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作者:Kitty&林聰明

來源:我要WhatYouNeed

ID:newWhatYouNeed

每天,我的電腦屏幕右下方都會彈出來一個窗:“是否進行更新?”

見到這個彈窗,我從來都是快速按下“明天提醒我”。我總覺得,更新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

我以為不點更新,電腦系統就會一直保持在初始版本。後來,無意間打開後臺,才發現電腦已經默默更新了好多個版本了。

生活估計也是這樣。

常常以為自己一成不變的我們,其實可能已經默默更新了好多版本了。

那,應該怎麼發現自己的更新呢?

提示

20歲後你的系統已經更新至以下版本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作者:Kitty&林聰明

來源:我要WhatYouNeed

ID:newWhatYouNeed

每天,我的電腦屏幕右下方都會彈出來一個窗:“是否進行更新?”

見到這個彈窗,我從來都是快速按下“明天提醒我”。我總覺得,更新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

我以為不點更新,電腦系統就會一直保持在初始版本。後來,無意間打開後臺,才發現電腦已經默默更新了好多個版本了。

生活估計也是這樣。

常常以為自己一成不變的我們,其實可能已經默默更新了好多版本了。

那,應該怎麼發現自己的更新呢?

提示

20歲後你的系統已經更新至以下版本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大學入學,

我不知道自己該穿什麼樣的衣服,

便學著舍友買碎花小短裙,

帶可愛圖案的T恤。

後來整理衣櫃時,

室友說:“我們的衣服都好像啊。”

不只是穿衣服像,

我連表情和想法,

都帶著別人的影子。

對著滿櫃子“別人的衣服”,

我感到茫然,這真的是我喜歡的嗎?

直到我在一家古著店裡,

找到了第一件自己真正想穿的衣服。

是一件男款的寬鬆毛衣,

很有年代感。

它看起來,很奇怪。

穿上身後,

室友們的評價是:“有點奇怪。”

再往後,評價慢慢變成了,

“雖然奇怪,但很適合你。”

最後的評價是:

“這是寫著你名字的風格。

再次清理衣櫃時,

裡面每一件奇怪的衣服,

都讓我心情很好。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作者:Kitty&林聰明

來源:我要WhatYouNeed

ID:newWhatYouNeed

每天,我的電腦屏幕右下方都會彈出來一個窗:“是否進行更新?”

見到這個彈窗,我從來都是快速按下“明天提醒我”。我總覺得,更新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

我以為不點更新,電腦系統就會一直保持在初始版本。後來,無意間打開後臺,才發現電腦已經默默更新了好多個版本了。

生活估計也是這樣。

常常以為自己一成不變的我們,其實可能已經默默更新了好多版本了。

那,應該怎麼發現自己的更新呢?

提示

20歲後你的系統已經更新至以下版本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大學入學,

我不知道自己該穿什麼樣的衣服,

便學著舍友買碎花小短裙,

帶可愛圖案的T恤。

後來整理衣櫃時,

室友說:“我們的衣服都好像啊。”

不只是穿衣服像,

我連表情和想法,

都帶著別人的影子。

對著滿櫃子“別人的衣服”,

我感到茫然,這真的是我喜歡的嗎?

直到我在一家古著店裡,

找到了第一件自己真正想穿的衣服。

是一件男款的寬鬆毛衣,

很有年代感。

它看起來,很奇怪。

穿上身後,

室友們的評價是:“有點奇怪。”

再往後,評價慢慢變成了,

“雖然奇怪,但很適合你。”

最後的評價是:

“這是寫著你名字的風格。

再次清理衣櫃時,

裡面每一件奇怪的衣服,

都讓我心情很好。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衣櫃裡,喜歡的衣服的數量,

開始成為我量化成長的標準。

伴隨而來的,

還有我開始嘗試做自己喜歡

但不那麼符合常規的事。

比如,

一個人去給很多陌生人拍照,

去城市最有名的滑板店,

和滑手老闆喝酒聊天。

只要是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

跟別人不那麼一樣也沒關係。

從人群裡分離出來,

找到屬於自己的影子,

這意義遠比身上穿的衣服要大。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作者:Kitty&林聰明

來源:我要WhatYouNeed

ID:newWhatYouNeed

每天,我的電腦屏幕右下方都會彈出來一個窗:“是否進行更新?”

見到這個彈窗,我從來都是快速按下“明天提醒我”。我總覺得,更新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

我以為不點更新,電腦系統就會一直保持在初始版本。後來,無意間打開後臺,才發現電腦已經默默更新了好多個版本了。

生活估計也是這樣。

常常以為自己一成不變的我們,其實可能已經默默更新了好多版本了。

那,應該怎麼發現自己的更新呢?

提示

20歲後你的系統已經更新至以下版本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大學入學,

我不知道自己該穿什麼樣的衣服,

便學著舍友買碎花小短裙,

帶可愛圖案的T恤。

後來整理衣櫃時,

室友說:“我們的衣服都好像啊。”

不只是穿衣服像,

我連表情和想法,

都帶著別人的影子。

對著滿櫃子“別人的衣服”,

我感到茫然,這真的是我喜歡的嗎?

直到我在一家古著店裡,

找到了第一件自己真正想穿的衣服。

是一件男款的寬鬆毛衣,

很有年代感。

它看起來,很奇怪。

穿上身後,

室友們的評價是:“有點奇怪。”

再往後,評價慢慢變成了,

“雖然奇怪,但很適合你。”

最後的評價是:

“這是寫著你名字的風格。

再次清理衣櫃時,

裡面每一件奇怪的衣服,

都讓我心情很好。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衣櫃裡,喜歡的衣服的數量,

開始成為我量化成長的標準。

伴隨而來的,

還有我開始嘗試做自己喜歡

但不那麼符合常規的事。

比如,

一個人去給很多陌生人拍照,

去城市最有名的滑板店,

和滑手老闆喝酒聊天。

只要是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

跟別人不那麼一樣也沒關係。

從人群裡分離出來,

找到屬於自己的影子,

這意義遠比身上穿的衣服要大。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畢業後的首次更新,

是我在進入職場後,

經歷的一段“靜音期”。

我很少出聲,

怕想法不夠好,

又怕說錯話被討厭。

同事在工作群裡@我,

“你怎麼看?”

我常常只會回:

“挺好的。”

久而久之,我變成了一個職場“好人”。

而真正觸發更新的節點,

是朋友無意中說的一句話:

“沒什麼優點的人,

才會被人說是‘好人’吧。”

我真的,

不想做這樣的“好人”。

只是,靜音久了要重新打開聲音,

還蠻難的。

最開始,在會議上,

我小聲結巴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大家陷入沉默,

我簡直想挖個洞把自己埋起來。

但同事還是會問“你怎麼看”,

我能感覺到,

大家是認真地想要問我意見的。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提高5%的音量說出這句話,

下一次,提高12%的音量,

再下一次,提高到20%的音量。

慢慢說,但一定要好好說出來。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作者:Kitty&林聰明

來源:我要WhatYouNeed

ID:newWhatYouNeed

每天,我的電腦屏幕右下方都會彈出來一個窗:“是否進行更新?”

見到這個彈窗,我從來都是快速按下“明天提醒我”。我總覺得,更新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

我以為不點更新,電腦系統就會一直保持在初始版本。後來,無意間打開後臺,才發現電腦已經默默更新了好多個版本了。

生活估計也是這樣。

常常以為自己一成不變的我們,其實可能已經默默更新了好多版本了。

那,應該怎麼發現自己的更新呢?

提示

20歲後你的系統已經更新至以下版本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大學入學,

我不知道自己該穿什麼樣的衣服,

便學著舍友買碎花小短裙,

帶可愛圖案的T恤。

後來整理衣櫃時,

室友說:“我們的衣服都好像啊。”

不只是穿衣服像,

我連表情和想法,

都帶著別人的影子。

對著滿櫃子“別人的衣服”,

我感到茫然,這真的是我喜歡的嗎?

