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六大模塊

人力資源 經濟 法律 盤點 白陽書話胡二刀 2017-05-23

人力資源管理已經突破了傳統的模式,把人上升到資源的角度進行配置和管理,如何實現對人力資源的有效管理和配置,構建一個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平臺和體系成為企業HR工作的重點。作為這個有效體系的構成部分,HR各大模塊體系的完善和工作的展開顯得尤為重要!

1、人力資源規劃

-HR工作的航標兼導航儀

航行出海的船隻都需要確立一個航標以定位目的地,同時需要一個有效的導航系統以確保它航行在正確的路線之上。人力資源管理也一樣,需要確定HR工作目標定位和實現途徑。人力資源規劃的目的在於結合企業發展戰略,通過對企業資源狀況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現狀的分析,找到未來人力資源工作的重點和方向,並制定具體的工作方案和計劃,以保證企業目標的順利實現。人力資源規劃的重點在於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和統計,依據這些數據和結果,結合企業戰略,制定未來人力資源工作的方案。正如航行出海的船隻的航標的導航儀,人力資源規劃在HR工作中起到一個定位目標和把握路線的作用!

人力資源規劃定義

人力資源規劃是一項系統的戰略工程,它以企業發展戰略為指導,以全面核查現有人力資源、分析企業內外部條件為基礎,以預測組織對人員的未來供需為切入點,內容包括晉升規劃、補充規劃、培訓開發規劃、人員調配規劃、工資規劃等,基本涵蓋了人力資源的各項管理工作,人力資源規劃還通過人事政策的制定對人力資源管理活動產生持續和重要的影響。

狹義:企業從戰略規劃和發展目標出發,根據其內外部環境的變化,預測企業未來發展對人力資源的需求,以及為滿足這種需要所提供人力資源的活動過程。

廣義:企業所有各類人力資源規劃的總稱。

按期限分:長期(五年以上)、短期(一年及以內),介於兩者的中期計劃。

按內容分:戰略發展規劃、組織人事規劃、制度建設規劃、員工開發規劃。

人力資源規劃是將企業經營戰略和目標轉化成人力需求,以企業整體的超前和量化的角度分析和制定人力資源管理的一些具體目標。

人力資源規劃的概念包括以下四層含義

1)人力資源規劃的制定必須依據組織的發展戰略、目標。

2)人力資源規劃要適應組織內外部環境的變化。

3)制定必要的人力資源政策和措施是人力資源規劃的主要工作。

4)人力資源規劃的目的是使組織人力資源供需平衡,保證組織長期持續發展和員工個人利益的實現。

人力資源規劃的作用

1.有利於組織制定戰略目標和發展規劃。人力資源規劃是組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實現組織戰略目標的重要保證。

2.確保組織生存發展過程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人力資源部門必須分析組織人力資源的需求和供給之間的差距,制定各種規劃來滿足對人力資源的需求。

3.有利於人力資源管理活動的有序化。人力資源規劃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它由總體規劃和各種業務計劃構成,為管理活動(如確定人員的需求量、供給量、調整職務和任務、培訓等)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據,進而保證管理活動的有序化。

4.有利於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人力資源管理要求在實現組織目標的同時,也要滿足員工的個人需要(包括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這樣才能激發員工持久的積極性,只有在人力資源規劃的條件下,員工對自己可滿足的東西和滿足的水平才是可知的。

5.有利於控制人力資源成本。人力資源規劃有助於檢查和測算出人力資源規劃方案的實施成本及其帶來的效益。要通過人力資源規劃預測組織人員的變化,調整組織的人員結構,把人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這是組織持續發展不可缺少的環節。

人力資源規劃的內容

人力資源規劃包括五個方面

1 戰略規劃 是根據企業總體發展戰略的目標,對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方針,政策和策略的規定,是各種人力資源具體計劃的核心,是事關全局的關鍵性計劃。

2 組織規劃 組織規劃是對企業整體框架的設計,主要包括組織信息的採集,處理和應用,組織結構圖的繪製,組織調查,診斷和評價,組織設計與調整,以及組織機構的設置等等。

3 制度規劃 制度規劃是人力資源總規劃目標實現的重要保證,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體系建設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內容。

4 人員規劃 人員規劃是對企業人員總量,構成,流動的整體規劃,包括人力資源現狀分析,企業定員,人員需求和供給預測和人員供需平衡等等。

5 費用規劃 費用規劃是對企業人工成本,人力資源管理費用的整體規劃,包括人力資源費用的預算,核算,結算,以及人力資源費用控制。

人力資源規劃又可分為戰略性的長期規劃、策略性的中期規劃和具體作業性的短期計劃,這些規劃與組織的其他規劃相互協調聯繫,既受制於其他規劃,又為其他規劃服務。

人力資源規劃是預測未來的組織任務和環境對組織的要求,以及為了完成這些任務和滿足這些要求而設計的提供人力資源的過程。通過收集和利用現有的信息對人力資源管理中的資源使用情況進行評估預測。對於我們現在來說,人力資源規劃的實質是根據公司經營方針,通過確定未來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目標來實現公司的即定目標。

