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我們不幸福?活該!至少有三個真相我們迴避了。

日本 投資 金融 韋三水 2019-03-11


是什麼讓我們不幸福?活該!至少有三個真相我們迴避了。


如果這個時間點——晚上已過零點——你恰好點擊閱讀了我的這篇文章,你要小心了——和我一樣,得趕緊洗洗睡了吧。否則,明天說不定會變醜的,O(∩_∩)O~。

我不會像某視一樣的愚蠢從行文一開始就問“你幸福嗎?”這樣的弱智問題,為什麼?還是哲學家約翰.穆勒說的好:“當一個人問自己是否幸福時,他已經不幸福了。”

但這並不代表著我們不得不正視“幸福”這個嚴肅的命題——幾乎所有研究幸福的書籍和相關專家指出:保持心情愉悅可以長壽,享受生活的人更容易事業成功——但與此同時,精神焦慮、抑鬱的人們越來越多,心理亞健康的人群基數在逐年上升;人們常常感嘆:物質條件在極大豐富,可生活卻越來越不快樂,所謂的幸福感在降低,到底是為什麼呢?!是我們活該嗎?錯!因為,至少有三個本來的真相,卻被一直矇蔽著,從而導致我們始終在誤讀我們的所謂幸福。

1)

第一個真相就是我們壓根不懂何為“幸福”。

幸福的英文happiness來源於古代斯堪的納威維亞語的詞根happ,是“運氣、好運、成功”的意思。18世紀以前的西方,幸福這個詞主要用於表達被上帝的聖光照耀的感覺,它描述的是一種快樂、滿足的狀態,但一般是由於好運突然降臨,而非精心安排所致:發生美麗的巧合時,人們會產生幸福感。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到了範偉演繹的一部作品中的臺詞:什麼是幸福——【幸福就是,我餓了,看到別人手裡頭拿著個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見別人穿了件厚棉襖,那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個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這話說的是多麼多麼的形象和貼切啊。


幸福需要“被無視”,方有“意外之喜”。《心情詞典》這本書裡告誡道:儘管幸福後來逐漸成為人們的人生目標,但人們沒法追求和抓住幸福,這就像“貓一樣,要想讓貓坐到你的腿上,那你要無視它,而不是引逗它。”有人會問你是非常幸福、比較幸福還是不幸福,但這樣的“致命問題”會將我們置於精神危機的邊緣。“如果你認為幸福是強制性的、人人有權獲得幸福或者過得不幸福是種失敗,那麼就會感到焦慮和不滿。”

一個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談幸福。所以,很多心理學家進而提出用“心靈旺盛”來代替幸福,比如塞利格曼。與幸福有關的大多是積極情緒,而追求旺盛的生活則需要勇氣(這並非容易的事情)、憐憫之心(這會使人為他人感到悲傷)和延遲滿足的能力(這意味著要體驗等待的沮喪感)。

是什麼讓我們不幸福?活該!至少有三個真相我們迴避了。


塞利格曼這個人很有意思。他在1967年用狗作了一項經典實驗,起初把狗關在籠子裡,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關在籠子裡逃避不了電擊,多次實驗後,蜂音器一響,在給電擊前,先把籠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上開始呻吟和顫抖,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狗的這種絕望心理狀態在心理學上被成為“習慣性無助”。隨後的很多實驗也證明了這種習得性無助在人身上也會發生。後來許多人將此說法歸納為塞利格曼效應。想一想,我們當中有多少人就像這條狗一樣?包括我自己。

同時,幸福並非“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否則,心理學家們則認為這是對幸福的一種“誤讀”。而更有好事的研究者大膽地提出如此犀利的觀點:幸福並非所有人的追求。

是什麼讓我們不幸福?活該!至少有三個真相我們迴避了。


但不管怎樣,幸福是“架在萬丈深淵之上的橋”(引自《心情詞典》)。我認為這是對幸福的經典“定義”之語。

2)

第二個真相就是:假設幸福與所謂的物質條件真的成正比的話,我們其實並不比日本人富——別瞧不起日本,我們比日本人窮。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何談幸福?

