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起來“多此一舉”的事兒——人機交互反饋機制

人機交互 電動汽車 攝影 軟件 滿園嘉卉 2019-06-24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歐盟要求低速電動車產生至少56分貝的警告聲。原因是電動汽車太安靜了,無聲汽車的突然出現可能會驚嚇到行人。

於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歐盟要求從今年7月1日起四輪或更多車輪的電動汽車必須安裝聲音警告系統才能合法行駛。以時速20公里或更慢速度行駛的電動汽車必須產生至少56分貝的連續噪音。而且噪音必須有上升和下降,代表汽車加速或減速。

56分貝相當於空調或電動牙刷的聲音,比傳統汽車產生的噪音要低,比如柴油卡車產生的噪音能達到85分貝。事實上,今天已經有很多汽車廠商在汽車上使用人造噪音來警告行人。

那些看起來“多此一舉”的事兒——人機交互反饋機制

咋看到這則新聞,可能有些好笑,科技進步帶來的噪音減少,這反而成了壞事,人們還得特意加點兒噪音。不過轉念一想,這也合情合理,因為無論科技怎麼發展,產品怎麼更新換代,都必須和“人”發生交互,只要有人機交互,就必須要考慮人機交互反饋機制

人是依靠感官來感知事物的變化的,就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如果機器設備的各項狀態不通過可識別的信號讓人類感知,那麼人類就會迷惑、焦慮,甚至發生緊急狀況時還懵然不知。

比如,我們熟知的煤氣,其實是沒有氣味的。煤氣的臭味是後來人為添加進去的。這種物質叫做硫醇,它是一類奇臭難聞的物質,黃鼠狼的屁臭氣沖天,就是由於含有硫醇。煤氣對人體的危害非常大,輕則中毒,重則死亡,煤氣的洩露必須要讓人們立即發現,所以人們才在煤氣裡面添加了這種臭味。這就是嗅覺的交互反饋。


那些看起來“多此一舉”的事兒——人機交互反饋機制

我們在使用手機下載軟件或者電影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一根進度條,隨著下載進度的增加,進度條慢慢變長,最終長度到達100%。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要出現這麼一條東西呢?下載完後提醒一下不就完了?其實,這也是一種交互。如果沒有進度條,用戶就不知道系統有沒有在下載,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下載完成。這個進度條,起到的就是指示提醒的作用。


那些看起來“多此一舉”的事兒——人機交互反饋機制

再比如軟件裡常見的按鈕,按下去的時候會變顏色或者形狀,這也是在提醒用戶,你已經正確按了按鈕了,不用再按了。如果沒有提示,你想想會發生什麼?對了,那就是用戶一直在那兒拼命按,因為他不知道他有沒有按對。這就是視覺交互反饋。

年紀大一點的朋友肯定知道,老式膠捲相機拍照時會發出“咔嚓”一聲。現在數碼相機原理不同,已經沒有“咔嚓”一聲了,但所有手機或相機在拍照時還是會主動發出一聲“咔嚓”,這就是在提醒用戶,拍照動作已經完成。這就是聽覺交互反饋。


那些看起來“多此一舉”的事兒——人機交互反饋機制

再比如,如果你仔細觀察電梯按鈕,會看到上面有凸起小顆粒,那就是盲文。這是用觸覺來與用戶進行交互,讓用戶知道自己按了第幾樓。而關於觸覺交互我遇到過一個反面案例,某品牌汽車空調沒有采用常規的按鈕或者旋鈕,而是採用了觸摸式按鈕,但是觸摸表面沒有任何凸起,在眼睛視線不離開路面的情況下,無法做到不看按鈕進行準確操作,很容易按錯溫度,於是導致行車過程中調節溫度十分不便。這就是觸覺交互反饋。


那些看起來“多此一舉”的事兒——人機交互反饋機制

你看,雖然上面談到的都是看起來有點多此一舉的事兒,但其實都有著各自的實際用途,有些甚至還能挽救人們的生命,這就是交互反饋的意義所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