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在同學會上不動聲色地炫耀?

有一個答案是這樣的:

吃到一半,一名身著西服的漢子破門而入,俯下身悄悄給你耳語幾句,接著你面露難色跟同學們致歉,然後在西服男子的跟隨下迅速離場。

從這一刻開始,已經不是簡單的金錢差距了,而是階級的差距!

"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在同學會上不動聲色地炫耀?

有一個答案是這樣的:

吃到一半,一名身著西服的漢子破門而入,俯下身悄悄給你耳語幾句,接著你面露難色跟同學們致歉,然後在西服男子的跟隨下迅速離場。

從這一刻開始,已經不是簡單的金錢差距了,而是階級的差距!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雖然這個段子逗笑了好多人,但是無不說明了一個問題---

每個人都想生活的更好,或者說至少在表面看起來比別人好,唯恐在場合裡落到人後。

這是現代人的共性,慾望無止境,焦慮越來越深。

"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在同學會上不動聲色地炫耀?

有一個答案是這樣的:

吃到一半,一名身著西服的漢子破門而入,俯下身悄悄給你耳語幾句,接著你面露難色跟同學們致歉,然後在西服男子的跟隨下迅速離場。

從這一刻開始,已經不是簡單的金錢差距了,而是階級的差距!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雖然這個段子逗笑了好多人,但是無不說明了一個問題---

每個人都想生活的更好,或者說至少在表面看起來比別人好,唯恐在場合裡落到人後。

這是現代人的共性,慾望無止境,焦慮越來越深。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這樣的心理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與你相差無幾的同事有一天突然告訴你他升職了、報紙上出現了老同學光彩照人的相片、曾與你在同一條起跑線的人突然被告知公司經營的風生水起......

你都會或多或少產生失落和焦慮。

"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在同學會上不動聲色地炫耀?

有一個答案是這樣的:

吃到一半,一名身著西服的漢子破門而入,俯下身悄悄給你耳語幾句,接著你面露難色跟同學們致歉,然後在西服男子的跟隨下迅速離場。

從這一刻開始,已經不是簡單的金錢差距了,而是階級的差距!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雖然這個段子逗笑了好多人,但是無不說明了一個問題---

每個人都想生活的更好,或者說至少在表面看起來比別人好,唯恐在場合裡落到人後。

這是現代人的共性,慾望無止境,焦慮越來越深。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這樣的心理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與你相差無幾的同事有一天突然告訴你他升職了、報紙上出現了老同學光彩照人的相片、曾與你在同一條起跑線的人突然被告知公司經營的風生水起......

你都會或多或少產生失落和焦慮。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這就是身份焦慮,除生存焦慮、職業焦慮和自我缺失焦慮之外的又一大讓人焦慮的元凶。用《身份的焦慮》中的一段話來總結就是:

意識到了自己身份低下會危及自尊感。

"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在同學會上不動聲色地炫耀?

有一個答案是這樣的:

吃到一半,一名身著西服的漢子破門而入,俯下身悄悄給你耳語幾句,接著你面露難色跟同學們致歉,然後在西服男子的跟隨下迅速離場。

從這一刻開始,已經不是簡單的金錢差距了,而是階級的差距!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雖然這個段子逗笑了好多人,但是無不說明了一個問題---

每個人都想生活的更好,或者說至少在表面看起來比別人好,唯恐在場合裡落到人後。

這是現代人的共性,慾望無止境,焦慮越來越深。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這樣的心理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與你相差無幾的同事有一天突然告訴你他升職了、報紙上出現了老同學光彩照人的相片、曾與你在同一條起跑線的人突然被告知公司經營的風生水起......

你都會或多或少產生失落和焦慮。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這就是身份焦慮,除生存焦慮、職業焦慮和自我缺失焦慮之外的又一大讓人焦慮的元凶。用《身份的焦慮》中的一段話來總結就是:

意識到了自己身份低下會危及自尊感。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大眾媒體的迅速發展也增加了我們的焦慮。媒體不斷的曝光富人,明星的奢華生活;微博,微信公眾號,YouTube,Instagram等自媒體平臺把各種小資的生活推到我們面前,不斷的塑造我們對理想生活的定義。

如同可口可樂在廣告中把可樂和快樂聯繫到一起,各種博主把奢飾品,時尚,旅行,健身等元素與美好生活聯繫在一起,讓我們產生只要我們買了他們用的產品,去了他們去過的地方,就能過上和他們展現出的美好生活一樣的錯覺。

"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在同學會上不動聲色地炫耀?

有一個答案是這樣的:

吃到一半,一名身著西服的漢子破門而入,俯下身悄悄給你耳語幾句,接著你面露難色跟同學們致歉,然後在西服男子的跟隨下迅速離場。

從這一刻開始,已經不是簡單的金錢差距了,而是階級的差距!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雖然這個段子逗笑了好多人,但是無不說明了一個問題---

每個人都想生活的更好,或者說至少在表面看起來比別人好,唯恐在場合裡落到人後。

這是現代人的共性,慾望無止境,焦慮越來越深。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這樣的心理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與你相差無幾的同事有一天突然告訴你他升職了、報紙上出現了老同學光彩照人的相片、曾與你在同一條起跑線的人突然被告知公司經營的風生水起......

你都會或多或少產生失落和焦慮。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這就是身份焦慮,除生存焦慮、職業焦慮和自我缺失焦慮之外的又一大讓人焦慮的元凶。用《身份的焦慮》中的一段話來總結就是:

意識到了自己身份低下會危及自尊感。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大眾媒體的迅速發展也增加了我們的焦慮。媒體不斷的曝光富人,明星的奢華生活;微博,微信公眾號,YouTube,Instagram等自媒體平臺把各種小資的生活推到我們面前,不斷的塑造我們對理想生活的定義。

如同可口可樂在廣告中把可樂和快樂聯繫到一起,各種博主把奢飾品,時尚,旅行,健身等元素與美好生活聯繫在一起,讓我們產生只要我們買了他們用的產品,去了他們去過的地方,就能過上和他們展現出的美好生活一樣的錯覺。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各種網絡上瘋狂轉載的白手起家的商業傳奇,創業故事,讓我們深信我們就是下一個馬雲。很顯然,如果你在這樣的期望下在一個小公司默默無聞了10年,你的內心該有多焦慮。

現實生活裡,我們卻從未停止過對諸如金錢,地位等標籤的追逐。因為現代社會裡,這些標籤確實會影響一部分人對我們的態度。

想想知乎裡的個人簡介,想想微博大V,好像有了某些標籤的加持,他們的話就更加可信,他們所信奉的就更有可能是真理。我們很少分析這些標籤的背後是否真正意味著什麼,甚至不曾辨別真假。

"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在同學會上不動聲色地炫耀?

有一個答案是這樣的:

吃到一半,一名身著西服的漢子破門而入,俯下身悄悄給你耳語幾句,接著你面露難色跟同學們致歉,然後在西服男子的跟隨下迅速離場。

從這一刻開始,已經不是簡單的金錢差距了,而是階級的差距!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雖然這個段子逗笑了好多人,但是無不說明了一個問題---

每個人都想生活的更好,或者說至少在表面看起來比別人好,唯恐在場合裡落到人後。

這是現代人的共性,慾望無止境,焦慮越來越深。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這樣的心理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與你相差無幾的同事有一天突然告訴你他升職了、報紙上出現了老同學光彩照人的相片、曾與你在同一條起跑線的人突然被告知公司經營的風生水起......