因此,我們將人力資源規劃分為戰略計劃和戰術計劃兩個方面。

一、 人力資源的戰略計劃

戰略計劃主要是根據公司內部的經營方向和經營目標,以及公司外部的社會和法律環境對人力資源的影響,來制定出一套跨年度計劃。同時還要注意戰略規劃的穩定性和靈活性的統一。在制定戰略計劃的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因素:

1、 國家及地方人力資源政策環境的變化。包括國家對於人力資源的法律法規的制定,對於人才的各種措施。國家各種經濟法規的實施,國內外經常環境的變化,國家以及地方對於人力資源和人才的各種政策規定等。這些外部環境的變化必定影響公司內部的整體經營環境,從而使公司內部的人力資源政策也應該隨著有所變動。

2、 公司內部的經營環境的變化。公司的人力資源政策的制定必須遵從公司的管理狀況、組織狀況、經營狀況變化和經營目標的變化。由此,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必須根據以下原則,根據公司內部的經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1) 安定原則   安定原則是在公司不斷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應該以公司的穩定發展為其管理的前提和基礎。

2) 成長原則   成長原則是指公司在資本積累增加,銷售額增加,公司規模和市場擴大的情況下,人員必定增加。公司人力資源的基本內容和目標是為了公司的壯大和發展。

3) 持續原則   人力資源管理應該以公司的生命力和可持續增長、並保持公司的永遠發展潛力為目的;必須致力於勞資協調、人才培養與後繼者培植工作。

3、 人力資源的預測。根據公司的戰略規劃以及公司內外環境的分析,而制定人力資源戰略計劃,為配合公司發展的需要,以及避免制定人力資源戰術計劃的盲目性,應該對公司的所需人員作適當預測,在估算人員時應該考慮以下因素:

1) 公司的業務發展和緊縮而所需增減的人員;

2) 因現有人員的離職和調轉等而所需補充的人員;

3) 因管理體系的變更、技術的革新及公司經營規劃的擴大而所需的人員。

4、 企業文化的整合。公司文化的核心就是培育公司的價值觀,培育一種創新向上、符合實際的公司文化。在公司的人力資源規劃中必須充分注意與公司文化的融合與滲透,保障公司經營的特色,以及公司經營的戰略的實現,和組織行為的約束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公司的人力資源具有延續性,具有自己的符合公司的人力資源特色。

二、 人力資源的戰術計劃

戰術計劃則是根據公司未來面臨的外部人力資源供求的預測,以及公司的發展對人力資源的需求量的預測,根據預測的結果制定的具體方案,包括招聘、辭退、晉升、培訓、工資福利政策、梯隊建設和組織變革。

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有了公司的人力資源戰略計劃後,就要制定公司人力資源戰術計劃。人力資源的戰術計劃包括四部分:

1、 招聘計劃   針對公司所需要增加的人才,應制定出該項人才的招聘計劃,一般為一個年度為一個段落,其內容包括:

1)計算本年度所需人才,並計劃考察出可有內部晉升調配的人才,確定各年度必須向外招聘的人才數量,確定招聘方式,尋找招聘來源。

2)對所聘人才如何安排工作職位,並防止人才流失。

2、 人員培訓計劃   人員培訓計劃是人力計劃的重要內容,人員培養計劃應按照公司的業務需要和公司的戰略目標,以及公司的培訓能力,分別確定下列培訓計劃:

1) 專業人員培訓計劃;

2) 部門培訓計劃;

3)一般人員培訓計劃;

4)選送進修計劃;

3、 考核計劃   一般而言,內部因為分工的不同,對於人員的考核方法也不同,在提高、公平、發展的原則下,應該根據員工對於公司所作出的貢獻作為考核的依據。這就是績效考核的指導方法。績效考核計劃要從員工的工作成績的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對員工在工作中的優缺點進行策定。譬如科研人員和公司財務人員的考核體系就不一樣,因此其在制定考試計劃時,應該根據工作性質的不同,制定相應的人力資源績效考核計劃。只少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工作環境的變動性大小;工作內容的程序性大小;員工工作的獨立性大小。 績效考核計劃做出來以後,要相應制定有關考核辦法。用以下方法:員工比較法、關鍵事件法、行為對照法、等級鑑定法、行為錨定法、目標管理法進行考核。

4、 發展計劃   結合公司發展目標,設計核心骨幹員工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發展通道。明確核心骨幹員工在企業內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以達到提高職業忠誠度和工作積極性的作用。

人力資源規劃的程序

人力資源規劃的程序即人力資源規劃的過程,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收集有關信息資料、人力資源需求預測、人力資源供給預測、確定人力資源淨需求、編制人力資源規劃、實施人力資源規劃、人力資源規劃評估、人力資源規劃反饋與修正。

