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背後的神祕“軍師”


任正非背後的神祕“軍師”

任正非的神祕“軍師

來源:跟朱相鵬學精益和HUAWEI 文 | 朱相鵬

人們喜歡將白手起家的成功創業,比喻為“打江山”,這也不無道理。畢竟,都是從零開始,領導一幫人馬,幹出一番事業。

經常聽人說:成功男人的背後,總站著一個默默付出的偉大女人。其實,一個偉大的企業家或開國帝王背後,往往也有一個或多個學富五車的傑出謀士。

從政界看,縱觀歷代開國核心團隊,幾乎都有“黃金搭檔”,既有雄才君王,又有大略謀臣。比如,劉備與諸葛亮,劉邦與蕭何,朱元璋與劉伯溫。

從企業界看,企業家揚名四海的背後,往往也有諮詢公司、常年顧問的身影。

任正非也不例外,他的成功,離不開眾多顧問公司和高參的專業幫助。但在其中,如果只能選擇一位來作為他的“諸葛亮”、“劉伯溫”的話,那可能就非黃衛偉老師莫屬了!

黃衛偉其人

世人聽說華為、任正非的很多,知道黃衛偉的卻鳳毛麟角。原因是他和華為一樣,也很低調、自律。他一般不拋頭露面,很少接受其他公司的邀請,也很少接受媒體採訪,因此讓人感覺比較“神祕”。

他是中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管理學家,1951年生於北京,現年67歲。1982年畢業於山西工業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畢業後考入中國人民大學,1985年畢業並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後來,他還獲得博士學位。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他是跨學科的複合型人才。雖是生產運作管理出身,卻成為戰略、組織、人力、財經與會計等領域的綜合性高手;主要研究領域有生產運營、物流、流程再造、戰略管理、創業管理、營銷、人力資源與財務;在流程再造、平衡計分卡、管理者激勵等領域獲得重大成果。

和一般的學院派不同,他有著極為豐富的管理實戰經驗,從1996年開始就擔任華為、TCL等公司的顧問,至今已經服務華為22年。

他很有定力,喜歡把事情的本質鑽研透徹。他因為相貌酷似基辛格,被人稱為“黃辛格”。

他曾在加拿大和美國的知名商學院做訪問學者,二十餘篇文章,被髮表在《管理科學》、《企業管理》、《中國企業家》等知名的學術期刊或者主流雜誌上。

他曾潛心研究哈佛經典案例,精通於哈佛的案例教學法,並將原汁原味的哈佛案例教學法用於中國商學院EMBA的教育中,是目前國內商學院極少數能精通哈佛案例、使用全英文進行哈佛案例教學分析與指導的教授之一。

他著有《生產與作業管理》、《EVA管理模式》、《走出混沌》、《管理系統模擬的方法與實踐》,翻譯了《管理學》、《運營管理》等著作。

筆者曾拜讀過他的著作《生產與作業管理》。

他在23年前在這本書中闡述的觀點,在今天看來依然適用,比如:

日本汽車何以能以優質價廉席捲美國市場?不是因為日本公司的設備比美國公司好,而是日本公司的生產與作業管理水平遠遠超過了美國同行。

服務業別無選擇,只能大量吸收並採用製造業成功的和最新的生產與作業管理技術,來改進服務作業的管理。

與國外企業的生產與作業管理水平相比,我國企業在這方面的差距相當大。在我國企業中,普遍存在現場髒亂差、庫存居高不下、定額殘缺不全、生產計劃粗糙、質量管理不嚴的問題。表現在產品上,就是質量差、成本高、交貨期長。

我國企業的生產作業計劃管理,不僅在方法手段上與國外先進企業有很大差距,而且在觀念上落後人家幾十年。當國外先進企業在普遍推行以“無缺陷”的全面質量管理、準時制生產方式、柔性製造和職工自主管理為標誌的世界級製造方式時,我國企業的生產與作業管理還徘徊在靠庫存調節生產;靠檢驗保證質量;靠加大批量量提髙設備利用率;靠加班滿足交貨期要求的低水平傳統管理階段,這種落後狀待扭轉。中國要想讓世界各國仰視,首先得讓“Made in China”令全世界消費者信服。