你都會或多或少產生失落和焦慮。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這就是身份焦慮,除生存焦慮、職業焦慮和自我缺失焦慮之外的又一大讓人焦慮的元凶。用《身份的焦慮》中的一段話來總結就是:

意識到了自己身份低下會危及自尊感。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大眾媒體的迅速發展也增加了我們的焦慮。媒體不斷的曝光富人,明星的奢華生活;微博,微信公眾號,YouTube,Instagram等自媒體平臺把各種小資的生活推到我們面前,不斷的塑造我們對理想生活的定義。

如同可口可樂在廣告中把可樂和快樂聯繫到一起,各種博主把奢飾品,時尚,旅行,健身等元素與美好生活聯繫在一起,讓我們產生只要我們買了他們用的產品,去了他們去過的地方,就能過上和他們展現出的美好生活一樣的錯覺。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各種網絡上瘋狂轉載的白手起家的商業傳奇,創業故事,讓我們深信我們就是下一個馬雲。很顯然,如果你在這樣的期望下在一個小公司默默無聞了10年,你的內心該有多焦慮。

現實生活裡,我們卻從未停止過對諸如金錢,地位等標籤的追逐。因為現代社會裡,這些標籤確實會影響一部分人對我們的態度。

想想知乎裡的個人簡介,想想微博大V,好像有了某些標籤的加持,他們的話就更加可信,他們所信奉的就更有可能是真理。我們很少分析這些標籤的背後是否真正意味著什麼,甚至不曾辨別真假。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現代社會給了人們更高的自我期望。

就像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在《身份的焦慮》中所說,往前追溯幾百幾千年,人也有身份地位高低,甚至等級制度更為分明,但人們卻不為此而焦慮,因為大多數人相信,人生來有貴賤之分,應恪守本分,知足常樂,只有極少數人想去突破自身階級一展抱負。

而現代社會,推崇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有機會靠自己的努力走到金字塔頂端。正如瘋狂動物城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臺詞“Everyone can be everything(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任何人)”。

但事實是金字塔頂尖的人只是極少數,大多數人還是過著普通的生活。

"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在同學會上不動聲色地炫耀?

有一個答案是這樣的:

吃到一半,一名身著西服的漢子破門而入,俯下身悄悄給你耳語幾句,接著你面露難色跟同學們致歉,然後在西服男子的跟隨下迅速離場。

從這一刻開始,已經不是簡單的金錢差距了,而是階級的差距!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雖然這個段子逗笑了好多人,但是無不說明了一個問題---

每個人都想生活的更好,或者說至少在表面看起來比別人好,唯恐在場合裡落到人後。

這是現代人的共性,慾望無止境,焦慮越來越深。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這樣的心理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與你相差無幾的同事有一天突然告訴你他升職了、報紙上出現了老同學光彩照人的相片、曾與你在同一條起跑線的人突然被告知公司經營的風生水起......

你都會或多或少產生失落和焦慮。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這就是身份焦慮,除生存焦慮、職業焦慮和自我缺失焦慮之外的又一大讓人焦慮的元凶。用《身份的焦慮》中的一段話來總結就是:

意識到了自己身份低下會危及自尊感。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大眾媒體的迅速發展也增加了我們的焦慮。媒體不斷的曝光富人,明星的奢華生活;微博,微信公眾號,YouTube,Instagram等自媒體平臺把各種小資的生活推到我們面前,不斷的塑造我們對理想生活的定義。

如同可口可樂在廣告中把可樂和快樂聯繫到一起,各種博主把奢飾品,時尚,旅行,健身等元素與美好生活聯繫在一起,讓我們產生只要我們買了他們用的產品,去了他們去過的地方,就能過上和他們展現出的美好生活一樣的錯覺。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各種網絡上瘋狂轉載的白手起家的商業傳奇,創業故事,讓我們深信我們就是下一個馬雲。很顯然,如果你在這樣的期望下在一個小公司默默無聞了10年,你的內心該有多焦慮。

現實生活裡,我們卻從未停止過對諸如金錢,地位等標籤的追逐。因為現代社會裡,這些標籤確實會影響一部分人對我們的態度。

想想知乎裡的個人簡介,想想微博大V,好像有了某些標籤的加持,他們的話就更加可信,他們所信奉的就更有可能是真理。我們很少分析這些標籤的背後是否真正意味著什麼,甚至不曾辨別真假。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現代社會給了人們更高的自我期望。

就像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在《身份的焦慮》中所說,往前追溯幾百幾千年,人也有身份地位高低,甚至等級制度更為分明,但人們卻不為此而焦慮,因為大多數人相信,人生來有貴賤之分,應恪守本分,知足常樂,只有極少數人想去突破自身階級一展抱負。

而現代社會,推崇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有機會靠自己的努力走到金字塔頂端。正如瘋狂動物城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臺詞“Everyone can be everything(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任何人)”。

但事實是金字塔頂尖的人只是極少數,大多數人還是過著普通的生活。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詹姆斯曾給出這樣一個公式:自尊=實際的成就/對自己的期待。現代社會抬高了人們對自己的期待,所以現代人即使擁有古代人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滿足感卻不見得上升,反而為求而不得的部分焦慮。

在社會裡,金錢,地位的高低逐漸成為了衡量人的價值主要標準。因為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可以享受教育,資源,看上去是大家在公平競爭,用實力來爭取資源分配。

所以富有,社會地位高的人意味著有實力,高價值;相反,一個人如果貧窮,社會地位底下,就會被認為是他咎由自取,也就是所謂的loser(失敗者)。事實是造成一個人現在境遇的因素不僅僅是實力和人品,機遇,人脈,政治以及整體經濟的影響都足以造成巨大的改變。

"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在同學會上不動聲色地炫耀?

有一個答案是這樣的:

吃到一半,一名身著西服的漢子破門而入,俯下身悄悄給你耳語幾句,接著你面露難色跟同學們致歉,然後在西服男子的跟隨下迅速離場。

從這一刻開始,已經不是簡單的金錢差距了,而是階級的差距!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雖然這個段子逗笑了好多人,但是無不說明了一個問題---

每個人都想生活的更好,或者說至少在表面看起來比別人好,唯恐在場合裡落到人後。

這是現代人的共性,慾望無止境,焦慮越來越深。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這樣的心理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與你相差無幾的同事有一天突然告訴你他升職了、報紙上出現了老同學光彩照人的相片、曾與你在同一條起跑線的人突然被告知公司經營的風生水起......

你都會或多或少產生失落和焦慮。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這就是身份焦慮,除生存焦慮、職業焦慮和自我缺失焦慮之外的又一大讓人焦慮的元凶。用《身份的焦慮》中的一段話來總結就是:

意識到了自己身份低下會危及自尊感。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大眾媒體的迅速發展也增加了我們的焦慮。媒體不斷的曝光富人,明星的奢華生活;微博,微信公眾號,YouTube,Instagram等自媒體平臺把各種小資的生活推到我們面前,不斷的塑造我們對理想生活的定義。

如同可口可樂在廣告中把可樂和快樂聯繫到一起,各種博主把奢飾品,時尚,旅行,健身等元素與美好生活聯繫在一起,讓我們產生只要我們買了他們用的產品,去了他們去過的地方,就能過上和他們展現出的美好生活一樣的錯覺。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各種網絡上瘋狂轉載的白手起家的商業傳奇,創業故事,讓我們深信我們就是下一個馬雲。很顯然,如果你在這樣的期望下在一個小公司默默無聞了10年,你的內心該有多焦慮。

現實生活裡,我們卻從未停止過對諸如金錢,地位等標籤的追逐。因為現代社會裡,這些標籤確實會影響一部分人對我們的態度。

想想知乎裡的個人簡介,想想微博大V,好像有了某些標籤的加持,他們的話就更加可信,他們所信奉的就更有可能是真理。我們很少分析這些標籤的背後是否真正意味著什麼,甚至不曾辨別真假。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現代社會給了人們更高的自我期望。

就像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在《身份的焦慮》中所說,往前追溯幾百幾千年,人也有身份地位高低,甚至等級制度更為分明,但人們卻不為此而焦慮,因為大多數人相信,人生來有貴賤之分,應恪守本分,知足常樂,只有極少數人想去突破自身階級一展抱負。

而現代社會,推崇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有機會靠自己的努力走到金字塔頂端。正如瘋狂動物城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臺詞“Everyone can be everything(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任何人)”。

但事實是金字塔頂尖的人只是極少數,大多數人還是過著普通的生活。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詹姆斯曾給出這樣一個公式:自尊=實際的成就/對自己的期待。現代社會抬高了人們對自己的期待,所以現代人即使擁有古代人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滿足感卻不見得上升,反而為求而不得的部分焦慮。

在社會裡,金錢,地位的高低逐漸成為了衡量人的價值主要標準。因為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可以享受教育,資源,看上去是大家在公平競爭,用實力來爭取資源分配。

所以富有,社會地位高的人意味著有實力,高價值;相反,一個人如果貧窮,社會地位底下,就會被認為是他咎由自取,也就是所謂的loser(失敗者)。事實是造成一個人現在境遇的因素不僅僅是實力和人品,機遇,人脈,政治以及整體經濟的影響都足以造成巨大的改變。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正如德波頓所說,我們很少以苛責的態度去看待小說或者電影裡的小人物,因為我們看到了他們一路走來的經歷,想到如果是我們或許還不如他們最後的結果。但是在現實我們往往忽視這些,因為我們沒有看到他們背後的故事,正如別人也看不到我們背後的故事。當金錢,地位和人的價值被畫上了等號,我們焦慮金錢,社會地位的背後,是對失去關注和尊重的恐懼。

我們生怕被旁人比下去,只有比圈子裡的人過的好一點點,才會感到安心和滿足。我們在意別人對我們的評價和態度,是因為我們對自身價值的不確定感。我們需要從他人的認可和尊重中肯定自己的價值,一旦他人的態度發生改變,我們便會陷入焦慮中。

"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在同學會上不動聲色地炫耀?