一、收集有關信息資料。人力資源規劃的信息包括組織內部信息和組織外部環境信息。   組織內部信息主要包括企業的戰略計劃、戰術計劃、行動方案、本企業各部門的計劃、人力資源現狀等。組織外部環境信息主要包括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經濟形勢、技術的發展情況、行業的競爭性、勞動力市場、人口和社會發展趨勢、政府的有關政策等。

二、人力資源需求預測。人力資源需求預測包括短期預測和長期預測,總量預測和各個崗位需求預測。 人力資源需求預測的典型步驟如下:

步驟一,現實人力資源需求預測。

步驟二,未來人力資源需求預測。

步驟三,未來人力資源流失情況預測。

步驟四,得出人力資源需求預測結果。

三、人力資源供給預測。人力資源供給預測包括組織內部供給預測和外部供給預測。   人力資源供給預測的典型步驟如下:

步驟一,內部人力資源供給預測。

步驟二,外部人力資源供給預測。

步驟三,將組織內部人力資源供給預測數據和組織外部人力資源供給預測數據彙總,得出組織人力資源供給總體數據。

四、確定人力資源淨需求。在對員工未來的需求與供給預測數據的基礎上,將本組織人力資源需求的預測數與在同期內組織本身可供給的人力資源預測數進行對比分析,從比較分析中可測算出各類人員的淨需求數。這裡所說的“淨需求”既包括人員數量,又包括人員的質量、結構,即既要確定“需要多少人”,又要確定“需要什麼人”,數量和質量要對應起來。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招聘或培訓,就為組織制定有關人力資源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了依據。

五、編制人力資源規劃。根據組織戰略目標及本組織員工的淨需求量,編制人力資源規劃,包括總體規劃和各項業務計劃。同時要注意總體規劃和各項業務計劃及各項業務計劃之間的銜接和平衡,提出調整供給和需求的具體政策和措施。一個典型的人力資源規劃應包括:規劃的時間段、計劃達到的目標、情景分析、具體內容、制定者、制定時間。

1.規劃時間段。確定規劃時間的長短,要具體列出從何時開始,到何時結束。若是長期的人力資源規劃,可以長達5年以上;若是短期的人力資源規劃,如年度人力資源規劃,則為1年。

2.規劃達到的目標。確定達到的目標要與組織的目標緊密聯繫起來,最好有具體的數據,同時要簡明扼要。

3.情景分析。目前情景分析:主要是在收集信息的基礎上,分析組織目前人力資源的供需狀況,進一步指出制訂該計劃的依據。未來情景分析:在收集信息的基礎上,在計劃的時間段內,預測組織未來的人力資源供需狀況,進一步指出制訂該計劃的依據。

4.具體內容。這是人力資源規劃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項目內容

2)執行時間

3)負責人

4)檢查人

5)檢查日期

6)預算

5.規劃制定者。規劃制定者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個部門。

6.規劃制定時間。主要指該規劃正式確定的日期。

六、實施人力資源規劃。人力資源規劃的實施,是人力資源規劃的實際操作過程,要注意協調好各部門、各環節之間的關係,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必須要有專人負責既定方案的實施,要賦予負責人擁有保證人力資源規劃方案實現的權利和資源。

2)要確保不折不扣地按規劃執行。

3)在實施前要做好準備。

4)實施時要全力以赴。

5)要有關於實施進展狀況的定期報告,以確保規劃能夠與環境、組織的目標保持一致。

七、人力資源規劃評估。在實施人力資源規劃的同時,要進行定期與不定期的評估。從如下三個方面進行:

1)是否忠實執行了本規劃。

2)人力資源規劃本身是否合理。

3)將實施的結果與人力資源規劃進行比較,通過發現規劃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來指導以後的人力資源規劃活動。

八、人力資源規劃的反饋與修正。對人力資源規劃實施後的反饋與修正是人力資源規劃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驟。評估結果出來後,應進行及時的反饋,進而對原規劃的內容進行適時的修正,使其更符合實際,更好地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

[編輯本段]制定人力資源計劃的原則

1、充分考慮內部、外部環境的變化   人力資源計劃只有充分地考慮了內、外環境的變化,才能適應需要,真正的做到為企業發展目標服務。內部變化主要指銷售的變化、開發的變化、或者說企業發展戰略的變化,還有公司員工的流動變化等;外部變化指社會消費市場的變化、政府有關人力資源政策的變化、人才市場的變化等。為了更好地適應這些變化,在人力資源計劃中應該對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出預測和風險變化,最好能有面對風險的應對策略。   2、確保企業的人力資源保障   企業的人力資源保障問題是人力資源計劃中應解決的核心問題。它包括人員的流入預測、流出預測、人員的內部流動預測、社會人力資源供給狀況分析、人員流動的損益分析等。只有有效地保證了對企業的人力資源供給,才可能去進行更深層次的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   3、使企業和員工都得到長期的利益   人力資源計劃不僅是面向企業的計劃,也是面向員工的計劃。企業的發展和員工的發展是互相依託、互相促進的關係。如果只考慮企業的發展需要,而忽視了員工的發展,則會有損企業發展目標的達成。優秀的人力資源計劃,一定是能夠使企業個員工達到長期利益的計劃,一定是能夠使企業和員工共同發展的計劃。

