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財富的7大趨勢,你能讀懂幾個?'

"

第1章 形成

萬物無一會長存下去。生命的本質,似乎主要是維持。水分會鏽蝕金屬,空氣會氧化防水膜,潤滑油會蒸發——有什麼是不會壞掉的呢?很顯然沒有。

如果你拒絕進行不斷的小升級,那麼積累起來的變化會最終變成一項巨大的更新,大到足以帶來“創傷”級別的干擾。

不在心中製造待以填補的缺憾,我們就無法拓展自己,更無法拓展我們的社會。我們正在拓寬我們的邊界,也在拓展存放自我身份的容器。這過程會痛苦不堪,其中定然會有淚水和傷痛。

沒有不適的世界會停滯不前;某些方面過於公平的世界,也會在其他方面上不公平得可怕。烏托邦中沒有問題可煩惱,但烏托邦也因此沒有機遇存在。

變化因此是一種能自我掩蓋的動作,常常會在我們回顧過去時才顯現出來。更重要的是,我們傾向於從舊事物的框架中來觀察新事物。我們當下對未來的展望,實際上會曲解新的事物,好讓它適應我們已知的事物。

有時候,我們察覺不到“形成”的方向,是因為我們並不認同這個方向。

我們會更經常地相信那些不太可能的事情。所有事物都在流動,而新的形式將會是舊事物的融合,這種融合與舊有的那些遠遠不同。通過努力和想象,我們可以學習更加清晰地辨識前方,不再盲目。

這些用戶創造出的頻道在經濟方面毫無意義。製作它們的時間、能量和資源來自哪裡呢? 答案是:來自受眾。只有40%的網絡內容是以商業形式創造出來的。支撐人們創造其餘部分的,不是責任,就是激情。

暢想未來30年,網絡會變得怎樣激動人心時,我們不免首先想到網頁2.0——就是更好的網頁。但是2050年的網絡不會是更好的網頁,它會變成別的東西,和今天網絡的差距就像是最初的網絡和電視的差距一樣。

過去30年已經開創出了不可思議的起跑線——可以建造真正偉大事物的堅固平臺。但即將到來的將會不同,將會超越現在,將會成為他物。而最酷的東西尚未發明出來。

"

第1章 形成

萬物無一會長存下去。生命的本質,似乎主要是維持。水分會鏽蝕金屬,空氣會氧化防水膜,潤滑油會蒸發——有什麼是不會壞掉的呢?很顯然沒有。

如果你拒絕進行不斷的小升級,那麼積累起來的變化會最終變成一項巨大的更新,大到足以帶來“創傷”級別的干擾。

不在心中製造待以填補的缺憾,我們就無法拓展自己,更無法拓展我們的社會。我們正在拓寬我們的邊界,也在拓展存放自我身份的容器。這過程會痛苦不堪,其中定然會有淚水和傷痛。

沒有不適的世界會停滯不前;某些方面過於公平的世界,也會在其他方面上不公平得可怕。烏托邦中沒有問題可煩惱,但烏托邦也因此沒有機遇存在。

變化因此是一種能自我掩蓋的動作,常常會在我們回顧過去時才顯現出來。更重要的是,我們傾向於從舊事物的框架中來觀察新事物。我們當下對未來的展望,實際上會曲解新的事物,好讓它適應我們已知的事物。

有時候,我們察覺不到“形成”的方向,是因為我們並不認同這個方向。

我們會更經常地相信那些不太可能的事情。所有事物都在流動,而新的形式將會是舊事物的融合,這種融合與舊有的那些遠遠不同。通過努力和想象,我們可以學習更加清晰地辨識前方,不再盲目。

這些用戶創造出的頻道在經濟方面毫無意義。製作它們的時間、能量和資源來自哪裡呢? 答案是:來自受眾。只有40%的網絡內容是以商業形式創造出來的。支撐人們創造其餘部分的,不是責任,就是激情。

暢想未來30年,網絡會變得怎樣激動人心時,我們不免首先想到網頁2.0——就是更好的網頁。但是2050年的網絡不會是更好的網頁,它會變成別的東西,和今天網絡的差距就像是最初的網絡和電視的差距一樣。

過去30年已經開創出了不可思議的起跑線——可以建造真正偉大事物的堅固平臺。但即將到來的將會不同,將會超越現在,將會成為他物。而最酷的東西尚未發明出來。

人類財富的7大趨勢,你能讀懂幾個?


第2章 知化

注:知化,即“賦予對象認知能力。”

很難想象有什麼事物會像廉價、強大、無處不在的人工智能那樣擁有“改變一切”的力量。未來,我們的日常行為將被徹底改變。人工智能將是一些有界限的實體,而我們能清楚地區分我們和它們的思維。

人工智能思想的到來加速了其他所有顛覆性趨勢的進程,它在未來世界中的威力與曾經的“鈾元素”相當。我們可以肯定地說,知化是必然的,因為它已經近在咫尺。

2014年以來,雅虎、英特爾、Dropbox、領英、Pinterest以及推特都收購了人工智能公司。人工智能領域的民間投資在過去4年裡平均每年增長62%,這個速度還會持續下去。

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更像亞馬遜的網絡服務——廉價、可靠、工業級的數字智能在一切事物背後運行,除了閃現在你眼前的短暫時刻,它近乎無影無形。這種常見的設施會根據你的需求提供你想要的智能水平。

世界的知化是一樁正在發生的重要事件。類似的轉變將會發生在其他任何一個領域中。

再過10年,谷歌將擁有一款無可匹敵的人工智能產品。我的預測是:到了2026年,谷歌的主營產品將不再是搜索,而是人工智能。

近期的三大突破將開啟人們期待已久的人工智能時代:①廉價的並行計算;②大數據;③更好的算法。

我們想要的不是智能,而是人工智慧。與一般的智能不同,智慧是專注的、能衡量的、專門化的。它還能夠用完全不同於人類認知的方式思考。

在一個聯繫超密集的世界中,不一樣的思維是創新和財富的來源。僅僅聰明是不夠的。商業動機會讓與工業力量相關的人工智能無處不在,它們廉價而聰明,會被植入到所有我們製造的東西里。當我們開始發明新的智能種類和新的思維方式時,將獲得更大的回報。