有一個答案是這樣的:

吃到一半,一名身著西服的漢子破門而入,俯下身悄悄給你耳語幾句,接著你面露難色跟同學們致歉,然後在西服男子的跟隨下迅速離場。

從這一刻開始,已經不是簡單的金錢差距了,而是階級的差距!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雖然這個段子逗笑了好多人,但是無不說明了一個問題---

每個人都想生活的更好,或者說至少在表面看起來比別人好,唯恐在場合裡落到人後。

這是現代人的共性,慾望無止境,焦慮越來越深。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這樣的心理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與你相差無幾的同事有一天突然告訴你他升職了、報紙上出現了老同學光彩照人的相片、曾與你在同一條起跑線的人突然被告知公司經營的風生水起......

你都會或多或少產生失落和焦慮。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這就是身份焦慮,除生存焦慮、職業焦慮和自我缺失焦慮之外的又一大讓人焦慮的元凶。用《身份的焦慮》中的一段話來總結就是:

意識到了自己身份低下會危及自尊感。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大眾媒體的迅速發展也增加了我們的焦慮。媒體不斷的曝光富人,明星的奢華生活;微博,微信公眾號,YouTube,Instagram等自媒體平臺把各種小資的生活推到我們面前,不斷的塑造我們對理想生活的定義。

如同可口可樂在廣告中把可樂和快樂聯繫到一起,各種博主把奢飾品,時尚,旅行,健身等元素與美好生活聯繫在一起,讓我們產生只要我們買了他們用的產品,去了他們去過的地方,就能過上和他們展現出的美好生活一樣的錯覺。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各種網絡上瘋狂轉載的白手起家的商業傳奇,創業故事,讓我們深信我們就是下一個馬雲。很顯然,如果你在這樣的期望下在一個小公司默默無聞了10年,你的內心該有多焦慮。

現實生活裡,我們卻從未停止過對諸如金錢,地位等標籤的追逐。因為現代社會裡,這些標籤確實會影響一部分人對我們的態度。

想想知乎裡的個人簡介,想想微博大V,好像有了某些標籤的加持,他們的話就更加可信,他們所信奉的就更有可能是真理。我們很少分析這些標籤的背後是否真正意味著什麼,甚至不曾辨別真假。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現代社會給了人們更高的自我期望。

就像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在《身份的焦慮》中所說,往前追溯幾百幾千年,人也有身份地位高低,甚至等級制度更為分明,但人們卻不為此而焦慮,因為大多數人相信,人生來有貴賤之分,應恪守本分,知足常樂,只有極少數人想去突破自身階級一展抱負。

而現代社會,推崇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有機會靠自己的努力走到金字塔頂端。正如瘋狂動物城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臺詞“Everyone can be everything(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任何人)”。

但事實是金字塔頂尖的人只是極少數,大多數人還是過著普通的生活。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詹姆斯曾給出這樣一個公式:自尊=實際的成就/對自己的期待。現代社會抬高了人們對自己的期待,所以現代人即使擁有古代人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滿足感卻不見得上升,反而為求而不得的部分焦慮。

在社會裡,金錢,地位的高低逐漸成為了衡量人的價值主要標準。因為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可以享受教育,資源,看上去是大家在公平競爭,用實力來爭取資源分配。

所以富有,社會地位高的人意味著有實力,高價值;相反,一個人如果貧窮,社會地位底下,就會被認為是他咎由自取,也就是所謂的loser(失敗者)。事實是造成一個人現在境遇的因素不僅僅是實力和人品,機遇,人脈,政治以及整體經濟的影響都足以造成巨大的改變。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正如德波頓所說,我們很少以苛責的態度去看待小說或者電影裡的小人物,因為我們看到了他們一路走來的經歷,想到如果是我們或許還不如他們最後的結果。但是在現實我們往往忽視這些,因為我們沒有看到他們背後的故事,正如別人也看不到我們背後的故事。當金錢,地位和人的價值被畫上了等號,我們焦慮金錢,社會地位的背後,是對失去關注和尊重的恐懼。

我們生怕被旁人比下去,只有比圈子裡的人過的好一點點,才會感到安心和滿足。我們在意別人對我們的評價和態度,是因為我們對自身價值的不確定感。我們需要從他人的認可和尊重中肯定自己的價值,一旦他人的態度發生改變,我們便會陷入焦慮中。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減少焦慮,更好的接受自我呢?

1、區分外界評價和真相

外界評價和真相之間的關係我們要小心,兩者雖有關聯但並不相等。大多數評價都是片面的,外人總是傾向於看結果,而不在意背後的過程。

我們要理性分析其中的對錯,不應該讓莫須有的評價傷害自己。相信人的價值與金錢地位並不相等,與得到的尊重也並不相等。勢利的人會僅僅因為金錢地位的高低來選擇尊重,討好的對象。

而人更為寶貴的價值是去掉金錢和地位,你還剩下什麼,此時的你是否還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同時,堅持一項熱愛的事業,培養一技之長,可以增加對自身價值的肯定。

"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在同學會上不動聲色地炫耀?

有一個答案是這樣的:

吃到一半,一名身著西服的漢子破門而入,俯下身悄悄給你耳語幾句,接著你面露難色跟同學們致歉,然後在西服男子的跟隨下迅速離場。

從這一刻開始,已經不是簡單的金錢差距了,而是階級的差距!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雖然這個段子逗笑了好多人,但是無不說明了一個問題---

每個人都想生活的更好,或者說至少在表面看起來比別人好,唯恐在場合裡落到人後。

這是現代人的共性,慾望無止境,焦慮越來越深。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這樣的心理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與你相差無幾的同事有一天突然告訴你他升職了、報紙上出現了老同學光彩照人的相片、曾與你在同一條起跑線的人突然被告知公司經營的風生水起......

你都會或多或少產生失落和焦慮。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這就是身份焦慮,除生存焦慮、職業焦慮和自我缺失焦慮之外的又一大讓人焦慮的元凶。用《身份的焦慮》中的一段話來總結就是:

意識到了自己身份低下會危及自尊感。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大眾媒體的迅速發展也增加了我們的焦慮。媒體不斷的曝光富人,明星的奢華生活;微博,微信公眾號,YouTube,Instagram等自媒體平臺把各種小資的生活推到我們面前,不斷的塑造我們對理想生活的定義。

如同可口可樂在廣告中把可樂和快樂聯繫到一起,各種博主把奢飾品,時尚,旅行,健身等元素與美好生活聯繫在一起,讓我們產生只要我們買了他們用的產品,去了他們去過的地方,就能過上和他們展現出的美好生活一樣的錯覺。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各種網絡上瘋狂轉載的白手起家的商業傳奇,創業故事,讓我們深信我們就是下一個馬雲。很顯然,如果你在這樣的期望下在一個小公司默默無聞了10年,你的內心該有多焦慮。

現實生活裡,我們卻從未停止過對諸如金錢,地位等標籤的追逐。因為現代社會裡,這些標籤確實會影響一部分人對我們的態度。

想想知乎裡的個人簡介,想想微博大V,好像有了某些標籤的加持,他們的話就更加可信,他們所信奉的就更有可能是真理。我們很少分析這些標籤的背後是否真正意味著什麼,甚至不曾辨別真假。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現代社會給了人們更高的自我期望。