直到我在一家古著店裡,

找到了第一件自己真正想穿的衣服。

是一件男款的寬鬆毛衣,

很有年代感。

它看起來,很奇怪。

穿上身後,

室友們的評價是:“有點奇怪。”

再往後,評價慢慢變成了,

“雖然奇怪,但很適合你。”

最後的評價是:

“這是寫著你名字的風格。

再次清理衣櫃時,

裡面每一件奇怪的衣服,

都讓我心情很好。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衣櫃裡,喜歡的衣服的數量,

開始成為我量化成長的標準。

伴隨而來的,

還有我開始嘗試做自己喜歡

但不那麼符合常規的事。

比如,

一個人去給很多陌生人拍照,

去城市最有名的滑板店,

和滑手老闆喝酒聊天。

只要是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

跟別人不那麼一樣也沒關係。

從人群裡分離出來,

找到屬於自己的影子,

這意義遠比身上穿的衣服要大。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畢業後的首次更新,

是我在進入職場後,

經歷的一段“靜音期”。

我很少出聲,

怕想法不夠好,

又怕說錯話被討厭。

同事在工作群裡@我,

“你怎麼看?”

我常常只會回:

“挺好的。”

久而久之,我變成了一個職場“好人”。

而真正觸發更新的節點,

是朋友無意中說的一句話:

“沒什麼優點的人,

才會被人說是‘好人’吧。”

我真的,

不想做這樣的“好人”。

只是,靜音久了要重新打開聲音,

還蠻難的。

最開始,在會議上,

我小聲結巴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大家陷入沉默,

我簡直想挖個洞把自己埋起來。

但同事還是會問“你怎麼看”,

我能感覺到,

大家是認真地想要問我意見的。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提高5%的音量說出這句話,

下一次,提高12%的音量,

再下一次,提高到20%的音量。

慢慢說,但一定要好好說出來。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一點點提高的音量,

也成了我的更新進度條上,

一個個向前的刻度。

在逐漸坦誠的交流裡,

我發現,我有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比如,

我學會判斷自己想法的

可取和不可取之處,

學會在討論中改進。

而我也越來越明白,

出聲,

才能被大家看見;

鮮活的性格,

才會有真正的存在感。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作者:Kitty&林聰明

來源:我要WhatYouNeed

ID:newWhatYouNeed

每天,我的電腦屏幕右下方都會彈出來一個窗:“是否進行更新?”

見到這個彈窗,我從來都是快速按下“明天提醒我”。我總覺得,更新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

我以為不點更新,電腦系統就會一直保持在初始版本。後來,無意間打開後臺,才發現電腦已經默默更新了好多個版本了。

生活估計也是這樣。

常常以為自己一成不變的我們,其實可能已經默默更新了好多版本了。

那,應該怎麼發現自己的更新呢?

提示

20歲後你的系統已經更新至以下版本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大學入學,

我不知道自己該穿什麼樣的衣服,

便學著舍友買碎花小短裙,

帶可愛圖案的T恤。

後來整理衣櫃時,

室友說:“我們的衣服都好像啊。”

不只是穿衣服像,

我連表情和想法,

都帶著別人的影子。

對著滿櫃子“別人的衣服”,

我感到茫然,這真的是我喜歡的嗎?

直到我在一家古著店裡,

找到了第一件自己真正想穿的衣服。

是一件男款的寬鬆毛衣,

很有年代感。

它看起來,很奇怪。

穿上身後,

室友們的評價是:“有點奇怪。”

再往後,評價慢慢變成了,

“雖然奇怪,但很適合你。”

最後的評價是:

“這是寫著你名字的風格。

再次清理衣櫃時,

裡面每一件奇怪的衣服,

都讓我心情很好。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衣櫃裡,喜歡的衣服的數量,

開始成為我量化成長的標準。

伴隨而來的,

還有我開始嘗試做自己喜歡

但不那麼符合常規的事。

比如,

一個人去給很多陌生人拍照,

去城市最有名的滑板店,

和滑手老闆喝酒聊天。

只要是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

跟別人不那麼一樣也沒關係。

從人群裡分離出來,

找到屬於自己的影子,

這意義遠比身上穿的衣服要大。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畢業後的首次更新,

是我在進入職場後,

經歷的一段“靜音期”。

我很少出聲,

怕想法不夠好,

又怕說錯話被討厭。

同事在工作群裡@我,

“你怎麼看?”

我常常只會回:

“挺好的。”

久而久之,我變成了一個職場“好人”。

而真正觸發更新的節點,

是朋友無意中說的一句話:

“沒什麼優點的人,

才會被人說是‘好人’吧。”

我真的,

不想做這樣的“好人”。

只是,靜音久了要重新打開聲音,

還蠻難的。

最開始,在會議上,

我小聲結巴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大家陷入沉默,

我簡直想挖個洞把自己埋起來。

但同事還是會問“你怎麼看”,

我能感覺到,

大家是認真地想要問我意見的。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提高5%的音量說出這句話,

下一次,提高12%的音量,

再下一次,提高到20%的音量。

慢慢說,但一定要好好說出來。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一點點提高的音量,

也成了我的更新進度條上,

一個個向前的刻度。

在逐漸坦誠的交流裡,

我發現,我有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比如,

我學會判斷自己想法的

可取和不可取之處,

學會在討論中改進。

而我也越來越明白,

出聲,

才能被大家看見;

鮮活的性格,

才會有真正的存在感。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對我來說,

職場是一個促進人不斷更新的環境。

所以,我的第三次更新,

也發生在職場上。

“弱弱的。”

記得同事曾經這麼說過我。

我也不是沒懷疑過自己的能力,

每崩潰一次,

我就會在備忘錄裡寫一句:

“你不行。”

心裡打算著,

寫到第20句“你不行”,

就放棄這份工作。

但當我打開備忘錄,

我發現,

上一次寫下它的時間,

已經是兩個月以前了。

有時候,

記錄自己的崩潰密度,

也是衡量自己是否正在更新的一種方式。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作者:Kitty&林聰明

來源:我要WhatYouNeed

ID:newWhatYouNeed

每天,我的電腦屏幕右下方都會彈出來一個窗:“是否進行更新?”

見到這個彈窗,我從來都是快速按下“明天提醒我”。我總覺得,更新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

我以為不點更新,電腦系統就會一直保持在初始版本。後來,無意間打開後臺,才發現電腦已經默默更新了好多個版本了。

生活估計也是這樣。

常常以為自己一成不變的我們,其實可能已經默默更新了好多版本了。

那,應該怎麼發現自己的更新呢?

提示

20歲後你的系統已經更新至以下版本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大學入學,

我不知道自己該穿什麼樣的衣服,

便學著舍友買碎花小短裙,

帶可愛圖案的T恤。

後來整理衣櫃時,

室友說:“我們的衣服都好像啊。”

不只是穿衣服像,

我連表情和想法,

都帶著別人的影子。

對著滿櫃子“別人的衣服”,

我感到茫然,這真的是我喜歡的嗎?

直到我在一家古著店裡,

找到了第一件自己真正想穿的衣服。

是一件男款的寬鬆毛衣,

很有年代感。

它看起來,很奇怪。

穿上身後,

室友們的評價是:“有點奇怪。”

再往後,評價慢慢變成了,

“雖然奇怪,但很適合你。”

最後的評價是:

“這是寫著你名字的風格。

再次清理衣櫃時,

裡面每一件奇怪的衣服,

都讓我心情很好。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衣櫃裡,喜歡的衣服的數量,

開始成為我量化成長的標準。

伴隨而來的,

還有我開始嘗試做自己喜歡

但不那麼符合常規的事。

比如,

一個人去給很多陌生人拍照,

去城市最有名的滑板店,

和滑手老闆喝酒聊天。

只要是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

跟別人不那麼一樣也沒關係。

從人群裡分離出來,

找到屬於自己的影子,

這意義遠比身上穿的衣服要大。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畢業後的首次更新,

是我在進入職場後,

經歷的一段“靜音期”。

我很少出聲,

怕想法不夠好,

又怕說錯話被討厭。

同事在工作群裡@我,

“你怎麼看?”