我根據人類和機器人的關係把工作分為四大類,希望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機器人將怎樣取代人類:①人類能從事但機器人表現更佳的工作;②人類不能從事但機器人能從事的工作;③人類想要從事卻還不知道是什麼的工作;④(剛開始)只有人類能從事的工作。

"

第1章 形成

萬物無一會長存下去。生命的本質,似乎主要是維持。水分會鏽蝕金屬,空氣會氧化防水膜,潤滑油會蒸發——有什麼是不會壞掉的呢?很顯然沒有。

如果你拒絕進行不斷的小升級,那麼積累起來的變化會最終變成一項巨大的更新,大到足以帶來“創傷”級別的干擾。

不在心中製造待以填補的缺憾,我們就無法拓展自己,更無法拓展我們的社會。我們正在拓寬我們的邊界,也在拓展存放自我身份的容器。這過程會痛苦不堪,其中定然會有淚水和傷痛。

沒有不適的世界會停滯不前;某些方面過於公平的世界,也會在其他方面上不公平得可怕。烏托邦中沒有問題可煩惱,但烏托邦也因此沒有機遇存在。

變化因此是一種能自我掩蓋的動作,常常會在我們回顧過去時才顯現出來。更重要的是,我們傾向於從舊事物的框架中來觀察新事物。我們當下對未來的展望,實際上會曲解新的事物,好讓它適應我們已知的事物。

有時候,我們察覺不到“形成”的方向,是因為我們並不認同這個方向。

我們會更經常地相信那些不太可能的事情。所有事物都在流動,而新的形式將會是舊事物的融合,這種融合與舊有的那些遠遠不同。通過努力和想象,我們可以學習更加清晰地辨識前方,不再盲目。

這些用戶創造出的頻道在經濟方面毫無意義。製作它們的時間、能量和資源來自哪裡呢? 答案是:來自受眾。只有40%的網絡內容是以商業形式創造出來的。支撐人們創造其餘部分的,不是責任,就是激情。

暢想未來30年,網絡會變得怎樣激動人心時,我們不免首先想到網頁2.0——就是更好的網頁。但是2050年的網絡不會是更好的網頁,它會變成別的東西,和今天網絡的差距就像是最初的網絡和電視的差距一樣。

過去30年已經開創出了不可思議的起跑線——可以建造真正偉大事物的堅固平臺。但即將到來的將會不同,將會超越現在,將會成為他物。而最酷的東西尚未發明出來。

人類財富的7大趨勢,你能讀懂幾個?


第2章 知化

注:知化,即“賦予對象認知能力。”

很難想象有什麼事物會像廉價、強大、無處不在的人工智能那樣擁有“改變一切”的力量。未來,我們的日常行為將被徹底改變。人工智能將是一些有界限的實體,而我們能清楚地區分我們和它們的思維。

人工智能思想的到來加速了其他所有顛覆性趨勢的進程,它在未來世界中的威力與曾經的“鈾元素”相當。我們可以肯定地說,知化是必然的,因為它已經近在咫尺。

2014年以來,雅虎、英特爾、Dropbox、領英、Pinterest以及推特都收購了人工智能公司。人工智能領域的民間投資在過去4年裡平均每年增長62%,這個速度還會持續下去。

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更像亞馬遜的網絡服務——廉價、可靠、工業級的數字智能在一切事物背後運行,除了閃現在你眼前的短暫時刻,它近乎無影無形。這種常見的設施會根據你的需求提供你想要的智能水平。

世界的知化是一樁正在發生的重要事件。類似的轉變將會發生在其他任何一個領域中。

再過10年,谷歌將擁有一款無可匹敵的人工智能產品。我的預測是:到了2026年,谷歌的主營產品將不再是搜索,而是人工智能。

近期的三大突破將開啟人們期待已久的人工智能時代:①廉價的並行計算;②大數據;③更好的算法。

我們想要的不是智能,而是人工智慧。與一般的智能不同,智慧是專注的、能衡量的、專門化的。它還能夠用完全不同於人類認知的方式思考。

在一個聯繫超密集的世界中,不一樣的思維是創新和財富的來源。僅僅聰明是不夠的。商業動機會讓與工業力量相關的人工智能無處不在,它們廉價而聰明,會被植入到所有我們製造的東西里。當我們開始發明新的智能種類和新的思維方式時,將獲得更大的回報。

我根據人類和機器人的關係把工作分為四大類,希望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機器人將怎樣取代人類:①人類能從事但機器人表現更佳的工作;②人類不能從事但機器人能從事的工作;③人類想要從事卻還不知道是什麼的工作;④(剛開始)只有人類能從事的工作。

人類財富的7大趨勢,你能讀懂幾個?


第3章 流動

互聯網是世界上最大的複印機。在最根本的層面上,它將我們使用它時所產生的一切行為、一切特徵、一切想法拷貝成了複製品。為了將信息從互聯網的某個角落傳輸到另一邊,通信協議讓信息在傳輸過程中經歷了數次的複製。

我們已經從日清日畢模式轉換到了實時模式。給別人發信息的時候,我們希望立刻就能收到答覆。花錢的時候,我們也希望我們的銀行賬戶能立刻結算。推論下去,想在實時中運轉良好,所有事情就必須流動起來——這至關重要。

在工業時代裡,公司通過提高自己的效率和生產力來最大化地節省自己的時間。這在今天已經遠遠不夠。現在,組織還要節省它們的顧客與公民的時間。它們需要盡其所能來進行實時互動。實時就是人類的時間。