就像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在《身份的焦慮》中所說,往前追溯幾百幾千年,人也有身份地位高低,甚至等級制度更為分明,但人們卻不為此而焦慮,因為大多數人相信,人生來有貴賤之分,應恪守本分,知足常樂,只有極少數人想去突破自身階級一展抱負。

而現代社會,推崇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有機會靠自己的努力走到金字塔頂端。正如瘋狂動物城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臺詞“Everyone can be everything(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任何人)”。

但事實是金字塔頂尖的人只是極少數,大多數人還是過著普通的生活。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詹姆斯曾給出這樣一個公式:自尊=實際的成就/對自己的期待。現代社會抬高了人們對自己的期待,所以現代人即使擁有古代人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滿足感卻不見得上升,反而為求而不得的部分焦慮。

在社會裡,金錢,地位的高低逐漸成為了衡量人的價值主要標準。因為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可以享受教育,資源,看上去是大家在公平競爭,用實力來爭取資源分配。

所以富有,社會地位高的人意味著有實力,高價值;相反,一個人如果貧窮,社會地位底下,就會被認為是他咎由自取,也就是所謂的loser(失敗者)。事實是造成一個人現在境遇的因素不僅僅是實力和人品,機遇,人脈,政治以及整體經濟的影響都足以造成巨大的改變。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正如德波頓所說,我們很少以苛責的態度去看待小說或者電影裡的小人物,因為我們看到了他們一路走來的經歷,想到如果是我們或許還不如他們最後的結果。但是在現實我們往往忽視這些,因為我們沒有看到他們背後的故事,正如別人也看不到我們背後的故事。當金錢,地位和人的價值被畫上了等號,我們焦慮金錢,社會地位的背後,是對失去關注和尊重的恐懼。

我們生怕被旁人比下去,只有比圈子裡的人過的好一點點,才會感到安心和滿足。我們在意別人對我們的評價和態度,是因為我們對自身價值的不確定感。我們需要從他人的認可和尊重中肯定自己的價值,一旦他人的態度發生改變,我們便會陷入焦慮中。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減少焦慮,更好的接受自我呢?

1、區分外界評價和真相

外界評價和真相之間的關係我們要小心,兩者雖有關聯但並不相等。大多數評價都是片面的,外人總是傾向於看結果,而不在意背後的過程。

我們要理性分析其中的對錯,不應該讓莫須有的評價傷害自己。相信人的價值與金錢地位並不相等,與得到的尊重也並不相等。勢利的人會僅僅因為金錢地位的高低來選擇尊重,討好的對象。

而人更為寶貴的價值是去掉金錢和地位,你還剩下什麼,此時的你是否還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同時,堅持一項熱愛的事業,培養一技之長,可以增加對自身價值的肯定。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2、接受並且相信別人的成功是有原因的

每個人所取得的成就,所擁有的社會地位都是他們應得的,包括我們自己。

如果我們總是嫉妒他人的成就,並覺得自己本可以獲得更高的成就,就無法專心於提高自己,潛心於我們所感興趣的事情。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不經意間通過不讓身邊人的成就超過自己來獲得滿足,而不是真正提高自己的實力。

這種暗暗地較勁不但對提高自身價值無用,反而增加了自身的焦慮———在時時防範他人上浪費了大量時光。我們應該專注於在自己的道路上走得更遠,而不是攔住更多的人不讓他們超過自己。

"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在同學會上不動聲色地炫耀?

有一個答案是這樣的:

吃到一半,一名身著西服的漢子破門而入,俯下身悄悄給你耳語幾句,接著你面露難色跟同學們致歉,然後在西服男子的跟隨下迅速離場。

從這一刻開始,已經不是簡單的金錢差距了,而是階級的差距!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雖然這個段子逗笑了好多人,但是無不說明了一個問題---

每個人都想生活的更好,或者說至少在表面看起來比別人好,唯恐在場合裡落到人後。

這是現代人的共性,慾望無止境,焦慮越來越深。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這樣的心理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與你相差無幾的同事有一天突然告訴你他升職了、報紙上出現了老同學光彩照人的相片、曾與你在同一條起跑線的人突然被告知公司經營的風生水起......

你都會或多或少產生失落和焦慮。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這就是身份焦慮,除生存焦慮、職業焦慮和自我缺失焦慮之外的又一大讓人焦慮的元凶。用《身份的焦慮》中的一段話來總結就是:

意識到了自己身份低下會危及自尊感。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大眾媒體的迅速發展也增加了我們的焦慮。媒體不斷的曝光富人,明星的奢華生活;微博,微信公眾號,YouTube,Instagram等自媒體平臺把各種小資的生活推到我們面前,不斷的塑造我們對理想生活的定義。

如同可口可樂在廣告中把可樂和快樂聯繫到一起,各種博主把奢飾品,時尚,旅行,健身等元素與美好生活聯繫在一起,讓我們產生只要我們買了他們用的產品,去了他們去過的地方,就能過上和他們展現出的美好生活一樣的錯覺。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各種網絡上瘋狂轉載的白手起家的商業傳奇,創業故事,讓我們深信我們就是下一個馬雲。很顯然,如果你在這樣的期望下在一個小公司默默無聞了10年,你的內心該有多焦慮。

現實生活裡,我們卻從未停止過對諸如金錢,地位等標籤的追逐。因為現代社會裡,這些標籤確實會影響一部分人對我們的態度。

想想知乎裡的個人簡介,想想微博大V,好像有了某些標籤的加持,他們的話就更加可信,他們所信奉的就更有可能是真理。我們很少分析這些標籤的背後是否真正意味著什麼,甚至不曾辨別真假。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現代社會給了人們更高的自我期望。

就像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在《身份的焦慮》中所說,往前追溯幾百幾千年,人也有身份地位高低,甚至等級制度更為分明,但人們卻不為此而焦慮,因為大多數人相信,人生來有貴賤之分,應恪守本分,知足常樂,只有極少數人想去突破自身階級一展抱負。

而現代社會,推崇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有機會靠自己的努力走到金字塔頂端。正如瘋狂動物城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臺詞“Everyone can be everything(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任何人)”。

但事實是金字塔頂尖的人只是極少數,大多數人還是過著普通的生活。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詹姆斯曾給出這樣一個公式:自尊=實際的成就/對自己的期待。現代社會抬高了人們對自己的期待,所以現代人即使擁有古代人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滿足感卻不見得上升,反而為求而不得的部分焦慮。

在社會裡,金錢,地位的高低逐漸成為了衡量人的價值主要標準。因為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可以享受教育,資源,看上去是大家在公平競爭,用實力來爭取資源分配。

所以富有,社會地位高的人意味著有實力,高價值;相反,一個人如果貧窮,社會地位底下,就會被認為是他咎由自取,也就是所謂的loser(失敗者)。事實是造成一個人現在境遇的因素不僅僅是實力和人品,機遇,人脈,政治以及整體經濟的影響都足以造成巨大的改變。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正如德波頓所說,我們很少以苛責的態度去看待小說或者電影裡的小人物,因為我們看到了他們一路走來的經歷,想到如果是我們或許還不如他們最後的結果。但是在現實我們往往忽視這些,因為我們沒有看到他們背後的故事,正如別人也看不到我們背後的故事。當金錢,地位和人的價值被畫上了等號,我們焦慮金錢,社會地位的背後,是對失去關注和尊重的恐懼。

我們生怕被旁人比下去,只有比圈子裡的人過的好一點點,才會感到安心和滿足。我們在意別人對我們的評價和態度,是因為我們對自身價值的不確定感。我們需要從他人的認可和尊重中肯定自己的價值,一旦他人的態度發生改變,我們便會陷入焦慮中。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減少焦慮,更好的接受自我呢?

