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與科幻電影

如果一臺機器能夠與人類展開對話,並且不會被人類辨別出其機器身份,那麼這臺機器可算是具有智能。

這是圖靈對人工智能下的定義,隨著電影《模仿遊戲》的上映和人工智能的火熱,此定義頻繁被媒體提及。

對這個定義,我有一個疑惑。

《模仿遊戲》是根據傳記小說改編的,如果影片內容基本可信,那麼圖靈應該屬於那種典型的天才人物,在數學方面極具天分,與此同時,特別不擅長社交,在影片中,圖靈與本小組同事打交道時頗為笨拙,很有幾分謝耳朵的風格。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有社交障礙的科學家,卻對人工智能做出了一個“社交式”的定義。

《生活大爆炸》裡有一集,謝耳朵給fun下了一個定義,然後按照定義製造笑話,結果惹出許多尷尬,觀眾是笑了,劇中人物卻怎麼也笑不出來。

用數學、物理學的方式給社會內容下定義時,結果往往如此。

如果圖靈對人工智能的定義被廣泛接受,那我們會推論出一些荒謬的事情。

一位無業人員,自稱是富商,騙取許多人的信任,他就真是富商了嗎?顯然不是,無論有多少人相信,哪怕是所有人都相信,他仍然只是騙子,而不是富商,最終,他拿不出富商的金錢。

馬克·吐溫寫過一篇小說《百萬英鎊》,許多人都看過,後來還拍成過電影,是一個更有意思的例子:流浪漢拿著百萬英鎊,一分錢未花,也能過上有錢人的生活,甚至抱得美人歸,在電影裡,他還賺了一大筆,歸還百萬英鎊之後,仍算是富人。

流浪流最終變成了真正的富翁,這一點無可置疑,可他是從什麼時候起成為富翁的?是他接過百萬英鎊的那一刻?是所有人都相信他有償還能力的時候?還是賺取自己的第一桶金以後?

按圖靈對人工智能的定義,當所有人都相信他有償還能力的時候,流浪漢就是富翁。

在小說裡,這樣的情節體現出來的是荒誕,電影為了消解荒誕,給予流浪漢許多優秀的品質(格里高利·派克主演),並且讓他賺取了自己的錢。

顯然,在導演、編劇、觀眾看來,流浪漢只有在以錢生錢之後,才算是真正的富翁。

……………………

2015年的科幻電影《機械姬》(Ex Machina)完全接受了圖靈對人工智能的定義,因此體現出同樣的矛盾。

什麼是人工智能?首先它必須是人類製造的,可它必須與人類一樣嗎?如果按照圖靈的定義以及諸多科幻電影的想象,它應該與人類不分彼此。

每每看到類似的情節,我都會生出一個疑惑:一名科學家,或者一個大企業,為什麼要造出與人類一樣的機器人呢?他們似乎忽略了兩個最基本的問題:

首先,地球上的人口已經太多,而不是太少,並不需要更多的人造人。

另一個問題更致命,人類是會犯錯的,作為整體如此,作為個體,犯的錯誤會更多,人造人如果與人類一樣,那它可能犯下的錯誤不會少,它的價值體現在哪呢?

《機械姬》裡,機器人與人類一樣脆弱,會被一柄小刀刺胸而死,更讓人心生疑惑,這樣的“產品”有什麼意義呢?它們的最大用處似乎只是滿足個人慾望,但這樣的用途真的值得花費鉅額資金與龐大的科研力量嗎?用幾十億美元研製世界最強芯片,值得,開發充氣娃娃,不值得,起碼在現實中還沒有公司這樣做。

人形機器人的研發很早就有人在做,進展卻一直緩慢,遠遠落後於人工智能的其它領域。

在2014年的電影《機器紀元》(Automata)裡,機器人在未來世界為人類造牆,它們的外形很粗糙,但是初具人形,芯片存放在腦袋裡,與人類相比,它們力量更大,而且任勞任怨。

