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鼓勵公司領導請下屬吃飯,這是一種溝通手段

朋友圈瘋傳的華為美食,看來飯勺子真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華為的吃是很厲害的,吃文化、搬家文化和床墊文化,合稱華為三大家居文化。

任正非:鼓勵公司領導請下屬吃飯,這是一種溝通手段

在華為早期,任正非就非常重視吃的問題。雖然有時員工拿到手的工資是白條,但在吃的方面絕不缺斤短兩、將就應付。“吃”在華為受到高度重視,被提到安定團結、上下溝通的高度上。從開始時家庭式的小食堂到記賬式的“大鍋飯”再到無紙化先進管理的大餐廳,華為不斷改進的管理方式輔以不斷更新換代的餐飲設施,令員工可以大飽口福。

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制定的第一版的《華為員工守則》裡就有專門一條:“公司提倡‘吃文化’,上下級和同事之間互相請客吃飯、吃麵條,在飯桌上溝通思想、交流工作。

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有兩個以上華為員工,也就形成了溝通的機會。生產協調委員會及其分會為興趣相投的員工打開了又一扇溝通之門。”

華為的幹部們大多是吃文化的倡導者,不僅自己吃出了箇中深味,而且不斷進行總結和推廣,影響下屬也用心去“吃”,一邊吃一邊溝通交流。員工們心領神會,大面積的推廣和實踐自然就開始了,幹部和員工都大獲裨益。

在正式和非正式的場合,任正非多次提到要繼續發揚光大華為吃文化:

“你感覺自己進步了,就自己請自己撮一頓;你要當好領導嗎,那麼,多請部下吃幾盤炒粉吧,在輕鬆自由的氛圍裡,很輕易就做到了上下溝通,協同工作,部門的效率也就提高了;你想做大祕書,也要多請客,你的工作經過溝通開放了,大家幫助你,互相又瞭解,你就能成為‘大祕’;搞管理的,更要經常這樣在一起聚餐。”

在2008年的一次講話中,任正非鼓勵幹部請下屬吃飯:“記得在北京,我請三個小青年吃飯。我開了個玩笑說,你們年底盤算,誰請客付錢最多,他一定是老大,十幾年過去了,事實證明,老大吃虧了嗎?那飯能吃多少錢,你說中午,大家幾個人跑到凱賓斯基,吃飯喝酒,有什麼不好的。”

任正非:鼓勵公司領導請下屬吃飯,這是一種溝通手段

任正非是軍人出身,後勤服務一直是任正非關注的焦點。為了讓員工吃好,任正非還多次組織食堂大比武,並擔任評委。為了鼓勵研發人員晚上攻關,任正非曾親自送夜宵,慰問一線將士。如果問任正非喜歡的飯什麼,答案是:“也門飯。”

2017年2月15日,任正非在那篇被刷屏的講話,又是以也門飯結尾的:“我鼓勵你們奮鬥,我自己也會踐行。謝謝在敘利亞、也門……奮鬥的員工,至今我、徐直軍、陳黎芳、彭中陽……都認為也門飯是世界上好吃的飯。”任正非口中的也門飯,是個象徵,是個比喻。也門飯代表著華為員工全球營運的四海為家的狀態,同時也反映著任正非在全球行走奮鬥的狀態,反映出任正非與海外員工一起享受各國美食的快樂!

2017年8月2日,華為七星湖數據存儲中心在貴安新區開工。華為創始人、總裁任正非出席開工儀式,在談及選址理由時,除了生態環境好、用風冷散熱能省電和沒有地震之外,第四點就是:“好吃的太多,員工來了不想走,他們都會變胖的。”

任正非吃飯基本上以馬斯洛的第一層次需求為基礎,以填飽肚子為原則,以方便工作為標準。出差時經常出沒於大排檔,點菜基本上沒有品位,既不關注營養,也不關注衛生,更不關注品位和豪華。華為有條不成文的規定,誰的官大,誰的工資高,誰買單。所以,有他在場,不用惦記買單。

2013年10月19日,華為開幹部大會,一直開到晚上9點,任正非與田濤先生一起在丹桂軒吃晚飯。經周密策劃,先斬後奏地買了一次單,被還是被其以“幹部八條”為由,很不體面地向服務員要回了餐費。

2017年4月,任正非踐行了他以前的諾言,請公司前三個公開部分個人職級的部門吃飯。“我很久前曾說過,前三個個人職級公開的勇敢部門,無論天涯海角,我都會去請他們吃飯。”

每次吃飯,都會給小費。有時候,給的小費數額會超過餐費。他給小費的理由是:餐廳服務員不容易,對底層的人更應該關愛,給點小費,他們會給你提供更好的服務。“喜群居,愛雜食”是華為的傳統,即使是在公司,任正非的中午飯基本上也不是一個人吃,一般是請高管一起吃,邊吃邊談工作。

任正非:鼓勵公司領導請下屬吃飯,這是一種溝通手段

吃飯是一種分享,一種溝通手段。任正非喜歡和大家一起分享,華為的分享機制,從其吃飯也可以看出來,任正非的吃飯本身就是一種分享機制。

沒有企業創始人的分享,哪有員工的共享!任正非的分享價值觀和實踐是前提與條件。所謂的共享經濟更是鏡中花,水中月的幻象罷了。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佈,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關注創業家公眾號(ID:chuangyejia),讀懂中國7000種賺錢生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