我常常只會回:

“挺好的。”

久而久之,我變成了一個職場“好人”。

而真正觸發更新的節點,

是朋友無意中說的一句話:

“沒什麼優點的人,

才會被人說是‘好人’吧。”

我真的,

不想做這樣的“好人”。

只是,靜音久了要重新打開聲音,

還蠻難的。

最開始,在會議上,

我小聲結巴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大家陷入沉默,

我簡直想挖個洞把自己埋起來。

但同事還是會問“你怎麼看”,

我能感覺到,

大家是認真地想要問我意見的。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提高5%的音量說出這句話,

下一次,提高12%的音量,

再下一次,提高到20%的音量。

慢慢說,但一定要好好說出來。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一點點提高的音量,

也成了我的更新進度條上,

一個個向前的刻度。

在逐漸坦誠的交流裡,

我發現,我有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比如,

我學會判斷自己想法的

可取和不可取之處,

學會在討論中改進。

而我也越來越明白,

出聲,

才能被大家看見;

鮮活的性格,

才會有真正的存在感。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對我來說,

職場是一個促進人不斷更新的環境。

所以,我的第三次更新,

也發生在職場上。

“弱弱的。”

記得同事曾經這麼說過我。

我也不是沒懷疑過自己的能力,

每崩潰一次,

我就會在備忘錄裡寫一句:

“你不行。”

心裡打算著,

寫到第20句“你不行”,

就放棄這份工作。

但當我打開備忘錄,

我發現,

上一次寫下它的時間,

已經是兩個月以前了。

有時候,

記錄自己的崩潰密度,

也是衡量自己是否正在更新的一種方式。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回想起那兩個月,

我是有找到一種特別的方式去處理崩潰的。

那陣子,我經歷了一個狀況百出的項目,

有時凌晨兩點睡下,清晨四點半起床。

預算超支,在室外工作遭遇暴雨。

聽起來,都是些讓人高頻崩潰的狀況。

不過也因為它發生得太頻繁,

反而變得沒那麼恐怖了。

只要我把崩潰的心情,

視為跟“無聊”“搞笑”一個類別的情緒,

它也沒那麼難面對。

最後,

我和團隊一起完成了項目,

這讓我挺驕傲的。

應該說,

是盡過最大努力的自己,

讓我挺有底氣。

有些人的自信,是本身就有的。

有些人的自信,

是隻有很努力才能得到的。

而我屬於後者。

我想,

只要盡力完成,

我就沒有理由去苛責自己了。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作者:Kitty&林聰明

來源:我要WhatYouNeed

ID:newWhatYouNeed

每天,我的電腦屏幕右下方都會彈出來一個窗:“是否進行更新?”

見到這個彈窗,我從來都是快速按下“明天提醒我”。我總覺得,更新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

我以為不點更新,電腦系統就會一直保持在初始版本。後來,無意間打開後臺,才發現電腦已經默默更新了好多個版本了。

生活估計也是這樣。

常常以為自己一成不變的我們,其實可能已經默默更新了好多版本了。

那,應該怎麼發現自己的更新呢?

提示

20歲後你的系統已經更新至以下版本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大學入學,

我不知道自己該穿什麼樣的衣服,

便學著舍友買碎花小短裙,

帶可愛圖案的T恤。

後來整理衣櫃時,

室友說:“我們的衣服都好像啊。”

不只是穿衣服像,

我連表情和想法,

都帶著別人的影子。

對著滿櫃子“別人的衣服”,

我感到茫然,這真的是我喜歡的嗎?

直到我在一家古著店裡,

找到了第一件自己真正想穿的衣服。

是一件男款的寬鬆毛衣,

很有年代感。

它看起來,很奇怪。

穿上身後,

室友們的評價是:“有點奇怪。”

再往後,評價慢慢變成了,

“雖然奇怪,但很適合你。”

最後的評價是:

“這是寫著你名字的風格。

再次清理衣櫃時,

裡面每一件奇怪的衣服,

都讓我心情很好。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衣櫃裡,喜歡的衣服的數量,

開始成為我量化成長的標準。

伴隨而來的,

還有我開始嘗試做自己喜歡

但不那麼符合常規的事。

比如,

一個人去給很多陌生人拍照,

去城市最有名的滑板店,

和滑手老闆喝酒聊天。

只要是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

跟別人不那麼一樣也沒關係。

從人群裡分離出來,

找到屬於自己的影子,

這意義遠比身上穿的衣服要大。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畢業後的首次更新,

是我在進入職場後,

經歷的一段“靜音期”。

我很少出聲,

怕想法不夠好,

又怕說錯話被討厭。

同事在工作群裡@我,

“你怎麼看?”

我常常只會回:

“挺好的。”

久而久之,我變成了一個職場“好人”。

而真正觸發更新的節點,

是朋友無意中說的一句話:

“沒什麼優點的人,

才會被人說是‘好人’吧。”

我真的,

不想做這樣的“好人”。

只是,靜音久了要重新打開聲音,

還蠻難的。

最開始,在會議上,

我小聲結巴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大家陷入沉默,

我簡直想挖個洞把自己埋起來。

但同事還是會問“你怎麼看”,

我能感覺到,

大家是認真地想要問我意見的。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提高5%的音量說出這句話,

下一次,提高12%的音量,

再下一次,提高到20%的音量。

慢慢說,但一定要好好說出來。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一點點提高的音量,

也成了我的更新進度條上,

一個個向前的刻度。

在逐漸坦誠的交流裡,

我發現,我有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比如,

我學會判斷自己想法的

可取和不可取之處,

學會在討論中改進。

而我也越來越明白,

出聲,

才能被大家看見;

鮮活的性格,

才會有真正的存在感。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對我來說,

職場是一個促進人不斷更新的環境。

所以,我的第三次更新,

也發生在職場上。

“弱弱的。”

記得同事曾經這麼說過我。

我也不是沒懷疑過自己的能力,

每崩潰一次,

我就會在備忘錄裡寫一句:

“你不行。”

心裡打算著,

寫到第20句“你不行”,

就放棄這份工作。

但當我打開備忘錄,

我發現,

上一次寫下它的時間,

已經是兩個月以前了。

有時候,

記錄自己的崩潰密度,

也是衡量自己是否正在更新的一種方式。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回想起那兩個月,

我是有找到一種特別的方式去處理崩潰的。

那陣子,我經歷了一個狀況百出的項目,

有時凌晨兩點睡下,清晨四點半起床。

預算超支,在室外工作遭遇暴雨。

聽起來,都是些讓人高頻崩潰的狀況。

不過也因為它發生得太頻繁,

反而變得沒那麼恐怖了。

只要我把崩潰的心情,

視為跟“無聊”“搞笑”一個類別的情緒,

它也沒那麼難面對。

最後,

我和團隊一起完成了項目,

這讓我挺驕傲的。

應該說,

是盡過最大努力的自己,

讓我挺有底氣。

有些人的自信,是本身就有的。

有些人的自信,

是隻有很努力才能得到的。

而我屬於後者。

我想,

只要盡力完成,

我就沒有理由去苛責自己了。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比起職場上的更新,

那些更為日常的更新,

很微小,

卻很新奇。

我啊,是個很悶的人。

工作後,

我很久沒認識新的好朋友了,

所以我喜歡追星。

在追星這件事情上,

我是很認真的。

我會在公司的布告欄上,

貼上我喜歡的明星海報。

忙完工作,

我會看上六七個小時的視頻。

如果哪天我喜歡上了另一個明星,

我還會認真地告別“現任”,

寫上一封“對不起,我沒那麼喜歡你了”的信。

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星,

是因為我覺得孤獨。

追星可以填補這份空缺。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作者:Kitty&林聰明

來源:我要WhatYouNeed

ID:newWhatYouNeed

每天,我的電腦屏幕右下方都會彈出來一個窗:“是否進行更新?”