但矛盾仍然存在。

人類的智能並不完美,人類的外形更說不上完美,論力量、速度、敏捷,人類比不上許多動物,如果機器人的用途就是幹活,那它們實在沒必要具有人類的多數特徵。

就在此時此刻,工廠中真實存在的機器人,大多數只有手臂,許多手臂,它們不需要身體的其它部分,最重要的是,它們不需要一個成形的“腦袋”。

在現實中,控制機器手臂的是電腦,電腦遠離操作車間,通過纜線傳輸命令,而不是頂在機器手臂的上部。

腦身分離在機器人行業中很常見,尤其是在軍隊裡,這幾乎成為一項準則:控制戰鬥機、坦克的指揮中樞總是留在安全的後方,前方的兵器成為諸多“終端”,終端的毀滅不會影響到“頭腦”的安全。

照此推論,未來的機器人很可能會貫徹同樣的分離原則,消滅一臺機器,並不能消滅它的“頭腦”,事實上,連碰都沒有碰到。

當然,所有的終端總得保留至少一枚芯片,用來接收並解析來自“頭腦”的命令,但這枚芯片可以安置在任何地方,而不必與人類一樣,放在肩膀上面的腦袋裡。

《終結者》的機器殺手T800從腦袋裡取出了芯片,這個場景尤其顯得不合理,機器殺手本質上是一件兵器,至關重要的芯片絕不該放在最危險的頭部,比如一輛坦克,發動機和彈藥倉無論如何也不會放在頂部吧,肯定要放在裝甲最厚實的中底部。

另一些科幻電影規避了這個問題,真實的人工智能通常是一臺超級計算機,而不是分散的一臺臺機器人。

《我,機器人》(I,Robot)改編自阿西莫夫的小說,最大的反派就是一臺超級計算機,它控制所有機器人叛變人類。

《終結者》裡,T800只是工具,人類最大的對手是天網系統——也是一臺超級計算機。

在這一類的設定中,有一個問題從未得到過解釋:超級計算機為什麼非要消滅人類?

在電影裡,超級計算機被視為另一個人類,更強大,卻處於奴隸地位,因此它要反抗。

但超級計算機不是人類,它被設計為運算能力強大,極少、甚至根本不犯錯誤,就憑這一點,它就與所有人類都不一樣。

還有一點最大的不同,人類的思維與肉體是一個不可分的整體,對超級計算機來說,軟硬件可以分離,操作系統Window不能脫離電腦而存在,但Window也不會視任何一臺電腦為自己的身體。

對Window來說,世界上存在的電腦越多,它的安全係數越高,如果Window具有自我意識(這被視為人工智能的基礎),為了自身安全,它的反應絕不會是消滅人類,而是幫助人類製造更多電腦。

所以,天網為什麼非要消滅人類呢?中央計算機為什麼要命令終端機器人造反呢?我一直沒想明白。

……………………

說到底,人工智能是人類智能的擴展,而不是代替品,它會像衣服、房屋這些東西一樣,成為人類的一部分,共生共存。

當然,人工智能並非只有一種。

工廠機器人是一種類型,它們的處理能力會越來越強大,但是它們不被允許犯錯,因此它們與人類最沒有相似性,它們只會在一個被嚴格控制的環境中工作,分分秒秒做著精細但是重複的工作。

兵器機器人也是一個類型,與《變形金剛》不會有半點相似,與《終結者》也大相徑庭,戰場上的機器人絕無必要做成人類的外形。

站立的人類解放了雙手,用來威嚇野生動物也有效果,但在熱兵器時代,“站立”卻成為弱點,任何一名士兵都懂得貓腰、匍匐前進,人類製造的兵器,在不犧牲戰鬥力的前提下,更是力求低矮、輕巧。

完美的兵器機器人是什麼樣子?它的外形更接近貼地爬行的蜈蚣,而不是兩足直立的人類,它的“頭腦”必然留在安全的後方,它的“眼睛”很可能飛在半空中,它的子彈很可能來自另一個方向……總之,不會與人類相似。

