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欲做中國谷歌 谷歌卻在悄然追隨百度

9月27日,《福布斯》曾發表文章稱,阿里更像是中國的谷歌,並從在線視頻、大數據等維度分析了阿里和谷歌的“相似之處”。文章當時並未太多關注,然而最近隨著阿里雲棲大會的召開,這個話題又重新被提起。

在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主動談論起技術,表示“希望阿里未來的利潤是由技術產生,而不是市場規模所帶來。我不懂技術但欣賞技術,達摩院必須超越微軟”。值得注意的是,此番言論引起的討論中,無論是阿里還是媒體都在有意無意將阿里對標谷歌。

然而業界共知的是,一直以來驅動阿里增長的並非是技術因素,而是其賴以生存的電商業務及相關生態業務。此前《福布斯》雜誌在分析阿里第一季度業績營收時曾表示,“新零售戰略和馬雲的夢想與創新正在推動阿里巴巴火箭式上升”。

同時隨著中國科技的發展,以往西方在技術上引領世界的趨勢已經越來越不明顯。據高盛集團報告顯示,中國AI正在崛起,而以百度為代表的中國科技巨頭正在超越谷歌、Facebook等美國科技巨頭。甚至美國科技公司已經開始追隨中國科技公司的腳步。

以谷歌與百度為例。百度自All in AI的戰略調整之後,商業化落地進展顯著, Apollo1.5開放了五大核心能力,合作伙伴數量擴展至70家;DuerOS智能語音產品已覆蓋智能家居、穿戴、車載等場景。近日百度硅谷第二個研發中心式揭幕運營,主要用於Apollo無人車和互聯網安全領域的研發工作。在AI領域百度正在逐漸成為領頭羊,其業務佈局開始被模仿。

去年6月,百度推出了“百家號”,並同時發佈內容戰略,在手機百度上推出了信息流,主打個性化資訊消費,在AI作為基礎動力驅動下信息流業務取得了高速增長。今年夏天,谷歌跟隨百度信息流新聞模式,宣佈改造其手機搜索App,將納入有關用戶喜好的個性化內容,新功能被命名為“Google Feed”。此外,在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翻譯等領域,谷歌也曾多次向中國“取經”。不僅是谷歌,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報道,“去年微軟開發出一種優於人類表現的語音識別系統,但極少有西方記者意識到,百度早在一年前就將它付諸實踐了。”

面對快速發展中的中國AI,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表示,西方不應擔憂中國人工智能革命,而應該持學習態度。在國際媒體開始呼籲全球關注中國學習中國的時候,如果此時再去盲目對標美國科技公司,實際上是一種戰略的倒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