見到這個彈窗,我從來都是快速按下“明天提醒我”。我總覺得,更新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

我以為不點更新,電腦系統就會一直保持在初始版本。後來,無意間打開後臺,才發現電腦已經默默更新了好多個版本了。

生活估計也是這樣。

常常以為自己一成不變的我們,其實可能已經默默更新了好多版本了。

那,應該怎麼發現自己的更新呢?

提示

20歲後你的系統已經更新至以下版本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大學入學,

我不知道自己該穿什麼樣的衣服,

便學著舍友買碎花小短裙,

帶可愛圖案的T恤。

後來整理衣櫃時,

室友說:“我們的衣服都好像啊。”

不只是穿衣服像,

我連表情和想法,

都帶著別人的影子。

對著滿櫃子“別人的衣服”,

我感到茫然,這真的是我喜歡的嗎?

直到我在一家古著店裡,

找到了第一件自己真正想穿的衣服。

是一件男款的寬鬆毛衣,

很有年代感。

它看起來,很奇怪。

穿上身後,

室友們的評價是:“有點奇怪。”

再往後,評價慢慢變成了,

“雖然奇怪,但很適合你。”

最後的評價是:

“這是寫著你名字的風格。

再次清理衣櫃時,

裡面每一件奇怪的衣服,

都讓我心情很好。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衣櫃裡,喜歡的衣服的數量,

開始成為我量化成長的標準。

伴隨而來的,

還有我開始嘗試做自己喜歡

但不那麼符合常規的事。

比如,

一個人去給很多陌生人拍照,

去城市最有名的滑板店,

和滑手老闆喝酒聊天。

只要是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

跟別人不那麼一樣也沒關係。

從人群裡分離出來,

找到屬於自己的影子,

這意義遠比身上穿的衣服要大。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畢業後的首次更新,

是我在進入職場後,

經歷的一段“靜音期”。

我很少出聲,

怕想法不夠好,

又怕說錯話被討厭。

同事在工作群裡@我,

“你怎麼看?”

我常常只會回:

“挺好的。”

久而久之,我變成了一個職場“好人”。

而真正觸發更新的節點,

是朋友無意中說的一句話:

“沒什麼優點的人,

才會被人說是‘好人’吧。”

我真的,

不想做這樣的“好人”。

只是,靜音久了要重新打開聲音,

還蠻難的。

最開始,在會議上,

我小聲結巴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大家陷入沉默,

我簡直想挖個洞把自己埋起來。

但同事還是會問“你怎麼看”,

我能感覺到,

大家是認真地想要問我意見的。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提高5%的音量說出這句話,

下一次,提高12%的音量,

再下一次,提高到20%的音量。

慢慢說,但一定要好好說出來。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一點點提高的音量,

也成了我的更新進度條上,

一個個向前的刻度。

在逐漸坦誠的交流裡,

我發現,我有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比如,

我學會判斷自己想法的

可取和不可取之處,

學會在討論中改進。

而我也越來越明白,

出聲,

才能被大家看見;

鮮活的性格,

才會有真正的存在感。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對我來說,

職場是一個促進人不斷更新的環境。

所以,我的第三次更新,

也發生在職場上。

“弱弱的。”

記得同事曾經這麼說過我。

我也不是沒懷疑過自己的能力,

每崩潰一次,

我就會在備忘錄裡寫一句:

“你不行。”

心裡打算著,

寫到第20句“你不行”,

就放棄這份工作。

但當我打開備忘錄,

我發現,

上一次寫下它的時間,

已經是兩個月以前了。

有時候,

記錄自己的崩潰密度,

也是衡量自己是否正在更新的一種方式。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回想起那兩個月,

我是有找到一種特別的方式去處理崩潰的。

那陣子,我經歷了一個狀況百出的項目,

有時凌晨兩點睡下,清晨四點半起床。

預算超支,在室外工作遭遇暴雨。

聽起來,都是些讓人高頻崩潰的狀況。

不過也因為它發生得太頻繁,

反而變得沒那麼恐怖了。

只要我把崩潰的心情,

視為跟“無聊”“搞笑”一個類別的情緒,

它也沒那麼難面對。

最後,

我和團隊一起完成了項目,

這讓我挺驕傲的。

應該說,

是盡過最大努力的自己,

讓我挺有底氣。

有些人的自信,是本身就有的。

有些人的自信,

是隻有很努力才能得到的。

而我屬於後者。

我想,

只要盡力完成,

我就沒有理由去苛責自己了。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比起職場上的更新,

那些更為日常的更新,

很微小,

卻很新奇。

我啊,是個很悶的人。

工作後,

我很久沒認識新的好朋友了,

所以我喜歡追星。

在追星這件事情上,

我是很認真的。

我會在公司的布告欄上,

貼上我喜歡的明星海報。

忙完工作,

我會看上六七個小時的視頻。

如果哪天我喜歡上了另一個明星,

我還會認真地告別“現任”,

寫上一封“對不起,我沒那麼喜歡你了”的信。

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星,

是因為我覺得孤獨。

追星可以填補這份空缺。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但我生活裡突然出現了一個“怪人”,

他的交友法則裡,

就是朋友一定要保持聯繫,

比如一週一個電話,一次視頻。

有好幾個週末,

我是被他的電話叫醒聊天的。

一開始我很抗拒,

神奇的是,

漸漸地,

我會主動打開他的聊天框,

主要是擔心自己被他的交友法則淘汰。

我把追星的注意力轉移到,

給自己制定交友法則這件事情上。

和不同的人交往,

我反而有了新的改變。

這是曾經的自娛自樂無法給予的。

“自我”這個詞,

不能只有“我”而已,

有了別人的一點顏色,

才會構成新的“我”。

想起我的淘寶訂單裡,

還躺著一筆印刷明星海報的訂單。

但到現在,

我還是沒有要印刷的照片發過去。

現在,

我也不需要了。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作者:Kitty&林聰明

來源:我要WhatYouNeed

ID:newWhatYouNeed

每天,我的電腦屏幕右下方都會彈出來一個窗:“是否進行更新?”

見到這個彈窗,我從來都是快速按下“明天提醒我”。我總覺得,更新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

我以為不點更新,電腦系統就會一直保持在初始版本。後來,無意間打開後臺,才發現電腦已經默默更新了好多個版本了。

生活估計也是這樣。

常常以為自己一成不變的我們,其實可能已經默默更新了好多版本了。

那,應該怎麼發現自己的更新呢?

提示

20歲後你的系統已經更新至以下版本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大學入學,

我不知道自己該穿什麼樣的衣服,

便學著舍友買碎花小短裙,

帶可愛圖案的T恤。

後來整理衣櫃時,

室友說:“我們的衣服都好像啊。”

不只是穿衣服像,

我連表情和想法,

都帶著別人的影子。

對著滿櫃子“別人的衣服”,

我感到茫然,這真的是我喜歡的嗎?

直到我在一家古著店裡,

找到了第一件自己真正想穿的衣服。

是一件男款的寬鬆毛衣,

很有年代感。

它看起來,很奇怪。

穿上身後,

室友們的評價是:“有點奇怪。”

再往後,評價慢慢變成了,

“雖然奇怪,但很適合你。”

最後的評價是:

“這是寫著你名字的風格。

再次清理衣櫃時,

裡面每一件奇怪的衣服,

都讓我心情很好。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衣櫃裡,喜歡的衣服的數量,

開始成為我量化成長的標準。

伴隨而來的,

還有我開始嘗試做自己喜歡

但不那麼符合常規的事。

比如,

一個人去給很多陌生人拍照,

去城市最有名的滑板店,

和滑手老闆喝酒聊天。

只要是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

跟別人不那麼一樣也沒關係。

從人群裡分離出來,

找到屬於自己的影子,

這意義遠比身上穿的衣服要大。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畢業後的首次更新,

是我在進入職場後,

經歷的一段“靜音期”。

我很少出聲,

怕想法不夠好,

又怕說錯話被討厭。

同事在工作群裡@我,

“你怎麼看?”