人力資源計劃的發展趨勢

為了保證企業人力資源計劃的實用性和有效性,人力資源計劃將更加註重對關鍵環節的陳述;對人力資源計劃中的長期計劃而言,也傾向於將計劃中的關鍵環節明確化、細緻化,並將它們提煉成具體的可執行的計劃,最好明確計劃的責任和要求,並且有相應的評估策略;   由於人力資源市場和企業發展的變化週期增快,企業更傾向於致力於編寫年度人力資源計劃和短期計劃;企業的人力資源計劃將會更加註重關鍵環節的數據分析和量化評估,並且將明確地限定人力資源計劃的範圍。

2、招聘與配置

-“引”和“用”的結合藝術

人員任用講求的是人崗匹配,適崗適人。找到合適的人卻放到了不合適的崗位與沒有找到合適的人一樣會令招聘工作失去意義。招聘合適的人才並把人才配置到合適的地方是才能算完成了一次有效的招聘。招聘和配置有各自的側重點,招聘工作是由需求分析-預算制定-招聘方案的制定-招聘實施-後續評估等一系列步驟構成的,其中關鍵又在於做好需求分析,首先明確企業到底需要什麼人,需要多少人,對這些人有什麼要求,以及通過什麼渠道去尋找公司所需要的這些人,目標和計劃明確之後,招聘工作會變得更加有的放矢。人員配置工作事實上應該在招聘需求分析之時予以考慮,這樣根據崗位“量身定做”一個標準,再根據這個標準招聘企業所需人才,配置工作將會簡化為一個程序性的環節。招聘與配置不能被視為各自獨立的過程,而是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的兩個環節,只有招聘合適的人員並進行有效的配置才能保證招聘意義的實現。

什麼是人力資源配置

人力資源(HR)是社會各項資源中最關鍵的資源,是對企業產生重大影響的資源,歷來被國內外的許多專家學者以及成功人士、有名企業所重視。現在的許多企業就非常重視人力資源的管理。人力資源配置就是指在具體的組織或企業中,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實現人力資源的最優化而實行的對組織或企業的人力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

人力資源配置的基本原則

人力資源管理要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人事相宜,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力資源的作用。但是,對於如何實現科學合理的配置,這是人力資源管理長期以來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怎樣才能對企業人力資源進行有效合理的配置呢?必須遵循如下的原則:

1.能級對應原則

合理的人力資源配置應使人力資源的整體功能強化,使人的能力與崗位要求相對應。企業崗位有層次和種類之分,它們佔據著不同的位置,處於不同的能級水平。每個人也都具有不同水平的能力,在縱向上處於不同的能級位置。崗位人員的配置,應做到能級對應,就是說每一個人所具有的能級水平與所處的層次和崗位的能級要求相對應。

2.優勢定位原則

人的發展受先天素質的影響,更受後天實踐的制約。後天形成的能力不僅與本人的努力程度有關,也與實踐的環境有關,因此人的能力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其個性也是多樣化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有其總體的能級水準,同時也有自己的專業特長及工作愛好。優勢定位內容有兩個方面:一是指人自身應根據自己的優勢和崗位的要求,選擇最有利於發揮自己優勢的崗位;二是指管理者也應據此將人安置到最有利於發揮其優勢的崗位上。

3.動態調節原則

動態原則是指當人員或崗位要求發生變化的時候,要適時地對人員配備進行調整,以保證始終使合適的人工作在合適的崗位上。崗位或崗位要求是在不斷變化的,人也是在不斷變化的,人對崗位的適應也有一個實踐與認識的過程,由於種種原因,使得能級不對應,用非所長等情形時常發生。因此,如果搞一次定位,一職定終身,既會影響工作又不利於人的成長。能級對應,優勢定位只有在不斷調整的動態過程中才能實現。

4.內部為主原則

一般來說,企業在使用人才,特別是高級人才時,總覺得人才不夠,抱怨本單位人才不足。其實,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人才,問題是“千里馬常有”,而 “伯樂不常有”。因此,關鍵是要在企業內部建立起人才資源的開發機制,使用人才的激勵機制。這兩個機制都很重要,如果只有人才開發機制,而沒有激勵機制,那麼本企業的人才就有可能外流。從內部培養人才,給有能力的人提供機會與挑戰,造成緊張與激勵氣氛,是促成公司發展的動力。但是,這也並非排斥引入必要的外部人才。當確實需要從外部招聘人才時,我們就不能“畫地為牢”,死死的扣住企業內部。

人力資源配置中的道德原則

1.公正的道德原則

公正是一種價值尺度,一種道德規範、行為準則,既具有利益均等的內涵,也具有機會均等的內涵。只有在公正的社會制度下。才會有公正的社會秩序,才能實現人際關係的公正和和諧。公正是人力資源配置中必須遵循的原則。其主要表現在用人制度方面,其過程主要應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起點公正。就是在人員的聘用上要公道和平等,對所有的應聘者應該一視同仁,必須確保具有相同的資格條件的人具有均等的參與競爭的機會,保證任人唯賢,而不任人唯親。

