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攻殼機動隊》枷鎖下的改編

電影《攻殼機動隊》枷鎖下的改編

從一開始傳出好萊塢要翻拍《攻殼機動隊》的時候,我心裡就暗暗叫了聲不妙。

毫無疑問,從士郎正宗的漫畫開始,到押井守幾乎是重造了堪稱經典的兩部動畫電影,再到神山健治TV版對9課眾人的深度挖掘與龐大世界觀的營建,加上系列本身所擁有的社會學分析、政治影射與哲學思辨,這一切都把“攻殼”頂上了神壇。

可改編這樣的科幻動畫經典,大量特效投入是必不可少的,電影成本必然不低。

相對晦澀的故事又不可避免地會驅逐多數普通觀眾,而這樣的腔調本身卻是電影靈魂所在,因此擺在創作者和投資人面前的也是一道十足難題,是降低電影的理解難度,討好大眾,還是繼續把電影的高姿態維持到底,吸引粉絲?

就在這樣的猶猶豫豫中,電影完成了現在的姿態。

電影《攻殼機動隊》枷鎖下的改編

好在,《攻殼機動隊》算是小心翼翼地做了一下平衡,這麼大投資的電影,把故事講到這個地步,政治陰謀變成了大公司無良老闆的小算盤,俗是俗了點,但這樣的退讓與妥協放在商業計算上是可以理解的,可惜,這樣的平衡手法依然還是以失敗告終。

必須承認,電影在美術設計及特效上依然奉獻了非常出色的體驗,香港的市井環境與日本化的氛圍,幾場對經典動畫的重新演繹恰到好處,雖然沒有傀儡師,沒有笑臉男,但我們依然在寡姐身上看到了最適合的素子(當然我覺得不考慮市場因素,還是菊地凜子更合胃口),她的表演對於電影人設而言是到位的。

光學迷彩的秋衣也沒有那麼不堪入目。

巴特換上義眼後也有了八分動畫的神韻,當然大隻一點就更好。

北野武的荒卷霸氣外露。

黃經漢的陀古薩與動畫迷之神似。

至於剩下的隊員們,戲份已經被壓縮得沒什麼存在感,只好安靜地當路人背景板。

電影《攻殼機動隊》枷鎖下的改編

電影的另一重爭議大概在於對素子的刻畫,動畫迷都被素子的高冷御姐範兒所吸引,但電影中的米拉因為被寄予了太多故事而顯得太過入世和情緒起伏。

超一流的黑客被簡單的打女設定而取代,素子並沒有沿著靈魂與肉體的衝突深入主題,反而是在慌慌張張追尋自我回憶的過程中讓故事流入平淡。

也許創作者想要一個更加有血有肉的女主角,但是我看到素子一臉惶恐,甚至最後母女溫情相認的糖水片段,心裡還是有點反酸。

作為一個原系列的忠實粉絲,我覺得這部電影離理想的狀態還有很大差距,但作為普通觀眾而言,電影在出色的視覺包裹下,也算規規矩矩地講了一個科幻故事。

電影有一些貌似深刻的討論,但在很淺的層面便戛然而止。

電影《攻殼機動隊》枷鎖下的改編

這畢竟是嘗試性地一步,雖然換來的是票房失敗的慘淡現實,但在如今賽博朋克風電影越來越稀少的年代,有這樣一部能夠在美術、特效、服裝與氣氛上做得都算不錯的作品,我覺得也不必苛責過多。

等候了許久的川井憲次的傀儡謠,在字幕升起時才緩緩吟唱,妖冶依舊,卻又彷彿離電影萬里之遙,創作者的糾結,核心觀眾的失落,彷彿在這一瞬間全都迸發出來。

這大概也是寄名於“攻殼”之下,所必須揹負的沉重枷鎖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