我常常只會回:

“挺好的。”

久而久之,我變成了一個職場“好人”。

而真正觸發更新的節點,

是朋友無意中說的一句話:

“沒什麼優點的人,

才會被人說是‘好人’吧。”

我真的,

不想做這樣的“好人”。

只是,靜音久了要重新打開聲音,

還蠻難的。

最開始,在會議上,

我小聲結巴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大家陷入沉默,

我簡直想挖個洞把自己埋起來。

但同事還是會問“你怎麼看”,

我能感覺到,

大家是認真地想要問我意見的。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提高5%的音量說出這句話,

下一次,提高12%的音量,

再下一次,提高到20%的音量。

慢慢說,但一定要好好說出來。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一點點提高的音量,

也成了我的更新進度條上,

一個個向前的刻度。

在逐漸坦誠的交流裡,

我發現,我有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比如,

我學會判斷自己想法的

可取和不可取之處,

學會在討論中改進。

而我也越來越明白,

出聲,

才能被大家看見;

鮮活的性格,

才會有真正的存在感。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對我來說,

職場是一個促進人不斷更新的環境。

所以,我的第三次更新,

也發生在職場上。

“弱弱的。”

記得同事曾經這麼說過我。

我也不是沒懷疑過自己的能力,

每崩潰一次,

我就會在備忘錄裡寫一句:

“你不行。”

心裡打算著,

寫到第20句“你不行”,

就放棄這份工作。

但當我打開備忘錄,

我發現,

上一次寫下它的時間,

已經是兩個月以前了。

有時候,

記錄自己的崩潰密度,

也是衡量自己是否正在更新的一種方式。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回想起那兩個月,

我是有找到一種特別的方式去處理崩潰的。

那陣子,我經歷了一個狀況百出的項目,

有時凌晨兩點睡下,清晨四點半起床。

預算超支,在室外工作遭遇暴雨。

聽起來,都是些讓人高頻崩潰的狀況。

不過也因為它發生得太頻繁,

反而變得沒那麼恐怖了。

只要我把崩潰的心情,

視為跟“無聊”“搞笑”一個類別的情緒,

它也沒那麼難面對。

最後,

我和團隊一起完成了項目,

這讓我挺驕傲的。

應該說,

是盡過最大努力的自己,

讓我挺有底氣。

有些人的自信,是本身就有的。

有些人的自信,

是隻有很努力才能得到的。

而我屬於後者。

我想,

只要盡力完成,

我就沒有理由去苛責自己了。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比起職場上的更新,

那些更為日常的更新,

很微小,

卻很新奇。

我啊,是個很悶的人。

工作後,

我很久沒認識新的好朋友了,

所以我喜歡追星。

在追星這件事情上,

我是很認真的。

我會在公司的布告欄上,

貼上我喜歡的明星海報。

忙完工作,

我會看上六七個小時的視頻。

如果哪天我喜歡上了另一個明星,

我還會認真地告別“現任”,

寫上一封“對不起,我沒那麼喜歡你了”的信。

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星,

是因為我覺得孤獨。

追星可以填補這份空缺。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但我生活裡突然出現了一個“怪人”,

他的交友法則裡,

就是朋友一定要保持聯繫,

比如一週一個電話,一次視頻。

有好幾個週末,

我是被他的電話叫醒聊天的。

一開始我很抗拒,

神奇的是,

漸漸地,

我會主動打開他的聊天框,

主要是擔心自己被他的交友法則淘汰。

我把追星的注意力轉移到,

給自己制定交友法則這件事情上。

和不同的人交往,

我反而有了新的改變。

這是曾經的自娛自樂無法給予的。

“自我”這個詞,

不能只有“我”而已,

有了別人的一點顏色,

才會構成新的“我”。

想起我的淘寶訂單裡,

還躺著一筆印刷明星海報的訂單。

但到現在,

我還是沒有要印刷的照片發過去。

現在,

我也不需要了。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來我家的朋友,

都問過我同一個問題:

“你的房間為什麼給人一種隨時都要走的感覺?”

一張床,一張桌子,

衣櫃,化妝品,幾本書,

沒有任何裝飾。

比起滿當當的房間,

我反而覺得

兩個箱子就裝下的房間更能給人安全感。

說出來羞恥,

我以前喜歡買“替代品”。

那段時間,

我處於有點錢,

但也沒有太多錢的狀態。

花起錢來,

一點都沒有氣魄。

喜歡一件斗篷大衣,

標價是599,

狠不下心買,又很想要。

於是我全網搜索相似商品,

然後買了一件80塊錢的“大衣”。

我當時怎麼會相信一件大衣只要80塊呢?

收到的時候,

彷彿收到了一件夾層雨衣。

不開心,

懶得退,

一次都沒穿過,

就被扔掉了。

實現了從快遞到垃圾桶的一步到位。

像這樣“便宜一點點”的觀念,

貫穿了我生活裡的很多部分,

叫外賣、打車都是這樣。

有一天晚上,

朋友和我分享了他最近貧瘠的物慾,

他的比喻讓我印象深刻。

“我們就像一個垃圾,

總想著通過買東西來改變所處的環境,

卻從來沒有想要花錢改變,

自己不是垃圾這個事實。”

我回到家,

環顧四周,

那些衝動買下的“替代品”

對我有任何改變嗎?

沒有。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作者:Kitty&林聰明

來源:我要WhatYouNeed

ID:newWhatYouNeed

每天,我的電腦屏幕右下方都會彈出來一個窗:“是否進行更新?”

見到這個彈窗,我從來都是快速按下“明天提醒我”。我總覺得,更新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

我以為不點更新,電腦系統就會一直保持在初始版本。後來,無意間打開後臺,才發現電腦已經默默更新了好多個版本了。

生活估計也是這樣。

常常以為自己一成不變的我們,其實可能已經默默更新了好多版本了。

那,應該怎麼發現自己的更新呢?

提示

20歲後你的系統已經更新至以下版本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大學入學,

我不知道自己該穿什麼樣的衣服,

便學著舍友買碎花小短裙,

帶可愛圖案的T恤。

後來整理衣櫃時,

室友說:“我們的衣服都好像啊。”

不只是穿衣服像,

我連表情和想法,

都帶著別人的影子。

對著滿櫃子“別人的衣服”,

我感到茫然,這真的是我喜歡的嗎?

直到我在一家古著店裡,

找到了第一件自己真正想穿的衣服。

是一件男款的寬鬆毛衣,

很有年代感。

它看起來,很奇怪。

穿上身後,

室友們的評價是:“有點奇怪。”

再往後,評價慢慢變成了,

“雖然奇怪,但很適合你。”

最後的評價是:

“這是寫著你名字的風格。

再次清理衣櫃時,

裡面每一件奇怪的衣服,

都讓我心情很好。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衣櫃裡,喜歡的衣服的數量,

開始成為我量化成長的標準。

伴隨而來的,

還有我開始嘗試做自己喜歡

但不那麼符合常規的事。

比如,

一個人去給很多陌生人拍照,

去城市最有名的滑板店,

和滑手老闆喝酒聊天。

只要是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

跟別人不那麼一樣也沒關係。

從人群裡分離出來,

找到屬於自己的影子,

這意義遠比身上穿的衣服要大。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畢業後的首次更新,

是我在進入職場後,

經歷的一段“靜音期”。

我很少出聲,

怕想法不夠好,

又怕說錯話被討厭。

同事在工作群裡@我,

“你怎麼看?”