二是過程公正。它包括競爭規則的公正和實施規則的公正,而實施過程的公正與否是實行招聘制,它是過程公平的重要保下,沒有確保公正目標實現的途徑和手段,其公正性值得懷疑。

三是結果公正。人力資源開發的目標是選拔出適合職位要求的員工或領導,只有結果是公正的,其制度才是公正的,其人力資源配置也才是最合理的。

2.先公後私的道德原則

先公後私,要求在處理個人、集體和國家之間的利益關係時,要樹立先國家、集體,後個人的道德規範,在謀求個人正當利益的同時,努力為集體和國家做貢獻。企業可以通過企業文化,培訓和提高員工的愛崗敬業精神,加強他們“團隊精神”。其要點是以企業的核心價值觀、道德觀,來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在方法上不能僅依靠單方面的“灌輸” 的“教育”,應當養成員工自己對事物的判斷能力,企業應著力培育員工崇高的道德風尚,用以提高人力資源配置的水平。

3.尊重員工的道德原則

尊重員工的道德原則,就是指管理活動要從人的需要和願望出發,要依靠人來進行,其目的又是為了人的素質的提高,讓人生活得更好。現在企業的發展從根本上來講是人的問題,只有尊重個體以及個體的價值和貢獻,才能充分發揮人的聰明才智。企業員工作為道德個體,他們有著對幸福和利益追求的權利,也有對人生自我實現和成功的需要,更有被人尊重要求。因而,企業要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需要充分認識到這本身就是一種道德,是人力資源配置中的重要因素,是企業管理中最具活力的要素,其他要素只有通過對人的整合才能發揮作用。這就需要管理者在管理中融入“人性化”、“倫理化” 的原則,以人為本、尊重人才,既考慮到企業的長遠利益和發展,又要為員工在企業中的利益和未來做出規劃。例如現在許多企業對新進人員設計其在此企業的職業生涯規劃,讓員工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從而對企業產生親近感和歸屬意識,以此來培養員工的主人翁的道德責任感。

4.誠信與信任的道德原則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誠信作為一種要素在資源配置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無形資產;它能持續不斷地為企業獲得效益,誠信的缺失會導致交易成本的提高,使競爭力下降,甚至使企業虧損和破產。誠信是對企業的嚴肅要求。而恪盡職守、誠實守信是對現代企業員工的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個體只有遵守信用和道德,才稱得上有了人生的正確價值目標,可以說,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和道德人格至關重要。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組織或企業內部建立完善的信任制,培育這種互信、協作的企業文化是當務之急。當今,人與人之間信任度比較低,企業中人與人之間防範之心越來越強,這也並不奇怪,已出現許多員工跳槽,出賣企業的機密的現象,造成現實社會的一種信用的危機;這種不信任嚴重地影響了廣大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得企業的行政成本增加。

人力資源配置的形式

人力資源配置工作,不僅涉及到企業外部,更多的、更困難的工作存在於企業內部。從目前的實際表現來看,主要有以下三種人力資源配置形式:

1.人崗關係型

這種配置類型主要是通過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來保證企業內各部門各崗位的人力資源質量。它是根據員工與崗位的對應關係進行配置的一種形式。就企業內部來說,目前這種類型中的員工配置方式大體有如下幾種:招聘、輪換、試用、競爭上崗、末位淘汰(當企業內的員工數多於崗位數,或者為了保持一定的競爭力時,在試用過程或競爭上崗過程中,對能力最差者實行下崗分流。這便是一種末位淘汰配置方式)、雙向選擇(當企業內的員工數與崗位數相當時,往往先公佈崗位要求,然後讓員工自由選擇,最後以崗選人。這便是一種雙向選擇的配置方式)。

2.移動配置型

這是一種從員工相對崗位移動進行配置的類型。它通過人員相對上下左右崗位的移動來保證企業內的每個崗位人力資源的質量。這種配置的具體表現形式大致有三種:晉升、降職和調動。

3.流動配置型

這是一種從員工相對企業崗位的流動進行配置的類型。它通過人員相對企業的內外流動來保證企業內每個部門與崗位人力資源的質量。這種配置的具體形式有三種:安置、調整和辭退。

企業如何進行人力資源配置

1.合理調整生產一線,特別是採掘一線的人員結構。要按照精幹、高效的原則,把不適應生產一線工作的年老體弱人員調整出來,把身強力壯的人員充實到生產一線崗位上去,使生產一線的職工隊伍始終保持精兵強將的態勢,以保證生產一線人員能有旺盛的精力去完成各項生產任務。

