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雲鶴院士:人工智能2.0現五大端倪

人工智能誕生於1956年,其初衷是讓機器像人一樣認知、思考和學習。但是經過60年的變化,人工智能面臨了新的形勢。

首先,信息環境變了。很多人圍著一臺計算機轉的時代過去了,現在相反是一個人擁有多臺計算機,例如我們包裡有一臺計算機,口袋裡有移動電話,手上也許還帶智能手錶。這樣我們周圍出現了互聯網、超級計算、可穿戴設備、雲計算、搜索引擎,以及由這些設備所傳輸出來的無窮無盡的大數據。

同時,人工智能誕生60年以來,對它的需求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當智能城市、智能醫療、智能交通、智能遊戲、無人駕駛、智慧製造這些課題出現時,實際並不是人工智能技術,而是數據庫技術、數據處理技術、網絡技術,但最後發現,沒有人工智能很難完成這些任務。因此,人工智能的典型任務同60年前相比發生了巨大變化。

第三,人工智能的基礎和目標也發現了鉅變。人工智能的基礎是數據,但是現在的數據不一樣了。我們有很多大數據,有多媒體數據、傳感器網數據,增強現實的數據……這些數據不僅數量巨大,而且形態不一。

同時人工智目標也在變。很多人工智能專家已經不再認為,機器的智能將和人的智能一樣,而是有差別。因此就要考慮如何把人的智能和機器的智能融合起來,成為一個更更大的智能體,並且通過網絡,把群體的智能結合起來。

所有這些改變加上人工智能內部變化研究的因素,都推動人工智能在最近幾年走向一個2.0的新時代,出現五大端倪。

第一,大數據的深度學習和自我演化已經出現。例如,阿爾法狗除了下棋,其設計團隊DeepMind還為谷歌的數據中心進行用電綜合調節。有數據表明,2015年全國數據中心耗電量達到1000億度,相當三峽水電站一年的發電量。而阿爾法狗提升了谷歌數據中心15%的用電效率,節省了數億美元電費。

第二,基於網絡的群體智能已經萌芽。例如,普林斯頓大學在做腦科學實驗時,動用了全球145個國家的16萬名科學家參與成像分析,成為人類歷史上對視神經最系統的一次分類。

第三,人機一體化的混和智能越來越多的出現。如增強手臂力量的外骨骼系統等,未來更多的發展將出現在穿戴設備上,實現人和計算機的無隙連接。不過最激動人心的計算機同人腦結合還有一定距離。

第四,聽覺、嗅覺、味覺之間跨媒體的推理已經興起。

第五,無人系統將迅猛發展。回顧歷史,機器人發展最快的並不是類人型機器人,而是對於機器進行智能化、自主化改造,如無人系統。

我建議,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點方向是研究大數據智能、群體智能、跨媒體智能,人機混合增強智能和自主智能系統,並在智能城市、智慧醫療、智能交通、智能製造、智能軍事武器等方面進行使用。

目前,我國信息化已經從數字化發展到互聯網+的階段,下一步就將步入智能化階段,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興起恰逢其時。人工智能正在走向新的一代,中國應該有所作為。(本報記者陳歡歡整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