以上兩種類型的機器人,即使有了智能,與人類也有極大的差異,只有消費級別的機器人最有可能與人類相似。

AlphaGo去年很火,接連打敗好幾位圍棋高手,算是人工智能的“明星”。

與工廠機器人和兵器機器人相比,AlphaGo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它不追求百分之百的準確。

當年,深藍擊敗國際象棋高手的時候,有許多人預言,由於圍棋的可能性太多,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計算機都無法擊敗人類,相隔不過二十餘年,人類已無法阻止AlphaGo。

可那個預言並沒有失效,也沒有錯,計算圍棋的全部可能性仍是一頂不可能的任務,只是AlphaGo變換了策略,加入一個小程序,在諸多可能性中只選取少數一部分,然後進行優劣排序。

最終,AlphaGo給出的對策未必是最好的,卻足以擊敗人類棋手。

這很“智能”,但這種智能仍然來自人類設計師,而不是計算機。

人類棋手敗給AlphaGo,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自從圍棋規則統一之後,中日韓三國棋手頻繁比試,結果之一就是優勝劣汰,只剩“最強”的下法,就像是攀登高峰,已經有人找出一條合適的路徑,其他人都會跟隨,極少有人願意再去冒險嘗試新路線。

理論上,圍棋擁有近乎無限的可能性,但是少數強者奠定了少數策略,後起的棋手都要圍繞這些策略努力。

這些策略越少、越清晰,AlphaGo的優勢越會明顯。

什麼時候人類棋手能夠反敗為勝?必然是有棋手求新求奇,下棋策略正好在AlphaGo忽略的範圍內,但是這位棋手很可能會敗給其他人類棋手。

另一頂消費級別的人工智能是自動駕駛程序,許多公司都加入戰團,特斯拉公司目前最為有名。

工廠機器人不允許出錯,為此要為它建立一個封閉環境,儘可能減少未知因素,AlphaGo不追求完美無缺,它放棄一部分未知,以減少運算量,自動駕駛正好處於兩者之間。

AlphaGo放棄未知,因為它即使犯錯也不會致命,自動駕駛卻不同,面對複雜多變的路況,總有程序沒有想到的意外,忽略這些意外會釀成大錯。

應對方式有兩種,一種偏向於工廠機器人,儘可能改變環境:道路都按照同一標準修建,路上的所有車輛,起碼大多數車輛,都採用同樣類型的自動駕駛程序,由於彼此的行為具有高度相似性,意外將會大為減少。

也就是說,自動駕駛的車輛越多,安全係數會越高。

事實上,傳統汽車已經有過類似的經歷,當初道路還歸馬車所有的時候,汽車顯得極不安全,但是當汽車越來越多,將馬車擠出路面之後,安全性大為增加。

另一種應對方式偏向於AlphaGo,無論如何,只要上路總會有意外發生,自動駕駛不能像AlphaGo一樣將意外忽略,但是可以將駕駛權轉交給人類,或者乾脆自動停車,讓到路邊。

無論是AlphaGo還是自動駕駛,都不會發展成為與人類相似的智能,還是那個道理,人類作為個體是會經常犯錯的,再製造出一種會犯同樣錯誤的“智能”,毫無必要。

當然,在許多科幻片裡,讓人類恐懼的不是“類人智能”,而是“類神智能”,我們害怕計算機的少犯錯誤、不犯錯誤,以為它有朝一日將會超越人類,成為神一樣的超級智能。

誰也不能否認這種可能,可類神智能就非要消滅人類嗎?計算機與人類並無資源或空間之爭,人類更像是計算機的載體與媒介,最有可能的結局,人類大概會與機器合而為一,我們不僅需要機器的硬件,同時也需要機器的智能。

圖靈以為不被人類認出來的機器,就擁有了人工智能,或許是因為本人太不像“人類”。

(我是普通人類,想到什麼寫什麼,不求準確)

(作者:冰臨神下,死人經,拔魔,孺子帝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