寫書,決不僅僅是講述怎麼管理生產與作業,而是要處處提醒人們,為什麼要這樣管理生產和作業。

寫書一定要有主線,重點突出。本書不是要囊括現代生產與作業管理的所有方面,而是緊緊圍繞從生產作業戰略到生產作業計劃這條主線,來展開最必要的理論和方法的討論。

“首席管理科學家”的三層含義

1、“管理科學”

“管理科學”這四個字放在一起,至少表示認可:管理是一門科學。

光這一點,就能超越一大半老闆的認識。很多老闆仍然認為管理是一門藝術,依賴悟性、揣摩、直覺。

“科學”這兩個字經常被人們掛在嘴邊,但很少有人認真思考它的真正含義。

“科學”有三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客觀性,也就是說符合客觀實際,不是胡編亂造;

第二個特點是系統性。也就是說必須是系統的、完整的,研究和理論都不是支離破碎的。

第三個特點是可驗證性。比如,冰溶於水之後的溫度比水低、比冰高,這個結論不僅在中國是這樣的,在冰島也是這樣的;在古代是這樣的,在今天乃至未來也是這樣的;這個結論不論何時、何地都可以重複出現、可以驗證。

復現才能複製,能複製的才能做大,才能不斷沉澱為平臺,對於管理科學而言,就是不斷沉澱為管理平臺。

公司只有成為管理不斷優化、固化的平臺,才能不依賴個別能人,才能又快又穩地做大做強!

2、“管理科學家”

很多專業、精英人士,都希望能成“家”,例如,從科學工作者到科學家,從教師到教育家,從某某“學者”到某某“學家”, 從創業者到企業家……曾經有個段子,說的是有水平的詩人該怎樣成“家”,總不能叫詩家吧!於是最後確定為“詩作家”。

同樣的,華為認為,管理這門科學學問精深,能讓企業受益匪淺,這個領域的高級人才也可以成“家”,於是“管理科學家”應運而生。

3、“首席管理科學家”

最近多年來,“首席”被廣泛應用,CXO中的C指的就是首席,如首席執行官、首席戰略官、首席增長官,還有首席科學家、首席指揮等。

既然管理科學的學問深、作用大,那麼提倡“不讓雷鋒吃虧”的華為,也會給予他相應的地位,比如“首席管理科學家”。

怎樣用好“軍師”成就大業

1、準確識才

任正非慧眼識珠,看到黃衛偉不但學識淵博,而且定力很強、辦事紮實、善於把問題鑽研透徹,就一直留在身邊作為可以倚重的高參。

2、高效用才

黃衛偉的辦公室被安排在任正非的旁邊。

他經常陪任正非一邊喝茶、喝咖啡、散步,一邊交流思想;任正非喜歡沒事就到他那兒串門,討論問題,興起時還會拍桌子。拍完桌子,任正非有事出去,回來後就把黃衛偉的觀點,結合華為的實際和自己的理解,變成“任氏思想”,反過來也令黃衛偉折服。畢竟任正非看問題的高度、深度和廣度都擺在那裡。

黃衛偉熱愛讀書,也經常為任正非分享讀書心得;任正非推薦給其他人的書,往往是他推薦給任正非的;任正非談到的不少理念,源頭在他那裡。比如《華為的冬天》和《華為基本法》,就是由他主要執筆的。

3、真誠勵才

孫子兵法中有“將孰有能”,“賞罰孰明”,講的就是要比較將領本事,賞罰既要及時,也要恰當。

對於黃衛偉這樣實力強勁的“謀臣”,任正非既捨得給名,也捨得給利。

在名譽上,黃衛偉成為華為乃至全球的首位“首席管理科學家”,以前基本上沒有這種叫法,這個職位基本上是為他量身定做的;被評為“華為藍血十傑”;成為華為官方主編的三本書的“總編”;在1997年上海郵電-深圳華為管理研討會上的彙報材料上,黃衛偉的名字甚至被放在任正非之前!

在利益上,任正非也沒虧待他。他同華為高管一樣既有工資也有股票。一百萬人民幣對別人已是很高的年薪,而對他在華為來說,據未經確認的消息,只能算月薪(年度總薪酬的月平均值)。如果數據屬實,透露這個數據也不要緊,畢竟華為在交稅上也是非常較真的,而不像某些影視公司。

任正非和黃衛偉,真是一對互相成就的“絕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