1、區分外界評價和真相

外界評價和真相之間的關係我們要小心,兩者雖有關聯但並不相等。大多數評價都是片面的,外人總是傾向於看結果,而不在意背後的過程。

我們要理性分析其中的對錯,不應該讓莫須有的評價傷害自己。相信人的價值與金錢地位並不相等,與得到的尊重也並不相等。勢利的人會僅僅因為金錢地位的高低來選擇尊重,討好的對象。

而人更為寶貴的價值是去掉金錢和地位,你還剩下什麼,此時的你是否還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同時,堅持一項熱愛的事業,培養一技之長,可以增加對自身價值的肯定。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2、接受並且相信別人的成功是有原因的

每個人所取得的成就,所擁有的社會地位都是他們應得的,包括我們自己。

如果我們總是嫉妒他人的成就,並覺得自己本可以獲得更高的成就,就無法專心於提高自己,潛心於我們所感興趣的事情。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不經意間通過不讓身邊人的成就超過自己來獲得滿足,而不是真正提高自己的實力。

這種暗暗地較勁不但對提高自身價值無用,反而增加了自身的焦慮———在時時防範他人上浪費了大量時光。我們應該專注於在自己的道路上走得更遠,而不是攔住更多的人不讓他們超過自己。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3、批判性地看待成功

可能有一種成功是大家廣泛認可的,但不代表這就是唯一的標準。各大博主展現給我們的生活是他們的真實生活嗎?或者說,是他們生活的全部嗎?

可以說,大部分媒體所宣揚的,我們所羨慕的生活是不完整,不真實的,不存在的。我們應該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和渴望的,卸下社會和他人的期望以及物質的驅使。

手工藝人一輩子的時間用來雕琢已經並不流行的藝術品,他們可能為自己還不夠精湛的手藝而焦慮; 小眾音樂人樂於在昏暗的小酒吧裡彈唱吉他,他們可能為自己詞曲的造詣而焦慮;焦慮並不一定是壞事,它意味著我們在意,我們進取,促使我們進步。

但要為對的事情而焦慮,為值得的事情而焦慮,不應該是為了那些即使實現也根本不能使我們真正快樂的事情。

"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在同學會上不動聲色地炫耀?

有一個答案是這樣的:

吃到一半,一名身著西服的漢子破門而入,俯下身悄悄給你耳語幾句,接著你面露難色跟同學們致歉,然後在西服男子的跟隨下迅速離場。

從這一刻開始,已經不是簡單的金錢差距了,而是階級的差距!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雖然這個段子逗笑了好多人,但是無不說明了一個問題---

每個人都想生活的更好,或者說至少在表面看起來比別人好,唯恐在場合裡落到人後。

這是現代人的共性,慾望無止境,焦慮越來越深。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這樣的心理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與你相差無幾的同事有一天突然告訴你他升職了、報紙上出現了老同學光彩照人的相片、曾與你在同一條起跑線的人突然被告知公司經營的風生水起......

你都會或多或少產生失落和焦慮。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這就是身份焦慮,除生存焦慮、職業焦慮和自我缺失焦慮之外的又一大讓人焦慮的元凶。用《身份的焦慮》中的一段話來總結就是:

意識到了自己身份低下會危及自尊感。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大眾媒體的迅速發展也增加了我們的焦慮。媒體不斷的曝光富人,明星的奢華生活;微博,微信公眾號,YouTube,Instagram等自媒體平臺把各種小資的生活推到我們面前,不斷的塑造我們對理想生活的定義。

如同可口可樂在廣告中把可樂和快樂聯繫到一起,各種博主把奢飾品,時尚,旅行,健身等元素與美好生活聯繫在一起,讓我們產生只要我們買了他們用的產品,去了他們去過的地方,就能過上和他們展現出的美好生活一樣的錯覺。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各種網絡上瘋狂轉載的白手起家的商業傳奇,創業故事,讓我們深信我們就是下一個馬雲。很顯然,如果你在這樣的期望下在一個小公司默默無聞了10年,你的內心該有多焦慮。

現實生活裡,我們卻從未停止過對諸如金錢,地位等標籤的追逐。因為現代社會裡,這些標籤確實會影響一部分人對我們的態度。

想想知乎裡的個人簡介,想想微博大V,好像有了某些標籤的加持,他們的話就更加可信,他們所信奉的就更有可能是真理。我們很少分析這些標籤的背後是否真正意味著什麼,甚至不曾辨別真假。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現代社會給了人們更高的自我期望。

就像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在《身份的焦慮》中所說,往前追溯幾百幾千年,人也有身份地位高低,甚至等級制度更為分明,但人們卻不為此而焦慮,因為大多數人相信,人生來有貴賤之分,應恪守本分,知足常樂,只有極少數人想去突破自身階級一展抱負。

而現代社會,推崇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有機會靠自己的努力走到金字塔頂端。正如瘋狂動物城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臺詞“Everyone can be everything(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任何人)”。

但事實是金字塔頂尖的人只是極少數,大多數人還是過著普通的生活。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詹姆斯曾給出這樣一個公式:自尊=實際的成就/對自己的期待。現代社會抬高了人們對自己的期待,所以現代人即使擁有古代人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滿足感卻不見得上升,反而為求而不得的部分焦慮。

在社會裡,金錢,地位的高低逐漸成為了衡量人的價值主要標準。因為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可以享受教育,資源,看上去是大家在公平競爭,用實力來爭取資源分配。

所以富有,社會地位高的人意味著有實力,高價值;相反,一個人如果貧窮,社會地位底下,就會被認為是他咎由自取,也就是所謂的loser(失敗者)。事實是造成一個人現在境遇的因素不僅僅是實力和人品,機遇,人脈,政治以及整體經濟的影響都足以造成巨大的改變。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正如德波頓所說,我們很少以苛責的態度去看待小說或者電影裡的小人物,因為我們看到了他們一路走來的經歷,想到如果是我們或許還不如他們最後的結果。但是在現實我們往往忽視這些,因為我們沒有看到他們背後的故事,正如別人也看不到我們背後的故事。當金錢,地位和人的價值被畫上了等號,我們焦慮金錢,社會地位的背後,是對失去關注和尊重的恐懼。

我們生怕被旁人比下去,只有比圈子裡的人過的好一點點,才會感到安心和滿足。我們在意別人對我們的評價和態度,是因為我們對自身價值的不確定感。我們需要從他人的認可和尊重中肯定自己的價值,一旦他人的態度發生改變,我們便會陷入焦慮中。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減少焦慮,更好的接受自我呢?

1、區分外界評價和真相

外界評價和真相之間的關係我們要小心,兩者雖有關聯但並不相等。大多數評價都是片面的,外人總是傾向於看結果,而不在意背後的過程。

我們要理性分析其中的對錯,不應該讓莫須有的評價傷害自己。相信人的價值與金錢地位並不相等,與得到的尊重也並不相等。勢利的人會僅僅因為金錢地位的高低來選擇尊重,討好的對象。

而人更為寶貴的價值是去掉金錢和地位,你還剩下什麼,此時的你是否還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同時,堅持一項熱愛的事業,培養一技之長,可以增加對自身價值的肯定。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2、接受並且相信別人的成功是有原因的

每個人所取得的成就,所擁有的社會地位都是他們應得的,包括我們自己。

如果我們總是嫉妒他人的成就,並覺得自己本可以獲得更高的成就,就無法專心於提高自己,潛心於我們所感興趣的事情。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不經意間通過不讓身邊人的成就超過自己來獲得滿足,而不是真正提高自己的實力。

這種暗暗地較勁不但對提高自身價值無用,反而增加了自身的焦慮———在時時防範他人上浪費了大量時光。我們應該專注於在自己的道路上走得更遠,而不是攔住更多的人不讓他們超過自己。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3、批判性地看待成功

可能有一種成功是大家廣泛認可的,但不代表這就是唯一的標準。各大博主展現給我們的生活是他們的真實生活嗎?或者說,是他們生活的全部嗎?