2.要根據生產實際需要,參照生產一線的人員數量和工作量,按比例配置輔助人員,使之既能保質保量,按時完成生產任務,又不浪費勞動力。

3.對地面和機關崗位的人員配置,要杜絕因人設崗現象的發生。對可兼職作業的崗位要予以合併,以確保人力資源的舍理利用。

4.要公開、公平、公正地讓每個職工憑自己的能力競爭上崗。對上崗人員要實行三級動態管理。即:將上崗人員劃分為優秀、合格、臨時三種上崗身份,並根據每個上崗人員的實際工作業績,定期實行三種身份相互轉換制度。讓每個上崗人員既有動力,又有壓力。

5.在人力資源配置過程中,要打破工人、幹部的身份界限,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同時也應打破大中專畢業生必須分配到管理崗位上去工作的觀念,可以把他們分配到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人崗位上去工作。讓他們在實踐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用他們掌握的理論知識去彌補實踐中的缺陷,以促進相關崗位的技術進步。

6.在配備各個崗位的生產(工作)人員時,應採取老、中、青三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傳、幫、帶的作用。讓每個崗位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體能結構都符合優化配置原則,使經驗豐富、技術水平高的老職工與精力充沛、體格健壯的年輕職工之間形成一種互補效應,以確保能高效率地完成企業的各項既定目標。

企業人力資源配置模型

人力資源配置工作,不僅涉及到企業外部,更多的、更困難的工作存在於企業內部。從目前的實際表現來看,主要有以下三種人力資源配置形式:

人崗關係型這種配置類型主要是通過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來保證企業內各部門各崗位的人力資源質量。它是根據員工與崗位的對應關係進行配置的一種形式。就企業內部來說,目前這種類型中的員工配置方式大體有如下幾種:招聘、輪換、試用、競爭上崗、末位淘汰(當企業內的員工數多於崗位數,或者為了保持一定的競爭力時,在試用過程或競爭上崗過程中,對能力最差者實行下崗分流。這便是一種末位淘汰配置方式)、雙向選擇(當企業內的員工數與崗位數相當時,往往先公佈崗位要求,然後讓員工自由選擇,最後以崗選人。這便是一種雙向選擇的配置方式)。

移動配置型

這是一種從員工相對崗位移動進行配置的類型。它通過人員相對上下左右崗位的移動來保證企業內的每個崗位人力資源的質量。這種配置的具體表現形式大致有三種:晉升、降職和調動。

流動配置型

這是一種從員工相對企業崗位的流動進行配置的類型。它通過人員相對企業的內外流動來保證企業內每個部門與崗位人力資源的質量。這種配置的具體形式有三種:安置、調整和辭退。

結合以上人力資源配置的三種形式,要合理地進行企業內部人力資源配置,應以個人——崗位關係為基礎,對企業人力資源進行動態的優化與配置,可遵循以下的“個人—崗位動態匹配模型”:

這個個人——崗位動態匹配模型主要包括以下一些主要步驟與成分:

人力資源規劃

企業目標只能通過配置合格的人力資源來實現,人力資源的配置需要有周密的人力資源規劃。人力資源規劃是企業人力配置的前期性工作,是一個對企業人員流動進行動態預測和決策的過程,它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具有統領與協調作用。其目的是預測企業的人力資源需求和可能的供給,確保企業在需要的時間和崗位上獲得所需的合格人員,實現企業的發展戰略和員工個人的利益。任何組織或企業,要想有合格、高效的人員結構,就必須進行人力資源規劃。

職位空缺申請與審批

人力規劃更多的是對企業所需人員數量以及企業內部所能提供的人員數量的一種預測,至於具體哪些部門、哪些崗位存在空缺,則需由各部門主管提出職位空缺與申請,並由人力資源部進行仔細嚴格的審批,如果沒有比較嚴格的審查,或是形式上設立這個審查而實質上根本不起作用,那麼就極有可能導致公司整體的人口膨脹。因此,嚴格的職位申請與審批是有效的人力規劃以及有效的人力資源利用與配置的基礎。

工作分析

確定了所需招聘人員的崗位以及各崗位空缺人員數量後,就應對這些崗位進行崗位分析,以確定職位工作任務、職責及任職資格條件等。事實上,工作分析應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來做,而不必等到有招聘需求時臨時來進行,如果工作分析做得好,形成了規範的工作說明書,那麼在有招聘需求時,就只需看隨著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該崗位的職責及任職資格等是否有了新的變化。

人才測評

有了工作分析後,我們就知道崗位對人員在知識、技能、個性等方面的要求,於是,我們可據此來設計人才測評的指標,並選用相應的測量工具。對求職者所進行的科學的人才測評可讓我們瞭解他(她)是否能勝任某一職位。從而為人才合理配置提供依據。由於企業人力資源配置很多是在企業內部完成的,因此,通過人才測評與績效考評等手段,對企業人力資源進行普查,在此基礎上建立企業的人才庫,將非常有利於企業進行人力資源配置。