當複製品大量存在時,它們就會變得沒有價值,無法複製的東西反而會變得罕見而有價值。

從停滯到流動,從一成不變到奔流不息,期間的變化並不意味著要放棄穩定性。這是一場對廣闊邊界的開墾,許多建立在可變性基礎上的額外選項都會成為可能。

最重要的不同在於,一成不變不再是唯一的選項了。好東西不一定是靜態不變的。換句話說,正確的不穩定現在成了好事。

"

第1章 形成

萬物無一會長存下去。生命的本質,似乎主要是維持。水分會鏽蝕金屬,空氣會氧化防水膜,潤滑油會蒸發——有什麼是不會壞掉的呢?很顯然沒有。

如果你拒絕進行不斷的小升級,那麼積累起來的變化會最終變成一項巨大的更新,大到足以帶來“創傷”級別的干擾。

不在心中製造待以填補的缺憾,我們就無法拓展自己,更無法拓展我們的社會。我們正在拓寬我們的邊界,也在拓展存放自我身份的容器。這過程會痛苦不堪,其中定然會有淚水和傷痛。

沒有不適的世界會停滯不前;某些方面過於公平的世界,也會在其他方面上不公平得可怕。烏托邦中沒有問題可煩惱,但烏托邦也因此沒有機遇存在。

變化因此是一種能自我掩蓋的動作,常常會在我們回顧過去時才顯現出來。更重要的是,我們傾向於從舊事物的框架中來觀察新事物。我們當下對未來的展望,實際上會曲解新的事物,好讓它適應我們已知的事物。

有時候,我們察覺不到“形成”的方向,是因為我們並不認同這個方向。

我們會更經常地相信那些不太可能的事情。所有事物都在流動,而新的形式將會是舊事物的融合,這種融合與舊有的那些遠遠不同。通過努力和想象,我們可以學習更加清晰地辨識前方,不再盲目。

這些用戶創造出的頻道在經濟方面毫無意義。製作它們的時間、能量和資源來自哪裡呢? 答案是:來自受眾。只有40%的網絡內容是以商業形式創造出來的。支撐人們創造其餘部分的,不是責任,就是激情。

暢想未來30年,網絡會變得怎樣激動人心時,我們不免首先想到網頁2.0——就是更好的網頁。但是2050年的網絡不會是更好的網頁,它會變成別的東西,和今天網絡的差距就像是最初的網絡和電視的差距一樣。

過去30年已經開創出了不可思議的起跑線——可以建造真正偉大事物的堅固平臺。但即將到來的將會不同,將會超越現在,將會成為他物。而最酷的東西尚未發明出來。

人類財富的7大趨勢,你能讀懂幾個?


第2章 知化

注:知化,即“賦予對象認知能力。”

很難想象有什麼事物會像廉價、強大、無處不在的人工智能那樣擁有“改變一切”的力量。未來,我們的日常行為將被徹底改變。人工智能將是一些有界限的實體,而我們能清楚地區分我們和它們的思維。

人工智能思想的到來加速了其他所有顛覆性趨勢的進程,它在未來世界中的威力與曾經的“鈾元素”相當。我們可以肯定地說,知化是必然的,因為它已經近在咫尺。

2014年以來,雅虎、英特爾、Dropbox、領英、Pinterest以及推特都收購了人工智能公司。人工智能領域的民間投資在過去4年裡平均每年增長62%,這個速度還會持續下去。

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更像亞馬遜的網絡服務——廉價、可靠、工業級的數字智能在一切事物背後運行,除了閃現在你眼前的短暫時刻,它近乎無影無形。這種常見的設施會根據你的需求提供你想要的智能水平。

世界的知化是一樁正在發生的重要事件。類似的轉變將會發生在其他任何一個領域中。

再過10年,谷歌將擁有一款無可匹敵的人工智能產品。我的預測是:到了2026年,谷歌的主營產品將不再是搜索,而是人工智能。

近期的三大突破將開啟人們期待已久的人工智能時代:①廉價的並行計算;②大數據;③更好的算法。

我們想要的不是智能,而是人工智慧。與一般的智能不同,智慧是專注的、能衡量的、專門化的。它還能夠用完全不同於人類認知的方式思考。

在一個聯繫超密集的世界中,不一樣的思維是創新和財富的來源。僅僅聰明是不夠的。商業動機會讓與工業力量相關的人工智能無處不在,它們廉價而聰明,會被植入到所有我們製造的東西里。當我們開始發明新的智能種類和新的思維方式時,將獲得更大的回報。

我根據人類和機器人的關係把工作分為四大類,希望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機器人將怎樣取代人類:①人類能從事但機器人表現更佳的工作;②人類不能從事但機器人能從事的工作;③人類想要從事卻還不知道是什麼的工作;④(剛開始)只有人類能從事的工作。

人類財富的7大趨勢,你能讀懂幾個?


第3章 流動

互聯網是世界上最大的複印機。在最根本的層面上,它將我們使用它時所產生的一切行為、一切特徵、一切想法拷貝成了複製品。為了將信息從互聯網的某個角落傳輸到另一邊,通信協議讓信息在傳輸過程中經歷了數次的複製。

我們已經從日清日畢模式轉換到了實時模式。給別人發信息的時候,我們希望立刻就能收到答覆。花錢的時候,我們也希望我們的銀行賬戶能立刻結算。推論下去,想在實時中運轉良好,所有事情就必須流動起來——這至關重要。

在工業時代裡,公司通過提高自己的效率和生產力來最大化地節省自己的時間。這在今天已經遠遠不夠。現在,組織還要節省它們的顧客與公民的時間。它們需要盡其所能來進行實時互動。實時就是人類的時間。

當複製品大量存在時,它們就會變得沒有價值,無法複製的東西反而會變得罕見而有價值。

從停滯到流動,從一成不變到奔流不息,期間的變化並不意味著要放棄穩定性。這是一場對廣闊邊界的開墾,許多建立在可變性基礎上的額外選項都會成為可能。

最重要的不同在於,一成不變不再是唯一的選項了。好東西不一定是靜態不變的。換句話說,正確的不穩定現在成了好事。

人類財富的7大趨勢,你能讀懂幾個?