可以說,大部分媒體所宣揚的,我們所羨慕的生活是不完整,不真實的,不存在的。我們應該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和渴望的,卸下社會和他人的期望以及物質的驅使。

手工藝人一輩子的時間用來雕琢已經並不流行的藝術品,他們可能為自己還不夠精湛的手藝而焦慮; 小眾音樂人樂於在昏暗的小酒吧裡彈唱吉他,他們可能為自己詞曲的造詣而焦慮;焦慮並不一定是壞事,它意味著我們在意,我們進取,促使我們進步。

但要為對的事情而焦慮,為值得的事情而焦慮,不應該是為了那些即使實現也根本不能使我們真正快樂的事情。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4、走到自然中去

我們在水泥世界中待得太久,忘了自己自然的本性。試著去感受到山川的壯闊,大海的洶湧,以及一切比人類本身大得多的事物,會感受到每個人都是渺小的,很多事情都不再去要去計較。

我們認為重要且為之焦慮的事情,在大自然面前,顯得多麼的渺小不重要,那些人類世界裡的權威名望,也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粒沙,所有人其實都沒有那麼重要。

"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在同學會上不動聲色地炫耀?

有一個答案是這樣的:

吃到一半,一名身著西服的漢子破門而入,俯下身悄悄給你耳語幾句,接著你面露難色跟同學們致歉,然後在西服男子的跟隨下迅速離場。

從這一刻開始,已經不是簡單的金錢差距了,而是階級的差距!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雖然這個段子逗笑了好多人,但是無不說明了一個問題---

每個人都想生活的更好,或者說至少在表面看起來比別人好,唯恐在場合裡落到人後。

這是現代人的共性,慾望無止境,焦慮越來越深。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這樣的心理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與你相差無幾的同事有一天突然告訴你他升職了、報紙上出現了老同學光彩照人的相片、曾與你在同一條起跑線的人突然被告知公司經營的風生水起......

你都會或多或少產生失落和焦慮。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這就是身份焦慮,除生存焦慮、職業焦慮和自我缺失焦慮之外的又一大讓人焦慮的元凶。用《身份的焦慮》中的一段話來總結就是:

意識到了自己身份低下會危及自尊感。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大眾媒體的迅速發展也增加了我們的焦慮。媒體不斷的曝光富人,明星的奢華生活;微博,微信公眾號,YouTube,Instagram等自媒體平臺把各種小資的生活推到我們面前,不斷的塑造我們對理想生活的定義。

如同可口可樂在廣告中把可樂和快樂聯繫到一起,各種博主把奢飾品,時尚,旅行,健身等元素與美好生活聯繫在一起,讓我們產生只要我們買了他們用的產品,去了他們去過的地方,就能過上和他們展現出的美好生活一樣的錯覺。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各種網絡上瘋狂轉載的白手起家的商業傳奇,創業故事,讓我們深信我們就是下一個馬雲。很顯然,如果你在這樣的期望下在一個小公司默默無聞了10年,你的內心該有多焦慮。

現實生活裡,我們卻從未停止過對諸如金錢,地位等標籤的追逐。因為現代社會裡,這些標籤確實會影響一部分人對我們的態度。

想想知乎裡的個人簡介,想想微博大V,好像有了某些標籤的加持,他們的話就更加可信,他們所信奉的就更有可能是真理。我們很少分析這些標籤的背後是否真正意味著什麼,甚至不曾辨別真假。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現代社會給了人們更高的自我期望。

就像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在《身份的焦慮》中所說,往前追溯幾百幾千年,人也有身份地位高低,甚至等級制度更為分明,但人們卻不為此而焦慮,因為大多數人相信,人生來有貴賤之分,應恪守本分,知足常樂,只有極少數人想去突破自身階級一展抱負。

而現代社會,推崇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有機會靠自己的努力走到金字塔頂端。正如瘋狂動物城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臺詞“Everyone can be everything(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任何人)”。

但事實是金字塔頂尖的人只是極少數,大多數人還是過著普通的生活。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詹姆斯曾給出這樣一個公式:自尊=實際的成就/對自己的期待。現代社會抬高了人們對自己的期待,所以現代人即使擁有古代人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滿足感卻不見得上升,反而為求而不得的部分焦慮。

在社會裡,金錢,地位的高低逐漸成為了衡量人的價值主要標準。因為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可以享受教育,資源,看上去是大家在公平競爭,用實力來爭取資源分配。

所以富有,社會地位高的人意味著有實力,高價值;相反,一個人如果貧窮,社會地位底下,就會被認為是他咎由自取,也就是所謂的loser(失敗者)。事實是造成一個人現在境遇的因素不僅僅是實力和人品,機遇,人脈,政治以及整體經濟的影響都足以造成巨大的改變。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正如德波頓所說,我們很少以苛責的態度去看待小說或者電影裡的小人物,因為我們看到了他們一路走來的經歷,想到如果是我們或許還不如他們最後的結果。但是在現實我們往往忽視這些,因為我們沒有看到他們背後的故事,正如別人也看不到我們背後的故事。當金錢,地位和人的價值被畫上了等號,我們焦慮金錢,社會地位的背後,是對失去關注和尊重的恐懼。

我們生怕被旁人比下去,只有比圈子裡的人過的好一點點,才會感到安心和滿足。我們在意別人對我們的評價和態度,是因為我們對自身價值的不確定感。我們需要從他人的認可和尊重中肯定自己的價值,一旦他人的態度發生改變,我們便會陷入焦慮中。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減少焦慮,更好的接受自我呢?

1、區分外界評價和真相

外界評價和真相之間的關係我們要小心,兩者雖有關聯但並不相等。大多數評價都是片面的,外人總是傾向於看結果,而不在意背後的過程。

我們要理性分析其中的對錯,不應該讓莫須有的評價傷害自己。相信人的價值與金錢地位並不相等,與得到的尊重也並不相等。勢利的人會僅僅因為金錢地位的高低來選擇尊重,討好的對象。

而人更為寶貴的價值是去掉金錢和地位,你還剩下什麼,此時的你是否還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同時,堅持一項熱愛的事業,培養一技之長,可以增加對自身價值的肯定。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2、接受並且相信別人的成功是有原因的

每個人所取得的成就,所擁有的社會地位都是他們應得的,包括我們自己。

如果我們總是嫉妒他人的成就,並覺得自己本可以獲得更高的成就,就無法專心於提高自己,潛心於我們所感興趣的事情。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不經意間通過不讓身邊人的成就超過自己來獲得滿足,而不是真正提高自己的實力。

這種暗暗地較勁不但對提高自身價值無用,反而增加了自身的焦慮———在時時防範他人上浪費了大量時光。我們應該專注於在自己的道路上走得更遠,而不是攔住更多的人不讓他們超過自己。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3、批判性地看待成功

可能有一種成功是大家廣泛認可的,但不代表這就是唯一的標準。各大博主展現給我們的生活是他們的真實生活嗎?或者說,是他們生活的全部嗎?

可以說,大部分媒體所宣揚的,我們所羨慕的生活是不完整,不真實的,不存在的。我們應該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和渴望的,卸下社會和他人的期望以及物質的驅使。

手工藝人一輩子的時間用來雕琢已經並不流行的藝術品,他們可能為自己還不夠精湛的手藝而焦慮; 小眾音樂人樂於在昏暗的小酒吧裡彈唱吉他,他們可能為自己詞曲的造詣而焦慮;焦慮並不一定是壞事,它意味著我們在意,我們進取,促使我們進步。

但要為對的事情而焦慮,為值得的事情而焦慮,不應該是為了那些即使實現也根本不能使我們真正快樂的事情。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4、走到自然中去

我們在水泥世界中待得太久,忘了自己自然的本性。試著去感受到山川的壯闊,大海的洶湧,以及一切比人類本身大得多的事物,會感受到每個人都是渺小的,很多事情都不再去要去計較。

我們認為重要且為之焦慮的事情,在大自然面前,顯得多麼的渺小不重要,那些人類世界裡的權威名望,也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粒沙,所有人其實都沒有那麼重要。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5、思考死亡

一切的身外之物在人之將死時,都不如病榻前的一聲問候,一個溫暖的擁抱和一生從心追求的回憶。

人生短暫,思考死亡會讓我們明白因為虛榮,不值得的人,不真心熱愛的事業所花費大量時間是多麼讓人追悔。

想到所有人都會面臨死亡,無論他是高高在上的君主,還是富貴一方的企業家,百年之後都會化為泥土中的灰塵,每個人最後的命運都是相同的。

"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在同學會上不動聲色地炫耀?

