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的教育情結

本報訊 一如既往,這一次媒體採訪,任正非再次強調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最廉價的國防。一個國家的強盛,是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完成的!

5月21日上午,華為深圳總部,面對國內二十多家媒體,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舉行了美國對華為發佈出口禁令後的首次記者會。

任正非談了許多,包括禁令、斷供、國際合作、人才、教育、理想,到採訪的末尾,他甚至談到了家庭、女兒孟晚舟和自己的妻子。

任正非稱,中國將來要和美國競賽,一定要通過教育。重視教育,最重要的就是重視和尊重教師。

華為無懼美國禁令在於人才和知識

任正非的教育情結

在本次採訪開始前數小時,美國宣佈將對華為的禁令延遲90天實施,直到8月中旬才會生效。以保證美國現有相關網絡的持續運營,為美國現有的相關移動服務提供支持。

任正非指出,美國的“90天臨時執照”對華為沒有多大意義,華為已經做好了準備。

任正非微笑著說出這樣的話,自有其底氣。不僅因為多年前就已開始打造的“備胎”海思芯片可以一夜轉正,還在於及時準確的預判,在孟晚舟事件後,華為就意識到美國的封鎖將會提前。現在,華為萬眾一心,是歷史上最好的時刻。

華為之所以強在,在於人才的強大。“我們在全世界有26個研發能力中心,擁有在職的數學家700多人,物理學家800多人,化學家120多人”。

“我們自己在編的15000多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和專家是把金錢變成知識,我們還有60000多應用型人才是開發產品,把知識變成金錢。我們一直支持企業外的科學家進行科研探索。”

華為除了優秀的“腦袋”一無所有

“華為一沒背景,二沒資源,除了人的腦袋外一無所有”,1月17日,華為公司創始人兼CEO任正非在華為深圳總部接受了《深圳商報》等國內媒體採訪。他在採訪中呼籲重視基礎教育,特別是農村的基礎教育。用優秀的人去培育更優秀的人。

他說,華為現在能取得一定成功,是因為集合了很多優秀的“腦袋”,華為有很多來自國內外的科學家,“我們至少有700多個數學家,800多個物理學家,120個化學家,幾千名基礎研究的專家,數萬名工程師”。

任正非的教育情結

任正非表示,我們國家要與西方競技,關鍵不在房子而在老師,再窮不能窮老師,物質不是最主要的,人才是最主要的,應該要把基礎教育提到國家的最高綱領,才能迎接未來的革命。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這應是黨和國家的主要責任,每個公民的義務。今天滿街高樓大廈,過二三十年就變舊了。如果我們投資教育,二三十年後這些窮孩子就是博士,開始衝鋒,國家就會走向更加繁榮。”

任正非曾在2016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表示,我們國家百年振興中國夢的基礎在教育,教育的基礎在老師。發展科技的唯一出路在教育,也只有教育。

把教育做好,國家才有未來

在華為總部的接待大廳,大屏幕上反覆在播放著一個宣傳片,它的核心內容就是基礎教育和基礎科研是產業誕生和振興的根本動力。

這是任正非還親自指導拍攝了一則視頻,呼籲社會重視基礎教育,讓教師成為最偉大的職業,成為優秀青年的嚮往。

他說,未來信息社會的發展是不可想象的。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一定會有一場巨大革命,在生產方式上要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這個時代對一個國家來說,重心是要發展教育,而且主要是基礎教育,特別是農村的基礎教育。沒有良好的基礎教育,就難有有作為的基礎研究。給農村教師多發一點錢,讓優秀人才願意去當教師,優秀的孩子願意進入師範學校,就如我們老一代革命家毛澤東、粟裕、黃克誠、許光達、惲代英……都出身於師範學校一樣,我們就可以實現“用最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

但現在不是這樣,教師待遇低,孩子們看見知識多也掙不到多少錢,所以也不怎麼想讀書。這樣就適應不了未來二、三十年以後的社會,社會就可能分化。完全使用人工智能生產的可能就會重回西方,因為沒有了工會問題、社會福利問題、罷工問題……;完全不能人工智能的生產可能會搬到東南亞、拉丁美洲、南歐等人力成本低的國家去了。我們國家面臨著這種分化,就應該要把基礎教育提到國家的最高綱領,才能迎接未來的革命。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這應是黨和國家的主要責任,每個公民的義務。今天滿街高樓大廈,過二、三十年就變舊了。如果我們投資教育,二、三十年後這些窮孩子就是博士,開始衝鋒,國家就會走向更加繁榮。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如果變成人才大國,我們與別人的競爭才更加有信心,因此,小學教師應該要得到更多的尊重。當然,今天教師待遇已經比過去好很多了,但還要讓教師成為最光榮的職業,國家未來才有希望,才能在世界競技中獲得成功

我們至少有700名數學家、800多名物理學家、120多名化學家、六七千名基礎研究的專家、六萬多名各種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形成這種組合在前進。因此,我們國家要和西方競技,唯有踏踏實實用五、六十年或者百年時間振興教育。

振興教育不在房子,在於老師。黃埔軍校就是兩條綁腿,抗大就是一條小板凳。你們看關於抗大的電影,搬個小板凳,坐在黃土飛揚的土地上,聽到毛澤東沒有麥克風的講話,就建設了新中國。黃埔和抗大怎麼不是世界上兩所偉大的名校呢?所以,物質不是最主要的,人才是最主要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該得到尊重,這個國家才有希望。

任正非說:我認為,社會就是應該有口號“用最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我們再窮也不能窮老師”。

網友評論:教育興國,誠不我欺!