第4章 屏讀

文字已經從紙漿裡轉移到了電腦、手機、遊戲機、電視、電子顯示屏和平板電腦的像素當中。字母不再白紙黑字地固定在紙上,而是在玻璃平面上以彩虹樣的色彩,於眨眼間飛速來去。屏幕佔據了我們的口袋、行李箱、儀表盤、客廳牆壁和建築物的四壁。

今天,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變成了屏幕之民。屏幕之民傾向於忽略書籍中的經典邏輯,和對書本的崇敬。他們更喜歡像素間的動態流動。

屏幕文化是一個不斷變動的世界,充滿其中的是無窮無盡的新聞素材、剪輯資料和未成熟的理念。這是一條由微博、摘要、隨手拍照片、簡短文字和漂浮的第一印象構成的河流。

全世界的年輕人每天能用手機寫下5億條段子,無論他們正在求學,還是已經工作。屏幕數量的增長在繼續擴展人們的閱讀量和寫作量。

我們已經有了平板電腦、電子書和手機。其中手機最讓人吃驚。長久以來,專家一致保持著這樣一種觀點:沒人想在巴掌大的小屏幕上閱讀。但他們錯了,而且錯的十萬八千里。我和很多人都喜歡用這種方式來讀書。實際上,我們還不知道可以讀書的屏幕到底可以做到多小。

數字圖書的直接效果,是可以在任何時間呈現在任何屏幕上。書將會變得呼之即來。在你需要讀書之前,就購買和囤積書籍的行為會消失。書不再像是一種人工製品,而更像是映入你視野的信息流。

可以升級與搜索的屏幕和比特比起紙張來具有太多優勢。被人批註、標註、標記、收藏、總結、參考、鏈接、分享、傳播,才是這種書籍長久以來真正想要的。數字化能讓這些書籍實現“夙願”,而且做到的還能比“夙願”更多。

萬能圖書館的夢想早已有之,簡單來說,人類有史以來的所有作品,無論語言,都應當在任何時間,向任何人開放。

第5章 過濾

我們通過“守門人”來過濾信息;我們通過媒介來過濾信息;我們通過管理者過濾信息;我們通過品牌過濾;我們通過政府過濾;我們通過我們的文化環境過濾;我們通過我們的朋友過濾;我們通過自身來過濾。

巧妙的算法會對每個人的大量行為記錄進行彙總分析,以期能夠及時地預測我的行為。通過對10億條過往購買記錄的相關性計算,他們的預測會相當有先見之明。

然而,只接觸那些你已經喜歡的東西是有風險的,即你可能會捲入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漩渦,從而對任何與你的標準存在細微差異的事情都視而不見,即使你原本會喜歡它。

在信息豐富的世界裡,唯一稀缺的資源就是人類的注意力。

平臺利用強大的計算能力將不斷擴張的廣告商們與不斷增長的消費者群體進行匹配。它們的人工智能系統會尋求在最理想的位置、最理想的時間插放最理想的廣告,並且以最理想的方式、最理想的頻率做出反饋。

在一個充斥廉價品的時代,又有什麼是真正有價值的?

"

第1章 形成

萬物無一會長存下去。生命的本質,似乎主要是維持。水分會鏽蝕金屬,空氣會氧化防水膜,潤滑油會蒸發——有什麼是不會壞掉的呢?很顯然沒有。

如果你拒絕進行不斷的小升級,那麼積累起來的變化會最終變成一項巨大的更新,大到足以帶來“創傷”級別的干擾。

不在心中製造待以填補的缺憾,我們就無法拓展自己,更無法拓展我們的社會。我們正在拓寬我們的邊界,也在拓展存放自我身份的容器。這過程會痛苦不堪,其中定然會有淚水和傷痛。

沒有不適的世界會停滯不前;某些方面過於公平的世界,也會在其他方面上不公平得可怕。烏托邦中沒有問題可煩惱,但烏托邦也因此沒有機遇存在。

變化因此是一種能自我掩蓋的動作,常常會在我們回顧過去時才顯現出來。更重要的是,我們傾向於從舊事物的框架中來觀察新事物。我們當下對未來的展望,實際上會曲解新的事物,好讓它適應我們已知的事物。

有時候,我們察覺不到“形成”的方向,是因為我們並不認同這個方向。

我們會更經常地相信那些不太可能的事情。所有事物都在流動,而新的形式將會是舊事物的融合,這種融合與舊有的那些遠遠不同。通過努力和想象,我們可以學習更加清晰地辨識前方,不再盲目。

這些用戶創造出的頻道在經濟方面毫無意義。製作它們的時間、能量和資源來自哪裡呢? 答案是:來自受眾。只有40%的網絡內容是以商業形式創造出來的。支撐人們創造其餘部分的,不是責任,就是激情。

暢想未來30年,網絡會變得怎樣激動人心時,我們不免首先想到網頁2.0——就是更好的網頁。但是2050年的網絡不會是更好的網頁,它會變成別的東西,和今天網絡的差距就像是最初的網絡和電視的差距一樣。

過去30年已經開創出了不可思議的起跑線——可以建造真正偉大事物的堅固平臺。但即將到來的將會不同,將會超越現在,將會成為他物。而最酷的東西尚未發明出來。

人類財富的7大趨勢,你能讀懂幾個?