我常常只會回:

“挺好的。”

久而久之,我變成了一個職場“好人”。

而真正觸發更新的節點,

是朋友無意中說的一句話:

“沒什麼優點的人,

才會被人說是‘好人’吧。”

我真的,

不想做這樣的“好人”。

只是,靜音久了要重新打開聲音,

還蠻難的。

最開始,在會議上,

我小聲結巴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大家陷入沉默,

我簡直想挖個洞把自己埋起來。

但同事還是會問“你怎麼看”,

我能感覺到,

大家是認真地想要問我意見的。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提高5%的音量說出這句話,

下一次,提高12%的音量,

再下一次,提高到20%的音量。

慢慢說,但一定要好好說出來。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一點點提高的音量,

也成了我的更新進度條上,

一個個向前的刻度。

在逐漸坦誠的交流裡,

我發現,我有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比如,

我學會判斷自己想法的

可取和不可取之處,

學會在討論中改進。

而我也越來越明白,

出聲,

才能被大家看見;

鮮活的性格,

才會有真正的存在感。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對我來說,

職場是一個促進人不斷更新的環境。

所以,我的第三次更新,

也發生在職場上。

“弱弱的。”

記得同事曾經這麼說過我。

我也不是沒懷疑過自己的能力,

每崩潰一次,

我就會在備忘錄裡寫一句:

“你不行。”

心裡打算著,

寫到第20句“你不行”,

就放棄這份工作。

但當我打開備忘錄,

我發現,

上一次寫下它的時間,

已經是兩個月以前了。

有時候,

記錄自己的崩潰密度,

也是衡量自己是否正在更新的一種方式。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回想起那兩個月,

我是有找到一種特別的方式去處理崩潰的。

那陣子,我經歷了一個狀況百出的項目,

有時凌晨兩點睡下,清晨四點半起床。

預算超支,在室外工作遭遇暴雨。

聽起來,都是些讓人高頻崩潰的狀況。

不過也因為它發生得太頻繁,

反而變得沒那麼恐怖了。

只要我把崩潰的心情,

視為跟“無聊”“搞笑”一個類別的情緒,

它也沒那麼難面對。

最後,

我和團隊一起完成了項目,

這讓我挺驕傲的。

應該說,

是盡過最大努力的自己,

讓我挺有底氣。

有些人的自信,是本身就有的。

有些人的自信,

是隻有很努力才能得到的。

而我屬於後者。

我想,

只要盡力完成,

我就沒有理由去苛責自己了。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比起職場上的更新,

那些更為日常的更新,

很微小,

卻很新奇。

我啊,是個很悶的人。

工作後,

我很久沒認識新的好朋友了,

所以我喜歡追星。

在追星這件事情上,

我是很認真的。

我會在公司的布告欄上,

貼上我喜歡的明星海報。

忙完工作,

我會看上六七個小時的視頻。

如果哪天我喜歡上了另一個明星,

我還會認真地告別“現任”,

寫上一封“對不起,我沒那麼喜歡你了”的信。

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星,

是因為我覺得孤獨。

追星可以填補這份空缺。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但我生活裡突然出現了一個“怪人”,

他的交友法則裡,

就是朋友一定要保持聯繫,

比如一週一個電話,一次視頻。

有好幾個週末,

我是被他的電話叫醒聊天的。

一開始我很抗拒,

神奇的是,

漸漸地,

我會主動打開他的聊天框,

主要是擔心自己被他的交友法則淘汰。

我把追星的注意力轉移到,

給自己制定交友法則這件事情上。

和不同的人交往,

我反而有了新的改變。

這是曾經的自娛自樂無法給予的。

“自我”這個詞,

不能只有“我”而已,

有了別人的一點顏色,

才會構成新的“我”。

想起我的淘寶訂單裡,

還躺著一筆印刷明星海報的訂單。

但到現在,

我還是沒有要印刷的照片發過去。

現在,

我也不需要了。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來我家的朋友,

都問過我同一個問題:

“你的房間為什麼給人一種隨時都要走的感覺?”

一張床,一張桌子,

衣櫃,化妝品,幾本書,

沒有任何裝飾。

比起滿當當的房間,

我反而覺得

兩個箱子就裝下的房間更能給人安全感。

說出來羞恥,

我以前喜歡買“替代品”。

那段時間,

我處於有點錢,

但也沒有太多錢的狀態。

花起錢來,

一點都沒有氣魄。

喜歡一件斗篷大衣,

標價是599,

狠不下心買,又很想要。

於是我全網搜索相似商品,

然後買了一件80塊錢的“大衣”。

我當時怎麼會相信一件大衣只要80塊呢?

收到的時候,

彷彿收到了一件夾層雨衣。

不開心,

懶得退,

一次都沒穿過,

就被扔掉了。

實現了從快遞到垃圾桶的一步到位。

像這樣“便宜一點點”的觀念,

貫穿了我生活裡的很多部分,

叫外賣、打車都是這樣。

有一天晚上,

朋友和我分享了他最近貧瘠的物慾,

他的比喻讓我印象深刻。

“我們就像一個垃圾,

總想著通過買東西來改變所處的環境,

卻從來沒有想要花錢改變,

自己不是垃圾這個事實。”

我回到家,

環顧四周,

那些衝動買下的“替代品”

對我有任何改變嗎?

沒有。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它們的結局就是成為垃圾,

給環境造成負擔。

最後能留下來很久的,

永遠都是那些會帶給你影響的物品。

所以,

我這個“像要隨時走人的房間”,

有著一個更重要的作用。

那就是時刻提醒我,

有沒有給自己製造無用的負擔。

最後。

記得小時候,我每喝下一罐牛奶,就相信自己一定會再長高個幾釐米,可以和喜歡的男生肩並肩;每多做幾道數學題,就相信自己能多考幾分。

分數,身體,技能。那時,衡量自己是不是在成長的標準清晰可見。

然而,當這些外在客觀的標準不再起作用的時候,我們還能擁有一個自己的標準,去衡量“還不錯的自己”是什麼樣子嗎?

所以,我很希望看到這裡的你,可以思考一下,現在自己最想更新的,會是什麼。可能是控制情緒的能力,也可能是清晰表達意見的能力。

然後去找到一個可以證明它的刻度。可能只是記下自己崩潰的次數,也可能是說話的音量——試著將它裝進你的更新進度條。

就算每一次都只是小小的更新,但只要緩緩前進,更新的進度條總會走到滿格的位置。

你會發現,你的成長不再是後知後覺,而是有跡可循的。

對了,還想和你介紹一個新版本。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作者:Kitty&林聰明

來源:我要WhatYouNeed

ID:newWhatYouNeed

每天,我的電腦屏幕右下方都會彈出來一個窗:“是否進行更新?”

見到這個彈窗,我從來都是快速按下“明天提醒我”。我總覺得,更新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

我以為不點更新,電腦系統就會一直保持在初始版本。後來,無意間打開後臺,才發現電腦已經默默更新了好多個版本了。

生活估計也是這樣。

常常以為自己一成不變的我們,其實可能已經默默更新了好多版本了。

那,應該怎麼發現自己的更新呢?

提示

20歲後你的系統已經更新至以下版本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大學入學,

我不知道自己該穿什麼樣的衣服,

便學著舍友買碎花小短裙,

帶可愛圖案的T恤。

後來整理衣櫃時,

室友說:“我們的衣服都好像啊。”

不只是穿衣服像,

我連表情和想法,

都帶著別人的影子。

對著滿櫃子“別人的衣服”,

我感到茫然,這真的是我喜歡的嗎?

直到我在一家古著店裡,

找到了第一件自己真正想穿的衣服。

是一件男款的寬鬆毛衣,

很有年代感。

它看起來,很奇怪。

穿上身後,

室友們的評價是:“有點奇怪。”

再往後,評價慢慢變成了,

“雖然奇怪,但很適合你。”

最後的評價是:

“這是寫著你名字的風格。

再次清理衣櫃時,

裡面每一件奇怪的衣服,

都讓我心情很好。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衣櫃裡,喜歡的衣服的數量,

開始成為我量化成長的標準。

伴隨而來的,

還有我開始嘗試做自己喜歡

但不那麼符合常規的事。

比如,

一個人去給很多陌生人拍照,

去城市最有名的滑板店,

和滑手老闆喝酒聊天。

只要是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

跟別人不那麼一樣也沒關係。

從人群裡分離出來,

找到屬於自己的影子,

這意義遠比身上穿的衣服要大。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畢業後的首次更新,

是我在進入職場後,

經歷的一段“靜音期”。

我很少出聲,

怕想法不夠好,

又怕說錯話被討厭。

同事在工作群裡@我,

“你怎麼看?”