招聘與合理配置

進行了工作分析與人才測評後,就要對從企業內部或外部招聘來的人員進行合理配置,將合適的人安置在合適的崗位上,達到個人與崗位匹配。實際上,個人與崗位匹配包含著兩層意思。一是崗位要求與個人素質要匹配;二是工作的報酬與個人的動力要匹配。可以這樣講,招聘和配備職員的所有活動,都是要實現這兩個層面的匹配,而且不能偏頗,其中的道理並不複雜,舉例來說,有一家企業想招聘一名研究開發部經理,強調應聘者一定要具備什麼樣的知識、技能、才幹和經驗。應聘者當中也的確有具備這種素質的人。這是不是意味著可以實現個人——崗位匹配呢?不一定。如果招聘企業給這個職位定的報酬標準與應聘者的期望有差距,個人——崗位匹配照樣無法實現。

動態優化與配置

把人員招進來並進行了合理有效的配置後,還必須通過調配、晉升、降職、輪換、解僱等手段對人力資源進行動態的優化與配置,因為隨著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崗位的任職資格勢必會有新的要求,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該崗位上工作的人,也可能變得不再適合這個工作崗位的要求或其能力已遠遠超出該崗位的要求。因此,有必要重新進行工作分析與人才測評,對崗位責任、崗位要求及現有人員的知識、技能、能力等進行重新的定位。該升的升,該降的降,使人力資源的配置趨近合理。這是企業人力資源持續達到優化配置的關鍵因素。因此,領導者尤其是人力資源部門應跟蹤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及時更新工作分析文件,各級管理者對崗位與下屬應有全面、正確的瞭解,這樣才有可能使企業整體的人力資源達到優化配置。

產出

企業採取正確的措施和手段對人力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後,合適的人工作在合適的崗位上,這將會使得員工的工作績效、工作滿意度、出勤率等得到提升,從而提高組織的整體效能。

人力資源配置是否合理,無論是對企業的短期績效還是長遠發展都有重大影響,因此,應予以足夠的重視。企業在完成人才招聘後,還應遵循人力資源配置的有關理論與方法,使人才達到人——崗匹配,儘量做到事適其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人事相配,這樣才能減少內耗,最大限度的發揮人力資源的作用,促進企業持續、穩定、快速發展。

人力資源配置分析

人力資源配置分析涉及人與事的關係、人自身的各方面條件和企業組織機制及行業現實等要素。從而形成五個方面的配置狀況分析。

一、人與事總量配置分析

人與事的總量配置涉及人與事的數量關係是否對應,即有多少事要用多少人去做。但這種數量關係不是絕對的,而是隨著企業的經營和當期生產訂單而變化的。無論是人浮於事還是事浮於人,都不是企業希望看到的結果。當前許多企業老闆比較煩惱的問題就是,一方面普通和技能性員工難招到,有事沒人做;另一方面又表現為內部管理人員人浮於事現象或缺少稱職的管理人員。

在分析出當期人力過剩或人力不足或兩者兼而有之的情況之後,應該更關注如何合理配置人力供給與需求。通常情況下,在人員短缺時,可考慮:

首先,應當考慮在企業內部調節,因為此方法不僅風險小、成本低,而且還可以使員工感到有盼頭、有機會。

其次,可考慮外部補充、招聘、借調、實行任務轉包等措施,在人員富餘時,注意利用多種渠道妥善安置,例如可通過內部轉崗訓練、縮短工作時間、遣散臨時用工、對外承包勞務、實行彈性工作制等。

二、人與事結構配置分析

人與事的結構配置是指事情總是多種多樣的,應該根據不同性質、特點的事,選拔有相應專長的人員去完成。企業內人員配置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把各類人員分配在最能發揮他們專長的崗位上,力爭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正所謂:以適合的人,做恰當的事。因此,按照企業現有人員能力和特點進行分類,考察現有人員的使用情況,並列出矩陣表,從中可以分析組織架構內現有人力資源的實際使用情況和效果。如通過縱橫向分析(列出各職位對崗位的人數),找出當前人力資源實際使用率和尋找出造成實際上浪費的可能性。

根據人力資源矩陣可分析企業有多少名熟練工在做非熟練工工作,有多少技工在做熟練工工作;工程技術人員中,多少人在做熟練工作,多少人在做技工的工作;還有多少名專業管理人員處於半工作或不飽滿狀態。從而需要進行人力資源的調節,避免再出現從直接到間接的人力成本浪費。

三、人與事質量配置分析

人與事質量配置是指人與事之間的質量關係,即事的難易程度與人的能力水平的關係。事有難易、繁簡之分,人有能力高低之分.應根據每種事的特點、難易和繁簡程度,及其對人員資格條件的要求,選拔具確相應能力水平的人去承擔。這是因為,人力資源管理的根本任務是合理配置和使用人力資源,提高人力資源投入與產出比率。要合理使用人力資源,就要對人力資源構成和特點有詳細的瞭解。可以這樣說,人力資源是由個體人力和能力組成的,而各個人員的能力由於受到身體條件、受教育程度、實踐經驗等因素的影響而各自不同,形成個體差異。這種個體差異,要求根據能力大小、水平高低的差異安排在相應能級層次的崗位上,使個人能力水平與崗位要求相適應。