第2章 知化

注:知化,即“賦予對象認知能力。”

很難想象有什麼事物會像廉價、強大、無處不在的人工智能那樣擁有“改變一切”的力量。未來,我們的日常行為將被徹底改變。人工智能將是一些有界限的實體,而我們能清楚地區分我們和它們的思維。

人工智能思想的到來加速了其他所有顛覆性趨勢的進程,它在未來世界中的威力與曾經的“鈾元素”相當。我們可以肯定地說,知化是必然的,因為它已經近在咫尺。

2014年以來,雅虎、英特爾、Dropbox、領英、Pinterest以及推特都收購了人工智能公司。人工智能領域的民間投資在過去4年裡平均每年增長62%,這個速度還會持續下去。

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更像亞馬遜的網絡服務——廉價、可靠、工業級的數字智能在一切事物背後運行,除了閃現在你眼前的短暫時刻,它近乎無影無形。這種常見的設施會根據你的需求提供你想要的智能水平。

世界的知化是一樁正在發生的重要事件。類似的轉變將會發生在其他任何一個領域中。

再過10年,谷歌將擁有一款無可匹敵的人工智能產品。我的預測是:到了2026年,谷歌的主營產品將不再是搜索,而是人工智能。

近期的三大突破將開啟人們期待已久的人工智能時代:①廉價的並行計算;②大數據;③更好的算法。

我們想要的不是智能,而是人工智慧。與一般的智能不同,智慧是專注的、能衡量的、專門化的。它還能夠用完全不同於人類認知的方式思考。

在一個聯繫超密集的世界中,不一樣的思維是創新和財富的來源。僅僅聰明是不夠的。商業動機會讓與工業力量相關的人工智能無處不在,它們廉價而聰明,會被植入到所有我們製造的東西里。當我們開始發明新的智能種類和新的思維方式時,將獲得更大的回報。

我根據人類和機器人的關係把工作分為四大類,希望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機器人將怎樣取代人類:①人類能從事但機器人表現更佳的工作;②人類不能從事但機器人能從事的工作;③人類想要從事卻還不知道是什麼的工作;④(剛開始)只有人類能從事的工作。

人類財富的7大趨勢,你能讀懂幾個?


第3章 流動

互聯網是世界上最大的複印機。在最根本的層面上,它將我們使用它時所產生的一切行為、一切特徵、一切想法拷貝成了複製品。為了將信息從互聯網的某個角落傳輸到另一邊,通信協議讓信息在傳輸過程中經歷了數次的複製。

我們已經從日清日畢模式轉換到了實時模式。給別人發信息的時候,我們希望立刻就能收到答覆。花錢的時候,我們也希望我們的銀行賬戶能立刻結算。推論下去,想在實時中運轉良好,所有事情就必須流動起來——這至關重要。

在工業時代裡,公司通過提高自己的效率和生產力來最大化地節省自己的時間。這在今天已經遠遠不夠。現在,組織還要節省它們的顧客與公民的時間。它們需要盡其所能來進行實時互動。實時就是人類的時間。

當複製品大量存在時,它們就會變得沒有價值,無法複製的東西反而會變得罕見而有價值。

從停滯到流動,從一成不變到奔流不息,期間的變化並不意味著要放棄穩定性。這是一場對廣闊邊界的開墾,許多建立在可變性基礎上的額外選項都會成為可能。

最重要的不同在於,一成不變不再是唯一的選項了。好東西不一定是靜態不變的。換句話說,正確的不穩定現在成了好事。

人類財富的7大趨勢,你能讀懂幾個?


第4章 屏讀

文字已經從紙漿裡轉移到了電腦、手機、遊戲機、電視、電子顯示屏和平板電腦的像素當中。字母不再白紙黑字地固定在紙上,而是在玻璃平面上以彩虹樣的色彩,於眨眼間飛速來去。屏幕佔據了我們的口袋、行李箱、儀表盤、客廳牆壁和建築物的四壁。

今天,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變成了屏幕之民。屏幕之民傾向於忽略書籍中的經典邏輯,和對書本的崇敬。他們更喜歡像素間的動態流動。

屏幕文化是一個不斷變動的世界,充滿其中的是無窮無盡的新聞素材、剪輯資料和未成熟的理念。這是一條由微博、摘要、隨手拍照片、簡短文字和漂浮的第一印象構成的河流。

全世界的年輕人每天能用手機寫下5億條段子,無論他們正在求學,還是已經工作。屏幕數量的增長在繼續擴展人們的閱讀量和寫作量。

我們已經有了平板電腦、電子書和手機。其中手機最讓人吃驚。長久以來,專家一致保持著這樣一種觀點:沒人想在巴掌大的小屏幕上閱讀。但他們錯了,而且錯的十萬八千里。我和很多人都喜歡用這種方式來讀書。實際上,我們還不知道可以讀書的屏幕到底可以做到多小。

數字圖書的直接效果,是可以在任何時間呈現在任何屏幕上。書將會變得呼之即來。在你需要讀書之前,就購買和囤積書籍的行為會消失。書不再像是一種人工製品,而更像是映入你視野的信息流。

可以升級與搜索的屏幕和比特比起紙張來具有太多優勢。被人批註、標註、標記、收藏、總結、參考、鏈接、分享、傳播,才是這種書籍長久以來真正想要的。數字化能讓這些書籍實現“夙願”,而且做到的還能比“夙願”更多。

萬能圖書館的夢想早已有之,簡單來說,人類有史以來的所有作品,無論語言,都應當在任何時間,向任何人開放。

第5章 過濾

我們通過“守門人”來過濾信息;我們通過媒介來過濾信息;我們通過管理者過濾信息;我們通過品牌過濾;我們通過政府過濾;我們通過我們的文化環境過濾;我們通過我們的朋友過濾;我們通過自身來過濾。

巧妙的算法會對每個人的大量行為記錄進行彙總分析,以期能夠及時地預測我的行為。通過對10億條過往購買記錄的相關性計算,他們的預測會相當有先見之明。

然而,只接觸那些你已經喜歡的東西是有風險的,即你可能會捲入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漩渦,從而對任何與你的標準存在細微差異的事情都視而不見,即使你原本會喜歡它。

在信息豐富的世界裡,唯一稀缺的資源就是人類的注意力。

平臺利用強大的計算能力將不斷擴張的廣告商們與不斷增長的消費者群體進行匹配。它們的人工智能系統會尋求在最理想的位置、最理想的時間插放最理想的廣告,並且以最理想的方式、最理想的頻率做出反饋。

在一個充斥廉價品的時代,又有什麼是真正有價值的?