我常常只會回:

“挺好的。”

久而久之,我變成了一個職場“好人”。

而真正觸發更新的節點,

是朋友無意中說的一句話:

“沒什麼優點的人,

才會被人說是‘好人’吧。”

我真的,

不想做這樣的“好人”。

只是,靜音久了要重新打開聲音,

還蠻難的。

最開始,在會議上,

我小聲結巴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大家陷入沉默,

我簡直想挖個洞把自己埋起來。

但同事還是會問“你怎麼看”,

我能感覺到,

大家是認真地想要問我意見的。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提高5%的音量說出這句話,

下一次,提高12%的音量,

再下一次,提高到20%的音量。

慢慢說,但一定要好好說出來。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一點點提高的音量,

也成了我的更新進度條上,

一個個向前的刻度。

在逐漸坦誠的交流裡,

我發現,我有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比如,

我學會判斷自己想法的

可取和不可取之處,

學會在討論中改進。

而我也越來越明白,

出聲,

才能被大家看見;

鮮活的性格,

才會有真正的存在感。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對我來說,

職場是一個促進人不斷更新的環境。

所以,我的第三次更新,

也發生在職場上。

“弱弱的。”

記得同事曾經這麼說過我。

我也不是沒懷疑過自己的能力,

每崩潰一次,

我就會在備忘錄裡寫一句:

“你不行。”

心裡打算著,

寫到第20句“你不行”,

就放棄這份工作。

但當我打開備忘錄,

我發現,

上一次寫下它的時間,

已經是兩個月以前了。

有時候,

記錄自己的崩潰密度,

也是衡量自己是否正在更新的一種方式。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回想起那兩個月,

我是有找到一種特別的方式去處理崩潰的。

那陣子,我經歷了一個狀況百出的項目,

有時凌晨兩點睡下,清晨四點半起床。

預算超支,在室外工作遭遇暴雨。

聽起來,都是些讓人高頻崩潰的狀況。

不過也因為它發生得太頻繁,

反而變得沒那麼恐怖了。

只要我把崩潰的心情,

視為跟“無聊”“搞笑”一個類別的情緒,

它也沒那麼難面對。

最後,

我和團隊一起完成了項目,

這讓我挺驕傲的。

應該說,

是盡過最大努力的自己,

讓我挺有底氣。

有些人的自信,是本身就有的。

有些人的自信,

是隻有很努力才能得到的。

而我屬於後者。

我想,

只要盡力完成,

我就沒有理由去苛責自己了。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比起職場上的更新,

那些更為日常的更新,

很微小,

卻很新奇。

我啊,是個很悶的人。

工作後,

我很久沒認識新的好朋友了,

所以我喜歡追星。

在追星這件事情上,

我是很認真的。

我會在公司的布告欄上,

貼上我喜歡的明星海報。

忙完工作,

我會看上六七個小時的視頻。

如果哪天我喜歡上了另一個明星,

我還會認真地告別“現任”,

寫上一封“對不起,我沒那麼喜歡你了”的信。

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星,

是因為我覺得孤獨。

追星可以填補這份空缺。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但我生活裡突然出現了一個“怪人”,

他的交友法則裡,

就是朋友一定要保持聯繫,

比如一週一個電話,一次視頻。

有好幾個週末,

我是被他的電話叫醒聊天的。

一開始我很抗拒,

神奇的是,

漸漸地,

我會主動打開他的聊天框,

主要是擔心自己被他的交友法則淘汰。

我把追星的注意力轉移到,

給自己制定交友法則這件事情上。

和不同的人交往,

我反而有了新的改變。

這是曾經的自娛自樂無法給予的。

“自我”這個詞,

不能只有“我”而已,

有了別人的一點顏色,

才會構成新的“我”。

想起我的淘寶訂單裡,

還躺著一筆印刷明星海報的訂單。

但到現在,

我還是沒有要印刷的照片發過去。

現在,

我也不需要了。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來我家的朋友,

都問過我同一個問題:

“你的房間為什麼給人一種隨時都要走的感覺?”

一張床,一張桌子,

衣櫃,化妝品,幾本書,

沒有任何裝飾。

比起滿當當的房間,

我反而覺得

兩個箱子就裝下的房間更能給人安全感。

說出來羞恥,

我以前喜歡買“替代品”。

那段時間,

我處於有點錢,

但也沒有太多錢的狀態。

花起錢來,

一點都沒有氣魄。

喜歡一件斗篷大衣,

標價是599,

狠不下心買,又很想要。

於是我全網搜索相似商品,

然後買了一件80塊錢的“大衣”。

我當時怎麼會相信一件大衣只要80塊呢?

收到的時候,

彷彿收到了一件夾層雨衣。

不開心,

懶得退,

一次都沒穿過,

就被扔掉了。

實現了從快遞到垃圾桶的一步到位。

像這樣“便宜一點點”的觀念,

貫穿了我生活裡的很多部分,

叫外賣、打車都是這樣。

有一天晚上,

朋友和我分享了他最近貧瘠的物慾,

他的比喻讓我印象深刻。

“我們就像一個垃圾,

總想著通過買東西來改變所處的環境,

卻從來沒有想要花錢改變,

自己不是垃圾這個事實。”

我回到家,

環顧四周,

那些衝動買下的“替代品”

對我有任何改變嗎?

沒有。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它們的結局就是成為垃圾,

給環境造成負擔。

最後能留下來很久的,

永遠都是那些會帶給你影響的物品。

所以,

我這個“像要隨時走人的房間”,

有著一個更重要的作用。

那就是時刻提醒我,

有沒有給自己製造無用的負擔。

最後。

記得小時候,我每喝下一罐牛奶,就相信自己一定會再長高個幾釐米,可以和喜歡的男生肩並肩;每多做幾道數學題,就相信自己能多考幾分。

分數,身體,技能。那時,衡量自己是不是在成長的標準清晰可見。

然而,當這些外在客觀的標準不再起作用的時候,我們還能擁有一個自己的標準,去衡量“還不錯的自己”是什麼樣子嗎?

所以,我很希望看到這裡的你,可以思考一下,現在自己最想更新的,會是什麼。可能是控制情緒的能力,也可能是清晰表達意見的能力。

然後去找到一個可以證明它的刻度。可能只是記下自己崩潰的次數,也可能是說話的音量——試著將它裝進你的更新進度條。

就算每一次都只是小小的更新,但只要緩緩前進,更新的進度條總會走到滿格的位置。

你會發現,你的成長不再是後知後覺,而是有跡可循的。

對了,還想和你介紹一個新版本。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在每一個“更新”的座標點裡,我們總能看到更清晰的自我的輪廓,也越來越能看清,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方向究竟在哪裡。

在一次次的更新中獲取到的能量,我們也終會有一天能鼓舞到其他人。

更新是一種 Made Better。而我也相信,Made Better 是一件可以向外傳遞的事情。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作者:Kitty&林聰明

來源:我要WhatYouNeed

ID:newWhatYouNeed

每天,我的電腦屏幕右下方都會彈出來一個窗:“是否進行更新?”

見到這個彈窗,我從來都是快速按下“明天提醒我”。我總覺得,更新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

我以為不點更新,電腦系統就會一直保持在初始版本。後來,無意間打開後臺,才發現電腦已經默默更新了好多個版本了。

生活估計也是這樣。

常常以為自己一成不變的我們,其實可能已經默默更新了好多版本了。

那,應該怎麼發現自己的更新呢?

提示

20歲後你的系統已經更新至以下版本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大學入學,

我不知道自己該穿什麼樣的衣服,

便學著舍友買碎花小短裙,

帶可愛圖案的T恤。

後來整理衣櫃時,

室友說:“我們的衣服都好像啊。”

不只是穿衣服像,

我連表情和想法,

都帶著別人的影子。

對著滿櫃子“別人的衣服”,

我感到茫然,這真的是我喜歡的嗎?