根據新華網報道,在世界銀行今年公佈的最新人均國民總收入(GNI)排行中,日本位列世界第7位,中國僅在第60位。而個人資產方面,據《2016安聯全球財富報告》顯示,中國人均淨金融資產(包括銀行存款、投資基金、股票、債券等可投資資產淨值,不包括住房等不動產)以11500歐元列全球28位,日本則以83890歐元列第6位。由此可見,雖然收入差距在不斷縮小,但中國人均財富水平和日本差距還是有點大。中國人想要真的比日本人有錢,還需要一些時間。

是什麼讓我們不幸福?活該!至少有三個真相我們迴避了。


日本人收入414萬日元(約合25.5萬元人民幣)仍需精打細算。但中國人呢?瘋狂消費!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大陸游客境外消費總額高達2611億美元(約合1.8萬億人民幣),比2015年增加12%,排名世界第一,比排名第二的美國遊客消費總額高出兩倍多。同時,海外購房的消費規模為1600億美元(約合1萬億人民幣),僅在美國買房就花了286億美元。

是什麼讓我們不幸福?活該!至少有三個真相我們迴避了。


中國人真有錢!真的是嗎?錯錯錯。2016年中國基尼係數(財富在社會成員之間的分配程度)為0.465,這就意味著前1%富裕人群佔有全國約三分之一的財產,而後25%貧窮家庭擁有的財產總量僅為1%左右。從財富平均的角度來看,我們不是最有錢的人,但是我們卻造就了“最有錢的中國人”。

1%的富裕人群的幸福能代表中國人的幸福嗎?不能!與此同時,消費傳染病正在另外的99%的人群眾無限的蔓延,一邊拼命賺錢,一邊拼命花錢,壓抑、焦慮、比較等情緒如影相隨。

但即使是日本人,比我們富裕,但並沒有隨著物質的富裕而將幸福感進行正比例的提升,反而是出現了“幸福的反論”,在世界幸福地圖大名單中卻排在快跌出100名的位置。

是什麼讓我們不幸福?活該!至少有三個真相我們迴避了。


從物質中享受到幸福感的時代已經消亡。“就算年收入和資產量有限,但也能夠自行決定、控制、管理自己的收入與支出,能夠做到對於想要的東西買得起,有想做的事也做得了的人,幸福指數會比較高。”(引自《幸福的習慣》)

少即是多。舍即是得。這是中國人的傳統哲學。但貪慾已將我們攫取住了,動彈不得。

3)

第三個真相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們更多時候並不清楚我們自己到底是誰以及清楚到底是什麼對於自己來說最重要。斷舍離,痛肝腸。而這背後都是由於我們的貪慾所致——貪慾意味著更多,而不專注聚焦和簡單明瞭。

是什麼讓我們不幸福?活該!至少有三個真相我們迴避了。


貪慾經常帶來挫敗、失望和負重感,還有羞恥感,迫使我們不能不承認自己缺乏目前沒有或能力不能達到而無法輕易得到的東西,進而有時會產生深深的厭倦感和絕望感,包括對自己的厭惡情緒。

一個人死在街上。一隻狐狸走過他身邊。樓上一間公寓裡,一個妓女在招呼客人。這是格羅茲在其畫作《自殺》中的場景。作品中這個人甚至沒有名字,就躺在那裡,無人知曉,周遭的世界對此無動於衷。“你的生活不再適合你,這種感覺非常緩慢地到來,你幾乎沒有察覺。你的衣服看起來像是別人的。之前滿意的工作,現在也覺得難熬。…你看到陌生人向你投來憐憫的目光,眼神中帶有嫌惡。”於是,你徹底垮了,奔潰了,除非你的內心強大到比石頭還堅硬。

但會有多少人是希臘神話中的西西佛斯?

是什麼讓我們不幸福?活該!至少有三個真相我們迴避了。


別做夢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否則,真的不要怪周圍所有的人都對你嫌惡甚至是遠離。人性就是如此的。千萬別把人想象的太壞,更不要把人想象的太善。

我們一起努力。因為,我的幸福感也很糟糕。我正在讓自己也不做夢的路上。於是,我打算再好好看下《燈塔》,這是一本好書。

——THE END——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公號:weisanshuimedia。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