人類財富的7大趨勢,你能讀懂幾個?


第6章 互動

現場感和互動效果是推動當前虛擬現實技術快速發展的兩大亮點。“現場感”是虛擬現實技術的主要賣點。

用不了十年,當你體驗尖端水平的虛擬現實顯示器時,你的眼睛會被矇蔽,以為自己正在通過一個真實的窗戶觀看一個真實的世界。那個場景會是明亮的,沒有閃光,沒有肉眼可見的像素點。你將會十分確定地感覺到那就是絕對的真實世界,只不過它並不是真的。

虛擬現實技術的亮點不僅僅是“存在感”,另一個讓它經久不衰的魅力源於它的互動效果。

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在20世紀90年代時就曾經戲謔地說男廁所的小便池比他的電腦還聰明,因為便池知道他就在那裡,並會在他離開後沖水,但即使他在電腦前面坐上一整天,電腦都不會察覺。

現在的手機幾乎可以完美地實現語音識別(包括實時翻譯),所以語音將是我們與設備互動的主要方式。

隨著我們與自己製造的設備之間的互動持續增加,我們將更加讚賞人造品的形象化特徵。設備和我們的互動程度越高,口碑就越好,而我們的體驗也會更棒。

在未來的幾十年裡,我們將繼續拓展更多可以與之互動的事物。拓展將遵循三個方向推進:①我們會繼續給自己製造的事物添加新的傳感器和感官功能;②互動發生的區域將會繼續向我們靠近;③最大程度的互動會要求我們跳入到技術本身。

在人類短短几十年的壽命期限中就能“擾亂”社會發展的第一個技術平臺是個人電腦。移動電話是第二個平臺,它們都是在短短的幾十年裡引發了社會中一切事物的變革。下一代顛覆性的平臺就是虛擬現實,而它已經到來了。

互動的程度在提升,並且將繼續提升。想要互動,就需要掌握技能、學會配合、多加體驗,並加強學習。我們需要把自己嵌入到技術中,並培養自身能力。

第7章 提問

人數相同時,藉助恰當的工具,合作團體的成就能超越一群有野心的競爭個體。集體向來能夠放大某種力量,就像城市和市民之間的關係一樣。

我深信維基百科的影響力還沒有被完全發掘,它改變人們想法的力量正在潛意識中影響著全世界的千禧年一代,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有益的蜂巢型心智的實例,並且使人們相信,“不可能的事”也能夠做到。

我們沒有必要刻意創造某種全球意識,只需要讓每個人都能隨時與他人以及其他事物相聯通,並能共同創造新事物。有了人類共享的互聯互通,現在看來不可能發生的奇蹟將變得可能。

在未來的30年裡,如果網絡和電話系統全部癱瘓一天,那麼,這一天帶給人們的震驚記憶將在此後的幾年裡難以消除。

當出現一個疑惑或一種直覺,我不會在內心漫無目的地反覆咀嚼,讓自己的無知不斷滋養它。我會開始做事,會迅速行動。我開始尋找、搜索、提問、質疑、突然行動、記筆記、做標記,嘗試把一切變為自己的東西。

不少人覺得這恰恰是網絡最糟的地方——讓我們失去沉思的能力。另一些人覺得這些淺薄的行動只是愚蠢的瞎忙,隨大流,或者是行動的錯覺。

在科學工具的幫助下,如果知識真呈指數增長,我們應該很快就能消除困惑。然而實際情況是,我們不斷髮現更大的未知領域。

科學作為一種手段,主要增長了我們的無知而不是我們的知識。

一個問題越容易回答,答案越有價值,生成的問題則越多。儘管機器能夠無限拓展答案,我們提出新問題的時間卻有限。提出一個好的新問題與吸收一個答案的時間不成正比。

提問比回答更有力量。

由於人類本身就屬於這個在更高層級上運作的事物,它正在顯現的輪廓變得模糊了。我們唯一知道的是,它在最初階段就攪亂了舊的秩序。人們對它的強烈反對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未來30年,霍洛斯將沿著與過去30年同樣的方向挺進,那就是:更多的流動、共享、追蹤、使用、互動、屏讀、重混、過濾、知化、提問以及形成。我們正站在開始的時刻。

已經開始。當然,也僅僅是個開始。

水木然兩本新書

《價值規律》+《世界在變軟》

正式上市!

"

第1章 形成

萬物無一會長存下去。生命的本質,似乎主要是維持。水分會鏽蝕金屬,空氣會氧化防水膜,潤滑油會蒸發——有什麼是不會壞掉的呢?很顯然沒有。

如果你拒絕進行不斷的小升級,那麼積累起來的變化會最終變成一項巨大的更新,大到足以帶來“創傷”級別的干擾。

不在心中製造待以填補的缺憾,我們就無法拓展自己,更無法拓展我們的社會。我們正在拓寬我們的邊界,也在拓展存放自我身份的容器。這過程會痛苦不堪,其中定然會有淚水和傷痛。

沒有不適的世界會停滯不前;某些方面過於公平的世界,也會在其他方面上不公平得可怕。烏托邦中沒有問題可煩惱,但烏托邦也因此沒有機遇存在。

變化因此是一種能自我掩蓋的動作,常常會在我們回顧過去時才顯現出來。更重要的是,我們傾向於從舊事物的框架中來觀察新事物。我們當下對未來的展望,實際上會曲解新的事物,好讓它適應我們已知的事物。

有時候,我們察覺不到“形成”的方向,是因為我們並不認同這個方向。

我們會更經常地相信那些不太可能的事情。所有事物都在流動,而新的形式將會是舊事物的融合,這種融合與舊有的那些遠遠不同。通過努力和想象,我們可以學習更加清晰地辨識前方,不再盲目。

這些用戶創造出的頻道在經濟方面毫無意義。製作它們的時間、能量和資源來自哪裡呢? 答案是:來自受眾。只有40%的網絡內容是以商業形式創造出來的。支撐人們創造其餘部分的,不是責任,就是激情。

暢想未來30年,網絡會變得怎樣激動人心時,我們不免首先想到網頁2.0——就是更好的網頁。但是2050年的網絡不會是更好的網頁,它會變成別的東西,和今天網絡的差距就像是最初的網絡和電視的差距一樣。

過去30年已經開創出了不可思議的起跑線——可以建造真正偉大事物的堅固平臺。但即將到來的將會不同,將會超越現在,將會成為他物。而最酷的東西尚未發明出來。

人類財富的7大趨勢,你能讀懂幾個?