直到我在一家古著店裡,

找到了第一件自己真正想穿的衣服。

是一件男款的寬鬆毛衣,

很有年代感。

它看起來,很奇怪。

穿上身後,

室友們的評價是:“有點奇怪。”

再往後,評價慢慢變成了,

“雖然奇怪,但很適合你。”

最後的評價是:

“這是寫著你名字的風格。

再次清理衣櫃時,

裡面每一件奇怪的衣服,

都讓我心情很好。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衣櫃裡,喜歡的衣服的數量,

開始成為我量化成長的標準。

伴隨而來的,

還有我開始嘗試做自己喜歡

但不那麼符合常規的事。

比如,

一個人去給很多陌生人拍照,

去城市最有名的滑板店,

和滑手老闆喝酒聊天。

只要是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

跟別人不那麼一樣也沒關係。

從人群裡分離出來,

找到屬於自己的影子,

這意義遠比身上穿的衣服要大。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畢業後的首次更新,

是我在進入職場後,

經歷的一段“靜音期”。

我很少出聲,

怕想法不夠好,

又怕說錯話被討厭。

同事在工作群裡@我,

“你怎麼看?”

我常常只會回:

“挺好的。”

久而久之,我變成了一個職場“好人”。

而真正觸發更新的節點,

是朋友無意中說的一句話:

“沒什麼優點的人,

才會被人說是‘好人’吧。”

我真的,

不想做這樣的“好人”。

只是,靜音久了要重新打開聲音,

還蠻難的。

最開始,在會議上,

我小聲結巴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大家陷入沉默,

我簡直想挖個洞把自己埋起來。

但同事還是會問“你怎麼看”,

我能感覺到,

大家是認真地想要問我意見的。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提高5%的音量說出這句話,

下一次,提高12%的音量,

再下一次,提高到20%的音量。

慢慢說,但一定要好好說出來。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一點點提高的音量,

也成了我的更新進度條上,

一個個向前的刻度。

在逐漸坦誠的交流裡,

我發現,我有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比如,

我學會判斷自己想法的

可取和不可取之處,

學會在討論中改進。

而我也越來越明白,

出聲,

才能被大家看見;

鮮活的性格,

才會有真正的存在感。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對我來說,

職場是一個促進人不斷更新的環境。

所以,我的第三次更新,

也發生在職場上。

“弱弱的。”

記得同事曾經這麼說過我。

我也不是沒懷疑過自己的能力,

每崩潰一次,

我就會在備忘錄裡寫一句:

“你不行。”

心裡打算著,

寫到第20句“你不行”,

就放棄這份工作。

但當我打開備忘錄,

我發現,

上一次寫下它的時間,

已經是兩個月以前了。

有時候,

記錄自己的崩潰密度,

也是衡量自己是否正在更新的一種方式。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回想起那兩個月,

我是有找到一種特別的方式去處理崩潰的。

那陣子,我經歷了一個狀況百出的項目,

有時凌晨兩點睡下,清晨四點半起床。

預算超支,在室外工作遭遇暴雨。

聽起來,都是些讓人高頻崩潰的狀況。

不過也因為它發生得太頻繁,

反而變得沒那麼恐怖了。

只要我把崩潰的心情,

視為跟“無聊”“搞笑”一個類別的情緒,

它也沒那麼難面對。

最後,

我和團隊一起完成了項目,

這讓我挺驕傲的。

應該說,

是盡過最大努力的自己,

讓我挺有底氣。

有些人的自信,是本身就有的。

有些人的自信,

是隻有很努力才能得到的。

而我屬於後者。

我想,

只要盡力完成,

我就沒有理由去苛責自己了。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比起職場上的更新,

那些更為日常的更新,

很微小,

卻很新奇。

我啊,是個很悶的人。

工作後,

我很久沒認識新的好朋友了,

所以我喜歡追星。

在追星這件事情上,

我是很認真的。

我會在公司的布告欄上,

貼上我喜歡的明星海報。

忙完工作,

我會看上六七個小時的視頻。

如果哪天我喜歡上了另一個明星,

我還會認真地告別“現任”,

寫上一封“對不起,我沒那麼喜歡你了”的信。

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星,

是因為我覺得孤獨。

追星可以填補這份空缺。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但我生活裡突然出現了一個“怪人”,

他的交友法則裡,

就是朋友一定要保持聯繫,

比如一週一個電話,一次視頻。

有好幾個週末,

我是被他的電話叫醒聊天的。

一開始我很抗拒,

神奇的是,

漸漸地,

我會主動打開他的聊天框,

主要是擔心自己被他的交友法則淘汰。

我把追星的注意力轉移到,

給自己制定交友法則這件事情上。

和不同的人交往,

我反而有了新的改變。

這是曾經的自娛自樂無法給予的。

“自我”這個詞,

不能只有“我”而已,

有了別人的一點顏色,

才會構成新的“我”。

想起我的淘寶訂單裡,

還躺著一筆印刷明星海報的訂單。

但到現在,

我還是沒有要印刷的照片發過去。

現在,

我也不需要了。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來我家的朋友,

都問過我同一個問題:

“你的房間為什麼給人一種隨時都要走的感覺?”

一張床,一張桌子,

衣櫃,化妝品,幾本書,

沒有任何裝飾。

比起滿當當的房間,

我反而覺得

兩個箱子就裝下的房間更能給人安全感。

說出來羞恥,

我以前喜歡買“替代品”。

那段時間,

我處於有點錢,

但也沒有太多錢的狀態。

花起錢來,

一點都沒有氣魄。

喜歡一件斗篷大衣,

標價是599,

狠不下心買,又很想要。

於是我全網搜索相似商品,

然後買了一件80塊錢的“大衣”。

我當時怎麼會相信一件大衣只要80塊呢?

收到的時候,

彷彿收到了一件夾層雨衣。

不開心,

懶得退,

一次都沒穿過,

就被扔掉了。

實現了從快遞到垃圾桶的一步到位。

像這樣“便宜一點點”的觀念,

貫穿了我生活裡的很多部分,

叫外賣、打車都是這樣。

有一天晚上,

朋友和我分享了他最近貧瘠的物慾,

他的比喻讓我印象深刻。

“我們就像一個垃圾,

總想著通過買東西來改變所處的環境,

卻從來沒有想要花錢改變,

自己不是垃圾這個事實。”

我回到家,

環顧四周,

那些衝動買下的“替代品”

對我有任何改變嗎?

沒有。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它們的結局就是成為垃圾,

給環境造成負擔。

最後能留下來很久的,

永遠都是那些會帶給你影響的物品。

所以,

我這個“像要隨時走人的房間”,

有著一個更重要的作用。

那就是時刻提醒我,

有沒有給自己製造無用的負擔。

最後。

記得小時候,我每喝下一罐牛奶,就相信自己一定會再長高個幾釐米,可以和喜歡的男生肩並肩;每多做幾道數學題,就相信自己能多考幾分。

分數,身體,技能。那時,衡量自己是不是在成長的標準清晰可見。

然而,當這些外在客觀的標準不再起作用的時候,我們還能擁有一個自己的標準,去衡量“還不錯的自己”是什麼樣子嗎?

所以,我很希望看到這裡的你,可以思考一下,現在自己最想更新的,會是什麼。可能是控制情緒的能力,也可能是清晰表達意見的能力。

然後去找到一個可以證明它的刻度。可能只是記下自己崩潰的次數,也可能是說話的音量——試著將它裝進你的更新進度條。

就算每一次都只是小小的更新,但只要緩緩前進,更新的進度條總會走到滿格的位置。

你會發現,你的成長不再是後知後覺,而是有跡可循的。

對了,還想和你介紹一個新版本。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在每一個“更新”的座標點裡,我們總能看到更清晰的自我的輪廓,也越來越能看清,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方向究竟在哪裡。

在一次次的更新中獲取到的能量,我們也終會有一天能鼓舞到其他人。

更新是一種 Made Better。而我也相信,Made Better 是一件可以向外傳遞的事情。

我把自己更新到了第5個版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