僑在回憶錄中寫道,“美軍征服了日本,日本女人征服了美軍”,此話至今可能依然不過時。

的確,中國女人和日本女人有著很大的區別。首先,日本女人會很自然地認為做女人很好,而不像中國女人會常常抱怨“做人難、做女人更難,來世不再做女人”之類。有位中國女作家旅居日本多年,寫了不少關於日本人和日本女人的文章。據她介紹,日本少女迎來初潮時是充滿喜悅的,有不少家庭還蒸紅豆飯慶祝少女的成長。

日本女人多數外柔內剛,有著非凡的忍耐力,在產房內都不叫痛。另外,日本女人的道德觀和貞潔觀也與中國人有很大的不同,她們對性愛持開放態度,這點恐怕不是所有中國男人都能夠接受的。

幾位娶了日本太太的中國朋友介紹說,他們的太太婚前婚後反差巨大:婚前任性、驕矜,大手大腳,而婚後甘於退居二線,甘於平庸,但求無過,在家務、瑣碎和平凡之中打發人生。也許,物質極大豐富之後,精神必然貧乏。

所以,大部分有想法、有事業心的日本女子都沒有結婚,也沒有辦法結婚。因為家庭、事業如何兩全是一個長期的和艱難的課題,而且,並不是隨著經濟發展,矛盾就會得到解決,有時反而變得更復雜。

由於日本社會骨子裡的“重男輕女”和女性事業家庭兩難全的局面,造成了日本社會日益為出生率降低的“少子化”所困擾。因此,許多日本婦女要麼結婚不工作,要麼不結婚。我有好幾個日本同事,都嫁給了中國人。問其理由,曰:中國男人不像日本男人那樣大男子主義,不僅願意做家務活,而且允許並鼓勵妻子在事業上成功,甚至超過自己。

法國有位女社會學家,在日本居住多年,出版了多部以日本婦女為主題的研究著作。據她研究,日本婦女二戰之後在家裡相夫教子,為日本社會的穩定和經濟騰飛做出了重要貢獻。到了20世紀70年代,日本經濟快速發展,需要大量費用低廉、作息時間靈活的勞動者,日本婦女又開始步入社會。從80年代開始,許多日本婦女又開始自己創業,並在時裝、設計和服務領域開創出一片新天地。

原來日本女人是這樣生活的

總之,在日本近代發展的不同階段和各個領域,日本婦女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無疑是日本戰後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關鍵所在。

日本社會分工明確,各司其職。而這在中國人看來,日本女人是為家庭犧牲了事業、或者是為事業犧牲了家庭,也許這正是日本社會和日本男人的需要。日本的皇太妃雅子曾經是何等風華正茂、才貌雙全的外交官,不知是為了愛,還是為了日本皇室的香火和“國家社稷大事”而放棄公職嫁入皇室?也正因為如此,日本有人打趣地說,日本雖被勞動力缺乏所困擾,但卻有近一半的人力資源沒有被利用起來,這就是日本婦女。

近年來,有無數的中國人到日本留學、生活和工作。我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在這些中國人當中,很多女性喜歡日本,選擇了留在日本,甚至為此不惜一切代價,哪怕是與國內的丈夫離婚、再嫁、“拋兒棄女”,也在所不惜。而大多數中國男性則在經歷了留學、工作的千辛萬苦之後,選擇回國或轉到第三國“發展”。

為此,我曾經請教過許多人,大多數人都對我說,中國女性和日本女性一樣,都是真正的個人主義者,非常看重日常生活的質量,因而喜歡日常生活充滿詩情畫意而又十分便利的日本。而且日本的生活環境非常乾淨和安全,這對女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無怪乎有位上海女作家在日本生活多年後總結說:“中國和日本都是定語。去掉這個定語,女人就是女人。”有個從日本留學回國的女留學生說,日本不光周圍環境乾淨,就連鈔票也是乾乾淨淨的。不像中國國內的紙鈔票,上市不久就變得皺巴巴、髒兮兮的,有的上面還有亂七八糟的留言。

然而,到了日本的中國男性則不容易擺脫種族、國家和世界大事,更受不了在日本每日加班受氣的苦,難以真正融入日本社會。有意思的是,在中國,熱衷於日本文化和料理的消費者也是以女性居多,而喜歡日本文化和料理的男性則不太多。

我貿然為日本女人的生活歸納了一個流程:“花嫁、失樂園、熟年離婚”,這也許就是許多日本婦女的生活歷程。相比之下,日本男人的生活歷程則要悲慘得多:“殘業、粗大傢什、過勞死”。嗚乎哀哉。

原來日本女人是這樣生活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