第2章 知化

注:知化,即“賦予對象認知能力。”

很難想象有什麼事物會像廉價、強大、無處不在的人工智能那樣擁有“改變一切”的力量。未來,我們的日常行為將被徹底改變。人工智能將是一些有界限的實體,而我們能清楚地區分我們和它們的思維。

人工智能思想的到來加速了其他所有顛覆性趨勢的進程,它在未來世界中的威力與曾經的“鈾元素”相當。我們可以肯定地說,知化是必然的,因為它已經近在咫尺。

2014年以來,雅虎、英特爾、Dropbox、領英、Pinterest以及推特都收購了人工智能公司。人工智能領域的民間投資在過去4年裡平均每年增長62%,這個速度還會持續下去。

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更像亞馬遜的網絡服務——廉價、可靠、工業級的數字智能在一切事物背後運行,除了閃現在你眼前的短暫時刻,它近乎無影無形。這種常見的設施會根據你的需求提供你想要的智能水平。

世界的知化是一樁正在發生的重要事件。類似的轉變將會發生在其他任何一個領域中。

再過10年,谷歌將擁有一款無可匹敵的人工智能產品。我的預測是:到了2026年,谷歌的主營產品將不再是搜索,而是人工智能。

近期的三大突破將開啟人們期待已久的人工智能時代:①廉價的並行計算;②大數據;③更好的算法。

我們想要的不是智能,而是人工智慧。與一般的智能不同,智慧是專注的、能衡量的、專門化的。它還能夠用完全不同於人類認知的方式思考。

在一個聯繫超密集的世界中,不一樣的思維是創新和財富的來源。僅僅聰明是不夠的。商業動機會讓與工業力量相關的人工智能無處不在,它們廉價而聰明,會被植入到所有我們製造的東西里。當我們開始發明新的智能種類和新的思維方式時,將獲得更大的回報。

我根據人類和機器人的關係把工作分為四大類,希望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機器人將怎樣取代人類:①人類能從事但機器人表現更佳的工作;②人類不能從事但機器人能從事的工作;③人類想要從事卻還不知道是什麼的工作;④(剛開始)只有人類能從事的工作。

人類財富的7大趨勢,你能讀懂幾個?


第3章 流動

互聯網是世界上最大的複印機。在最根本的層面上,它將我們使用它時所產生的一切行為、一切特徵、一切想法拷貝成了複製品。為了將信息從互聯網的某個角落傳輸到另一邊,通信協議讓信息在傳輸過程中經歷了數次的複製。

我們已經從日清日畢模式轉換到了實時模式。給別人發信息的時候,我們希望立刻就能收到答覆。花錢的時候,我們也希望我們的銀行賬戶能立刻結算。推論下去,想在實時中運轉良好,所有事情就必須流動起來——這至關重要。

在工業時代裡,公司通過提高自己的效率和生產力來最大化地節省自己的時間。這在今天已經遠遠不夠。現在,組織還要節省它們的顧客與公民的時間。它們需要盡其所能來進行實時互動。實時就是人類的時間。

當複製品大量存在時,它們就會變得沒有價值,無法複製的東西反而會變得罕見而有價值。

從停滯到流動,從一成不變到奔流不息,期間的變化並不意味著要放棄穩定性。這是一場對廣闊邊界的開墾,許多建立在可變性基礎上的額外選項都會成為可能。

最重要的不同在於,一成不變不再是唯一的選項了。好東西不一定是靜態不變的。換句話說,正確的不穩定現在成了好事。

人類財富的7大趨勢,你能讀懂幾個?


第4章 屏讀

文字已經從紙漿裡轉移到了電腦、手機、遊戲機、電視、電子顯示屏和平板電腦的像素當中。字母不再白紙黑字地固定在紙上,而是在玻璃平面上以彩虹樣的色彩,於眨眼間飛速來去。屏幕佔據了我們的口袋、行李箱、儀表盤、客廳牆壁和建築物的四壁。

今天,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變成了屏幕之民。屏幕之民傾向於忽略書籍中的經典邏輯,和對書本的崇敬。他們更喜歡像素間的動態流動。

屏幕文化是一個不斷變動的世界,充滿其中的是無窮無盡的新聞素材、剪輯資料和未成熟的理念。這是一條由微博、摘要、隨手拍照片、簡短文字和漂浮的第一印象構成的河流。

全世界的年輕人每天能用手機寫下5億條段子,無論他們正在求學,還是已經工作。屏幕數量的增長在繼續擴展人們的閱讀量和寫作量。

我們已經有了平板電腦、電子書和手機。其中手機最讓人吃驚。長久以來,專家一致保持著這樣一種觀點:沒人想在巴掌大的小屏幕上閱讀。但他們錯了,而且錯的十萬八千里。我和很多人都喜歡用這種方式來讀書。實際上,我們還不知道可以讀書的屏幕到底可以做到多小。

數字圖書的直接效果,是可以在任何時間呈現在任何屏幕上。書將會變得呼之即來。在你需要讀書之前,就購買和囤積書籍的行為會消失。書不再像是一種人工製品,而更像是映入你視野的信息流。