有一個答案是這樣的:

吃到一半,一名身著西服的漢子破門而入,俯下身悄悄給你耳語幾句,接著你面露難色跟同學們致歉,然後在西服男子的跟隨下迅速離場。

從這一刻開始,已經不是簡單的金錢差距了,而是階級的差距!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雖然這個段子逗笑了好多人,但是無不說明了一個問題---

每個人都想生活的更好,或者說至少在表面看起來比別人好,唯恐在場合裡落到人後。

這是現代人的共性,慾望無止境,焦慮越來越深。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這樣的心理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與你相差無幾的同事有一天突然告訴你他升職了、報紙上出現了老同學光彩照人的相片、曾與你在同一條起跑線的人突然被告知公司經營的風生水起......

你都會或多或少產生失落和焦慮。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這就是身份焦慮,除生存焦慮、職業焦慮和自我缺失焦慮之外的又一大讓人焦慮的元凶。用《身份的焦慮》中的一段話來總結就是:

意識到了自己身份低下會危及自尊感。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大眾媒體的迅速發展也增加了我們的焦慮。媒體不斷的曝光富人,明星的奢華生活;微博,微信公眾號,YouTube,Instagram等自媒體平臺把各種小資的生活推到我們面前,不斷的塑造我們對理想生活的定義。

如同可口可樂在廣告中把可樂和快樂聯繫到一起,各種博主把奢飾品,時尚,旅行,健身等元素與美好生活聯繫在一起,讓我們產生只要我們買了他們用的產品,去了他們去過的地方,就能過上和他們展現出的美好生活一樣的錯覺。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各種網絡上瘋狂轉載的白手起家的商業傳奇,創業故事,讓我們深信我們就是下一個馬雲。很顯然,如果你在這樣的期望下在一個小公司默默無聞了10年,你的內心該有多焦慮。

現實生活裡,我們卻從未停止過對諸如金錢,地位等標籤的追逐。因為現代社會裡,這些標籤確實會影響一部分人對我們的態度。

想想知乎裡的個人簡介,想想微博大V,好像有了某些標籤的加持,他們的話就更加可信,他們所信奉的就更有可能是真理。我們很少分析這些標籤的背後是否真正意味著什麼,甚至不曾辨別真假。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現代社會給了人們更高的自我期望。

就像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在《身份的焦慮》中所說,往前追溯幾百幾千年,人也有身份地位高低,甚至等級制度更為分明,但人們卻不為此而焦慮,因為大多數人相信,人生來有貴賤之分,應恪守本分,知足常樂,只有極少數人想去突破自身階級一展抱負。

而現代社會,推崇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有機會靠自己的努力走到金字塔頂端。正如瘋狂動物城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臺詞“Everyone can be everything(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任何人)”。

但事實是金字塔頂尖的人只是極少數,大多數人還是過著普通的生活。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詹姆斯曾給出這樣一個公式:自尊=實際的成就/對自己的期待。現代社會抬高了人們對自己的期待,所以現代人即使擁有古代人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滿足感卻不見得上升,反而為求而不得的部分焦慮。

在社會裡,金錢,地位的高低逐漸成為了衡量人的價值主要標準。因為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可以享受教育,資源,看上去是大家在公平競爭,用實力來爭取資源分配。

所以富有,社會地位高的人意味著有實力,高價值;相反,一個人如果貧窮,社會地位底下,就會被認為是他咎由自取,也就是所謂的loser(失敗者)。事實是造成一個人現在境遇的因素不僅僅是實力和人品,機遇,人脈,政治以及整體經濟的影響都足以造成巨大的改變。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正如德波頓所說,我們很少以苛責的態度去看待小說或者電影裡的小人物,因為我們看到了他們一路走來的經歷,想到如果是我們或許還不如他們最後的結果。但是在現實我們往往忽視這些,因為我們沒有看到他們背後的故事,正如別人也看不到我們背後的故事。當金錢,地位和人的價值被畫上了等號,我們焦慮金錢,社會地位的背後,是對失去關注和尊重的恐懼。

我們生怕被旁人比下去,只有比圈子裡的人過的好一點點,才會感到安心和滿足。我們在意別人對我們的評價和態度,是因為我們對自身價值的不確定感。我們需要從他人的認可和尊重中肯定自己的價值,一旦他人的態度發生改變,我們便會陷入焦慮中。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減少焦慮,更好的接受自我呢?

1、區分外界評價和真相

外界評價和真相之間的關係我們要小心,兩者雖有關聯但並不相等。大多數評價都是片面的,外人總是傾向於看結果,而不在意背後的過程。

我們要理性分析其中的對錯,不應該讓莫須有的評價傷害自己。相信人的價值與金錢地位並不相等,與得到的尊重也並不相等。勢利的人會僅僅因為金錢地位的高低來選擇尊重,討好的對象。

而人更為寶貴的價值是去掉金錢和地位,你還剩下什麼,此時的你是否還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同時,堅持一項熱愛的事業,培養一技之長,可以增加對自身價值的肯定。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2、接受並且相信別人的成功是有原因的

每個人所取得的成就,所擁有的社會地位都是他們應得的,包括我們自己。

如果我們總是嫉妒他人的成就,並覺得自己本可以獲得更高的成就,就無法專心於提高自己,潛心於我們所感興趣的事情。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不經意間通過不讓身邊人的成就超過自己來獲得滿足,而不是真正提高自己的實力。

這種暗暗地較勁不但對提高自身價值無用,反而增加了自身的焦慮———在時時防範他人上浪費了大量時光。我們應該專注於在自己的道路上走得更遠,而不是攔住更多的人不讓他們超過自己。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3、批判性地看待成功

可能有一種成功是大家廣泛認可的,但不代表這就是唯一的標準。各大博主展現給我們的生活是他們的真實生活嗎?或者說,是他們生活的全部嗎?

可以說,大部分媒體所宣揚的,我們所羨慕的生活是不完整,不真實的,不存在的。我們應該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和渴望的,卸下社會和他人的期望以及物質的驅使。

手工藝人一輩子的時間用來雕琢已經並不流行的藝術品,他們可能為自己還不夠精湛的手藝而焦慮; 小眾音樂人樂於在昏暗的小酒吧裡彈唱吉他,他們可能為自己詞曲的造詣而焦慮;焦慮並不一定是壞事,它意味著我們在意,我們進取,促使我們進步。

但要為對的事情而焦慮,為值得的事情而焦慮,不應該是為了那些即使實現也根本不能使我們真正快樂的事情。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4、走到自然中去

我們在水泥世界中待得太久,忘了自己自然的本性。試著去感受到山川的壯闊,大海的洶湧,以及一切比人類本身大得多的事物,會感受到每個人都是渺小的,很多事情都不再去要去計較。

我們認為重要且為之焦慮的事情,在大自然面前,顯得多麼的渺小不重要,那些人類世界裡的權威名望,也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粒沙,所有人其實都沒有那麼重要。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5、思考死亡

一切的身外之物在人之將死時,都不如病榻前的一聲問候,一個溫暖的擁抱和一生從心追求的回憶。

人生短暫,思考死亡會讓我們明白因為虛榮,不值得的人,不真心熱愛的事業所花費大量時間是多麼讓人追悔。

想到所有人都會面臨死亡,無論他是高高在上的君主,還是富貴一方的企業家,百年之後都會化為泥土中的灰塵,每個人最後的命運都是相同的。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每個時代都有它的主流價值,無論生活在哪個時代,我們都不是獨立存在的,都會在社會中成長,在社會中改變。這個時代的主流價值觀從我出生起就不斷打磨著我們,可以說,它已經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所能做的,是去認識和接受這個部分的存在,但不讓它過多的干涉。

如果放任它會讓Ta佔據你的大半靈魂,但是剩下的殘喘的那小半個自我,將會用焦慮和空虛來時時刻刻敲打你,警醒你,你錯過了很多。

去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是不是永遠在努力達到社會,家庭對你期待,忽略了內心的聲音呢?

"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在同學會上不動聲色地炫耀?

有一個答案是這樣的:

吃到一半,一名身著西服的漢子破門而入,俯下身悄悄給你耳語幾句,接著你面露難色跟同學們致歉,然後在西服男子的跟隨下迅速離場。

從這一刻開始,已經不是簡單的金錢差距了,而是階級的差距!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雖然這個段子逗笑了好多人,但是無不說明了一個問題---

每個人都想生活的更好,或者說至少在表面看起來比別人好,唯恐在場合裡落到人後。

這是現代人的共性,慾望無止境,焦慮越來越深。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這樣的心理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與你相差無幾的同事有一天突然告訴你他升職了、報紙上出現了老同學光彩照人的相片、曾與你在同一條起跑線的人突然被告知公司經營的風生水起......

