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潘雲鶴:最後一次人工智能浪潮會在中國

人工智能 潘雲鶴 機器學習 大數據 中國新聞網 2017-06-09
中科院院士潘雲鶴:最後一次人工智能浪潮會在中國

圖為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院士潘雲鶴。

中新網杭州6月8日電(趙小燕 胡亦心)中國棋手柯潔大戰AlphaGo的硝煙還未散盡,又傳來智能教育機器人Aidam與多位高考狀元就今年的高考題展開PK的消息。人工智能成為新晉的網紅,是人們時常掛在嘴邊的熱詞,大量科技企業向人工智能轉型,行業發展如火如荼,但這熱捧背後是否存在大量泡沫?

在2017浙商人工智能峰會上,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院士潘雲鶴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是由於現實的需要,“中國工程院是在研究智能城市、大數據、智能製造、創新設計和知識中心等項目時,深感人工智能重要性的”。

當前,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帶來諸多的社會問題,僅靠單一系統或者數據是難以處理解決的,需要藉助互聯網基因,打造智能城市、智能醫療、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大數據平臺。“我們要推動整個城市的優化運行,經濟結構優化、老百姓生活優化,但要解決這些問題都得依靠人工智能。”潘雲鶴表示,這些東西不是人工智能把它召喚出來的,是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把它召喚出來。

2015年7月,國務院發佈了《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互聯網+人工智能”被列為11項重點行動之一;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彰顯了政府對人工智能的重視,也認識到其對中國社會變革的深刻作用。

潘雲鶴說,人工智能的研究已經從過去的學術牽引轉化為需求牽引。

企業作為技術的直接需求方,對人工智能的應用有自己的判斷。傳化智聯副總裁項天成作出判斷,人工智能首先會應用於生產性服務業,無人駕駛已首先在物流領域落地。長遠看,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優化社會供應鏈大有可為。

目前的新一代無人駕駛叉車已經脫離了有軌有信標的模式,可以通過攝像頭自動識別周邊場景,並對現實世界進行3D數字建模,從而自動把貨物放在指定的位置,精度可以控制在1釐米以內。“在傳化網上再進一步把人工智能導入供應鏈的全過程,可以幫助企業以更高的效率賺更多的錢。”

據介紹,中國工程院對人工智能開始研究立項時就將其取名為“中國人工智能發展2.0戰略研究”,希望對人工智能的未來有一個前瞻性認識,儘快佈局,率先策動。

當前,中國工程院對人工智能2.0的初步定義是:基於重大變化的信息新環境,發展新目標的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其中,信息新環境指的是互聯網與移動網的普及、傳感網的滲透、大數據的湧現和網上社區的崛起等。新目標是指智能城市、智能經濟、智能製造等技術。

“計算機的智能稱之為機器智能,人的智能稱之為生物智能,這兩者肯定不一樣,最好的辦法也許是把機器的智能和生物的智能合在一起。”潘雲鶴說,人工智能的目標不再侷限於追求用計算機模擬人的智能,正拓展為人機融合增強系統,群智系統、複雜智能系統,很多對人工智能傳統擔憂,可以在這種新目標和新理念的實施下化解。

世界經濟論壇人工智能委員會主席賈斯汀卡塞爾也表示,“我們需要聚焦在人工智能如何與人類進行聯合的方面上,使人類更加強大,和機器能夠進行共生”。因此,在她看來,人工智能將會促進社會的公平,使所有的人都能夠獲得更多的機會。

對於人工智能的未來變化,潘雲鶴表示,未來的人工智能發展已初露端倪,如AlphaGo代表的“大數據上的深度學習+自我鍛鍊”,如維基百科代表的網絡群體智能,還有人機一體化技術和無人系統等方面的發展,這都將對全世界產生影響,而且很可能是換代的重要影響,在這樣一個時刻中國應該有所作為。

潘雲鶴表示:“人工智能在中國進行了一次非常深刻的大爆發,我相信我們必將產生豐碩的成果,我也相信最後一次浪潮會發生在中國”。(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