可以升級與搜索的屏幕和比特比起紙張來具有太多優勢。被人批註、標註、標記、收藏、總結、參考、鏈接、分享、傳播,才是這種書籍長久以來真正想要的。數字化能讓這些書籍實現“夙願”,而且做到的還能比“夙願”更多。

萬能圖書館的夢想早已有之,簡單來說,人類有史以來的所有作品,無論語言,都應當在任何時間,向任何人開放。

第5章 過濾

我們通過“守門人”來過濾信息;我們通過媒介來過濾信息;我們通過管理者過濾信息;我們通過品牌過濾;我們通過政府過濾;我們通過我們的文化環境過濾;我們通過我們的朋友過濾;我們通過自身來過濾。

巧妙的算法會對每個人的大量行為記錄進行彙總分析,以期能夠及時地預測我的行為。通過對10億條過往購買記錄的相關性計算,他們的預測會相當有先見之明。

然而,只接觸那些你已經喜歡的東西是有風險的,即你可能會捲入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漩渦,從而對任何與你的標準存在細微差異的事情都視而不見,即使你原本會喜歡它。

在信息豐富的世界裡,唯一稀缺的資源就是人類的注意力。

平臺利用強大的計算能力將不斷擴張的廣告商們與不斷增長的消費者群體進行匹配。它們的人工智能系統會尋求在最理想的位置、最理想的時間插放最理想的廣告,並且以最理想的方式、最理想的頻率做出反饋。

在一個充斥廉價品的時代,又有什麼是真正有價值的?

人類財富的7大趨勢,你能讀懂幾個?


第6章 互動

現場感和互動效果是推動當前虛擬現實技術快速發展的兩大亮點。“現場感”是虛擬現實技術的主要賣點。

用不了十年,當你體驗尖端水平的虛擬現實顯示器時,你的眼睛會被矇蔽,以為自己正在通過一個真實的窗戶觀看一個真實的世界。那個場景會是明亮的,沒有閃光,沒有肉眼可見的像素點。你將會十分確定地感覺到那就是絕對的真實世界,只不過它並不是真的。

虛擬現實技術的亮點不僅僅是“存在感”,另一個讓它經久不衰的魅力源於它的互動效果。

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在20世紀90年代時就曾經戲謔地說男廁所的小便池比他的電腦還聰明,因為便池知道他就在那裡,並會在他離開後沖水,但即使他在電腦前面坐上一整天,電腦都不會察覺。

現在的手機幾乎可以完美地實現語音識別(包括實時翻譯),所以語音將是我們與設備互動的主要方式。

隨著我們與自己製造的設備之間的互動持續增加,我們將更加讚賞人造品的形象化特徵。設備和我們的互動程度越高,口碑就越好,而我們的體驗也會更棒。

在未來的幾十年裡,我們將繼續拓展更多可以與之互動的事物。拓展將遵循三個方向推進:①我們會繼續給自己製造的事物添加新的傳感器和感官功能;②互動發生的區域將會繼續向我們靠近;③最大程度的互動會要求我們跳入到技術本身。

在人類短短几十年的壽命期限中就能“擾亂”社會發展的第一個技術平臺是個人電腦。移動電話是第二個平臺,它們都是在短短的幾十年裡引發了社會中一切事物的變革。下一代顛覆性的平臺就是虛擬現實,而它已經到來了。

互動的程度在提升,並且將繼續提升。想要互動,就需要掌握技能、學會配合、多加體驗,並加強學習。我們需要把自己嵌入到技術中,並培養自身能力。

第7章 提問

人數相同時,藉助恰當的工具,合作團體的成就能超越一群有野心的競爭個體。集體向來能夠放大某種力量,就像城市和市民之間的關係一樣。

我深信維基百科的影響力還沒有被完全發掘,它改變人們想法的力量正在潛意識中影響著全世界的千禧年一代,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有益的蜂巢型心智的實例,並且使人們相信,“不可能的事”也能夠做到。

我們沒有必要刻意創造某種全球意識,只需要讓每個人都能隨時與他人以及其他事物相聯通,並能共同創造新事物。有了人類共享的互聯互通,現在看來不可能發生的奇蹟將變得可能。

在未來的30年裡,如果網絡和電話系統全部癱瘓一天,那麼,這一天帶給人們的震驚記憶將在此後的幾年裡難以消除。

當出現一個疑惑或一種直覺,我不會在內心漫無目的地反覆咀嚼,讓自己的無知不斷滋養它。我會開始做事,會迅速行動。我開始尋找、搜索、提問、質疑、突然行動、記筆記、做標記,嘗試把一切變為自己的東西。

不少人覺得這恰恰是網絡最糟的地方——讓我們失去沉思的能力。另一些人覺得這些淺薄的行動只是愚蠢的瞎忙,隨大流,或者是行動的錯覺。

在科學工具的幫助下,如果知識真呈指數增長,我們應該很快就能消除困惑。然而實際情況是,我們不斷髮現更大的未知領域。

科學作為一種手段,主要增長了我們的無知而不是我們的知識。

一個問題越容易回答,答案越有價值,生成的問題則越多。儘管機器能夠無限拓展答案,我們提出新問題的時間卻有限。提出一個好的新問題與吸收一個答案的時間不成正比。

提問比回答更有力量。

由於人類本身就屬於這個在更高層級上運作的事物,它正在顯現的輪廓變得模糊了。我們唯一知道的是,它在最初階段就攪亂了舊的秩序。人們對它的強烈反對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未來30年,霍洛斯將沿著與過去30年同樣的方向挺進,那就是:更多的流動、共享、追蹤、使用、互動、屏讀、重混、過濾、知化、提問以及形成。我們正站在開始的時刻。

已經開始。當然,也僅僅是個開始。

水木然兩本新書

《價值規律》+《世界在變軟》

正式上市!

人類財富的7大趨勢,你能讀懂幾個?

兩本書很便宜,但字字如金

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四個字購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