你都會或多或少產生失落和焦慮。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這就是身份焦慮,除生存焦慮、職業焦慮和自我缺失焦慮之外的又一大讓人焦慮的元凶。用《身份的焦慮》中的一段話來總結就是:

意識到了自己身份低下會危及自尊感。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大眾媒體的迅速發展也增加了我們的焦慮。媒體不斷的曝光富人,明星的奢華生活;微博,微信公眾號,YouTube,Instagram等自媒體平臺把各種小資的生活推到我們面前,不斷的塑造我們對理想生活的定義。

如同可口可樂在廣告中把可樂和快樂聯繫到一起,各種博主把奢飾品,時尚,旅行,健身等元素與美好生活聯繫在一起,讓我們產生只要我們買了他們用的產品,去了他們去過的地方,就能過上和他們展現出的美好生活一樣的錯覺。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各種網絡上瘋狂轉載的白手起家的商業傳奇,創業故事,讓我們深信我們就是下一個馬雲。很顯然,如果你在這樣的期望下在一個小公司默默無聞了10年,你的內心該有多焦慮。

現實生活裡,我們卻從未停止過對諸如金錢,地位等標籤的追逐。因為現代社會裡,這些標籤確實會影響一部分人對我們的態度。

想想知乎裡的個人簡介,想想微博大V,好像有了某些標籤的加持,他們的話就更加可信,他們所信奉的就更有可能是真理。我們很少分析這些標籤的背後是否真正意味著什麼,甚至不曾辨別真假。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現代社會給了人們更高的自我期望。

就像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在《身份的焦慮》中所說,往前追溯幾百幾千年,人也有身份地位高低,甚至等級制度更為分明,但人們卻不為此而焦慮,因為大多數人相信,人生來有貴賤之分,應恪守本分,知足常樂,只有極少數人想去突破自身階級一展抱負。

而現代社會,推崇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有機會靠自己的努力走到金字塔頂端。正如瘋狂動物城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臺詞“Everyone can be everything(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任何人)”。

但事實是金字塔頂尖的人只是極少數,大多數人還是過著普通的生活。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詹姆斯曾給出這樣一個公式:自尊=實際的成就/對自己的期待。現代社會抬高了人們對自己的期待,所以現代人即使擁有古代人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滿足感卻不見得上升,反而為求而不得的部分焦慮。

在社會裡,金錢,地位的高低逐漸成為了衡量人的價值主要標準。因為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可以享受教育,資源,看上去是大家在公平競爭,用實力來爭取資源分配。

所以富有,社會地位高的人意味著有實力,高價值;相反,一個人如果貧窮,社會地位底下,就會被認為是他咎由自取,也就是所謂的loser(失敗者)。事實是造成一個人現在境遇的因素不僅僅是實力和人品,機遇,人脈,政治以及整體經濟的影響都足以造成巨大的改變。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正如德波頓所說,我們很少以苛責的態度去看待小說或者電影裡的小人物,因為我們看到了他們一路走來的經歷,想到如果是我們或許還不如他們最後的結果。但是在現實我們往往忽視這些,因為我們沒有看到他們背後的故事,正如別人也看不到我們背後的故事。當金錢,地位和人的價值被畫上了等號,我們焦慮金錢,社會地位的背後,是對失去關注和尊重的恐懼。

我們生怕被旁人比下去,只有比圈子裡的人過的好一點點,才會感到安心和滿足。我們在意別人對我們的評價和態度,是因為我們對自身價值的不確定感。我們需要從他人的認可和尊重中肯定自己的價值,一旦他人的態度發生改變,我們便會陷入焦慮中。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減少焦慮,更好的接受自我呢?

1、區分外界評價和真相

外界評價和真相之間的關係我們要小心,兩者雖有關聯但並不相等。大多數評價都是片面的,外人總是傾向於看結果,而不在意背後的過程。

我們要理性分析其中的對錯,不應該讓莫須有的評價傷害自己。相信人的價值與金錢地位並不相等,與得到的尊重也並不相等。勢利的人會僅僅因為金錢地位的高低來選擇尊重,討好的對象。

而人更為寶貴的價值是去掉金錢和地位,你還剩下什麼,此時的你是否還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同時,堅持一項熱愛的事業,培養一技之長,可以增加對自身價值的肯定。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2、接受並且相信別人的成功是有原因的

每個人所取得的成就,所擁有的社會地位都是他們應得的,包括我們自己。

如果我們總是嫉妒他人的成就,並覺得自己本可以獲得更高的成就,就無法專心於提高自己,潛心於我們所感興趣的事情。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不經意間通過不讓身邊人的成就超過自己來獲得滿足,而不是真正提高自己的實力。

這種暗暗地較勁不但對提高自身價值無用,反而增加了自身的焦慮———在時時防範他人上浪費了大量時光。我們應該專注於在自己的道路上走得更遠,而不是攔住更多的人不讓他們超過自己。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3、批判性地看待成功

可能有一種成功是大家廣泛認可的,但不代表這就是唯一的標準。各大博主展現給我們的生活是他們的真實生活嗎?或者說,是他們生活的全部嗎?

可以說,大部分媒體所宣揚的,我們所羨慕的生活是不完整,不真實的,不存在的。我們應該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和渴望的,卸下社會和他人的期望以及物質的驅使。

手工藝人一輩子的時間用來雕琢已經並不流行的藝術品,他們可能為自己還不夠精湛的手藝而焦慮; 小眾音樂人樂於在昏暗的小酒吧裡彈唱吉他,他們可能為自己詞曲的造詣而焦慮;焦慮並不一定是壞事,它意味著我們在意,我們進取,促使我們進步。

但要為對的事情而焦慮,為值得的事情而焦慮,不應該是為了那些即使實現也根本不能使我們真正快樂的事情。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4、走到自然中去

我們在水泥世界中待得太久,忘了自己自然的本性。試著去感受到山川的壯闊,大海的洶湧,以及一切比人類本身大得多的事物,會感受到每個人都是渺小的,很多事情都不再去要去計較。

我們認為重要且為之焦慮的事情,在大自然面前,顯得多麼的渺小不重要,那些人類世界裡的權威名望,也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粒沙,所有人其實都沒有那麼重要。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5、思考死亡

一切的身外之物在人之將死時,都不如病榻前的一聲問候,一個溫暖的擁抱和一生從心追求的回憶。

人生短暫,思考死亡會讓我們明白因為虛榮,不值得的人,不真心熱愛的事業所花費大量時間是多麼讓人追悔。

想到所有人都會面臨死亡,無論他是高高在上的君主,還是富貴一方的企業家,百年之後都會化為泥土中的灰塵,每個人最後的命運都是相同的。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每個時代都有它的主流價值,無論生活在哪個時代,我們都不是獨立存在的,都會在社會中成長,在社會中改變。這個時代的主流價值觀從我出生起就不斷打磨著我們,可以說,它已經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所能做的,是去認識和接受這個部分的存在,但不讓它過多的干涉。

如果放任它會讓Ta佔據你的大半靈魂,但是剩下的殘喘的那小半個自我,將會用焦慮和空虛來時時刻刻敲打你,警醒你,你錯過了很多。

去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是不是永遠在努力達到社會,家庭對你期待,忽略了內心的聲音呢?

人人都能成功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身份焦慮

有沒有足夠的時間是留給自己的,去做一些單純的事,不為炫耀,不為爭榮,不為證明些什麼,只是從內心裡感到平靜而滿足。

因為我們學習,相信科學,所以我們知道人生短暫,沒有來世,所以我們焦慮。我們害怕成為一個普通人,平凡的度過這唯一的一生。

但正是因為人生短暫,沒有來世,我們才更要去探尋我們內心真正渴望的,才不能一味的去追求那些被我們所處時代所裹挾的,宣揚的理想人生和所謂成功。

只有你知道你真正想要什麼,別讓時代告訴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