人與事的質量配置不符主要有兩種情況。第—種是現有人員素質低於現任崗位的要求;第二是現有人員素質高於現任崗位的要求。對於前者,可考慮採用技能性培訓或轉崗等方法來調節現有人員的使用情況;對於後者,就應考慮將其提升到更高的崗位擔任工作,以發揮他們更大的潛力。

近年來,許多企業人員招聘上普遍存在著“人才高消費”的傾向,即在招聘、選拔和晉升人員時,過分追求學歷條件,儘管這樣做會使得企業整體文化素質上有所提高,但能夠做到“量才”與“適用”,才是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的根本所在:更何況過分追求人才的“高消費”,其負面效應也就不可避免:

—是高才低用的浪費;

二是文憑低、實用性強的人才被扼殺;

三是“高不成”與“低不就”會增加人力成本;

四是還有可能造成內部人員之間的負面和不安穩等。

可見,只有適才適用和找到動態的衡量,才是最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方略。

四、人與工作負荷狀況分析

人與事的關係還體現在事的數量是否與人的承受能力相適應,使人力資源能夠保持身心健康,這是因為組織的各項活動是一個相互聯繫、相互依賴、前後焊接的有機整體,每個部門的人力資源配置都應與其所承擔的工作量相適應,使得工作負荷量與人力資源身心承受能力相適應。

比如,員工的勞動強度要適度,腦力勞動也要適度,工作時間也要適度,不能超過一定的範圍,既如何合理形成一種壓力與動力,又要保持員工的身體健康和保持和改善心理狀態。

在實際操作方面,若工作負荷過重應減輕工作負擔或新設一個崗位來分擔原崗位的工作;若工作負荷量不夠,則應考慮合併相應崗位或增加該崗位工作內容。無論是工作負荷過重,還是工作負符過輕,都不利於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五、崗位人員使用效果分析

人與事的配置分析最終還要看對在崗位上的員工的使用情況,這是動態衡量人與事關係的重要內容。一般來說,人員使用效果經常用態度為基礎,績效的好壞與自身能力的強弱做比較。

在工作績效與能力的校對方面,可根據實際的資料(績效的好壞以及能力的高低),將人員使用效果(基本分析)為四個區間。

區間A:為能力高,績效好的情況;

區間B:為績效好,但能力低的情況;

區間C:為能力高,但績效差的情況;

區間D為能力低,績效差的情況。

在實操方面,應針對上述情況,採用不同的策略與改善方法。

首先,區間A的員工,是價值最高的員工,單位要留住他們,重用他們;

其次,區間B的員工,應在鼓勵他們保持原有的工作熱情的基礎上,通過培訓提高他們的能力,使其向區間A靠近;

再次,區間C的員工,應找影響績效的因素,努力幫助他們在今後的工作中提高績效;最後,區間D的員工,應該關注他們是否還有可能改善目前崗位實績的可能,或通過培圳與評鑑重新調整崗位。

進行人力資源配置狀況分析,是基於內部人力資源配置為著陸點。然而,在內部配置、調節都難滿足企業當前的實際需要時,就要進行外部招聘。可以說,外部招聘工作的關鍵在於實現所招人員與待聘崗位的有效匹配。這種匹配正是要求將應聘者個人特徵與工作崗位的特徵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體現“即時能上崗”的硬道理,這更是人力資源管理所期望的結果。

如何實現人力資源優化配置

1、高效處理人力資源日常工作,緩解事務性工作壓力

人力資源從業者很少有不加班的,特別是一些大型企業的具體HR事務操作者,每天從事的都是繁瑣、單一重複、工作量非常大的工作。隨著企業發展,人力資源部的工作量和壓力越來越大,服務滿意度也越來越差。因此,幫助人力資源操作者們優化工作模式,提升工作效率,是提升HR效率,改善服務形象的關鍵措施。

在信息系統中,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優化工作模式。

首先,夯實基礎人事管理。基礎人事很瑣碎,佔用工作量非常大。如果陷入這些繁瑣事務,很少有時間考慮戰略、規劃、計劃等事情。對員工的入職、調動、轉正;薪酬的計算與發放等事務性工作,通過批量操作,系統自動處理,可以切實提升HR工作效率,從中節省出更多時間。

其次,利用系統提供的預警提示功能,將具有時效性的工作提示出來,例如:試用到期提醒,簽定過兩次固定期限合同提醒,離職傾向預警等,可極大的減少人力資人力資源管理者在事務性工作上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騰出大量時間去做人力資源規劃和諮詢等工作。

最後,發動全員參與。人力資源工作者經常會接到員工的電話諮詢,諸如工資為什麼少了?請假流程批到哪個環節了?業務經理可能會諮詢部門的人員資料信息,人工成本信息等等。一天接幾十個類似的電話,要是天天如此,月月如此,會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通過信息系統,可以將一些自助服務的項目讓員工和業務部門自己去查詢,瞭解工資扣了哪些、部門人員狀況怎麼樣等,類似的簡單諮詢就不再佔用更多的時間。真正實現從“事務型人力資源管理”向“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轉變,成為企業高層真正意義上的戰略合作伙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