任正非的教育情結

可以說,重視教育,用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是任正非一以貫之的觀點。四個月前,任正非在接受央視專訪時也指出,把教育做好,國家就有未來。

1月17日,任正非在深圳接受央視記者專訪。針對女兒孟晚舟被加拿大扣押、華為遭一些國家“打壓”等問題答記者問。採訪中,任正非表示最關心的問題是基礎科學研究和教育。在他看來,把教育做好,國家就有未來。

任正非呼籲要重視基礎教育,他認為,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的社會將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最大的進步來源於教育和科學的進步。“怎麼能在這麼小一個芯片上面沉積那麼多東西,我認為國家首先要重視教育,特別是農村的基礎教育。國外有人說過,一個國家的強盛是在小學教室的講臺上完成的,教育是最廉價的國防。”

所以,在任正非看來,要提高老師待遇,再窮不能窮教師,要讓優秀的人才願意去當老師,讓優秀的孩子願意學師範,這樣就可以實現“用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

據介紹,華為在全球18萬員工中,研究人員就佔到了45%,每年的研發投入佔銷售額的15%左右。2018年,華為在研發方面投入更是達到了150億美元,未來5年超過1000億美元。

任正非的教育情結

中國將來和美國競賽,唯有提高教育,沒有其他路。”

“教育手段的商品是另外一個事情,我認為最主要還是要重視教師,因為教師得到被尊重了以後,大家都想做教師。深圳教師得到了尊重,深圳老師掙錢多,253個人競爭一個教師崗位。”

“只有教師的政治地位提升,經濟待遇提升了,我認為才可能使得教育得到較大發展。” 任正非在採訪中提到他的人生經歷。他說:“我個人為什麼感受很深?我父母是鄉村教師,在貴州最偏僻的少數民族地區從事鄉村教育工作,父母這一輩子做教師的體會對孩子們的教育就是一句話‘今生今世不準當老師’,如果老師都不讓自己的孩子當老師,國家是後繼無人的。我親身經歷了他們政治地位低、受人歧視、經濟待遇差的窘境,我們自己跟著他們,也親身體會了這個苦,所以沒有選擇去當老師。”

任正非的教育情結

都勻一中的官網,老校長任摩遜的照片

任正非曾寫過一篇文章《我的父親母親》,任正非的爺爺任三和是做金華火腿的大師傅,當時在浙江省浦江縣很有名氣。

他的父親任摩遜,當年是任家唯一個讀過大學的文化人。1931年,任摩遜進入北平民大經濟系就讀,求學期間正值日本入侵東北,救亡運動高漲,他和很多熱血青年一起參加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後來回老家,在一所專科學校教書,當了許多年校長。

1944年任正非出生於貴州安順地區鎮寧縣一個貧困山區的小村莊,靠近黃果樹瀑布。父親為他起了一個頗有禪意的名字——任正非,“正即非,非即正”這六個字濃縮了父親幾十年的人生感悟。兩年後,任正非的大妹妹出生,起名為任正離,“正非”“正離”實際上反映了父親的一種人生哲學。

任正非小學就讀於貴州邊遠山區的少數民族縣城,高中就讀於貴州省黔南州都勻市都勻一中。家中還有兄妹6人,因為父母對知識的重視和追求,即使在三年困難時期,任正非的父母仍然堅持讓孩子們讀書。

1963年,任正非考入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已併入重慶大學)。讀大二的時候,文革爆發,父親被關進了牛棚。任正非扒火車偷偷回家看望父母。半夜步行十幾裡回到家裡。父母見他回來了,來不及心疼,讓他明早一早就走,怕人知道,影響兒子前途。

任正非第二天大早就趕回學校,臨走時,他父親叮囑道:“記住,知識就是力量,別人不學,你要學,不要隨大流,以後有能力要幫助弟妹。”他父親還脫下自己的一雙舊皮鞋送給他穿。

任正非的教育情結

青年時代的任正非正在刻苦鑽研

任正非回到重慶後把電子計算機、數字技術、自動控制等專業技術自學完,他還把樊映川的高等數學習題集從頭到尾做了兩遍,接著學習了許多邏輯、哲學。他自學了三門外語,當時已到可以閱讀大學課本的程度。

退休後想學數學

5月21日上午,任正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提到,退休後想找個好大學去學學數學,和熱力學第二定律。

任正非的教育情結

“我曾在全國科學大會上講了數學的重要性,聽說現在數學畢業生比較好分配了。我們有幾個人願意讀數學的?我不是學數學的,我曾經說,我退休以後想找一個好大學,學數學。校長問我,學數學幹什麼?我說,想研究熱力學第二定律。他問,研究用來做什麼?我說,想研究宇宙起源。他說,我很歡迎你!但是我到現在還不能退休,還去不了。”

他表示,中國要踏踏實實在數學、物理、化學、神經學、腦科學……各方面努力去改變,我們才可能在這個世界上能站起來。

“其實原子彈的核反應鏈式方程,初中生都學過,但是做成原子彈可不那麼容易。基礎科學看起來道理很簡單,實施起來非常難。所以,在國外某項東西可能看起來是很小的發明,但是發明中套發明,再套發明,是數千項專利、上萬項專利支撐了一個小小的零件。”

更多數字經濟相關信息,請關注公眾號“通信信息報”(ID:txxx-news)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